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达善。少孤贫力学,洪武中举明经,任本县训导,荐升国子助教。永乐中擢翰林编修,迁侍读学士。性简淡,博通经史,与解缙、王称、王璲等号称东南五才子,他四人先后得罪死,达独以寿考终。有《耐轩集》、《天游稿》。
释善启字东白别号晓庵。姑苏长洲杨氏子。世为宦族。甫能言即通释典如旧熟。父母异之。知是法器舍入永茂院出家。无几薙染受具。屏迹龙山研穷大藏。百氏诸史无不精究。永乐戊子出世郡之延庆寺。明年应召纂修永乐大典并校大藏经。赐金缕僧伽黎。一时名人若沈民望王汝玉钱原溥辈皆为方外交。或辩儒释之异。师曰。无论圣人理同且各为其教。又曰。东鲁垂道西竺见性皆莫先于厚本。故吾侪虽离父母而养生送死率皆从厚。与兄弟极友爱。正统癸亥示寂。塔于龙山。
善启。字东白。晓庵其号。姓杨氏。苏之长洲人。杨故簪组。累世家吴之支硎山。值兵徙北郭。父永年。母陆氏。师甫能言通佛典。父母异之。命入无量寿院。礼永茂为落发师。既长。屏迹龙山。穷日夜力于经史百氏不辍。声誉隐然起。少师姚公广孝。善世洽公南洲。皆器重之。而典记于洽公者甚久。永乐元年。主苏之永定。六年。主松之延庆。逾年擢本府副都纲。住南禅寺。寻应召纂修永乐大典。预校大藏经。赐金缕袈裟一袭。时三殿灾。诏求直言。师上疏陈利病。不报。一时名人。如沈民望。王希范。王汝玉。陈嗣初。钱溥。赵宗文。皆与师为方外交。尝遇牡丹盛开。邀集题赏。钱塘瞿宗吉。雄于词赋。师与对垒。常用一韵往复百首。词锋益锐。海内传焉。此师之绪馀也。正统八年十一月八日卒。距洪武三年十一月十五日。世寿七十五。僧腊六十。即示寂之岁。弟子等奉柩。归葬于旧隐龙山。遵治命也。钱文通公溥。铭其塔。叙曰。夫以交之深者知必至也。言之夥者情必厚也。昔宣德间。大理卿胡公槩。巡抚东吴。威声大振。于师独加敬礼。时溥方冠。欲应乡举谒公。师忽见而喜之。遂入白于公。得预乡举。然溥亦始聆论议。察其动止。毅然一儒者。繇是往还[款-士+止]洽。数日不见。必折简招之。简类欧语。作字有帖意。见必肃衣。焚香啜茗。坐语移时。去则且谈且送。或闭户发箧。出古人真迹。对阅评品。诗文皆不务蹈袭以为奇。至论儒释之辩曰。且各为其教。又曰。东鲁垂道。西竺见性。皆莫先于厚本。故虽离父母。养生送死。一务从厚。与兄弟极友。爱抚诸侄。教养兼至。交四方宿儒名缁必以诚。未尝见惰容。然非其人。亦未尝与交此。韩子谓墨名而儒行者也。溥也荷师期待既久。倘以馀齿。无负于斯世。则亦无负于所知矣。
(何氏丛说云。钱文通。小时即有文誉。郡中有一僧。名善启。号晓庵。有诗名能书。乃十大高僧之流亚也。永乐中召至京师。修大典。后为僧官。住南禅。周文襄公为巡抚。甚重之。每公事稍暇。即往南禅。与启公谈语。时钱文通为秀才。亦与启公交款。一日学中散堂。过谒启公。以蓝衫置栏栒上。继而文襄适至。屏当不及。文襄问之。启公因称文通之才。文襄即请相见。索其旧作。观之。大加赏识。遂为相知○何氏言巡抚。是周。钱自云是胡。当是两时。胡前而周后)。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善启,字东白,别号晓庵,长洲杨氏子。世为宦族,甫能言,教诵弥陀如旧习。父母异之,知是法器,舍入永茂院,无几,薙染受具。屏迹龙山,研穷大藏,百氏诸史,无不精究。永乐戊子,出世延庆寺,明年应召纂脩《永乐大典》,并校《大藏经》,赐金缕僧伽黎。一时名人若沈民望、王汝玉、钱原溥辈皆为方外交。或辩儒释之异,启曰:“无论,圣人理同,且各为其教。”又曰:“东鲁垂道,西竺见性,皆莫先于厚本,故吾侪虽离父母,而养生送死率皆从厚,与兄弟极友爱。”正统癸亥示寂,塔于龙山。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朱高炽 | 仁宗 | 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昭皇帝 | 1424年—1425年 | ||
洪熙 | 1425年—1425年 | 元年六月明宣宗即位沿用 |
仁宗讳高炽,成祖长子,建元洪熙。在位一年崩,葬献陵。有御制文集二十卷,诗集二卷。
(杨士奇《三朝圣谕录》:永乐七年,赞善王汝玉每日于文华后殿道说赋诗之法。一日,殿下顾臣士奇曰:「古人为诗者,其高下优劣如何?」对曰:「诗所以言志。『明良喜起』之歌,『南薰』之诗,是唐、虞之君之志,最为尚矣。后来如汉高《大风歌》,唐太宗『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之作,则所尚者霸力,皆非王道。汉武帝《秋风辞》,志气已衰,如隋炀帝、陈后主所为,则万世之监戒也。如殿下于明道玩经之馀,欲娱意于文事,则两《汉诏》令亦可观,非独文词高简近古,其间亦有可裨益治道。如诗人无益之诗,不足为也。」殿下曰:「太祖高皇帝有诗集甚多,何为诗不足为?」对曰:「帝王之学所重者不在作诗。太祖皇帝圣学之大者,在尚书注诸书,作诗特其馀事。于今殿下之学,当致力于重且大者,其馀事可姑缓。」殿下又曰:「世之儒者亦作诗否?」对曰:「儒者鲜不作诗。然儒之品有高下,高者道德之儒,若记诵词章,前辈君子谓之俗儒,人主尤当致辨于此。」
杨士奇《东里文集》:仁庙好文重士,乐善有诚,时节宴群臣,间赐诗奖谕,悉识以东宫图书。
尹直《謇斋琐缀录》:仁庙在东宫时,尝观二内侍象戏,因命曾子棨先生应制,诗云:「兴尽计穷征战罢,松阴花影满残枰。」仁庙和云:「等闲识得军情事,一著功成见太平。」君臣之器量见矣。
《双槐岁钞》:仁厨潜心经学,礼重宫寮,文仿欧阳,诗尚《选》体。
磐字公石,嘉定州人。弘治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进都给事中,议大礼被杖,免官。万历初,追赠太常少卿。有《游峨集》、《颐山集》。
(《四库总目》:《安磐颐山诗话》二卷。其论诗以严羽为宗,其议庄昶「溪边鸟共天机语,杖上梅挑太极行」句,论梅尧臣「歌欲论《长恨》,人将问少君」句,及排周紫芝论林逋梅诗,可谓公论。磐亦能诗,故其评论古人多中窍会,盖深知其甘苦,而后可定其是非。天下事类如是也。
《升庵外集》:亡友安公石妙于集句,以「鲈鱼正美不归去」对「瘦马独吟真可哀」。又「请君酌我一斗酒,与尔共消万古愁」。又「梁间燕子闻长欢,楼上花枝笑独眠」。「水国莲花府,云帆枫树林」。又集杜句吊叶叔晦,读者为之泣下。其诗云:「临江把臂难再得,便与先生成永诀。文章曹植波浪阔,死为星辰亦可灭。老去新诗谁与传?男儿性命绝可怜。出门转盼已陈迹,妻子山中哭向天。中夜起坐万感集,人生有情泪沾臆。凤凰麒麟安在哉?石田茅屋荒苍苔。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悲风为我从天来。」
《池北偶谈》:安松溪,升庵先生友也。其诗风神独绝,而世罕知之。
《静志居诗话》:杨用修述公石论诗之旨云:「唐之名家自立机轴,譬犹群花各有丰韵,乃或剪彩以像生,或绘画而傍影,终非真也。」又云:「论诗如晶花木,牡丹芍药,下逮苦栋刺桐,皆有天然一种风韵。今之学杜者,只牡丹芍药尔。」其说足以解颐。)
维基
胡澥(1580年1月31日—1655年9月17日),字叔会,号练海,又号松石小隐。湖广常德府澧州(今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澧州在雍正年间析出部分地区另设安福县,民国时改称临澧县,澧州其余部分改称澧县。胡澥所居刻木山位于今天的临澧县境内。)人,明朝官员,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累官至河南按察司提学副使,后被周孝王朱恭枵参劾,革职流放贵州,不久赦还,顺治十二年(1655年)去世。万历八年正月十六日(1580年1月31日),胡澥出生于湖广常德府澧州,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举,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崇祯三年(1630年)授御史,因为得罪了内阁首辅周廷儒,改仕礼部仪制司主事,后历官礼部精膳司员外郎、礼部主客司郎中。崇祯七年(1634年)升为河南按察司提学副使,被周孝亲王朱恭枵弹劾,革职流放贵州兴隆卫,不久赦还,在家乡长期隐居。晚年与清政府采取合作态度,文中有“振国家维新之命”等语,并称颂澧州知州王璲是与唐朝名臣薛伯高、柳宗元并称的三大儒。顺治十二年八月十八日去世,享年七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