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全宋诗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为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为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为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为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复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复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谥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为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维基
王胤,字世昌,号裕吾,河南归德府宁陵县人。因寄养于宁陵乔姓,名乔胤,后恢复王姓。清朝时避讳雍正御名,而改成王印。进士出身。万历十六年戊子科河南乡试解元,十七年联捷己丑科进士,选取庶吉士,授给事中,二十二年因范应期案,谪亳州判官,再贬山西灵丘县尉,又削籍为民。
维基
邵捷春(1600年—1641年),字肇复,明朝政治、军事人物,福建福州府侯官人。万历己未进士,曾官四川巡抚,因讨伐流寇失利,下狱,狱中自鸩而死。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福建乡试八十二名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联捷己未科庄际昌榜进士。累官吏部稽勋司郎中。崇祯二年(1629年),任四川右参政,分守川南,招抚蕃人高氏、杨氏,改任浙江按察使,却因得罪权贵遭贬。崇祯十年(1637年),陕西流寇入蜀,被起用为副使,勇猛抗贼,得到蜀王朱至澍上书褒奖,朝廷用为监军,后升为为四川右参政。崇祯十二年(1637年),四川巡抚傅宗龙入京,捷春升为巡抚。阁部杨嗣昌将湖广流寇驱赶入蜀,又徵调蜀兵,捷春认为四川即将失守,与杨嗣昌力争。杨嗣昌发捷春守重庆,要求捷春放弃大宁、大昌以诱敌,捷春却畏贼深入,所以派了茂选、覃思岱去防守,茂、覃素来不和。思岱进谗言,诱使捷春杀了茂选,茂选手下军士纷纷逃散,于是流寇深入,而后官军连战皆失利,涪江、绵州皆陷。崇祯十三年(1640年),捷春遭到嗣昌弹劾,朝廷派廖大亨来监军,把邵捷春收狱,捷春为官清正严明,对百姓颇有德政,故百姓一度组织起来,不让朝廷拘捕捷春,蜀王朱至澍也赶紧上书向崇祯帝求情,但崇祯不理会,崇祯十四年(1641年),邵捷春在监狱中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