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桂萼明 1478 — 15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1 【介绍】: 江西安仁人字子实号古山
正德六年进士
丹徒知县
嘉靖初迁南京刑部主事
时帝欲尊崇本生父母,张璁迎合帝意,疏请称孝宗曰皇伯考,兴献帝曰皇考,由是受知。
累迁至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参机务,开尚书学士之例。
性多疑猜,排斥异己,言官交章论劾,宠渐衰,遂致仕。
后又召还,不久引疾归。
有《桂文襄奏议》等。
维基
桂萼(1478年—1531年)字子实号见山古山江西承宣布政使饶州府安仁县(今江西省馀江县)人。
正德年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正德二年(1507年)桂萼中式丁卯江西乡丁卯江西乡试第十九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会试326名,三甲62名进士,历丹徒武康成安等县知县,屡忤长官,抑制豪强,政绩颇著。
嘉靖元年(1522年),由成安县知县迁南京刑部主事
嘉靖二年(1523年)十一月,爆发大礼议事件,桂萼上疏请斥逐杨廷和,并率先与张璁支持明世宗立生父为皇考。
嘉靖四年(1525年)升任詹事,仍兼翰林学士,因为屡次支持世宗,而受到廷臣反对,其与张璁接连成功弹劾费宏石宝等人。
此后屡次被给事中弹劾,但仍然留用,他亦请求世宗开言路并惩治奸臣浪费等,得到实行。
嘉靖六年(1527年)三月,晋升为礼部右侍郎,仍然兼翰林学士
同年九月,改吏部左侍郎,又升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明代尚书学士桂萼始。
嘉靖七年(1528年)正月,加太子太保
《明伦大典》书成后,加少保太子太傅,之后接连弹劾不依附其的官员。
嘉靖八年(1529年)以本官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内阁参赞机务
升迁之速,史上罕见。
同年八月,因恐被弹劾,自请退休,同年九月复奉召回京,帝赞为“俊彦宿学”,赐银质印章两方,一刻“忠诚敬慎”;另一镌“绳愆匡违”。
嘉靖十年(1531年)正月以疾归,八月卒于家中,葬于安仁七都杨源塘(今锦江镇铁山山底邱家村),清同治年间尚存有墓志铭。
追赐太傅谥文襄
汪思明 1483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徽州府婺源人字得之
正德十二年进士
礼科给事中,历江西右参议
性情温雅,与世无争,而内蕴刚正,人莫敢犯。
官至四川副使
维基
汪思(1483年—?
),字得之号方塘直隶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婺源县)人。
应天府乡试第五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会试二百十一名,廷试二甲四十六名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十四年八月兵科给事中
嘉靖初,首荐耆旧大臣石宝、韩文、彭泽等辅佐新政,极论太监崔文鲍忠、芮贤之罪,荐尚书林俊,力救諌臣刘最,名重一时。
二年(1523年)三月升工科右,四月升刑科左,十二月外补广东布政司右参议,官终云南副使。。
李濂明 1489 — 15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9—1566后 【介绍】: 河南祥符人字川甫,一作川父号嵩渚
正德九年进士
沔阳知州同知宁波府,升山西佥事
少负俊才,尝驰马夷门外,酾酒悲歌,慨然慕信陵君侯生之为人。
里居四十余年而卒。
博学多闻,以古文名于时。
曾作《理情赋》,李梦阳见而往访。
初甚得意,久之,乃知梦阳持论偏颇。
有《祥符乡贤传》、《汴京遗迹志》、《医史》、《观政集》、《嵩渚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川父祥符人
正德甲戌进士,授沔阳知州山西按察司佥事嵩渚
字川父祥符人
正德甲戌进士,授沔阳知州
宁波同知,擢山西按察佥事
嵩渚集》一百卷。
(《四库总目》:《嵩渚》所自订,皆于七子之外自为一格。
大抵笔锋踔属,泉涌飙驰;而裁剪尚疏,不免才多之患。
石宝熊峰》,谓「诗文传世,岂贵于多」,其说良是。
而自定已作乃不能尽剪楱枯,信乎割爱之难也田按:川父作《理情赋》,左舜齐持以示李献吉献吉大惊,访之吹台。
王子衡少石子歌》云:「大梁翩翩李川父
薛君采梁圆歌》云:「大梁李侯才绝妙,司马邹生尔同调。
」其为名辈推譬如此。
馀检《嵩渚集》,大约近体胜于古体,七言胜于五言。
川父尤留心乡邦故实,所著《汴京迹志》二十四卷,博综典洽,几兴《长安》、《雍录》抗行。
又撰《祥符乡贤傅》八卷、祥符文献志十七卷,著述繁富,不仅以诗歌擅名已也。)
维基
李濂(1489年—1566年)字川甫号嵩渚
河南祥符县(今属开封市)人,明朝官员、文学家
李濂生于弘治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489年2月),年少即身负俊才,时常跟从豪侠少年奔骑出城,搏兽射雉,酒酣悲歌,仰慕信陵君侯生之为人。
李梦阳内弟左国玑并称田、左。
曾作《理情赋》,李梦阳大加赞赏,并在吹台拜访李濂
李濂自此知名于河、雒间。
正德八年(1513年)李濂高中河南乡试第一名,正德九年(1514年),联捷甲戌科二甲进士次年授官沔阳知州十六年宁波府同知嘉靖二年(1523年)擢升山西田佥事,后摄学政
嘉靖五年(1526年)免归。
居乡四十馀年,
赵宗瀚近现代
人物简介
赵宗瀚赵藩次子,字澄甫一字橘农别号稚猿云南剑川金华名人,白族。
着有《淡静宦诗文抄》、《桶农诗文集》、《石宝山小志》、《淡静宦日记》、《还读书堂日记》、《汤铭盘语日记》、《癸酉日历》、《戊寅日记》等。
罗玘明 1447 — 15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7—1519 【介绍】: 江西南城人字景鸣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编修
正德初南京太常寺卿
刘瑾专权,李东阳依违其间,虽为东阳所举,仍贻书责之,且请削门生之籍。
累擢南京吏部右侍郎,遇事严谨,为僚属所敬服。
七年冬,考绩赴都,引疾致仕归。
博学好古文,追求奇奥,学者称圭峰先生
卒谥文肃
有《类说》、《圭峰文集》。
字景鸣商城人
成化丁未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侍读、南太常少卿,进本寺卿,擢南吏部侍郎,引疾归。
嘉靖初谥文肃
有《圭峰》三十卷。
(《艺苑卮言》:黄五岳省曾言南城罗公好为奇古,而率多怪险饾饤之辞。
金陵时,每有撰造,必栖踞于乔树之巅,霞思天想,成闭坐一室,客有于隙间窥者,见其容色枯槁,有死人气,皆缓履以出。
都少卿穆艺伊考墓铭,铭成,语少卿曰:「吾为此铭,瞑去四五度矣!
」今其所传《圭峰稿》者,大抵皆树巅死去之所得也。
国史唯疑》:罗圭峰由输粟入监,年四十馀。
祭酒丘文庄公议南士不听北留,罗固请至再三,受扑不挫,面数之曰:「若能识几字?
崛强乃尔!
」大声应曰:「唯中秘书未读耳!
」丘异之,识其名堂柱。
再试义奇甚,六馆士莫有及者。
惊叹为延誉于朝,遂以其年发解联第,蔚为名儒。
田按:景鸣乡举出西涯之门。
西涯依违刘瑾景鸣寄书责之云:「屡更变故,虽尝贡书,然不敢频频者,恐彼此无益也。
今则天下皆知忠赤竭矣,大事亦无所措手矣!
》曰:『不俟终日』,此言非欤?
彼朝夕献谄以为当依依者,皆为其身谋也。
不知乃公身集百诟,百岁之后,史册书之,万世传之,不知此辈亦能救之乎?
白首老生,受恩居多,致有今日,然病亦垂死而不言,谁复言之?
伏望痛割旧志,勇而从之,不然请先削门生之籍,然后公言于众,大加诛伐,以彰叛恩者之罪,生亦甘焉。
」此书可以报举主矣。
景鸣文章绰有矩范,诗非所长,作文至瞑去四五度,刘彦和文章伤命之戒,谅哉!)
维基
罗玘(1447年—1519年)字景鸣号圭峰江西南城睦安乡磁圭人,是明朝中叶政治人物和学者,成化丁未进士
他曾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
见陈学霖《宋明史论丛》(2012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第185页「明朝「国号」的缘起及「火德」问题」。
学者称他为圭峰先生
罗玘出生于仕宦家族,在家中四兄弟之中(罗网、罗坦、罗经、罗纯)排行第二
罗玘自幼敏而好学,博览群书。
年少时,他入国子监
祭酒丘浚试其文章,结果令人甚为叹服。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罗玘中式顺天乡试解元。
次年进士,并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一职,进侍读黄佐翰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九〈筵恩赉〉)第966页:「正德元年〔1506〕,开筵,赐宴及白金䌽币有差。
知经筵事者,太师太子太师英国公张懋,‧‧‧‧‧‧太常少卿侍读费宏左春坊左庶子侍读毛澄左春坊左谕德侍讲毛纪傅圭右春坊右谕德侍讲蒋冕侍读罗玘,修撰石宝也。」。。
他从此更加钻研古文,常手不释卷,诵读不辍。
另外,罗玘为人严谨,勤政务实,勇于直言正谏,所以为世人敬畏。
弘治九年(1496年)武冈知州刘逊被岷王膺鉟诬陷下狱。
给事中庞泮御史刘绅等前来进谏,同囚于狱中。
见《明史》(四库全书本)卷15:「夏四月戊子以岷王膺鉟奏逮武冈州知州刘逊给事中御史庞泮刘绅等諌下锦衣卫狱」。
于是,罗玘进言应以宽容态度去处理国家事务。
弘治十一年(1498年)宦官李广得罪太皇太后而自杀身亡。
他遗下一书记述群臣与其交往之事。
明孝宗阅后十分震怒,于是下令捉拿其党羽。
罗玘上疏言孝宗不能只靠一李广的遗书去治大臣罪,否则延祸无辜。
他建议只要密加查访就可以迫使确实牵涉在内的人引疾而退或者以其他事宜斥责他们,以免人人自危,有失朝尊。
到了弘治十八年(1505年)户部郎中李梦阳应诏上书,却遭寿宁侯张鹤龄诬陷下狱。
罗玘为其申诉得以保全。
及后罗玘升为侍读
见《明史》(四库全书本)卷286:「罗玘传臣请降敕密谕使引疾退或斥以他事庶,不为朝廷羞而仕路亦清。
李梦阳下狱,寿宁侯托肺腑当有以保全之。
梦阳不保为侯累,帝深纳焉,秩满进侍读。」。
正德元年(1506年)罗玘升为南京太常寺少卿
时正值宦官刘瑾乱政,大学士李东阳依附权势,逢迎刘瑾
但朝政多有微言。
罗玘虽然为李东阳所推荐,反而能弃私交而不毁大义。
他修书予李氏,责备他助纣为虐,并与他断绝交往。
不久,他升为太常寺卿
直至正德二年(1508年),他又升为南京吏部右侍郎
当时宦官刘瑾明武宗享乐、矫旨行事,以致国库空虚。
朝臣亦上疏劝谏,言辞激切。
明武宗不纳谏,罗玘因此而常常忧虑国事。
四年后,即正德七年(1512年),他入京考绩,托病辞官归隐,从此潜心学问。
他于《红梅》一诗曾抒发了他当时托病辞官的心境:「西湖残雪候多时,却恨前年被雪欺。
且学杏花红似锦,暂邀啼鸟到南枝。
」另外,罗玘辞官后看到地方官吏对百姓不断加重苛捐杂税而深感不安。
正德九年(1514年)宁王朱宸濠图谋叛逆,他因素仰罗玘名声,便派人送来厚礼以结交罗玘
罗玘坚拒不受,避居溪深山。
正德十四年(1519年)朱宸濠发动叛乱。
罗玘虽然抱恙,仍然修书一封声讨宁王,并与朝廷守臣相约讨伐之事。
但是还未成事罗玘便病殁。
其遗体葬于金溪三十一都张公岭项山寺左侧。
以上资料根据罗玘文肃公圭峰罗先生文集》整理而成。
罗玘在家乡创办了圭峰书院,著书立说。
其一生著有《圭峰文集》18卷,《续集》14卷,《类说》2卷及《圭峰奏议》等。
石缶
宝字邦彦槁城人
成化丁未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
历修撰、南侍读学士国子祭酒,擢南吏部侍郎,召改礼部,兼翰林学士,掌院事。
拜本部尚书掌詹事府事,进吏部,入内阁专典诰敕。
寻诏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乞归。
卒谥文隐
隆庆初改谥文介
有《熊峰》十卷。
(《四库总目》:李东阳之门,东阳每称后进可托以柄斯文者惟一人。
诗文皆平正通达,具有茶陵之体。
列卿记》:文隐诗歌成一家言。
少师李文正曰:「邦彦诗词皆中矩度,而七言古诗尤超脱凡近,众所不及。
」《艺苑卮言》:石少保诗如披沙拣金,时时见
静志居诗话》,少保爰立在陵初年,是时诸臣以议礼忤旨。
帝初欲爰以自助,而鲠直自守,至三封内批,帝心弗善也。
故虽位列中台,其诗多蹇产而不释,如云:「黾勉二十年,十事九失意。
」又云:「人生值命薄,所遇多不平。
」又云:「谁云日偃仰,亦复成局促。
」又云:「趾发物已迕,意行悔相连。
」又云:「轩冕岂不华,一喜生众惕。
」又云:「幡幡鸣春鸟,解使朝变昏。
」又云:「古来忠与邪,往往激褊浅。
」又云:「苟移造化柄,士亦易崇。
」又云:「宁为白璧碎,不作脂与韦。
宁为钝剑折,不作钩与锥。
」又云:「事去朝露空,安辨穷与达?
」又云:「笺诰日纷纶,君臣互相谀。
但闻都俞声,无复咈与吁。
」又云:「终然千古下,忽有知己叹。
」盖当日纶扉之闽,未尽和衷之雅,一传众咻,谁与为善?
乃知人生不得行胸怀,作相与不遇等也。
田按:少保立朝,岳岳怀方,不肯随人作计,诗亦清音亮节,不愧词人。
顾清明 1460 — 15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0—1528 【介绍】: 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
弘治六年进士
编修,进侍读
平生以名节自励。
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即绝不与通。
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
诛,累迁礼部右侍郎
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
嘉靖初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
工书,笔致劲。
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顾清(1460-1528)字士廉江南华亭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新婉丽,天趣盎然。
著有《东江家藏集》《松江府志》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士廉松江华亭人
弘治癸丑进士,改庶吉士编修累官南礼部侍郎进本部尚书致仕谥文僖有东江集
字士廉松江华亭人
弘治癸丑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侍读,以忤刘瑾,降编修,改南兵部员外
诛,复故官,擢侍读学士,历少詹事,进礼部侍郎,罢归。
起南礼部侍郎,引疾,进本部尚书致仕。
卒谥文僖
有《东江家藏集》四十二卷。
(《四库总目》:顾清东江家藏集》皆晚年所自编,故体例精审。
其诗新婉丽,天趣盎然;文简炼醇雅,自娴法律。
当时何、李崛兴,文体将变,所著波澜气焰雎未能极俶奇伟丽之观,要不谓之正声不可也。
茶陵一派中,亦挺然翘楚矣!
列朝诗集》:文僖新婉丽,深得长沙衣钵。
正、嘉之际,独存正始之音。
今人以其不为何、李辈所推,不复过而问焉,斯所谓耳食者也。
静志居诗话》:东江诗决西涯,观其险韵再四叠用,足见能事。
当日诸公受长沙衣钵,或推方石,或称二泉,或首熊峰,以鄙见衡之,要皆不敌也。
田按:东江虽法西涯,实导源东坡
古歌喷薄郁盘,可与匏庵抗席。
弇州辈评诗,于附和何、李者,自郐以下亦刺刺不休,而东江曾不齿及,宜来牧斋之指摘也。)
维基
顾清(1460年—1528年)字士廉号东江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属上海市松江区)人。
弘治五年(1492年)应天乡试第一。
弘治六年(1493年)联捷癸丑科二甲第一名进士(传胪),改翰林院庶吉士八年十月编修
十六年三月以《大明会典》成,升侍读
正德二年(1507年)七月左谕德傅圭主考应天府乡试。
三年十月丁外艰四年五月因忤刘瑾,以未谙事体,令量调外任,调任南京兵部车驾司员外郎五年八月刘瑾被杀,复原职
六年五月侍读学士,时仍居忧,八年五月服阕,乃拜命。
九年四月左中允贾咏武举考试官
十一年五月詹事府少詹事翰林院学士十月吏部尚书靳贵主考礼部会试,十二年三月教习庶吉士六月礼部右侍郎
世宗继位,被劾致仕。
嘉靖六年(1527年)四月起复为南京礼部右侍郎
屡次乞归,七年十月南京礼部尚书衔致仕,顾清在赴京进奉徽号贺表途中去世于河间府,年六十九。
嘉靖十六年十月赐祭葬,谥文僖
蒋冕明 1463 — 15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3—1533 【介绍】: 广西全州人字敬之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正德时,累官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时主昏政乱,持正不挠,有匡弼功。
武宗崩,与杨廷和共诛江彬
嘉靖初,以议“大礼”忤旨,代杨廷和为首辅仅二月即乞归。
卒谥文定
有《湘皋集》、《琼台诗话》。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敬之全州人
成化丁未进士,累官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师谥文定有湘皋集
字敬之全州人
成化丁未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中允谕德侍讲学士少詹事,擢吏部侍郎,改掌詹事府,典诰敕。
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少傅,改户部,进谨身殿大学士,乞休,落职闲住。
隆庆初,复官。
谥文定
有《湘皋集》三十三卷。
田按:文定尝著《琼山诗话》,专纪丘文庄诗,相业远过琼山,诗则末逮也。
维基
蒋冕(1463年—1532年)字敬之一字敬所号湘皋湘原
广西承宣布政使桂林府全州(今广西全州县全州镇北门一带)人。
明朝弘治、正德两朝及嘉靖前期重要政治人物,累官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为内阁首辅。
成化十三年(1477年)丁酉广西乡试第一,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与兄蒋昪同登进士,列会试第十一名,二甲十一名,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弘治十三年,历司经局校书
正德中,累官至吏部左侍郎,改掌詹事府,典诰敕,进礼部尚书,仍掌詹事府事
正德十一年(1516年),入阁为文渊阁大学士参赞机务
十二年,改为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
十四年扈帝南征还,加太子少傅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驾崩,蒋冕协助杨廷和协诛江彬,并参与迎封明世宗
世宗即位后,议定策功,加封伯爵蒋冕坚持辞退。
改为荫锦衣世指挥,又辞去。
于是改为荫五品文职,仍进一阶。
御史张鹏疏评大臣贤否,请求罢免蒋冕
御史赵永亨亦诋毁石宝不能掌管吏部
蒋冕石宝遂求辞去。
朝廷大臣商议称此不平,而诸位给事中御史俱称不可去。
世宗于是命鸿胪寺下谕请留,并再下诏嘉奖,随后两人重新起用。
嘉靖三年世宗遣官在江南织造,命蒋冕起草敕书。
蒋冕江南受灾,而上疏请止,世宗不听,敕书亦久不进呈。
世宗责其违慢,引罪而止。
大礼议事件,蒋冕坚持此前的世宗武宗之后人说法,与杨廷和等人一同与世宗力争,因反对世宗为生父立庙被夺职削官。
卒于家。
隆庆初年(1568年)敕令复官,谥文定
石玠明 1463 — 15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1 【介绍】: 真定府藁城人字邦秀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汜水知县,擢御史
正德中累官大同巡抚,久历边陲,熟谙军务,边境以宁。
召拜兵部右侍郎,擢户部尚书
帝在宣府索银百万两,坚持不发。
廷臣跪阙下谏南巡,又上疏论救,遭切责,引疾归,家居二年卒。
维基
石玠(1463年—1521年)字邦秀直隶真定府藁城县(今河北省藁城市)人,官至户部尚书
大学士石宝之兄。
顺天府乡试第三名举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丁未进士
弘治年间,由汜水知县召为监察御史,出巡大同军储,按察甘肃陕西等地,其所呈上的边防事务,均适合时宜,为都御史戴珊所推崇。
当时恰逢灾异,石玠又上疏弹劾南京刑部尚书翟瑄以下二十七人。
正德年间,累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并拜为兵部右侍郎
此后赶赴辽东巡抚宁三卫海西部长犯边诸事,随后召还。
左都御史陆完改任,朝廷推举替代者,三次均不得报准,随后举荐石玠右都御史,掌管都察院
御史李隐弹劾其攀附权贵,武宗未予答覆。
正德十年(1515年),拜为户部尚书,任内多次反对中官干涉朝政,并反对武宗北出居庸关
正德十四年,因得罪权贵小人而辞职归乡,家居两年去世,赠太子少傅
费宏明 1468 — 15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8—1535 【介绍】: 江西铅山人字子充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
授修撰。
正德中,累迁户部尚书,以拒与幸臣钱宁宁王宸濠交结,被诬构,遂乞归。
世宗即位,复起,入阁辅政,数劝帝革武宗弊政后代杨廷和为首辅,为张璁等攻讦,致仕。
等去位,再起为原官,寻卒,谥文宪。。
有《武庙初所见事》、《宸章集录》、《费文宪集》
费宏(1468~1535) 明代官员、学者。
字子充号健斋鹅湖晚号湖东野老
江西铅山人
成化十九年(1483)乡试解元,成化二十三年(1487)丁未状元,授修撰。
其后三次入阁,历官礼户吏三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保、首辅官加太子太师卒谥文宪
有《鹅湖摘稿》《费文宪集》。
有七古《登黄鹤楼中丞公和少师韵》。
字子充铅山人
成化丁未第一人及第,授修撰。
赞善谕德太常少卿,兼侍读,擢礼部侍郎,进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太子太保,进武英殿大学士,改户部尚书,致仕。
嘉靖初,起原官,加少保,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再进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
卒赠太保谥文宪
有《鹅湖摘稿》二十卷。
田按:世宗朝,先以议礼,次以斋醮,君子小人,迭为消长,然其初政,如费文宪杨文襄石文隐辈,未尝不倾心延接,君赓臣和。
史称帝御平台赐御制七言一章,命辑倡和诗集,署衔曰「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
叹其尊礼,前刚此未有。
馀检《宸章辑录》,帝赐文宪诗云:「每从古训寻治理,歌咏研磨陶性情。
诗成朕意或未惬,中侍传宣出紫清。
」赐文襄诗云:「才兼文与武,内外资安攘。
宽朕西顾忧,遂使吾民康。
」赐文隐诗云:「卿以延荐入,资特刚方。
在木类,在玉如圭璋。
可否每献赞,忠实无他肠。
张璁桂萼以议礼贵,忌宠,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得冯宠灵,淩压朝士
」未几,、缶皆去,一清被倾陷,发愤疽发背死,而缶致仕,后卒,且得下谥矣。
维基
费宏(1468年—1535年)字子充号健斋又号鹅湖晚号湖东野老江西铅山县横林(今河口镇柴家村)人,祖籍湖广永兴(今湖北阳新)状元
成化十六年(1480年)广信府童子试文元
成化十九年(1483年)中江西乡举人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丁未状元,年仅十九岁,为翰林院修撰,成为明代最年轻的状元翰林八月,参修《宪宗实录》,进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
明武宗继位后,升为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参与修撰《孝宗实录》,充日讲官
正德二年(1507年)升为礼部右侍郎,后转为左侍郎
正德五年(1510年)礼部尚书次年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官至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进为户部尚书
宁王朱宸濠蓄意谋反,对费宏“以䌽币珍玩”相馈赠,费宏拒绝,道:“闻宁王辇金入,谋复护卫,若听他所为,我江西人必无噍类,我在阁一日,必不允行。
”遭攻讦,被迫辞归。
明世宗即位后,重新起用,加少保,进入内阁,与杨廷和蒋冕毛纪等一同辅政、帮助革除武宗弊政。
杨廷和辞职后,费宏担任首辅,加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大礼议中,其为张璁桂萼所陷害,嘉靖六年(1527年)二次致仕。
嘉靖十四年(1535年)再度复官,世宗赐“旧辅元臣”银章。
不久即卒,赠太保谥文宪
著有《费文宪集选要》等。
释正诲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一
释正诲字无迹,初祝发时名永灯,姓刘氏当阳人也。
母李氏,幼从外祖之宜都,十岁舍入石宝山,有塾师馆于寺,与众课读多解文义,以未了梵咒为憾。
年十六西游憩圣水寺,见习瑜伽者,喟然叹曰:法固如是耶?
去之,复归石宝,读书益力。
年二十,见僧持《缁门警训》者,诵之泣下,作偈曰:“善财与我原同性,不證菩提誓不休。
”遂诣荆南访天柱于普仰寺,柱器之,为更名正诲,留居三年,遍阅大藏。
柱寂,乃游伏牛,寻其遗迹,因之两都重登讲席。
慈圣太后闻其清誉,赐以千金,修葺玉泉,复请三藏存之寺中。
当阳旧有度门寺,荒废已久,人多不知。
在普仰时,天柱曾口授北宗五十六字,云在度门秀国师碑后。
自都归,便访度门,去玉泉七里见古寺破落,有石黝然,曰“大通秀国师之碑”,在榛莽中,抚之悽然,集工修治,因于塔前兴复度门寺,曰:“吾将老此,为北宗之裔。
”自是,养晦此中,专志净土。
崇祯元年正月,先期告逝,端坐说偈曰:“人间去住是寻常,处处名山古道场。
一念不生三世佛,谁能直下可承当。
”有僧问曰:“究竟若何?
以手抚案曰:“究竟到彼岸。
”遂寂,塔于楞伽峰国师之傍。
寻陵王宪使维章为之记。
所著有《识略庄子注》及诗文诸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