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王一宁明 1397 — 14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7—1452 【介绍】: 浙江仙居人名唐,以字行,改字文通号节斋
永乐十六年进士
宣宗时召试见赏,预修实录
正统十三年礼部侍郎景泰初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
维基
王一宁(?
—1452年),明朝官员。
永乐十六年(1418年)进士景泰二年(1451年)十二月庚寅礼部左侍郎王一宁祭酒萧镃翰林学士,直文渊阁,预机务。
景泰三年(1452年)四月太子少师
景泰帝陈循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镃五十两,让他们支持立皇子朱见济太子
夏五月甲午废皇太子朱见深明英宗子)为沂王,立皇子朱见济皇太子
废皇后汪氏,立太子母杭氏为皇后
封上皇子朱见清荣王,朱见淳许王
大赦天下。
秋七月壬寅王一宁卒,谥号文通
俞山明 1399 — 14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9—1457 【介绍】: 浙江秀水人初名基字积之号梅庄
永乐二十一年举人
昆山训导
正统五年,为郕王府伴读,暇则授徒私宅,从者甚众。
土木之变后,廊王即位,擢鸿胪寺丞
吏部左侍郎
景泰初力赞迎复英宗
又劝景帝勿改立储君,不听。
乃引疾去。
工诗,善大篆,亦精墨梅
有《梅庄集》。
字积之
号梅庄嘉兴人永乐癸卯举人,历郕府伴读
景泰初鸿胪少卿,至吏部左侍郎
有请谒,正色以拒台谏。
言事取嫉权贵者,曲为调护。
时议迎复或有异同。
奋然曰:銮舆复,然后人心悦而天下安,况天伦所系至,力赞之。
朝廷知其清慎,赏赉有加。
作岁寒图题诗赐之。
既而有易储之议,密谏不听,引病归。
复进太子少傅,囊橐萧然,称贷以给。
善大篆,工墨,著有梅庄集,不传。
英华所载二律,俱不佳。
闻川蒋氏曾于贾人,得画梅卷,有二断句,凄清哀婉,盖英庙未旋驾时作也。
石亨明 ? — 14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0 【介绍】: 陕西渭南人
嗣父职,为宽河卫指挥佥事
善骑射,用大刀,每战辄摧破。
正统初都指挥佥事,进都指挥使
土木之变后,于谦荐掌五军大营,进右都督,拒瓦剌兵,数立功,累官至镇朔大将军封武清侯
景帝病,与曹吉祥英宗复辟,进爵忠国公
势焰薰灼,杀于谦等,两京大臣,斥逐殆尽。
英宗渐不能堪。
既而从子石彪陕西召还,谋镇大同,表里握兵柄,事发,下诏狱,未几瘐死。
柳文
维基
柳文(15世纪—1449年),字应奎北直隶真定府灵寿县人
柳文正统元年(1436年)进士次年(1437年)获授行在户部主事,他个性谦和,处事公正,得到同僚推崇,户部尚书王佐经常对他人说:「柳文端重老成,可以大用。
」不久他跟随明英宗北征,途中发生土木堡之变,他不屈而死,明景帝嘉奖其忠诚,赐敕褒奖,入祀乡贤祠,儿子仪录入国子监,官至定陶县主簿
陈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高安人字贞明
宣德二年进士
授行人。
正统中御史
出按顺天,改按贵州
时用兵麓川,云贵军民疲弊,因抗疏言,宜专责守臣,无远劳禁旅。
王振,论死系狱。
景帝即位,乃得赦。
河南参议,致仕。
维基
陈鉴字贞明高安人明朝官员,宣德丁未进士
宣德二年,其中进士,授行人。
正统年间,改为监察御史,出按顺天贵州
当时恰逢麓川民变,屡次上书请罪通贡。
当时明军屡次远征,军民疲敝。
举朝皆知其不可,但刘球之祸,群臣不敢进谏。
正统十八年陈鉴上书抗议发兵。
王振大怒,改其为云南参议,派至腾冲招贼。
后逮捕入狱。
明景帝继位后,得释。
河南参议,不久致仕归乡。
江渊明 1401 — 14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457 【介绍】: 四川江津人字世用
宣德五年进士
编修
正统十二年侍读入文渊阁肄业。
土木之变后,陈固守之策,由侍讲超迁刑部侍郎
也先逼临京师,受命督军
景泰元年入阁参预机务,官至工部尚书
英宗复辟,谪戍辽东
有《观光集》。
孔殷号梅谷
维基
江渊(1401年—?
),字时用四川重庆江津县人
十二月初六日生,行三。
由县学生中式四川乡试第十四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九十九名。
宣德五年(1430年)庚戌科二甲第三十名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
正统十二年(1447年),诏令与杜宁裴纶刘俨商辂陈文杨鼎吕原刘俊王玉共十人入学东阁,拜曹鼐等为师。
土木之变后,景帝监国徐有贞倡议南迁,太监金英叱出,徐有贞行至左掖门时遇到江渊有贞告之经过。
江渊觐见,极力陈述固守北京之策。
翰林院侍讲,升为刑部右侍郎
也先逼近京师江渊参赞都督孙镗军务,参与京师保卫战。
景泰元年,出任紫荆关倒马关、白羊关,与都指挥同知翁信督修雁门关
同年兼任翰林学士,进入内阁
之后改为户部侍郎
次年改为吏部侍郎,仍然兼任翰林院学士
上言称户部尚书金濂仍然徵收已免田租,金濂之后下狱。
江渊则加太子少师,并因江言,罢免四川巡抚佥都御史李匡
母丧丁忧,除服后恢复原职
五年春山东河南、江北等地饥荒,命江渊与同平江侯陈预抚恤赈灾,其进言构建常盈仓,以护民用,均得以批准。
当时在转运粮草时,漕卒乘机侵耗,被监察御史调查,江渊被弹劾,被廷臣劝阻,景帝宽恕。
当时,内阁成员互不协助,其中陈循、王尤其自私,江渊则好议论,然而每被同官压制,悒悒不乐。
恰逢兵部尚书于谦告病在家,景帝下诏请一人协助处理兵部事务,江渊想担任。
陈循则佯装推举江渊,而密令商辂草奏,并示以「石兵江工」四字,在旁不知。
待诏下,调工部尚书石璞兵部,而以江渊代替石璞职。
江渊大失所望。
明英宗复位后,江渊陈循等俱谪戍辽东,不久去世。
曹鼐明 1402 — 14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9 【介绍】: 真定府宁晋人字万钟
宣德八年进士
翰林,为修撰。
累迁吏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
正统十四年,从英宗亲征,死于土木堡之役。
维基
曹鼐(1402年—1449年)字万钟德恒号恒山北直隶真定府赵州宁晋县人状元及第
正统时累官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随驾征瓦剌,于土木之变中遇难。
曹鼐北宋政治家曹利用的后人,生于明建文四年(1402年),少年豪爽,有大志,博览群书。
宣德元年(1426年)顺天府乡试第二名举人,任代州(今山西代县)训导,自请别职,改派江西泰和县典史
宣德七年(1432年),督工匠至京师,疏乞重考顺天乡试,高居第二。
宣德八年(1433年)联捷癸丑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初授翰林院修撰
正统元年(1436年)充经筵讲官
正统五年(1440年),因杨荣杨士奇举荐,进入文渊阁,参预机务。
正统十年(1445年),官至吏部左侍郎翰林学士
正统十四年(1449年)英宗亲征,遇土木堡之变,乱军中被杀。
明景帝继位后,赠少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襄,任其子曹恩为大理寺评事
英宗复位,加赠太傅改谥文忠
徐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府吴江人字惟中
正统七年进士
刑科给事中
以貌美为帝所爱,办事则不能称帝意。
英宗自北还后,密疏景泰帝,谓太上皇乃社稷罪人,宜有以处之。
大理少卿
英宗复辟,见正密疏,怒而剐之于市,籍其家。
廖庄明 1404 — 14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4—1466 【介绍】: 江西吉水人字安止号东山
宣德五年进士
庶吉士,授刑科给事中
能直言,不避权贵。
正统十一年,累迁南京大理少卿
被诬下诏狱,事白得释。
景泰中上疏请善待上皇,被廷杖,谪为定羌驿丞
天顺初召还。
成化初,官至刑部左侍郎
维基
廖庄字安止江西吉水县人
宣德五年(1430年)进士宣德八年(1433年),改庶吉士
明英宗初年,授刑科给事中
正统五年(1440年),诏京官出修各地荒政,并负责逮捕逃逸民众劳役。
廖庄认为此举不当,请求宽限受灾州县,改为秋收后做。
之后参与赈灾陕西饥荒,百姓以此为活。
之后还朝,奏请体恤民众,多数被批准。
正统八年,与监察御史张骥共同官吏大理寺事务,次月,授大理寺左寺丞
正统十一年(1446年),升南京大理寺少卿
因事连坐下诏狱,不久得释。
景泰五年(1454年),上书请明景帝皇嗣之事。
次年,母丧离职,明景帝记起往事,命廷杖八十,谪定羌驿丞
天顺初年,召还。
又遭父丧,除服后在南京任职。
天顺五年,升任礼部右侍郎,改刑部右侍郎
成化初年,召为刑部左侍郎
又过一年后去世,赠刑部尚书谥恭敏
李侃明 1407 — 14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7—1485 【介绍】: 顺天府东安人字希正
正统七年进士
户科给事中,矫抗有直声。
景泰初都给事中
时以军兴减学校师儒廪禄,奏复之。
又上疏请严禁勋戚中官不得豪夺细民,有司隐者同罪。
天顺间山西巡抚,力振风纪,贪墨屏迹。
以母丧归,军民拥泣不得行。
维基
李侃(1407年—1485年)字希正号归庵顺天府东安县人正统壬戌进士,官至山西巡抚
正统三年(1438年)戊午顺天乡试举人七年(1442年)壬戌进士
户科给事中
明景帝监国期间,李侃陈「简将才、募民壮、用战车」三事。
瓦剌也先逼京师,有议者欲焚城外粮草,李侃以敌军无持久战心而反对,得准。
明英宗瓦剌手中归还时,李侃请求厚礼迎接,忤景帝旨,经由礼部尚书胡濙劝解方得无事。
户科都给事中
户部尚书金濂违诏徵租,为李侃弹劾;之后亦弹劾石亨子石彪侵民业。
当时给事中敢言者中,林聪称首,李侃亦因矫抗有名声。
随后升詹事府丞
天顺元年(1461年),任太常寺丞,改任太仆寺丞,升太仆寺卿。
二年(1462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
期间奏罢布政使王允李正芳以下一百六十人,诏不许。
同年冬母丧归乡,军民拥泣,以致其不得行走。
服除后,不再出仕,家居十馀年。
成化二十一年(1457年)九月卒,年七十九岁。
龚理明 1407 — 14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府昆山人字彦文
正统元年进士
历官山东左布政
治河通漕,兴礼劝学。
在丛莽中访得子贡墓,封而祭之。
有《最美集》。
维基
龚理(1407年—1457年)字彦文号兰轩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人
龚理出生时,父亲龚贤梦见神人对他说:「上帝以你有阴德,给你龚理
初名龚𤫄,长大后其老师为他改名为龚理,龚贤觉得奇异,就沿用不改;宣德四年(1429年)他中举人宣德八年(1433年)会试中副榜,正统元年(1436年)进士次年(1437年)获授工部主事九年(1444年)都水司郎中
不久黄河决堤,徐有贞负责治理,朝廷廷推他为辅佐,明景帝说:「是不要钱龚郎中吗?
」很快在景泰四年(1453年)超拜山东左布政使,在当地赈济饥民,视察地形后开浚河渠数百里,设置八个水闸减慢水势,兴建九个河堰和大洪口作屏障,又劝学兴礼、撤毁淫祠,标记子贡墓祭祀,规劝收受贿赂的同僚,七年(1456年)因中风请求致仕,次年(1457年)去世,年五十一岁,乡人私谥为清惠
李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缙云人字宗楷
宣德五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为尚书魏源器重。
金濂,以刚严慑下,与辩论是非,谴诃不为动。
亦敬之。
员外郎,录囚南畿,多所平反。
景帝时巡抚广西,谢病归,不携岭表一物,以清廉闻名。
字宗楷缙云人
宣德庚戌进士,授刑部主事
员外郎中,超擢本部侍郎巡抚广西,有《蒙斋》。
田按:宗楷刑部以善听断名于时,超拜侍郎巡抚广西,有惠政。
思明土知府黄冈为庶兄厷所杀,宗楷廉得其实,狱已具。
厷使人走京师,请景帝太子立己子。
大喜,立擢厷都督同知
遂不得竟其狱,谢病归。
诗有陶、韦遗韵。
维基
李棠字宗楷浙江缙云人
明朝官吏、进士出身
宣德五年(1430年)李棠进士,授刑部主事,为刑部尚书魏源金濂所器用。
晋升为刑部员外郎,多所平反,进郎中
景泰年间,升为侍郎
随后巡抚广西提督军务
景泰三年思明土知府黄钧嗣位,为庶兄黄矰使人杀灭家族,并以盗乱诬告。
李棠右参政曾翚副使刘仁宅捉捕。
黄矰则派人进入京师,上书请明景帝太子,立己子。
明景帝大喜,则立升黄矰为都督同知,免除其罪。
李棠得知后郁郁,累疏请求借病归乡,却不领岭表一物,以示清节。
黄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太平府芜湖人字用逊
景泰五年进士正统间御史,坐言事谪知安岳县,有善政。
迁中府都事,以挞锦衣卫隶,为门达所谮,戍广西
赦还,贫甚,课耕自给。
维基
黄让芜湖人明朝官吏、进士出身
景泰五年(1454年),中进士,授监察御史
景泰六年,恰逢当时多灾难,倪敬与同为监察御史倪敬罗俊杜宥汪清盛昶六人一同上书请求皇帝廉政并减免营造浪费。
明景帝不悦,下书至礼部。
而礼部官员称赞六人忠爱。
景帝听后仍然不宽恕。
不久,诏令都御史萧维祯考察其属,命罢免这些人。
受牵连的十六位御史均被贬为典史
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后,诏命此等人均为知县
之后,黄让安岳县知县
后因得罪锦衣卫,戍广西
随后赦免归还,恢复官职。
汪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京人
汪泉子。
正统十年,其女册为□王(景帝)妃,授中城兵马司指挥,食禄不视事。
十四年冬景帝即位,册其女为皇后,与父并擢左都督
英宗复辟后,为锦衣指挥佥事
汪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京人
世为金吾指挥使
孙女为□王(景帝)妃。
景帝即位,妃正位中宫,进其为都指挥同知府军卫,又进左都督
英宗复位后,还旧职。
李贤明 1408 — 14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8—1466 【介绍】: 河南邓州人字原德
宣德八年进士
授验封主事
少师杨士奇欲一见,竟不往。
正统时文选郎中,从英宗北征,师覆脱还。
景泰初兵部侍郎,转户部,又转吏部
英宗复位,入直文渊阁,预机务。
旋进尚书
曹钦叔侄反时,几被杀害。
宪宗立,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
以惜人才开路为急务,名臣多所识拔。
卒谥文达
曾奉敕编《大明一统志》,有《古穰集》、《天顺日录》。
原德邓州人
宣德癸丑进士,授吏部主事
郎中,擢兵部侍郎,改户部
英宗复辟,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进尚书
坐事下狱,谪福建参政,未行,留为吏部侍郎
寻复官,进太子太保
成化初,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
卒赠太师,谥文达
有古穰集》三十卷。
(《国史唯疑》:郭琏为兵部尚书,雅持正,试造士嘉禾》诗,谓有公辅器,兴张紞之识杨士奇事同。
《双槐岁钞》:文渊阁右植芍药,有台,相传宣庙幸阁时命工砌者。
初植一本,居中澹红者是也。
景泰初,增植二本,纯白居左、深红居右。
旧常有花,自增植后未尝一开。
天顺改元徐有贞许彬薛瑄李贤同时入为学士,居中一本遂开四花,其一久而不落。
既而三人皆去,惟独留。
人以为兆。
明年暮春,忽各萌芽,左二右三,中则甚多,而彭时吕原、林文、刘定之李绍倪谦黄谏钱溥相继同升学土,凡八人。
约开共赏,首夏四月盛开八花,遂设燕以赏之。
有玉带之赐,诸学士各赐大红织衣,且赐宴,因名纯白者曰「玉带白」,深红者曰「宫锦红」,澹红者曰「醉仙颜」,惟以足疾不赴,明日复开一花,众谓足以当之。
赋诗十章,阁院宫寮咸和,汇成曰《玉堂赏花诗集》。
兰成德《渌水亭杂识》:玉堂赏花会赋诗者四十人。
学土则南阳李贤安成彭时槜李吕原莆田林文、安成李绍永新刘定之钱塘倪谦东吴钱溥侍读金城黄谏詹事庐陵陈文长洲刘铉侍讲眉山万安渔阳李泰中允则古杞孙贤赞善范阳牛纶,修撰则吴中陈鉴博野刘吉钱塘童缘华容黎淳编修西蜀李本,昆陵王㒜馀姚戚澜宜兴徐溥琼山丘浚泰和尹直安成彭华、书川陈秉中临川徐琼四明杨守陈临江吴汇检讨严州傅宗、安成张业河东邢让翰林五经博士天台鲍相,典籍则西蜀李鉴泰和陈谷侍书浙江谢昭,其二人则礼部员外郎临淮淩耀宗、中书舍人江东曹冕。
诗成,李贤序之,彭时作后序。
田按:诸公和李文达内阁芍药黄字韵》诗,彭学士时句云「色借宫袍近柘黄」,林学士句云「玉带几名新赐白,金花应瑞旧围黄」,倪学士谦句云「托根终近省闱黄」,又云「近侍曾闻亚姚魏,品题今喜得苏黄」,黄侍读旬云「资福玉盘先逞白,广陵金带总腰黄」,永新刘学士定之则「玉带白」、「宫锦红」、「醉仙颜」各赋一诗,见本集。
此后成化中徐少傅溥内阁芍药用吟、扉二韵,本院官皆和之。
正德中,大学士梁储杨一清芍药用东、、清、青为韵,诗各别纪于后。
维基
李贤(1408年—1466年)字原德河南邓州长乐林(今邓州市孟楼镇长乐岭)人,进士出身,明朝重臣。
明英宗代宗时代曾历任吏部侍郎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明朝内阁首辅,进少保,一生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是明朝历史上难得的治世良臣之一。
谥文达
宣德正统年间宣德七年(1432年)壬子河南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宣德八年(1433年)联捷进士,奉命调查河津蝗灾,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李贤竟不往。
正统初年,建议减少对塞外降人的俸禄,以消除其祸患。
明英宗不听。
当时廷臣诰敕均须有九年任期,李贤建议改以三年,后准许。
之后升为考功郎中,改文选,跟从明英宗北征,土木之变时脱逃回朝。
景泰天顺年间景泰二年(1451年),上疏谏言景泰帝勤政等策,得到景泰帝赞许,命入翰林院
随后升兵部右侍郎,改户部右侍郎
也先屡次上贡马,李贤则称给金帛以强盗并非正策,于是陈述边界战备废弛,于谦请其写章批评诸将,之后转为吏部右侍郎,并呈上《鉴古录》。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复辟,命其兼任翰林院学士,直入文渊阁,与徐有贞共同在内阁参赞机务
不久,进升吏部尚书
李贤为人气度端凝,所奏对皆中机宜,深得英宗眷用。
当时山东饥荒,英宗发帑币以赈灾,召徐有贞李贤商议。
徐有贞称有官员多在其中私饱己囊。
李贤则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
英宗于是下令增加银钱。
当时,石亨曹吉祥徐有贞争权,并忌恨李贤
诸多御史弹劾石亨曹吉祥有罪,两人怀疑此为徐有贞李贤之计,于是向英宗求诉,徐有贞李贤两人均下狱。
恰逢有风雷变,李贤得释,谪福建参政
未行之时,王翱奏请李贤可大用,遂留用为吏部左侍郎
一个月后,恢复吏部尚书,仍然在内阁参赞机务
石亨英宗向著李贤,虽怒却仍无可奈何,只能佯装与他友好。
李贤亦深居简出,非英宗召见则不入阁,而英宗却更加亲近李贤
之后,蒙古孛来进犯边界,石亨称玉玺在孛来处,可以打仗取回,英宗为之心动。
李贤则称不可再主动挑衅,而玉玺不足为宝,事情遂方休。
石亨却更加忌恨李贤
当时英宗亦厌恶石亨曹吉祥骄横,有次屏人对李贤称:「这些人干预朝政,各地奏事者均先到其门,怎么办?
李贤称:「陛下只能独断,这样的趋附方能自息。
曰:「如果不采纳他们的建议,他们的脸上就有难色。
李贤称:「希望您能以缓制之。
」当时石亨曹吉祥用事,李贤顾忌不敢尽言,然而每次都能从容应对。
曹石之变时,曹钦攻入东朝房袭击李贤,并将杀之,逼其写释己罪草奏。
幸亏王翱率军赶来救助得免。
李贤则密疏请擒贼党,英宗得疏后大喜,慰劳特加太子太保
李贤并进言,急宜诏天下停不急务,而求直言以通闭塞,得到批准。
曹石之变后,英宗再问李贤“夺门之变”事。
李贤称:「『迎驾』则可,『夺门』岂可示后?
天位乃陛下固有,『夺』即非顺。
且尔时幸而成功,万一事机先露,等不足惜,不审置陛下何地!
英宗大悟并赞同。
李贤并解释道,英宗复辟是自然之理,石亨等人才是夺门之变的真正受益者。
于是英宗下令章奏勿用「夺门」字,并议革冒功者四千余人,仅剩已袭父爵的太平侯张瑾兴济伯杨宗。
至成化初年,诸被革者诉请,李贤又进言,并夺张瑾、杨宗爵位,时论均称大快。
英宗重用李贤,其所言之事均见听,锦衣卫门达忌妒大学士李贤宠,又多次规劝自己,便曾在朱祁镇面前诬陷他,说李贤接受陆瑜的黄金,为他求取尚书一职。
朱祁镇怀疑了,半年仍不下诏书。
至此,门达拷打杨埙,教他引出李贤杨埙即谎称:「这是李学士教我干的。
门达非常高兴,立即上奏朱祁镇,请求法司午门外会审杨埙
朱祁镇宦官裴当监视
门达想抓住李贤一起审讯,裴当说:「大臣不可辱!
门达这才罢休。
到审讯时,杨埙说:「我不过是个小人物,怎能见到李学士
这都是门锦衣教我的。
门达气色沮丧,话都说不出袁彬也历数门达纳贿的情状。
法司害怕门达而不敢上报,结果仍判袁彬绞刑,以财产赎死罪。
杨埙论斩。
朱祁镇下命袁彬赎完后调到南京锦衣卫,而禁锢杨埙
天顺七年李贤英宗宽恤、罢江南织造、清锦衣卫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等事情,英宗感到为难,李贤则四次进言,同列官员均感到恐惧,李贤退则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
」截止天顺年间李贤一直担任内阁首辅,吕原彭时为辅佐。
左鼎明 1409 — 14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永新人字周器
正统七年进士
御史巡按山西
居官清勤恤民,卓有声誉。
御史练纲以敢言名,则以善写章奏著称,京师有“左鼎手,练纲口”之语。
官至广东右参政左佥都御史
维基
左鼎(1409年—1458年)字周器号立齐江西吉安府永新县怀忠镇岭上自然村人,民籍。
明朝官员。
进士出身
正统七年(1442年)壬戌进士次年都御史王文、吏部尚书王直考核选举,授监察御史左鼎初赴任南京,后改北京巡按山西
之后改视察赈灾山东河南饥荒。
景泰四年(1453年),上疏劝精简官员,得到景帝赞赏。
之后担任广东右参政
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后,召为左佥都御史
再过一年后去世。
刘定之明 1409 — 14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9—1469 【介绍】: 江西永新人字主静号呆斋
刘髦子。
正统元年进士,授编修
景帝即位,上言兵事形势。
旋迁洗马
成化二年入直文渊阁,进工部右侍郎翰林学士,请停征灾区租课。
四年礼部左侍郎,卒于官,谥文安
学问渊博,善文工诗。
有《周易图释》、《否泰录》、《呆斋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主静永新人
正统丙辰会试第一廷试第三入翰林成化初太常少卿侍读学士内阁侍郎谥文安有呆斋集
定之字主静永新人举人髦子。
正统丙辰第三人及第,授编修
春坊洗马,再迁右庶子
英宗复辟,改通政司参议,寻改翰林学士,进太常少卿
成化初,兼侍讲学士,入内阁,预机务,擢工部侍郎,改礼部。
卒赠尚书谥文安
有《呆斋集》四十五卷。
(《水东日记》:刘洗马定之兵部侍郎王伟遇于朝,戏刘曰:「吾太仆马多,公须二洗之。
」刘应声曰:「何止太仆,诸司马不洁,我固当洗之。
」闻者快之。
翰林》:刘井,学士刘定之所浚,在公署后堂之左。
麓堂诗话》,刘文安公不甚喜为诗,纵其学力往往有出语奇崛用事精当者。
如《英庙挽歌》、《石钟山歌》等篇,皆可传诵。
殿阁词林记》:成化中,学士刘定之应制赋元夕》诗绝句百首,顷刻而成。)
维基
刘定之(1409年—1469年)字主静号呆斋江西永新县人正统丙辰探花成化初年累官至礼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
刘定之自幼聪颖,由其父授其读书。
正统元年(1436年)会试高中第一名(会元),殿试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正统十三年(1448年)因其弟刘寅之与同乡相奸,牵连到刘定之,下狱后得冤。
之后,晋升为翰林院侍讲
景泰三年(1452年)升为洗马,并劝服明代宗接受也先使者乞遣报使。
之后,再迁右庶子
天顺元年(1457年)通政使司左参议,仍兼侍讲
之后进翰林学士
明宪宗时,进太常寺少卿,兼侍读学士,负责经筵
成化二年(1466年)十二月,入直文渊阁,进工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
成化四年(1468年)礼部左侍郎
次年卒于官,朝廷追赠礼部尚书谥文安
罗俊
维基
罗俊江西安福人明朝官吏、进士出身
曾为御史,直言忤明景帝,遭贬。
明英宗复辟后又启用。
终官南雄知府
正统十三年进士,授监察御史
景泰六年,恰逢当时多灾难,倪敬与同为监察御史倪敬杜宥黄让汪清盛昶六人一同上书请求皇帝廉政并减免营造浪费。
明景帝不悦,下书礼部,命追究。
而礼部官员称赞六人忠爱。
景帝听后仍然不宽恕。
不久,诏令都御史萧维祯考察其属,命罢免这些人。
受牵连的十六位御史均被贬为典史倪敬被派往广西宜山
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后,诏命此等人均为知县
之后,罗俊巡按四川,担任南雄知府
郭登明 ? — 14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2 【介绍】: 凤阳府人字元登
郭英孙。
幼英敏,及长博闻强记,好谈兵。
景泰初都督佥事守大同。
土木堡兵败后,边将畏缩,不敢接敌。
侦知敌踪后,以少胜多,军气为之一振。
捷闻,封定襄伯
治军纪律严明,料敌制胜,动合机宜,一时称善。
谥忠武
字元登尚宝司丞武弟。
洪熙时授勋卫。
正统中,擢锦衣卫指挥佥事,超拜都督佥事
景帝监国,进都督同知,再进右都督
景泰初封定襄伯
英宗复辟,掌南京中府事,以事论斩,宥死,降都督佥事
宪宗即位,复伯爵,成化中卒,谥忠武,赠侯。
有《联珠集》。
(《麓堂诗话》:国朝武将能诗者,莫过定襄伯郭元登
甘州时,有《送蒙翁归朝》诗曰:「青晦四年羁旅客,白头双泪倚门亲。
莫道得归心便了,天涯多少未归人。
」又曰:「甘州城南河水流,甘州城北胡云愁。
玉关人老貂裘敝,苦忆平生马少游
」予集蒙翁《类博稿》,见旧草纸背,翁亲书《王母宫》四律,爱而录之,颇疑无改窜字,与他草不类,久之见所谓《联珠集》者,乃知为此老诗,幸不误录也。
王奉常集》:定襄将校,得之于边云塞草间,已复谪戌,老困思归,而后诗益工。
《国雅》:定襄节概颇奇,不颛文辞。
静志居诗话》:定襄《山王》、《楸树》诸篇,力已排奡,至《咏枭》之作,直兼张、王、韩、杜之长。
岂惟武臣,一时台阁诸公,孰出其右!
田按,忠武诗才力雄博,大篇最为见长。
诧推其《咏枭》诸作,可谓具眼。
沈归愚以为非诗正声,非通论也。
《联珠》今鲜传本,馀就所见录之,殊憾不足尽所长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