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束字约之,郑人。嘉靖己丑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员外,复授编修,出为湖赓佥事。历福建参政,迁河南提学副使。有《后冈集》二卷。
(《四库总目》:束与唐顺之为同年,共倡为初唐、六朝之作,以矫李、何之习。而所学不逮顺之,年仅三十馀而卒,文章亦未成就。故顺之终以古文鸣,而束无称焉。
《中麓闲居集》:后冈诗每情会景来,思奇与发。一篇成则一篇便可名世。大抵李、何振委靡之弊而尊杜甫,后冈则又矫李、何之偏而尚初唐。
《司功集》:陈子方龄于终童,比才于贾生,雕章绮合,藻思罗开。考其遗编,早铸四杰,晚镕二张,道轸于平原,曦驾于康乐。丽于游咽,充于入洛,隽永于浮湘,备于吴、越、瓯、闽间,展可传以不朽。
《艺苑卮言》:陈约之诗如青楼小女,月下箜篌,初取闲适,终成凄楚。又如遇雨残荷,虽尔衰落,姆然有态。
《国雅》:陈学宪约之,馀读其集,篇篇都秀润,句句少警拨,亦就色象中自然写出。如波擎菡萏,净丽天茁,尚未舒笑。
田按:约之《高苏门集序》,阐明诗绪,正变得失,言言科律,字字珠玉,岂在多乎?今观所作,意极矜鍊。境乏闳深;趋步虽工,音节未壮。良由赋质荏弱,又伤早逝。采录遗诗,为之三欢。)
佐字才伯,香山人。正德辛巳进士,遇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按察佥事,改广西提学佥事。致仕归,起左春坊左司谏,迁侍读,掌南院事。再迁左论德,历南祭酒,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赠礼部侍郎,谥文裕。有《泰泉集》六十卷。
(《四库总目》:佐诗吐属冲和,颇见研练。于时茶陵之焰将燔,北地之锋方锐,独能力存古格,可谓不失雅音。
《艺苑卮言》:黄才伯诗如紫瑛石,大似韎韐。才伯亦有佳语,如「青山知我吏情澹,明月照人归梦长」,「长空赠我以明月,海内知心惟洒杯」,「门前马跃箫鼓动,栅上鸡啼天地开。」
《涌幢小品》:夏贵溪妾苏,广陵人。其父曰纲,少女适曾石塘铣,舆贵溪为联衿。纲出入两家,傅石塘复套之说。夏大軎,主其策。纲益自负,与巡仓御史艾朴通贿作奸,为众所嫉。分宜已一一刺其阴事,伏毒深。夏不悟,妄度河套指日可复。得意甚,作《渔家傲》一阕。适黄泰泉至,掀髯示之索和。黄有「千金不买陈平计之句,盖讽之也。夏大诟詈,嗾言者逐之去。去三日而祸作。
《国雅》:黄詹事才伯,性尚冲和,韵含芳润,玄览鳖洲,藏珍琼海,为一代名家。其诗譬之龙跃悬河,凤鸣阿阁,辉映高绝。
《广东新语》:欧贞伯云:「泰泉先生崛出南海,持汉家三尺以号令魏、晋、六朝,而指挥开元、大历,变椎结为章甫,癖荒秽于炎徼。功不在陆贾、终军下。」
《列朝诗集》:才伯髫龀以奇隹名。及入翰苑,博综今古,修词技藻,争雄艺苑。岭南人在词垣者,琼台、香山后先相望。后来梁公实、黎惟敬皆出才伯门下,南越文学彬彬然比于中土矣。才伯有漫兴诗,落句云:「倦游却忆少年事,笑拥如花歌落梅。」自注云:「欲尽理还之喻。」王元美云:「此公作美官,讲学,恐人得而持之故也。」今刻《泰泉集》,不入此注,故附记之。
田按,才伯论诗云:「吾见近世古诗以绮靡为精工,律诗以粗豪为气格。然则除、庾之《玉台》优于苏、李之河梁,苏顷之『轻花捧觞』,岑参之『柳拂旗露』,反不如罗隐之天地同力』、韦庄之『万古坤灵』矣。」持论甚精。《泰泉集》古体微伤堆砌,律体与七言断句,极得唐人格意。)
橙花馆集·序
汉武帝英风大略,旁招群彦,故一时儒行如董生,经术如儿大夫,通博如终童,长短纵横如主父偃,应对如严助、朱买臣,词赋史才如两司马。独东方先生不名一行,诙谐戏侮,跌宕于岩廊之上,是以当时目之为俳优,后世惊以为鬼物。余谓先生闳览博物君子也,玩世不恭,捷给澹辞,至于《泰阶》之符,辟戟而谏,其大节伟矣,昆玉秋霜比质可也。
吾友杭子大宗,言不纯师,行不纯德,绝类东方先生之为人。平生勤于聚书,晨钞晦写者十有馀年,而毕方不来,驺牙不至,无以證其蓄积之丛丛,于是形诸诗歌,一往不可罄控。尝放言曰:「镂金错彩,论者弗尚,然学不赡则词不备,词不备则气不充,胸无安世三箧书,日搦管作苍蝇声,奚可哉?公等已矣!」予谓古之作者沈酣于卷轴,而浚发于灵台,能役书,不为书役,大宗持论不可为正鹄。然大宗虽渊然不可究诘,而能运之以越石之清刚,出之以景纯之豪隽,其所以儿抚一世者,固不尽如所云矣。
予行役四方,久不见大宗诗,今年貂敝金尽,垂翼而归,大宗为余蹙额者累日。握手相慰外,出其近作十馀首,益丽以肆。而其送小弱弟一章,则《小宛》之遗音也。小弱弟就昏于黔阳,黔阳去杭三四千里,溯钱唐,浮洞庭,累月踰时乃可至也。其间霹雳魍魉、酸雨狂涛、春风斑竹、古渡神鸦,凡小弱弟之所跋涉而惊且惋者,一一著之于篇。余读其诗而壮其奇,且悲其志也。大宗曰:「余诗类此者夥矣,子其为我序之。」呜呼!大宗磊落豪宕之气,所谓玩世不恭者,非耶?然观其友朋骨肉之间,其大节可睹矣。雍正五年岁次丁未闰三月上浣,钱唐龚鉴。
全台诗
洪繻(1866~1928),本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月樵。台湾沦日后,取《汉书‧终军传》「弃繻生」之说,改名繻,字弃生。清彰化鹿港人,原籍福建南安,其先大父至忠公流寓台湾鹿港,遂家焉。少习举业,光绪十七年(1891)以案首入泮。十九年(1893)乡试不中。乙未(1895)割台之役,与丘逢甲、许肇清等同倡抗战,任中路筹饷局委员。台湾民主国瓦解后,绝意仕进,潜心于诗古文辞。由于身居弃地,洪繻采取「不妥协、不合作」的应世态度,以遗民终其身。他坚不剪辫,拒著洋服,拒说日语,不许二子受日本教育,诗文皆以干支纪年,以示不忘故国。内容多系三台掌故,自清末政治措施,以迄割台前后战守之迹,日人横暴之状,民生疾苦之深,一一垂诸篇章,兼具经世作用与史料价值。
张光岳谓洪繻诗,先学唐诗,以求诗格高古;继而上窥汉、魏,再学于宋、元、明、清,以臻高雅古朴之境。胥端甫谓其「感愤时事诗中,评时论古诸作,皆能独具只眼以自抒其伟抱。」杨云萍则推许洪氏为台湾近代学人中,博闻笃学,抱朴守贞,俨然有古大师之风的第一人。〖参考胥端甫编辑《洪弃生先生遗书》;杨云萍《台湾史上的人物》,台北:成文出版社,1981年5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程玉凰《嶙峋志节一书生:洪弃生及其作品考述》,台北:国史馆,1997年5月。
〗洪繻著作包含诗歌、骈文、古文、试帖时文四类文体,皆冠以「寄鹤斋」之名,有《诗集》、《八州诗草》、《试帖诗集》、《词集》、《诗话》、《骈文稿》、《古文集》、《函札》、《制义文集》、《八州游记》、《瀛海偕亡记》、《中西战纪》、《中东战纪》、《时事三字经》,约百馀卷,一百八十馀万字。遗稿经哲嗣洪炎秋辑为《洪弃生先生遗书》〖胥端甫编辑,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又依据原抄本,重加整编标点,排印为《洪弃生先生全集》〖林文龙点校,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年。
〗。今以成文出版社《洪弃生先生遗书》所收《寄鹤斋诗集》为底本〖底本收录诗集分述如下:(1)《谑蹻集》七卷,约为1885至1895年之作。(2)《披晞集》七卷,约为1895至1905年之作。(3)《枯烂集》九卷,约为1905至1915年之作。(4)《壮悔馀集》,为香奁诗,为1897年之作。(5)《八州诗草》五卷,为1922至1923年游历中国之作。(6)《诗集补遗》,补录前面诗集所漏收诗作。(7)《试帖诗集》,为1885至1898年科举考试习作。
〗,对校洪繻孙女洪小如所藏抄本〖编者按:洪小如所藏抄本含《谑蹻集》七卷,《披晞集》六卷(缺卷五),《枯烂集》九卷。现收藏于国立台湾文学馆。
〗、洪繻自编出版的《寄鹤斋诗矕》〖《寄鹤斋诗矕》,南投:南投活印社,1917年。此书洪繻自编自印,作为旅游大陆交谊用书,也是洪氏第一部见世的著作。
〗,并参考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洪弃生先生全集》,以及《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台湾诗荟》等所载之诗作,辑录编校。(吴福助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