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维基
梁士济(1580年代—1650年代),字遂良,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梁士济是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的举人,多次上书未获回音,从事教书二十多年,门生有数百人;到天启元年(1625年)他登进士,授奉新知县,调往清江。湖广地方用兵,需要徵给粮食,他只能辛劳应办。崇祯五年(1632年)峒寇作乱,守道计画让城外居民撤离,梁士济坚持不可以,说:「盗寇来到,放火焚烧就没有怨恨了。」自己带领精锐士兵扼守河上,居民才得以安定。他又设置学田资助士人,扩大弟子生员到科举规定,待士亦有礼;对人不涉及私事,议罪谨慎不苛求。他在诸生中认识后来文章节义闻名的杨廷麟,朝廷因为他循良召任,当地民众都请求他留下,为他停车三日。之后他改任兵科给事中,转为江西道御史,再迁官浙江道巡按云南,因父亲逝世辞官。刘香作乱,熊文灿来访商讨对策,梁士济坚持不要招抚,应一举歼灭。不久他再获起用巡按四川,当地充斥流寇,他详细检验功罪,革除贪污,取消火耗,于是流寇逃遁,人民安乐;同时又整修昭烈君臣陵墓及杜甫草堂。完成使命后回归朝廷,他的行李却依然简陋。不久梁士济改为巡按北直,任内铲除宦官,弹劾宗室,矫正外戚,不回避权要;他奉敕监军山海关,查核将领,筹措兵饷。再转掌河南道,为皇帝侍读,他四次上疏辞官,因此归乡。南京失守,梁士济入西樵山躲避。隆武帝继位,张家玉再三推荐他,下旨尽快出任抚按,但未赴官;永历帝即位,擢任他为太仆卿;永历二年(1648年)再晋为兵部右侍郎,去世时虚岁七十七。
维基
姜曰广(1584年—1649年2月29日),字居之,号燕及,晚号浠湖老人,江西新建浠湖里(今丰城市同田乡候塘村)人,明末政治人物,进士出身。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登己未科进士。选庶吉士,改编修。天启五年十月初一日(1625年10月31日)容妃任氏生皇子朱慈炅,颁诏天下。次年,充正使赴朝鲜,与给事中王梦尹敕封仁祖为朝鲜国王,并奉旨视察师海上情形,还针对毛文龙功绩大小虚实,询问过中朝边境当地朝鲜百姓,考核毛文龙部水师。得到一些关于毛文龙的重要关键消息。回国,便上疏言:“文龙以二百人入镇江,据铁山招降夷,抚归义之民至十馀万,不可不谓之豪杰,不可不谓之偏锋。若堂堂正正,与虏决胜负于郊原,不独臣不敢信,文龙亦不敢自信。若养成一队精锐之兵,设伏用间,乘敝出奇,文龙自信其能,臣亦信文龙之能也。朝廷知文龙以用文龙,则不致失文龙而莫尽其能,亦不致孤倚文龙,以困而覆之矣。”然而朝廷终究没有重用毛文龙,后果然如曰广所言,以致于明军兵败,辽东一带、藩属国朝鲜皆落入后金之手。姜曰广出使朝鲜期间,洁身自好,不受贿赠,又赠送医书和揭帖给朝鲜仁祖,深受朝鲜君臣好评。但回国后不久,因忤逆魏忠贤,被免职回乡。崇祯初年(1628年)阉党倒台,起擢左春坊左谕德。崇祯三年(1630年)典南京乡试,并提拔一干名士,如杨廷枢、张溥、陈子龙、杨廷麟等各以文章气节著闻,顾以清白坚不依附时局,但却都为温体仁、周延儒等首辅排斥,无法被重用。崇祯九年(1636年)累官至吏部右侍郎,后因事获罪而被贬为南京太常寺卿,遂引疾归乡。崇祯十五年(1642年)升任詹事。崇祯十七年(1644年)以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同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思宗于煤山自缢而亡,南京议论立帝,姜曰广等主张立潞王,结果福王为帝,仍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史可法、高弘图并称“南中三贤相”。内阁首辅马士英虽与姜曰广同年,但两人素来不和,本想诬陷姜曰广。然而因姜曰广有声望,无人敢响应马士英。后得知宗室朱统𨰥品行恶劣,便想到可以用职官加以利诱,使其打击姜曰广。遂指使朱统𨰥上疏诬告弹劾姜曰广任用东林党郑三俊、吴甡、房可壮、孙晋等人,把持朝政,以刘士祯为通政使,阻遏章奏,以王重为文选,扶植私人;命令杨廷麟放走狱中的凶悍盗贼,联同江河大侠与水陆奸官窥视南京,阴谋迁都或另立新君;包庇曾投靠李自成的臣子;收受贿赂;姑息养奸等五大罪状。后又遭马、阮党人佥事陆朗、副使黄耳鼎等人上疏弹劾其结党欺君、把持朝政、无人臣礼,遂弃官回南昌。隆武四年(1648年)金声桓邀姜曰广起义,并授其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等官衔,御赐尚方宝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先斩后奏,清廷得知后,派征南大将军谭泰率兵攻打南昌,次年,正月十九,城破,金声桓投水死,姜曰广亦投水自尽,一说于仁臣之心牌坊下上吊自尽。
维基
黄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字幼玄(又作幼元、幼平),又字螭若、细遵,号石斋,人称石斋先生,闽南、台湾尊称为「助顺将军」,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铜山(清朝时属诏安县,今为东山县)人,祖籍莆田,学者、书法家、艺术家。明亡后抗清,被俘殉国。谥忠烈,乾隆时改谥忠端。明万历十三年,二月初九生于东山深井村,出生世家,年少家贫,在福建铜山(今属东山县)岛上石室刻苦攻读,曾在闽南漳州和广东潮州收徒讲学。有「闽海才子」之誉。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与倪元璐、王铎同年。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为经筵展书官,因丁忧去职。崇祯初复官编修。崇祯三年(1630年),任右中允。八月,钱龙锡以袁崇焕事下狱,廷臣无敢讼冤者。黄道周与钱龙锡素无私交,却激于义愤,上疏称:“今杀累辅,徒有损于国”,认为钱龙锡不宜坐死罪。崇祯帝不悦,以忤旨之罪把黄道周降级外调,又碍于舆论,乃释放钱龙锡,改戍浙江定海。崇祯十一年(1638年),杨嗣昌、陈新甲、方一藻皆有家丧,崇祯帝依旧“夺情”起用。黄道周对此连上三疏,指责此三人不忠不孝。道周又因指斥大臣杨嗣昌等私下妄自议和,七月初五日崇祯帝在平台召开御前会议,要杨嗣昌与黄道周当场辩论,黄道周雄辩滔滔,“与嗣昌争辩上前,犯颜谏争,不少退,观者莫不战栗。”崇祯怒不可遏,斥责他:“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道周被连贬六级,谪江西布政司知事。遂辞官,于邺山讲堂开坛讲学。崇祯十三年(1640年),江西巡抚解学龙以“忠孝”为由,向朝廷举荐黄道周,认为他“可任辅导”。崇祯大怒,下令将二人入狱,以“伪学欺世”之罪重治,户部主事叶廷秀、监生涂仲吉等力救,也被逮入狱,后周延儒曰:“张溥、黄道周,皆有些偏,只是会读书,所以人人惜他。”帝沉默不语。改廷杖八十,充军广西。崇祯十四年(1641年),杨嗣昌病死。崇祯想起黄道周的“清操力学,尚策励”,赦其罪,并复官。道周告病回家,专心著书。明亡后,任南明礼部尚书,“严冷方刚,不偕流俗”,杨廷麟曾力荐他充讲官兼直经筵。弘光帝亡后,至福建福州。隆武帝封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但兵权由郑芝龙掌握,时清廷颁布剃发令,江南人民求救于南明隆武朝廷,芝龙养兵自重,不发一兵一卒。黄道周只得返乡筹兵筹粮。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十九日道周募众数千人,马仅十馀匹,另有一月粮,出仙霞关,与清兵抗击。施琅曾一度与他前往,不久却径自返回福建。夫人蔡氏叹道:“道周死得其所了!”十月初抵达广信(今上饶),募得三个月兵粮,分兵三路,向清兵发起进攻,一路向西攻抚州(今临川),另两路北上分攻婺源、休宁,不久三路皆败。十二月六日,黄道周率队向婺源出发,至童家坊,得知乐平已陷,二十四日,抵明堂里时遇伏,参将高万容逃去,于是全军崩溃。黄道周与四门生蔡春溶、赵士超、赖继谨、毛至洁冲锋在前,终因兵弱,五人被徽州守将张天禄俘获。道周俘后,至金陵狱中,狱中吟咏如故,清廷派明旧臣洪承畴劝降,黄道周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思报国反成仇。”将殉难的史可法与洪承畴对比。承畴颇愧,上疏请求免除道周死刑,清廷不准。后绝食十二日,期间其妻蔡氏来信:“忠臣有国无家,勿内顾”。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五日就义,临刑前,盥洗更衣,取得纸墨,画一幅长松怪石赠人,还给家人留下了遗言:“蹈仁不死,履险若夷;有陨自天,舍命不渝”。至东华门刑场上,向南方再拜,道周撕裂衣服,咬破手指,有血书遗家人:“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最后头已断而身“兀立不仆”,其门人蔡春溶、赖继谨、赵士超和毛至洁同日被害,人称「黄门四君子」。
维基
文士昂(1585年—1648年),字抑之,号台仙,湖广长沙府攸县人。天启元年辛酉科举人,二年(1622年)联捷壬戌科进士。刑部观政,三年授四川华阳县知县,四年本省同考,崇祯元年(1628年)考选,三年授工科给事中,养病。四年复除原职,巡视工程,五年管理皇城四门,又巡视厂库,六年巡视太仓,八年升四川按察司副使,十二年升参政、分守上川东道,十三年考察,降云南右参议、临沅道。弘光时授云南按察使,旋转左布政使。南京失陷后,又去江西吉安联络万元吉、杨廷麟、湖广何腾蛟、堵胤锡等人抗清,顺治三年(1646年)湖南失守,携全家隐迹凉江。顺治五年被清朝攸县知县于颖然逮捕,解送长沙,又押送武昌,八月二十七日在武昌就义。
维基
周灿(?—1645年),字光甫,号闇昭 ,苏州府吴江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进士,授宣化县知县,八年丁忧,十一年补调浙江会稽县,为政有成绩。转浙江道监察御史,巡按江西,入境时,部下官吏都命差役出迎,只有某邑带来丰厚的礼物。周灿很生气,留下差役不遣派,官吏恐怕要辞官,他就召谕那些官吏,让他们自己辞免官职。其时张献忠连破袁州、吉安,南昌大为震动,军情紧急。巡抚郭都贤关门不理,他亲自带兵登城巡险,再调兵征讨,二府才得以恢复。周灿特别上疏兵饷事宜,指出楚地分割,请求救诸臣合力夹攻,藉此保卫南直隶,又请求南漕粮食赋税各减半纾解民困;并暂停九江关卡,抚恤商艰。弘光帝继位,惠王朱常润暂住广信府,他上表江右险要贫瘠,诸王星罗棋布,没有位置再分封,言辞非常恳切。宗室朱统𨰥奉承马士英,诋毁姜曰广,并诬蔑杨廷麟犯法,曰广因此去职;周灿反驳朱统𨰥误国殃民,又指出杨廷麟得知北京失守时赤足痛哭,希望恢复家国,虽然中途被阻止,而他奋不顾身救国是有实心,怎可能得到诽谤,结果事情没有再被过问;同时他也请求恢复艾南英举人资格,召用傅冠、熊明遇,被马士英怨恨,罢官归乡。其后他组织诗社,追悼国事而令自己痛哭失明,很快去世。
维基
万发祥(17世纪—1646年11月8日),名养正,字发祥,以字行,号瑞门,江西临江府新喻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万发祥在十六岁时成县学生,博学而才高,有筹划国事的志气,父母去世后服阕才参加科考,得督学侯峒曾置于前列;崇祯十二年(1639年)在马世奇主考的江西乡试中举人,同考官万载知县唐昌龄评其策论中有「忠肝义胆,可觇他日立朝」的句子。次年(1640年)会试仅中副榜,回乡后条议解除马粮、折布等弊政,又让产给兄弟、建宗祠奉先祖先,事关名教都会发愤抗言;到十六年(1643年)再次参加会试得吏科都给事中吴麟徵提拔,殿试成二甲进士,馆选时由左都御史李邦华拣为庶吉士第五人,旋授翰林院编修。甲申之变后,万发祥发誓殉死,但服毒数次也不死,绝食数日又不死,得知马世奇和吴麟徵殉难就前往哭丧,被大顺军队抓获;大顺朝廷打算授官给他,他坚持不接受,牛金星发怒裍夹他,晕倒复苏后再押赴西市,他也不为所动。不久清兵攻至,他就往南方逃走投靠编修杨廷麟,每天素衣向北哭,哭到泪尽而刘血;广信举人刘日杲抱负忠愤,二人对哭,日杲为其写下《贞女歌》。隆武帝于福州即位,杨廷麟与万元吉奉命守卫赣州,万发祥兼任兵科给事中从守,清军包围围急,杨廷麟守大南门,他则守小南门。十月三日城将破,他依然穿著甲胄督战,到天光时遭清军擒获,不屈身中三刀而死。其弟万衍祥辑录遗文,入崇祀乡贤及忠孝祠,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赐谥烈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6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字晋卿。刘应秋子。崇祯十年进士第一,授修撰。以劾杨嗣昌夺情入阁忤思宗,谪福建按察司知事,移疾归。弘光帝立,召起故官,不赴。南都陷,携家将入福建,与杨廷麟共谋兴复,隆武帝授詹事兼兵部左侍郎,巡抚南赣。卒谥文忠。
维基
刘同升(1587年—1645年),字晋卿,又字孝则,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状元。刘同升生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思宗崇祯十年(1637年)中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因反对杨嗣昌“夺情”入阁,被贬官福建,于是引病归乡。清兵压境,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南都破。江西诸府,惟赣州府独存。唐王朱聿𨮁(后为绍宗)升其为国子祭酒。自雩都县至赣县,与翰林杨廷麟共谋兴复,巡抚南赣。绍宗隆武元年(1645年)因劳而卒,谥文忠。
维基
萧琦(?—1648年3月10日),字韩若,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萧琦原名萧嗣琦,天启七年(1627年)高中江西乡试第二名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登丁丑科进士,授广东始兴知县,调高要县,兴建阅江楼和诸生讲学,因事连坐罢官。李邦华、李日宣为他辩护,迁工部都水主事,又谪浙江诸暨知县,案件未留下任何文书。许都作乱,与陈子龙招降他,转为刑部河南司主事、仪制主事。隆武年间,杨廷麟命他到广东,他却侵吞事例银数万;除授礼科给事中,住在郝永忠军营内,获推荐担任左佥都御史监督粮饷、恢复国土和剿灭敌匪。郝永忠索求粮饷,他出力聚敛。永历帝打算进入土州,萧琦疏上「十方便、十不方便」劝止,擢升为兵部左侍郎。永历元年(1647年)十一月,代王化澄出任兵部尚书,兼掌都察院,推荐书记刘方夏自中书舍人迁官职方主事。萧琦本来有民望,注重名节,但到此时是未能保持廉洁;其时国库空虚,卖官取财,积得数万也无济于事。次年(1648年),永历帝到南宁,萧琦和王化澄、严起恒、马吉翔、庞天寿、许兆进、吴其雷、尹三聘、洪士彭同行。李成栋反正,他贿赂北镇抚赵元符向罗成耀自荐;陈邦傅掌政,让家丁包围萧琦的船辱骂,将其财产丢到象州水中。十月,朝廷驻扎韶州,萧琦追问劫饷的人民,被地方民众群殴,受重伤,走到南雄时去世。
维基
彭期生(1593年—1646年),字观我。浙江海宁卫(海盐县)官籍直隶滁州全椒县人,明末官员。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中丙辰科三甲进士,授徽州府教授。崇祯初年,任济南府知府,因囚犯逃跑牵连,谪官布政司照磨,移应天府推官,转南京兵部主事,进郎中。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乱江西,彭期生迁任湖西兵备佥事,驻吉安。吉安失守后,转至赣州,偕杨廷麟招降张安等,加太常寺卿,仍管理兵备事宜。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十月初四,清军攻破吉安,彭期生冠带自缢殉国。《明史》有传。
维基
龚棻(?—1640年代),字蠡源、建木,江西南昌府新建县蜀溪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龚棻是天启四年(1624年)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成进士,弘光元年(1645年)在南京赴吏部应选;当时马士英、阮大铖把持朝政,他打算离间二人,因此故意和马士英亲友秘密交谈反间,令对方动心,及后阮大钺计划诛杀东林党人时,马士英持却持相反意见。南京失陷,他到福京谒见隆武帝,得授广州府推官,招降海盗罗明受,因功升官验封主事、员外郎。清兵攻至天兴,万元吉出镇忠诚;龚棻招募水师五营,监督罗明受、黄志忠六千人前往,到南安时遇上敌军战败,他只身逃出至忠诚。隆武二年(1646年)十月,忠诚援绝城危,万元吉劝他离去谋求后路,他假装答应;数天后对方催促他,他大声说:「走了!」和两名仆人在金门乘坐一艘小船,离岸一丈多后向北面拜过,投水而死。南明朝廷追赠太仆卿、兵部右侍郎,谥忠毅,清朝通谥节悯。当地人将他和杨廷麟、万元吉、姚奇胤、黎遂球、郭维经、彭期生一起供奉,建祠祭祀。
维基
徐芳(?—17世纪),字仲光,建昌府南城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徐芳是以孝友闻名的徐德耀之子,在崇祯十二年(1638年)成举人,次年(1639年)中进士,获授泽州知州,政绩治行第一,改任验封主事。隆武帝继位,调任他为文选主事,下诏说:「朕真心为救民杀虏,从前的错误都是因为所托非人。你在铨曹负责职典,为国选择贤能,何止胜过数万士兵。」他首先推荐揭重熙、傅鼎铨,适逢有人弹劾揭重熙在守州的事,他就向曾樱辩白,荐任其为江西巡抚得许可。其后汪观请求起用刘中藻、李蘧、宗室朱议漎共同担任浙江巡抚,曾樱反对,汪观指责其误国;徐芳说明曾樱是秉国的重臣,要地应该参与讨论,浙西地方用兵多设一官反而累赘,三人并任不适合,不获理会。林兰友巡按江西回归,参奏曾樱、杨廷麟、万元吉,他斥责对方奸邪陷害正人,降任其为光禄录事。小人怨恨他,指他和汤来贺是西党人,很快改任编修,留守延平府;福京失守,他和李长世、杨天宰、石镜、柯荔标、陆彦龙、袁继衮一同入山出家。
维基
卢象升(1600年—1639年—Lu卢象升),字建斗,号九台,直隶宜兴张渚茗岭(今江苏)人,祖籍江南东道鄞县(今浙江宁波),明末政治人物、军事将领,天启进士,练“天雄军”,围剿农民军有方,官至宣大总督,在对清战争中战殁。南明谥忠烈,清乾隆时谥忠肃。象升幼时潜心读书,好骑射,虽是文人,皮肤白晰,身材削瘦,但力气很大,天赋异禀。年轻时便与东林党人相善。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十七岁进入国子监“补博士弟子员”,天启元年(1621年)中式应天府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联捷进士,授户部主事。象升能与部下共甘苦,善于驭下,过著苦行僧式的生活,史载其“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崇祯改元,任直隶大名府知府。崇祯二年(1629年)满州皇太极绕过关锦防线,沿喜峰口入袭京畿,卢象升募了一万士兵勤皇,还没打仗,满人就退兵了。崇祯三年,提任参政,负责练兵,于大名府一带(古名天雄)以亲友、同乡的关系网招募军队,号称“天雄军”。崇祯四年(1631年)因治绩优良升任按察使。崇祯六年(1633年)象升率所练“天雄军”,镇压由山西入河北之民变。后任五省总督,管江北、河南、湖广、四川、山东剿匪事,与将领祖宽、左良玉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部。象升军到汝阳时,军中断粮三日,象升以身随之断粮,军无怨言,无人逃亡。汝阳之战,卢象升自城西攻,高迎祥几十万大军崩溃。高迎祥聚合部众二十万之众,继续逃亡,在确山再败于卢象升。自崇祯八年五月至十一月,象升以率绝对劣势兵力,先后十余战皆胜,斩杀民军三万余人,彻底扭转了战略局势。崇祯九年正月,高迎祥会合张献忠,三十万之众攻击南京,不利,退攻滁州。卢象升率军赶到,以两万之众再次击败高迎祥,并以各将领围堵,高迎祥人马散尽,退入湖广郧阳。卢象升手下祖宽所部以不熟山势为由,拒绝入山作战,象升无计可施。崇祯九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建国,国号为「大清」,六月,阿济格率清军攻入喜峰口,纵意抢掠而去。象升调任宣大总督,率师进驻京畿,严明军纪,操练兵马,清军不敢进犯。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清军三路大举南侵,北京戒严,崇祯帝和战不定,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嗣昌主张议和;但卢象升主张坚决抵抗,遂率诸将分道出击,与清军战于庆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然杨嗣昌手握兵权,事事掣肘,切断象升粮饷,屡屡调走象升部生力军,致使号称“总督天下援兵”的象升部只剩区区五千老弱残卒。是年十二月十一日(1639年1月),卢象升移兵钜鹿(今属河北)贾庄,已断粮七日,全凭百姓自愿捐粮掺杂冰雪为食,然无一人叛。宦官高起潜统兵数万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象升派遣杨廷麟去求援,高起潜置之不理。卢象升知事不免,军中大哭,誓与清军决一死战。随拔寨而出,于蒿水桥决战清军。史载“……骑数万环之三匝。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维基
曾应遴(1601年—1647年),字无择,号二濂,江西赣州府宁都县人。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江西乡试举人,七年(1634年)甲戌科进士,八年授刑部浙江司主事,九年江北审决,十一年升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十二年起补兵科给事中。崇祯十五年以工科右给事中督饷江西、广东,官至兵科都给事中。明亡归乡,清兵破吉安后围赣州,杨廷麟、万元吉守危城,应遴与仲子曾灿动员闽地山泽间兵数万,赤日徒行二百里驰援,杨廷麟疏荐应遴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督理众师,曾灿为职方司主事,1646年九月汀州隆武政权灭亡,十月四日赣州城破,杨廷麟、万元吉投水而死,应遴亦于次年(1647年)亡故。著有 《枢垣言事》、《篆草焚余》并行于世。
维基
龚善选,字大生,江西临江府清江县人,赐特用进士出身。崇祯三年(1630年)中举人,十三年中会试乙榜,十五年赐进士,历官安顺府推官,令行法肃、苗蛮畏顺;隆武时从杨廷麟军,迁礼科给事中,疏陈大事攸归;永历元年改兵科给事中,册封忠贞营李赤心、高必正。二年从扈奉天,升太常寺少卿,后死兵中。
维基
姚奇胤(1602年—1646年),字有仆,号二存,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明朝政治及南明军事人物。姚奇胤是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浙江乡试举人,崇祯十三年庚辰科会试四十六名,未殿试,崇祯十六年(1643年)补癸未科进士,获授广东南海知县,当地富庶多盗贼,他却能不接受贿赂,有为政声誉。之后转任职方主事,改山东道御史,巡按广东,但未就任就在隆武二年(1646年)五月和郭维经、郭承乾、王岩、郭维翰、彭之玠、彭吉修、李之梁、张世广、钟灵及经历卢君聘招募八千人到赣州,协助杨廷麟、万元吉守城,当中他守卫龟角尾。后来炮裂城陷,他和郭维经拒守东门,当天和彭期生在郁孤台饮酒,酒醉后说:「我守护危城数月了,援绝力尽,与城池共存亡,是道义。同乡在千里外共事,死也不孤单。」喝完后散去。下午城陷,他向南拜后在城楼上吊自尽,时年四十三;其子姚端亦以御史殉柳州之难,其灵柩与遗孤不得归乡,其友吴模求而得之,为他哭泣发丧,葬于武林,祀乡贤。永历年间追赠太仆卿、兵部尚书,谥忠闵,有儿子姚端。
维基
万元吉(1603年—1646年),字吉人,江西南昌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进士,任潮州府推官,捕得盗贼李守志,解散其党,后任南京职方主事。崇祯末年,曾随杨嗣昌出征,与石柱秦良玉合兵击贼,招降关索、惠登相、王光思等。南明时,擢太仆寺少卿,隆武帝朱聿键授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总督江西、湖广诸军。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入赣州,是年四月十四日,清军将领高进库由万安皂口进攻赣州,偕同杨廷麟据城坚守。赣州被攻陷,杨延麟殉清水塘,元吉投章江死,“自五月至于十月,战中自尽,斗米至八钱,饿死载道,人无叛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