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维基
陈迁(1434年—1517年),字汉崇,号倦飞,福建兴化府仙游县(今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霞街人。景泰四年(1453年)福建乡试第一百六名。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第二甲第三名。授南京户部主事,升员外郎、郎中,擢江西布政司右参议。宁王府跋扈。成化十八年(1482年),丁父忧去官。不再出仕。家居三十年,热心乡里。正德十二年(1517年)卒,年84岁。葬锦岭员山。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520
【介绍】:
明江西新建人。成化二年进士。工诗善画,官至右都御史,后辞官附宁王朱宸濠。正德间,宸濠谋反事败,被杀。有《世史积疑》。
维基
李士实(1443年—1519年),字若虚,号白洲,江西南昌府新建县人。成化初进士,累官都察院右都御史致仕。正德末年,因参与宁王之乱被处决。江西乡试第七十四名。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郎中,以按察副使提学浙江。累擢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弘治十三年(1500年)升刑部右侍郎。正德间,官至右都御史,管都察院事。正德八年致仕。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反叛,李士实是主要谋士之一。宁王兵败,李士实被擒伏法。
维基
罗玘(1447年—1519年),字景鸣,号圭峰,江西南城睦安乡磁圭人,是明朝中叶政治人物和学者,成化丁未进士。他曾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见陈学霖《宋明史论丛》(2012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第185页「明朝「国号」的缘起及「火德」问题」。学者称他为圭峰先生。罗玘出生于仕宦家族,在家中四兄弟之中(罗网、罗坦、罗经、罗纯)排行第二。罗玘自幼敏而好学,博览群书。年少时,他入国子监。祭酒丘浚试其文章,结果令人甚为叹服。在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罗玘中式顺天乡试解元。次年中进士,并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一职,进侍读见黄佐《翰林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九〈经筵恩赉〉)第966页:「正德元年〔1506〕,开经筵,赐宴及白金䌽币有差。知经筵事者,太师兼太子太师英国公张懋,‧‧‧‧‧‧太常少卿兼侍读费宏,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读毛澄,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讲毛纪、傅圭,右春坊右谕德兼侍讲蒋冕,侍读罗玘,修撰石宝也。」。。他从此更加钻研古文,经常手不释卷,诵读不辍。另外,罗玘为人严谨,勤政务实,勇于直言正谏,所以为世人敬畏。弘治九年(1496年),武冈知州刘逊被岷王膺鉟诬陷下狱。给事中庞泮、御史刘绅等前来进谏,同囚于狱中。见《明史》(四库全书本)卷15:「夏四月戊子以岷王膺鉟奏逮武冈州知州刘逊、给事中御史庞泮、刘绅等諌下锦衣卫狱」。于是,罗玘进言应以宽容态度去处理国家事务。弘治十一年(1498年),宦官李广得罪太皇太后而自杀身亡。他遗下一书记述群臣与其交往之事。明孝宗阅后十分震怒,于是下令捉拿其党羽。罗玘上疏言孝宗不能只靠一封李广的遗书去治大臣罪,否则延祸无辜。他建议只要密加查访就可以迫使确实牵涉在内的人引疾而退或者以其他事宜斥责他们,以免人人自危,有失朝尊。到了弘治十八年(1505年),户部郎中李梦阳应诏上书,却遭寿宁侯张鹤龄诬陷下狱。罗玘为其申诉得以保全。及后罗玘升为侍读。见《明史》(四库全书本)卷286:「罗玘传臣请降敕密谕使引疾退或斥以他事庶,不为朝廷羞而仕路亦清。李梦阳下狱,玘言寿宁侯托肺腑当有以保全之。梦阳不保为侯累,帝深纳焉,秩满进侍读。」。在正德元年(1506年),罗玘升为南京太常寺少卿。时正值宦官刘瑾乱政,大学士李东阳依附权势,逢迎刘瑾。但朝政多有微言。罗玘虽然为李东阳所推荐,反而能弃私交而不毁大义。他修书予李氏,责备他助纣为虐,并与他断绝交往。不久,他升为太常寺卿。直至正德二年(1508年),他又升为南京吏部右侍郎。当时宦官刘瑾导明武宗享乐、矫旨行事,以致国库空虚。而朝臣亦上疏劝谏,言辞激切。但明武宗不纳谏,罗玘因此而常常忧虑国事。四年后,即正德七年(1512年),他入京考绩,托病辞官归隐,从此潜心学问。他于《红梅》一诗曾抒发了他当时托病辞官的心境:「西湖残雪候多时,却恨前年被雪欺。且学杏花红似锦,暂邀啼鸟到南枝。」另外,罗玘辞官后看到地方官吏对百姓不断加重苛捐杂税而深感不安。在正德九年(1514年),宁王朱宸濠图谋叛逆,他因素仰罗玘名声,便派人送来厚礼以结交罗玘。但罗玘坚拒不受,避居金溪深山。正德十四年(1519年),朱宸濠发动叛乱。罗玘虽然抱恙,仍然修书一封声讨宁王,并与朝廷守臣相约讨伐之事。但是还未成事罗玘便病殁。其遗体葬于金溪三十一都张公岭项山寺左侧。以上资料根据罗玘《文肃公圭峰罗先生文集》整理而成。罗玘在家乡创办了圭峰书院,著书立说。其一生著有《圭峰文集》18卷,《续集》14卷,《类说》2卷及《圭峰奏议》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9—1522
【介绍】:
明四川遂宁人,字鸣玉。成化二十年进士。授龙阳知县,历兵部侍郎、南京都御史,官至工部尚书。正德初朱宸濠谋复护卫,珂坚执不署,时以为难。卒谥简肃。
维基
黄珂(1449年—1522年),字鸣玉,号蕨山,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潼川州遂宁县(今四川省遂宁市)人,官至南京工部尚书。成化二十年(1484年)甲辰科三甲十三名进士,授龙阳县知县,丁父母忧,服阕,弘治六年(1493年)擢升陕西道监察御史,巡视东城,出按贵州等地,整理当地吏治官民,奏劾巡抚钱钺、总兵官焦俊等罪,改巡按京畿顺天等府,督修内皇城,征贵州土官米鲁,任监军及纪功御史。升山东按察司副使,巡视海道,正德三年(1508年)升任山西按察使。正德四年(1509年),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并参与平定安化王朱寘鐇谋反。正德六年(1511年),与总兵官马昂督军战,平定亦不剌寇乱。同年秋,入为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改刑部左侍郎。宁王朱宸濠意图恢复护卫,黄珂坚持阻挡。正德九年(1514年),升任南京右都御史,十一年拜南京工部尚书,之后致仕。嘉靖元年十二月卒,享年七十四,赠太子少保,谥简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0—1519
【介绍】:
明徽州歙县人,字克毅,号弘斋。成化十四年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居官勤慎廉直。朱宸濠反,调兵械备御,力疾视事,以劳瘁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广东顺德人,字叔厚,号厚斋,晚号郁洲。成化十四年进士第一,授编修。正德时累迁为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内阁首辅。时营建殿房甚多,所费巨万,储屡上书切谏。又请早立储君,不报。宁王朱宸濠叛,帝自南征,储等扈从。群小欲导帝游浙西、江汉。储等跪谏行宫门外,乃许不日还京。世宗即位,被劾乞归。卒年七十七,谥文康。有《郁洲遗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3—1508
【介绍】:
明福建晋江人,字介夫,号虚斋。成化二十年进士,授礼部主事,武宗正德初官江西提学副使。以忤朱宸濠,乞致仕。旋起南京国子监祭酒,命下时已卒。其学初主静,后主虚,故以虚名斋,学者称虚斋先生。万历中追谥文庄。有《虚斋集》等。
维基
蔡清(1453年—1508年),字介夫,号虚斋,福建晋江(今泉州市鲤城区西街)人,成化己卯解元,甲辰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成化十三年(1477年)福建己卯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成化二十年(1484年),登甲辰科进士,任礼部祠祭司主事。王恕看重他的才能,将其调任吏部稽勋司主事。后母丧丁忧归乡,之后复除,任礼部祠祭司员外郎,后改南京文选郎中,因父丧归乡。弘治十八年,担任江西提学副使,与宁王朱宸濠发生争议,被诬陷罢免。当时刘瑾知道遭受天下人非议,借用宋朝蔡京召杨时的故事,起用蔡清担任南京国子监祭酒。然而任命刚抵达时,蔡清已经去世。
维基
俞谏(1455年—1524年),字良佐,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严州府桐庐县(今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人,官至右都御史。俞荩之子。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浙江乡试第二十九名举人。弘治三年(1490年)联捷庚戌科三甲第三十二名进士,授山东长清县知县,升任南京监察御史。正德初,出为河南按察使司佥事,剿捕嵩县雪花崖起事首领吕梅。不久,改山西佥事。正德三年(1508年),升江西布政使司参议,平定大帽山民变。再升广东按察使司副使,途中召为大理寺少卿。正德六年(1511年),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治理苏州、杭州等地水患,修治圩塘,百姓享其功劳。进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正德八年,姚源王浩八率众民变,明武宗命俞谏替代陈金督江西、浙江、福建诸军讨伐。当时王浩八有一万余部队,屯兵于浙江开化,被同知伍文定等所败,随后逃亡江西德兴,以所执都指挥白弘、江洪为任职,求按察使王秩招抚。王秩接受,但王浩八反悔,佔领贵溪裴源山,收复余众,连营十里。俞谏于是下令王秩与副使胡世宁、参政吴廷举佔领各地要害,而亲自与都督李鋐乘夜冒雨进攻,攻破并俘虏斩杀数千人,并生擒王浩八。其党羽溃走玉山,俞谏则与南赣巡抚周南、江西巡抚任汉再次进攻并斩获七百馀人。剩下叛军逃亡姚源,俞谏则命吴廷举等进剿逼擒。民变之事仍然不休,王垂七、胡念二等继续叛变,杀害按察使司副使李情、及饶州通判陈达、秦碧,指挥邢世臣等,俞谏随后再次率兵平乱。随后兼任江西巡抚,次年出击临川民变,升都察院右都御史,仍兼江西巡抚。群盗悉平。宁王朱宸濠命张鳌山谏,正德十一年(1515年),俞谏被召还,致仕归乡。嘉靖元年(1522年),因举荐,俞谏得到起用并担任故职,并任漕运总督。青州矿盗王堂等起义,在东昌、兖州、济南等地流窜抢劫。都指挥杨纪及指挥杨浩等进攻,杨浩战死,杨纪被免。世宗责怪山东将吏,御史诸臣分道逐贼,义军流劫金乡、鱼台间。突然进攻曹州,准备渡过黄河,但未能实现,遂再次掠夺考城等黄河西岸。而当时王友贤等率众掠祥符、封丘,南抵徐州。河南及保定等地纷纷告急。廷议以诸道巡抚权位相埒,命俞谏与都督鲁纲并提督两畿、山东、河南等军务,节制各地军队。当时,义军在考城再次出现,官军欲追缴,而河南义军张进引三百骑驰至,双方交战,官军大溃,将士死者八百余人。俞谏于是改用连营相进之计,义军势力遂消亡。同年秋,召回掌管都察院事。又过一年后去世,赠太子太保,谥庄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5—1534
【介绍】:
明扬州府仪真人,字公献。成化二十年进士,累官江西右布政。宁王朱宸濠不法,诸司多为所制,瓒独不屈,以治行晋应天府尹。历山东巡抚,官终南京兵部右侍郎,嘉靖元年致仕归。有《雪洲文集》。
维基
丛兰(1456年—1523年),字廷秀,号丰山,山东文登人,弘治庚戌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山东乡试第六十六名举人。弘治三年(1490年)中式庚戌科三甲第三十八名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弹劾梁芳、陈喜、汪直、韦兴等人,进兵科右给事中,并罢免都督佥事吴安等人,升通政参议。蒙古小王子俺答汗侵犯大同,命其担任经略紫荆关等地,获胜。正德三年(1508年),进通政司左通政,次年出理延绥屯田。安化王朱寘鐇谋反,丛兰陈言称官员腐败。刘瑾大怒,矫旨严责,而给事中张瓒、御史汪赐亦弹劾丛兰。数月后,刘瑾被诛,丛兰升为通政使,不久升户部右侍郎,督理三边军饷。正德六年(1511年),兼管固、靖等处军务。同年冬,赈灾河南等地饥荒,并率军平定河南白莲教赵景隆作乱。次年巡视居庸关等地、兼督宣府、大同军饷,进右都御史,总制宣府、大同、山东军务,因敌寇作乱失事停半年俸禄。正德十年,改为漕运总督,后兼巡抚江北。四年后,因忤逆兵部尚书王琼,解漕运总督职位,专任巡抚。宁王朱宸濠谋反,丛兰移镇瓜州。正德十五年(1520年),迁南京工部尚书。乞致仕,卒赠太子少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6—1532
【介绍】:
明江西泰和人,字仁弘,自号清狂。弘治中以善画被征。宁王朱宸濠欲招致之,诩故犯微罪,逃离江西。赖王守仁助,脱罪,为诗以明志。后宸濠反,使人招诩,不能得。乱平反里,处世益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7—1524
【介绍】:
明山西乐平人,字希大,号白岩。杨一清弟子,后又从李东阳游。成化二十年进士。授礼部主事。正德时官南京兵部尚书。朱宸濠叛,宇守备甚严。帝至南京,江彬矫旨求索,宇辄裁抑之。嘉靖初为吏部尚书,起用被权幸黜逐诸臣,气象一新。旋以争“大礼议”忤帝意,又反对召用席书、张璁、桂萼等触帝怒,乃乞休。旋被夺官。隆庆初追复官爵,谥庄简。有《乔庄简公集》。
维基
乔宇(1464年—1531年),字希大,号白岩,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乐平县(今山西省昔阳县)人,金吾前卫籍。官至吏部尚书。年十七举成化十六年(1480年)庚子科顺天乡试,成化二十年(1484年)登甲辰科进士,授礼部主事。弘治初年,王恕在吏部时,重用乔宇,调入吏部,三次升任至郎中。再升太常寺少卿。明武宗继位后,迁光禄寺卿,历户部左、右侍郎。刘瑾事败,大臣多因党附而被弹劾,唯独乔宇不被所染。此后拜为南京礼部尚书,改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期间屡次上疏反对武宗巡游。朱宸濠谋反时候,扬言旦夕之内攻下南京,乔宇在任严谨备战,却依旧谈笑自如,其派遣指挥杨锐镇守安庆,并发现镇守中官刘琅与朱宸濠私通,于是逮捕刘琅,并斩杀潜伏的三百馀人,悬首级与江上。朱宸濠失去内应,且知道南京有备,不敢向东进攻。在攻打安庆中却屡屡无法攻下,不久兵败。明武宗南巡至南京时,江彬欲矫诏除掉乔宇,被守备太监王伟所发现并从中调护,使乔宇得安。次年,加太子太保,后因功升少保。明世宗继位后,召为吏部尚书,在任期间政治清廉,并反对多次世宗封赏皇亲。此后被逮捕下诏狱,被弹劾,乔宇遂辞职。大礼议中,曾经强烈反对世宗立生父为皇考,并反对张璁、桂萼等人进入内阁。之后《明伦大典》书成,追论前议,被夺官。穆宗即位后,恢复他的官职,并少傅,谥庄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7—1513
【介绍】:
明苏州府吴江人,字思德。弘治三年进士。任御史,劾太监黄让骄纵,审核案件,释冤屈者数百人。升山东副使。正德四年,以右佥都御史管理操江,以操军疲弱为忧。次年,巡抚江西。又次年,以疾归。其病一说为忧危所致,一说为宁王宸濠下毒所致。后竟以此病不起。
维基
王哲(?—1513年),字思德,直隶苏州府吴江县人,军籍。弘治二年(1489年),王哲中式应天府乡试第二十四名举人。弘治三年(1490年)联捷庚戌科三甲第一百一十名进士,授监察御史。弘治十年(1497年),巡按广东,调查当地民变。弘治十五年,巡按江西,组织抗旱。弘治十六年,担任山东按察司副使、兵备临清,调查当地盐案。正德三年,升任广东按察使;不久改为南京右佥都御史,负责江防。正德五年,担任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正德六年,宁王朱宸濠有意与王哲结亲,但遭到拒绝。正德七年,宁王在设宴的瓜果中下毒,王哲中毒险遭杀害。之后他请求辞职养病。正德八年九月(1513年)去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8—1531
【介绍】:
明浙江肖山人,字时俊,号枫丘。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初修《宪宗实录》,命往苏松诸府采轶事。正德间历官为江西布政使,宁王朱宸濠欲拓地广其居,执不可。世宗即位,以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嘉靖二年佛郎机(葡萄牙)人别都卢(Pedro Hamen)率舰侵新会西草湾,指挥柯荣、百户王应恩御之,擒别都卢等。嵿以奏闻。官至工部尚书。有《苍榆近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8—1526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全卿,号水村。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正德初,官江西按察使,常与宁王朱宸濠交往。六年,以右佥都御史提督军务,镇压刘六、刘七起义。官至兵部尚书。宁王败,牵涉被捕论死,议功减死戍福建靖海卫。
维基
陆完(1458年—1526年),字全卿,号水村,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收藏家、书法家,成化丁未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应天府乡试第三名,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丁未科会试第二百六十七名,二甲一百七名进士。初授都察院理刑进士,弘治三年(1490年)十一月实授广西道监察御史,八年巡按河南,以病请告。十二年五月病痊至京,复除陕西道御史。十五年二月升浙江按察司副使,正德二年(1507年)正月升官江西按察使,颇受宁王朱宸濠赏识,说:“陆先生他日必为公卿”。三年十二月升都察院试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地方,四年五月改任南京都察院试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十二月升左佥都御史,管院事。五年二月升兵部右侍郎,四月升左侍郎,六年八月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提督军务,统宣府、延绥并京营官军往直隶、山东、河南等处剿讨杨和、刘六、刘七、齐彦明等贼寇,七年九月以平贼功升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寻掌都察院事。八年十一月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提督团营军务,宸濠又馈遗不绝。加太子太保,十年闰四月改任吏部尚书。宁王败,被抄家时,发现有与陆完往来信件,正德十五年(1520年)十一月陆完被捕入狱,籍没家产,将处死刑,会武宗驾崩,世宗继位,念及陆完镇压河北刘六、刘七有功,改判谪戍福建靖海卫,死于卫所。
维基
张子麟(1459年—1546年),字元瑞(或符瑞),号恒山,直隶藁城人。官至刑部尚书。成化二十年(1484年)登进士,初授南京大理寺评事,升寺副、寺正,凡居大理寺十年。出任河南汝宁府知府,弘治十七年(1504年)二月升山西右参政,正德二年(1507年)闰正月升河南右布政使,六月升本司左布政,三年二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兼赞理军务,改任提督南京粮储右副都御史,四年七月刘瑾以子麟同乡,擢升刑部右侍郎,六年八月升本部左侍郎,七年(1512年)十二月官至刑部尚书,他在刑部效力四十多年,处理过大量案件,包括有朱宸濠、刘瑾、朱宁、江彬等人,依法处决。嘉靖二年(1523年)四月御史沈灼称其在刑部时,谄媚钱宁,被夺职闲住。
维基
王琼(1459年—1532年),字德华,号晋溪,别署双溪老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太原县(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人。明朝中期重臣,成化甲辰进士,曾官吏部、兵部、户部尚书。王琼历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朝。由工部主事六品之官,直做到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特别在正德十年到正德十五年间的五年中,因执掌兵部,有特殊功勋,连进“三孤”(少保、少傅、少师)、“三辅”(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太师)。王琼多有政绩。治理漕河(运河)三年,“敏练著称”;此外“任人唯贤”,任用王守仁平定朱宸濠叛乱;另外总制西北边防,“功在边陲”,自嘉靖七年至十年的四年中,从延绥到宁夏,直至河西走廊嘉峪关外,王琼出任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使西北“边境益靖”。王琼的家族定居于汾东柳林(今太原市刘家堡)。王琼的伯父名王永寿,曾在天顺年间官至南京工部尚书,父亲王永亨,成化年间任隆庆州知州,始建新第于县城东街。
维基
王鸿儒(1459年—1519年),字懋学,号凝斋,河南南阳府南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成化丁未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王鸿渐之兄。王鸿儒年幼好学,但家贫,担任府书佐理。南阳府知府段坚爱其才能,留在署中并亲自教导。后遣入学校为诸生,成化十九年乡试中举第一(解元)。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登丁未科进士,弘治二年(1489年)授南京户部主事,七年升员外郎,催舟于淮安,督税于凤阳,九年升山西提学佥事,十五年升副使,仍督学政。其在任九年时间,山西士风甚盛。明孝宗曾对刘大夏称:「藩臬中若王鸿儒,他日可大用也。」弘治十八年(1505年),王鸿儒借病请求致仕。正德时,刘瑾擅政,收召名流。正德四年,起用为国子监祭酒,后因父丧丁忧。七年(1512年)再起用为南京户部右侍郎,十年改南京吏部右侍郎,转左侍郎。正德十四年(1519年),升南京户部尚书。朱宸濠谋反,命其督军饷,七月坐船至安陆,因背生疽病去世,年六十一,谥文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9
【介绍】:
明浙江馀姚人,字德成。弘治六年进士。历刑部主事,再迁郎中。历河南右布政史,正德十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燧知朱宸濠必反,不携家属赴任。在南昌时为宸濠陈说大义。又七疏言宸濠必反,均被遮获,不得达。宸濠反,被害。世宗即位,赠礼部尚书,谥忠烈。
维基
孙燧(1460年—1519年),字德成,号一川,浙江馀姚县人。家族出于横河孙氏,明朝忠臣。官至江西巡抚,宁王朱宸濠谋反时将其杀害。身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忠烈。万历时固争的礼部侍郎孙如游是其后。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科浙江乡试第三名举人,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科进士,历官刑部主事,迁郎中;正德中,任河南右布政使;正德十年(1515年)十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孙燧巡抚江西时,宁王朱宸濠有谋反自立之心并密谋加紧准备,遭孙燧觉察。孙燧一面加强江西地方武备,一面向朱宸濠陈说大义,并屡次公开反对朱宸濠,遭朱宸濠忌恨。正德十四年(1519年),朱宸濠欲借自己生日庆祝筵席之机谋反,孙燧应邀前往,并与朱宸濠针锋相对,宴后遭朱宸濠杀害。朱宸濠叛乱不久即被王守仁平定。明世宗朱厚熜即位,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忠烈。《明史》将其事列入忠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