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崔铣明 1478 — 15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8—1541 【介绍】: 河南安阳人字子钟一字仲凫
崔升子。
弘治十八年进士
正德时历官翰林侍读,引疾归。
作后渠书屋,读书讲学其中,斥王守仁“良知”说为霸儒。
学者称后渠先生
嘉靖初,擢南京国子监祭酒,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
卒谥文敏
有《读易余言》、《彰德府志》、《洹词》、《晦庵文钞》、《文苑春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钟安阳人
弘治乙丑进士,累官南礼部侍郎尚书有洹词
字子钟安阳人
弘治乙丑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以忤刘瑾改南吏部主事
诛,复故官,历侍读,进南祭酒,以劾张璁桂萼失帝旨,令致仕。
用荐起少詹事侍读学士,擢南礼部侍郎
礼部尚书谥文敏
有《洹词》十二卷。
(《四库总目》:力排王守仁之学,谓其不当舍良能而谈良知,故持论行己,一归笃实。
其争大礼劾张骢、桂萼,风节表表,亦不傀共言。
所作《政议》十篇,准今酌古,无儒生迂阔之习。
他若《漫记》十条,可以补宋史之未备,《诚傅》两则,可以靖明代之浮言,而岳飞论一篇称之宜奉诏,尤识大体。
盖不以文章著,而文章自可传也。
第十一卷中有严嵩《钤山堂集序》,似涉南园作记之疑,然集载此序,题「嘉靖己亥」,据明史传是时方为礼部尚书,未操国柄,尚无由预识其奸,是犹司马光之于王安石,非陆游之于韩托胄矣。
田按:文敏讲学尊朱抑陆,与阳明宗旨不合。
其论明以来诗文源流云:「洪武文臣皆元材也,永乐而后乃可得而称数。
天台辞若苏氏,言必周、孔,大哉志乎!
东里入阁司文既专且久,诗法唐,文法欧,依之者效之。
弘治中南城罗圯,思振颓靡,独师韩文,其艰思奇句,伟哉!
武功康海好马迁之史,入对大廷,制古辩,元老宿儒见而惊服。
其时北郡李梦阳申阳何景明协表师法,曰汉无骚,唐无斌,宋无诗,二子抗节遐举,故能成章,李之雄厚,何之逸爽,学者尊如李、杜焉。
」惟于西涯曾不齿及,凯非不满其相业乎?
其序罗景鸣集云:「往西涯公刘瑾张永之际,不可言臣节矣。
」士惠其私,犹曲贷而与之,几亡是非之心,而龠州艺苑卮盲乃侈谈火城行觞之遇,何哉?)
维基
崔铣(1478年—1541年)字子钟又字仲凫,初号后渠,又号相台洹野,改号少石河南安阳县(今河南安阳市)人。
明朝理学家、政治人物。
崔升之子。
河南乡试第九名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会试第三名,二甲第一名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参修《孝宗实录》,与同僚拜见权阉刘瑾,径自长揖不拜,因而得罪刘瑾,出为南京吏部主事
刘瑾倒台后,召复原官,充经筵讲官侍读
引疾归里,作后渠书屋,在其中读书讲学。
世宗即位,擢南京国子监祭酒
嘉靖三年(1524年)张璁桂萼等因在“大礼议”中谄附世宗,骤然显贵。
崔铣耻与同列,上疏求去,并上疏弹劾张璁等,触怒世宗,被免官。
后起为少詹事侍读学士,擢南京礼部右侍郎
嘉靖二十年(1541年)卒,朝廷赐祭葬,谥文敏
明史·儒林》有传。
陆釴明 1495 — 15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举之号少石子
陆铨弟。
正德十六年进士
编修
预修《武宗实录》,进修撰。
出为湖广佥事,官至山东按察副使
有《病逸漫记》、《贤识录》、《少石集》。
公字举之,甫能言,母杨太淑人命以字,百试不爽。
稍长,神智锐发,读书数行下。
进士,廷试一甲,授翰林编修,益尽览中秘书,意驰骋古今。
馆中宿老俱下之少励名节自许古人不肯𪘏𪘏从俗时议礼诸臣骤贵俱倾心于公欲引为重公漠然卒不应其人以为少已深衔之会大礼告成议礼者已当轴出公湖广按察佥事治江防其官新设凡簿书文牒尽属草创公定制俱足为后法外台诸君相顾曰陆君史馆来其治才即老吏莫及也稍迁江西参议粮储其于转输能酌诸郡赢缩验物产之登耗与时损益之人以为便再迁山东督学副使敦尚风俗易郡中所奉神祠崇祀先贤诸生有文而行笃者引之若肺腑士习为变山东旧无通志公慨然曰圣贤百世之师也泰山五岳之宗也六经斯文之祖也此一方文献而天下古今之事备焉志奚可废也遂汇古采今补遗正陋穷日夜力不懈踰年书成而公病矣遂上书乞骸骨不报卒于官公性温厚口未尝言人短而正气不挠卒与时忤位终于外台天下惜之长兄都御史钶号石楼次兄布政使铨号石溪公少石时称陆氏三石并擅文章所著少石子集十三卷公之前昆山陆釴鼎仪天顺癸未进士一甲第二公姓名适同中正德庚辰进士一甲第二鼎仪史馆出为太常被疾乞归公亦自史馆出为外台被疾乞归两公并有文名年位未称俱适相合斯亦一奇也
维基
陆釴(1495年—1534年)字举之号少石子浙江鄞县(今属宁波市)人,正德末年榜眼及第。
累官山东副使
陆铨弟。
正德十四年(1519年)己卯浙江乡试第六名举人
正德十五年(1520年)联捷礼部会试第五十五名。
礼部按例请殿试,然武宗南巡未归,阁老杨廷和认为「临轩策问,必天子亲御」,因此殿试未能举行。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驾崩,无子,宪宗之孙、孝宗之侄朱厚熜以旁支小宗入嗣大统,即皇帝位,是为世宗
至五月十五日世宗方在西角门赐策问贡士
陆釴位列杨维聪榜一甲第二名(榜眼),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因大礼议被廷杖。
武宗实录》预修完成,晋升修撰。
后来,因为大礼议之事牵连,出任湖广按察佥事,迁江西参议,又迁山东提学副使
当时山东尚无通志,陆釴感叹山东为「山川之宗,圣贤人物之望,六经文章之祖」,应修通志而备录古今之事。
逾年,通志修成,上疏告老还乡,没有答覆,卒于官。
鄞县志》有传。
明史》附其事于王慎中传后。
应臬
字仲鹄
性简默,所至必闭门扫席,意翛然人外。
初为名诸生,数试有司,罢归,因薄游三楚间,常一吊赤壁,望观音岩瀑布,再泛大江,载酒上晴川阁,俯仰间发为楚声,一时词人诵之。
巳北上蓟门,游长安诸公卿间,无所遇而归。
年未五十,遂绝意进取。
世居鹿沙草堂,种花浇药,与三桥李叟、周农半诸人相倡酬论诗,先辈谓:自济南、娄江诸公,以诗名世十馀家,若置吾仲鹄在座,不知谁当居左。
又曰:仲鹄风格,高可远追白沙,近当少石
词家以为知言。
仲鹄诗,余仅见何山人所选及楚游乌溪诸草,为文亦有法,惜未尽得其集读之。
一日,余与客论里中诗,或云应仲鹄所作,亦无佳句。
余不答,徐出所录村居诗数首,中有句曰:“春田雨足骑秧马,秋陇禽多缚草人。
”又曰:“十亩閒贤者地,三家草市酒人天。
”客大欣赏,以为得如此绝佳。
余笑曰:此正应仲鹄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