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陆深明 1477 — 15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7—1544 【介绍】: 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
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
编修
刘瑾忌,改南京主事诛,复职。
累官四川左布政使
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
卒谥文裕
工书。
有《俨山》、《续集》、《外集》。
词学图录
陆深(1477-1544) 字子渊号俨山初名荣
松江上海人
谥文裕
工书,精鉴赏,善谈。
有《俨山》,词在集中。
字子渊上海人
弘治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司业祭酒,谪延平同知,迁山西提学副使,改浙江
江西参政四川布政使,召拜光禄卿,改太常,兼侍读学士,进詹事
礼部侍郎谥文裕
有《俨山》一百卷、《续集》十卷。
唐锦龙江》:国初吾多以书学名天下,久已绝响。
公近奋起,遂淩耽前人而处其上。
识者谓赵文敏后一人,非谀词也。
《艺苑卮言》:陆子渊持如入赀官作文语,雅步虽自有馀,未脱本来面目。
《词林人物考》:子渊字学比于赵松雪。
每过同舍,见髹几辄纵笔涂写,旁若无人。
品隋古今,商推事理,赏析文义,辨谶书画古品,谈锋洒然,一座尽倾。
莫是龙《石秀斋集》:陆文裕自言:「吾与吴兴北海,海内人以吾为取法于赵。
」究论其风力,寅出吴兴之上。
《明诗选》:陈卧子曰:「子渊气尚清拔,学非深造。
」 田按:子渊论诗云:「近时李献吉何仲默最工,姑自其近体论之,似落人格套,虽谓之拟作可也。
」然其自作乃平衍敷腴,去李、何尚远。
书法在明人中,不失为第二流。)
维基
陆深(1477年—1544年),名一作,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人,书法家
弘治辛酉解元,乙丑进士,累官詹事府詹事
上海浦东陆家嘴即因其故宅得名。
成化十三年(1477年)出生,初名“荣”。
早年与徐祯卿一起读书,后来成为王阳明之父王华的门生。
弘治十四年(1501年)中式辛酉应天乡试第一名举人
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
此后宦官刘瑾专权,嫉恨翰林不附己,将翰林尽数外调。
陆深南京礼部精膳司主事,不久因病乞归。
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瑾伏诛,回京复原职
正德十二年(1517年),任会试同考官,取中舒芬夏言等名士。
正德十三年(1518年)九月十六日任国子监司业
丁父忧归里。
嘉靖七年(1528年)任国子监祭酒充经筵讲官
嘉靖八年(1529年),以抗疏谪延平府同知,转山西提学副使,改浙江
嘉靖十二年(1533年),任江西右参政次年陕西右布政使四川左布政使
嘉靖十五年(1538年)光禄寺卿次年太常寺卿侍读学士,进詹事府詹事
嘉靖十九年(1542年)辞官归里。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卒。
礼部侍郎谥文裕
何景明明 1483 — 15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3—1521 【介绍】: 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
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
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
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
败,以荐除中书
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
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
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
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
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
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
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
有《大复》、《雍大记》、《四箴杂言》。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
信阳人,弘治十五(1502)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官至陕西提学副使
诗文与李梦阳齐名,著有《大复》《雍大记》《大复论》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仲默信阳人
弘治壬戌进士,由中书舍人吏部员外郎陕西提学副使大复山人
景明仲默信阳人
弘治壬戌进士,授中书舍人
吏部员外,出为陕西提学副使
有《大复巢》三十八卷。
(《四库总目》:正、嘉之间,景明李梦阳俱倡为复古之学,天下翕然从之,文体一变。
然二人天分各殊,取径稍异,故集中与梦阳论诗诸书,反覆诘难,龂龂然不相下。
平心而论,摹拟蹊径,二人之所短略同。
梦阳雄迈之气,与景明谐雅之音,亦各有所长。
正不坊离之双美,不必更分左右袒也。
空同集》:大复诗徒知神情会处,下笔成章为高,而不知高而不法,其势如搏巨蛇、驾风螭,步骤即奇,不足训也。
《国宝新编》:仲默弱冠入,身不胜衣,驰才长赋,便淩作者。
观其与李氏论文,直取舍筏登岸为优,斯将尽弃法程,专崇质性。
赋咏著述,互见短长,自古恒然,匪徒今日。
若乃天才腾逸,咳唾成珠,实亦人伦之隽。
《王氏家藏集》:大复欱骚俪《选》,挽视六朝,温醇典雅,丰容色泽,靡不备举。
升庵》:仲默枕藉杜诗,不观馀家,其于六朝、初唐末数数然也。
与予及薛君采言及六朝初唐,始恍然自失。
《诗谈》:何景明上追汉、魏,下薄初唐
大匠挥斤,群工敛手。
沈恺环溪诗话》:何仲默诗如玉工治玉,遇方成圭,遇圆成璧,得心应手
神授非人力也。
《艺苑卮言》:伺仲默诗如朝霞点水,芙蕖试风。
又如西施,毛嫱。
毋论才艺,却扇一顾,粉黛无色。
仲默才秀于李氏,而不能如其大,故有弱调而无累句,诗体翩翩,俱在雁行。
四友斋丛说》:顾东桥语客曰:「何大复诗虽则稍俊,然终是空同多一臂力」。
诗薮》:李以气骨胜,何以丰神胜。
学何不至,不失雕龙;学李不成,终类画虎。
赵彦复梁园风雅》:大复诗以清远为趣,俊逸为宗,务在舍筏,而自见神情。
献吉分镳异轸,各臻其极。
一以为霆惊电煜,骇日振心;一以为落日明霞,馀晖映远。
国史唯疑》:何大复父为渭源驿丞太守李纪闻丞有佳儿,召与其子同学。
丞致仕归,贫甚,具车马集街官郊送之,举酒酌丞曰:「吾老友。
」酌大复曰:「吾小友。
前辈风流可慕。
李开先中麓闲居集》:大复病危,属墓文必出空同手。
孟有涯、张昆仑并其侄某在侧,相与私议曰:「自论诗失欢后绝交久矣,状去空同文必不来。
吾辈并樊少南戴仲鹖亦可攒辏一空同。
」 《四溟诗话》:何仲默诗曰:「元日王正月,传呼殿晚班。
千官齐鹄立,万国侯龙颜。
辨色旌旗入,冲星剑佩还。
圣躬无乃倦,几欲问当关。
李献吉改为「不敢问当关」,曹仲礼曰:「吾舅所改未若仲默元句。
」 《明诗选》:陈卧子曰:「仲默姿制羸秀,神气和朗,发徽音,吐芳讯,令人有形秽之耻。
李舒章曰:「仲默才为风始,学擅雅宗。
长江泛,草木鱼龙咸怀凫藻。
古诗上睨子建,下拂土衡,清美合度,与李竞爽。
近体则初盛诸家无所常师,意之所寓,工丽即臻。
惟七言律与献吉同源而异流,婉佚胜之,高深不及,似稍有伯仲之分。
王土禛《分甘馀话》:胡元瑞论明人歌行,既尊空同,而略于大复,不知何《听琴》、《猎图》、《送徐少参》、《津市》、《打鱼》诸篇深得少陵之体,特以秀色掩之耳。
胡专举《明月》、《帝京》,陋矣!
东泉诗话》:信阳古体,佳句如《种麻篇》:「孤生易憔悴,独立多忧患。
」《捣衣》诗:「君子万里身,贱妾万里心。
」《咏怀》诗:「浮云蔽江皋,白日忽已晚。
」皆力摹六朝
田按,大复骨清神秀,龙凤之姿。
如虬髯公见太原公子人气夺。
与空同固是劲敌。)
维基
何景明(1483年—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
河南信阳人
明朝作家。
明朝文学家前七子之一,官至陕西提学副使
何景明幼时聪慧,弘治十五年(1502年),20岁即中进士,授为中书舍人,但因向朝廷上书指控宦官刘瑾,被免官。
正德六年(1511年)复职,十二年升为吏部员外郎十三年陕西提学副使正德十六年(1521年)病故,年仅三十九岁。
汪沅
清诗别裁集
字右湘江南歙县人
右湘少居歙之潜口,砂泉丹嶂,拱列户庭,有园适当林壑胜处,年少即以诗见重于老苍,敦槃之会,无弗列也。
二十九辞世,梅耦长序其遗诗,比唐之李昌谷、明之徐昌谷,不胜叹惋云。
香火道人
新续高僧传·遗身篇第七之二
香火道人丹阳朱氏子。
为县中昌园寺司香,虔心念佛,人咸敬信之。
忽一日于城市中告相识者曰:“我当化去,助我一束薪。
”或笑之曰:“汝示灭耶?
若不自焚,我为汝举火。
”道人欣然诺之。
至期,四众咸集,道人中坐徐起,坐积薪上,命众举火,众不忍。
乃自焚焉。
昌国主僧奔赴其前,道人心忽飞出,主僧突而前,灭其火纳其心,身皆不坏,乃加金其上。
当火时,人皆见道人在云中,呜鱼西去。
地方有警,或预见道人坐云中,若击木鱼状者。
皇甫涍明 1497 — 15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7—1546 【介绍】: 苏州长洲人字子安号少玄
皇甫录次子。
嘉靖十一年进士,初授工部主事,改礼部,官至浙江按察佥事
好学工诗,与兄皇甫冲、弟皇甫汸皇甫濂称皇甫四杰。
自负才俊,多忤物。
有《皇甫少玄》。
皇甫涍(1497-1546)字子安号少玄江南长洲人
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除工部主事,官至浙江按察使佥事
好学工诗,颇负才名,著有《皇甫少玄》。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安,冲弟。
嘉靖壬辰进士,自礼部郎中右春坊司直翰林检讨广平通判刑部员外升浙江按察佥事少玄
字子安,冲弟。
嘉靖壬辰进士,除工部主事
改礼部,历员外郎中,迁春坊司直,谪广平通判
进南刑部主事,历员外,出为浙江佥事
有《少玄集》二十六卷、《外集》十卷。
《四库总目》:诗宪章汉、魏,取材六朝
婉丽之词,绵邈之神,以骖驾昌谷、苏门,固无愧色。
甫田集》:子安雅性间靖,慕玄晏先生所为,自号少玄子
沈蔚伟丽。
早岁规彷初唐,旋入魏、
晚益玄造,铸词命意,直欲窥曹、刘之奥而及之,惜乎未见其止。
皇甫冲华阳》:仲氏子安谓馀曰:「今之为文者,王、宋称一代之宗,李、何为中兴之冠;然王、宋反元习之靡,而不能不病于声;李、何矫一时之弊,而不能不泥其迹。
故于诗独取迪功
子安刻励二十馀年,其性敦静简默,又能致其深沈之思。
其于诗,铸词精而为旨远,体骨奇俊,辞彩英发。
吾宗之有子安,则衣裳之冠冕,居室之栋梁矣。
《司动集》:司直兄学臻博极,思覃深湛。
馀分则友于,义同师授,每有述造,辄相诏视,商榷砥奖,可得而言。
方其家食含章,与徐生、二黄定交笔劄。
笃嗜工部,既何、李篇出,病其溪径,专意建安
至解巾登仕,与蔡、王二行人广插六代之时,披味耽玩,稍回旧好。
许昌毂,又与王文部李司封陈二编修,剧谈开元天宝之盛。
乃曰:「诗虽《选》体,亦无使尽唐风也。
」故其诗特工五言,而七言近体薄不经想。
盖错综魏、晋,托宿唐英
幽玄以通思,春容以禦气,婉丽以陈词,和易以达理,愤懑以抒情,绵畅以该事,隽永以归趣。
其始构也,只字不惬于心,片言无艳于目,蹋壁穹思,拥衾寤索,曾不少休。
今稿中或两字未鼠,或二语并存,致盖密矣。
《艺苑危言》:子安之《东览》,古《选》颇胜;子循之《禅栖》,近体为佳。
子安卒,蔡子木以诗哭之云:「五字沈吟诗品绝,一官憔悴世途难。
」可谓实禄。
又云:子安诗如玉盘露屑,清雅绝人;惜轻缣短幅,不堪裁剪。
《续吴先贤赞》:皇甫兄弟自相师友。
对策高第为郎,尤为昆季所推。
贵溪相任宗伯时所上章奏,皆草之。
或有故,使他郎代,即无以尝其意。
太子司直,坐法谪。
又移按察浙。
其在越诗曰《东览》,最盛以五言名。
冯时可元成选集》:皇甫涍《九日》诗:「鶤弦入怨柱,虫响切离裯。
枫落他乡早,尊寒故国
」又:「河虚平夕雾,阁掩澹秋尘。
素霞升逾静,高云敛更新。
」又《新月》诗:「微晖不照绮,清汉欲生尘。
」《雁山》诗:「遥霭引疏磬,群峰寒暮天。
四杰之概也。
公负才傲睨,曾为春坊司直,卒以谗废。
然郡中称其人甚介,谓皇甫白眉。
《明诗选》:陈卧子曰:「少玄凝思《选》调,意求雅则,惟取境不广,无纵横宕逸之致。
」 《静志居诗话》:子安逸藻风飞,清文绮合。
子循工力悉敌,铢两未分。
宜子浚之难为兄而子约之鸡为弟也。
《明诗别裁》:子安枕藉《选》体,故五言自高;然得风格而遗精理,未云诣极也。
田按:子安刻意摹拟,俊而格超,可谓镂冰雕琼,心手双绝。
维基
皇甫涍(1497年—1556年)字子安号少玄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
明代诗人、政治人物。
皇甫涍国子生中式嘉靖七年(1528年)应天府乡试第二名举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会试第十一名,廷试二甲五十七名进士刑部观政,初授工部虞衡司主事,不久改任礼部精膳司,再改仪制司,进员外郎,升主客司郎中十八年(1539年)被选为东宫官僚,为右春坊右司直检讨,不久世宗南巡承天府,以事谪广平府通判,踰年召为南京刑部主事,未任,丁父忧归。
服阕还朝,服除原职,进员外郎二十三年(1544年)三月官至浙江按察佥事,分守宁绍台,以考察黜免。
高叔嗣明 1502 — 15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2—1538 【介绍】: 河南祥符人字子业
号苏门山人
嘉靖二年进士
工部主事,改吏部
稽勋郎中
出为山西左参政,断疑狱,人称为神。
湖广按察使
卒官。
少受知李梦阳,与马理、王道切磋文艺。
有《苏门》。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业祥符人
嘉靖癸未进士,授工部主事吏部郎中出为山西参政湖广按察使苏门
叔嗣字子业祥符人
嘉靖未进士,授工部主事
吏部,历员外郎中,出为山西参政,迁湖广按察使
有《苏门》八卷。
(《四库总目》:叔嗣诗初受知于李梦阳,然摆脱窠臼,自抒情性,乃迥与梦阳异调。
陈束《后罔集》:弘治文教大起,学士辈出,力振古风,尽削凡调。
嘉靖改元,更为初唐之体。
苏门高子业发就傅,受知北郡李生。
弱冠登朝,亳州薛考功一见欢服,既雅见推重,益自贵珍,谢绝品流,因心师古。
涉周、秦之委源,酌二京之精秘。
会晋馀润,契唐本宗。
每有屡缀,伫兴而就,宁复罢阁,不为浅易之谈。
故其篇什往往直举胸情,刮抉浮华,存之隐冥,独妙闲旷,合于《风骚》。
有应物之冲淡,兼曲江之沈雅;体王、孟之清适,具岑、高之悲壮。
词质而腴,兴近而远。
洋洋乎斯可谓之诗也。
中麓间居集》:何、李虽成大家,去唐却远;苏门虽云小就,去唐却近。
蔡白石王岩潭苏门为我朝第一,其言虽过,要之不可厚非也。
《艺苑卮言》:高子业诗如高山鼓琴,沈思忽往,木叶尽脱,石气自青。
又如卫洗马言愁,憔悴宛笃,人心折。
子业少负渊敏,生支干兴伪汉友谅同。
既迁楚臬,恒邑不自得,发病卒。
友谅彭湖之岁也。
其诗如「积贱讵有基,履荣诚无阶」,「既妨来者途,谁明去矣怀」,「茫然大楚国,白日失兼城」,「久卧不知,茫然怨行役」,「为客难称意,逢人未敢言」,「失路还为客,他乡独送君」,「众女竞中闺,独退反成怒」,「寒星出户少,秋露坠衣繁」,「以我不如意,逢君同此心」,「当轩留驷马,出户倚双童」,「里中夷门监,墙外酒家胡」,「为农信可欢,世自薄耕稼」,「问年有短发,逐世无长策」,「林深得日薄,地静觉蝉多」,「文章知汝在,功名何物是」,「骑马问春星,残雨夕阳移」,清婉深至,五言上乘。
吴国伦《甔甀洞槁》:献吉仲默并策上驷而驰中原,高子业虽参驾,第缓辔后至耳。
《国雅》:子业负奇气,博雅其诗。
磊磊乔松,淩风迥秀,响振虚谷。
诗薮》:高子业视李、何后出,而其五言古律之工,不欲作今人一字。
在唐不减张曲江、韦苏州
梁园风雅》:子业负渊敏之才,有抗系之性。
为诗多胸臆语,吐言成章,不假缘饰。
诵之落落直致,而中自丰腴。
《明诗选》:陈卧子曰:「子业沈婉焦永,多独至之言。
读之如食谏果,味不骤得。
」又:「词存清旷,意成凄楚」。
池北偶谈》:明诗本有古澹一派,如徐昌国高苏门、杨萝山、华鸿山辈。
自王、李专言格调,清音中绝。
同时王奉常小美作《艺圃撷馀》有数条兴其兄及济南异者,予特拈出,云: 「今之作者,但须真才实学,本性求情,且莫理论格调。
」又云:「计有必不废者,虽众体未备,而独擅一家之长。
孟浩然洮洮易尽,祗以五言售永,千载并种王、孟。
有明则徐昌国高子业二君,诗不同而皆巧于用短。
徐有蝉蜕轩举之风,高秋闺愁妇之态。
更千百年,李、何尚有废兴,二君必无绝响。
」此真高识迥论,令于鳞、大美早闻此语,当不开后人抨弹矣。
田按:子业襟抱既超,故吐屡蕴藉,魏、晋人标致,次亦不失为孟襄阳韦苏州
自叙云:「李空同方盛,邑子之厉出其门,撰为文辞,模于古人,私心不能无慨慕,时时穹撰一二篇。
夫本非所长,而强力慕之,度必取册于众
」可以明其宗旨矣。
陈束之《苏门集序》出,一时名流,捧手欢绝,可谓玄赏。)
维基
高叔嗣(1501年—1537年)字子业号苏门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
高叔嗣嘉靖五年进士高仲嗣之弟,二人并称「大梁二俊」,年十六岁就写下著《申情赋》几万言,正德十四年(1519年)河南乡试第二十二名举人,二十三岁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二甲十七名进士,获授工部营缮司主事,改任吏部稽勋司主事员外郎郎中,和薛蕙等人齐名;外戚蒋荣乞封,他坚持不可,因此忤逆当政者而谢病回乡,在城西建设读书圃隐居。
三年后高叔嗣起补原官,到嘉靖十二年(1533年)外任山西左参政十五年(1536年)湖广按察使,在任内去世,年三十七岁,所有著作《苏门》流传。
袁应泰明 ? — 16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1 【介绍】: 陕西凤翔人字大来
万历二十三年进士
临漳知县,筑长堤御漳水
河内,凿太行山,引沁水灌田数万顷。
工部主事
泰昌元年,累擢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代熊廷弼经略辽东
为官精敏强毅,用兵非所长。
天启元年辽阳之战,清兵破城,应泰佩剑印自缢。
维基
袁应泰(?
—1621年),字大来号位宇陕西凤翔县人
晚明政治人物,东林党人。
袁应泰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授临漳知县,任内筑长堤四十馀里,捍禦漳水,溉田数万顷,使邻近的州县也享其水利,治绩冠绝两河(河南河北)。
工部主事
后又升任兵部武选郎中,任内清理了数百个假冒世职骗取恩赐的人。
后来又被下放地方出任淮徐兵备参议
当时山东正值大饥,袁应泰开设粥厂救济流民,并以工代赈,使饥者尽得食。
应泰又挪用了额外税收和漕运杂费去赈济灾民,故而被户部弹劾他擅自使用官粮,因而袁应泰放弃升迁的机会以疾辞职回乡。
万历四十六年十月,起用河南右参政明年三月又升为永平兵备按察使,任内练兵缮甲,修缮永平城防,又积极支援关外所需的饲料、火药供应,深受时任经略熊廷弼的信赖。
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擢升至右佥都御史,代周永春巡抚辽东
一个月后,代熊廷弼经略辽东
袁应泰处理民政号称「精敏强毅」,但为人不知兵事,规画颇疏,刚上任便在辽东扩大边防,收编叛将、蒙古叛卒,来投即纳,大将童仲揆尤世功等非常反对,但袁应泰不听。
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十二日后金军队进攻沈阳总兵官贺世贤尤世功等出城野战,战败而还,沈阳城也因之前投降袁应泰的内应叛将叛卒充当了后金内应而沦陷,而赶往救援的总兵陈策、童仲揆等也在浑河之役中战死。
得知消息的袁应泰于是下令集结各处军队于辽坚守,又下令打开闸门,把太河水放入护城河,壕沟的内侧排列火炮,严阵以待。
三月十九日努尔哈赤果然以大兵来攻,袁应泰先是和总兵侯世禄、朱万良等出城五里野战,但惨败而回,后金军队又陆续击败诸将兵。
袁应泰于是回城与巡按御史张铨等分陴固守,但不少官员开始私下逃跑,人心已散。
后来清军再攻城并从成功从小西门涌入,在辽阳城东北镇远楼督战的袁应泰知道大势已去,便向张铨说「公无守城责,宜急去,吾死于此」,说罢随即自缢而亡。
他的仆人唐世明也纵火焚楼殉主而死。
朝鲜则误传为自焚而死。
所部巡按张铨按察使昌国等被俘,不屈而死。
郑鉽
清诗别裁集
字季雅江南长洲人
季雅少年诗,以“日籴桃花米五升,秋声只在豆花棚”得名,犹徐昌谷“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也。
后一变奇古,骎骎升大雅之堂,朱竹垞先生极推赏之,有“吴人狂,郑生独狷;吴人诗靡,郑生独刚”之语。
蒋文肃亦奇其才,然不欲因此求进,其品亦有可观。
张煌言明末清初 1620 — 16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0—1664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玄著号苍水
崇祯十五年举人
南明弘光元年,首先响应同郡钱肃乐号召,参加义师,迎鲁王监国
隆武帝福建自立,颁诏浙东,煌言自充报使赴闽,欲团结抗清。
鲁监国二年,加右佥都御史,监张名振军至崇明
大风覆舟,脱归,结寨于上虞平冈。
旋加兵部右侍郎
六年,与名振鲁监国
永历八年,会名振军入长江,遥祭明孝陵
名振死煌言统其军。
十二年,与郑成功率舟师北上,遇台风,泊舟山
次年,大举入长江,破镇江,至江宁城下。
煌言以一军由芜湖进取徽州宁国一带,克二十四县。
成功以轻敌兵溃之讯,乃由徽州浙江山地至天台
永历帝死后,知事不可为。
散军居南田悬岙岛。
康熙三年,被清军所获,至杭州遇害。
南屏山阴。
有《张苍水集》。
词学图录
张煌言(1620-1664) 字玄著号苍水
浙江鄞县人
南明弘光朝覆亡后,与同郡钱肃乐等奉鲁王监国,进兵部侍郎
鲁王败,入闽依郑成功
南明桂王立,擢兵部尚书
郑成功大举入江,自督一师下皖地二十余城。
郑成功失利退海上,遂成孤军。
清康熙三年(1664)知事不可为,遂遣散部曲,退居悬岙岛,被执不屈,就义于市。
乾隆谥忠烈
其诗古文辞,才笔横溢,藻采缤纷,昌明而宏伟,赡博而英多。
亦工词,风格高抗,孤忠自托。
有《张苍水集》,词在集中。
昔欧阳公「五代史」不为韩通立传,君子病之。
然天下后世,莫不知周有韩矘目。
清修「明史」、号称详备;虽甬上四烈妇亦为之列传,而独于苍水先生遗之,史臣之不职也。
然天下后世,莫不知明有张苍水
苍水先生,书生也。
当明亡时,不过一举子耳;乃胆薪弥厉、毡雪自甘,义帜纵横凡二十载。
其言曰:『所争者天经地义,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待者豪杰事功、圣贤学问』。
呜呼!
汉之武侯,足以拟之。
顾其行谊虽不录于「明史」,而见诸私家箸述者美矣、备矣;独于世德之所自,犹付阙如。
寿镛窃不自揆,既得先生遗集于其族裔张世伦所谓海滨遗老高允权本者,殆其侍卒史丙所藏者欤!
爰依岁月,重为编次。
更稽诸谱乘,得清池张氏「世德录」,复详考其世系。
盖自宋文节公知白六世孙自然老人绍宗箸有「自然斋杂言」,以惩五戒、循五美垂训。
又三传至伯祥,以「雍睦」名其堂;是为先生六世祖锡之从子。
先生之曾祖尹忠实作「世德录」者,又二传至两如,为人严毅正直。
先生绝裾去,自慰曰:『不负生平读书也』。
张氏于有明三百年中,以自然老人开其始、以苍水先生保其终,岂偶然哉!
因而叹夫官家之记载,不如谱牒之流传。
苍水后人虽无可考,而雍睦堂子孙实能宝其遗文、修其家乘;寿镛以疏族,犹得补阙拾遗,岂不重可贵欤!
抑闻之:先生好士,士多归之。
有叶振名者,时所称「叶六腐气」也。
先生欲作「陶潜论」以斥逍遥泉石者,振名曰:『人心胥溺,幸二、三遗民高尚其事,留此面目』。
先生乃止。
罗子木者,佐先生开屯南田
既被执,先生赵廷臣语次往复,子木抗声曰:『先后死耳,何必与若辈絮语』!
先生初欲绝食,子木笑曰:『大丈夫死,任其处置可也』。
二人固奇士,然先生舍命从善亦可见矣。
寿镛既编先生遗集,惜「明史」之无传,遂取其荦荦大者补之,更叙其得书之由来,先生之风与「雍睦」之泽并千古矣!
民国二十三年一月,后学张寿镛序。
冰槎集·引
于戏!
此予槎上作也。
昔之乘槎者,或为客星而直犯牛斗,或入女宿而得支机;故至今羡为胜事。
予独不然。
浮踪浪迹,当凄霰严霜,不得已而栖托灵槎;笔墨所及,都成冰声。
则是槎也,非贯月也、亦非挂星也。
而兹集所存,又皆晚节所依;于是以「冰槎」名。
嗟呼!
水泽腹坚矣、天根尽见矣,乃从凌云千丈间而欲论列古今、辨正华夏,不失君臣、父子、朋友之义,不其难矣哉!
异日者,东风解冻,尚有相见此槎中人而兴叹者否?
岁在壬寅菊月朔张煌言自识。
寿镛谨案:海滨遗老高先生允权跋,以「奇零草」乃公所自定;而「采薇集」乃释兵后作,公自注『起甲辰六月』,而七月被执矣,独未及「冰槎集」。
顾先生自作「引言」既在壬寅菊月朔,则凡以后之文,皆非先生作「引言」时所编之文也。
今通行各本,类皆羼杂;则仍宜依据最初之本。
寿镛得先生文集于其后人张世纶者,即与「奇零草」同一笔墨录副者也;盖亦「高本」也。
今依之编年,略参黄氏(即章刻本),始辛卯、终壬寅九月;然仍非真面目也,得其似而已。
奇零草·序
余自舞象,辄好为诗歌。
先大夫虑废经史,每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
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成箧。
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敹甲敿干,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略尽矣。
于是出筹军旅、入典制诰,尚得于余閒吟咏性情。
及胡马渡江,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是诚笔墨之不幸也!
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
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
或提槊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低唱。
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
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
丁亥春,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戊子秋,移节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
然残编断简,什存三、四。
辛卯昌国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何笔墨不幸一至于此哉!
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
丙申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又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
己亥长江之役,同仇兵熸,余以间行得归;凡留供覆瓿者,尽同石头书邮: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年来叹天步之未夷、虑河清之难俟。
思借声诗,以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钞次第之。
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
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故所订几若广陵散
嗟乎!
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
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名为诗史;陶靖节丁晋乱,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熙;宋室既亡,郑所南尚以铁匣投史眢井中,至三百年而后出:夫亦其志可哀、其精诚可念也已!
然则何以名「奇零草」?
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亦云余行间之作也。
永历十六年(岁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张煌言自识。
寿镛谨案:先生之诗,诗史也。
一再散亡,仅存者此耳。
顾「奇零草」为先生手订,时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凡在是年是月是日以前始得入之,乃见真面目。
而拾残剩于散亡之余,当以最初之本为依据;虽全谢山亦后定者也。
今寿镛幸得海滨遗老高先生允权录本于先生后人,先生诗文略备。
谨依其所注年岁,分年编定,不复分体;更参校张丈让三谓「得钞本于黄东井后人,徐闇公孚远各印朱色烂然、尚是永历间旧帙、余杭章太炎据以付印者」为之互勘,次其后先。
丁亥「閒居」为始、壬寅「北回示将吏」为终,以复先生手编「奇零草」之旧。
寿镛谫陋,譬诸画家力求神象之肖,而能肖与否,惟力是视;倘更得画工润色之,使褒鄂皆真,尤所望也!
李东阳明 1447年5月10日 — 151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7—1516 【介绍】: 湖广茶陵人字宾之号西涯
天顺八年进士
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弘治八年礼部侍郎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与谢迁同日登用,对时弊多所匡正。
十七年,赴阙里祭孔。
还,上疏言沿途所见民生困苦状。
受顾命,辅佐武宗
刘瑾入司礼,东阳悒悒不得志,而常设法保全善类。
正德七年,谏武宗调边将江彬等入,不从。
乃以老病辞官。
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年,清节不渝。
喜奖掖后学,推挽才隽。
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
自明兴以来宰臣以文章领袖缙绅者,杨士奇之后,东阳而已。
罢政家居,请诗文书篆者填塞户限,颇资为生活待客之费。
卒谥文正
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词学图录
李东阳(1447-1516) 字宾之号西涯
湖广荼陵人,迁籍北京
历官礼部、户部吏部尚书文澜殿、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居相位十五年。
谥文正
宰臣领袖文坛。
其诗开"荼陵派"。
有《怀麓堂集》,词在集中。
李东阳(1447~1516) 明代官员、学者。
字宾之号西涯湖南茶陵人,生于北京
天顺八年(1464)进士(传胪),授编修,充东宫讲官
弘治七年(1494)内阁,参预机务。
历任礼部、户部吏部尚书,文渊阁、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为宰辅长达十五年
卒赠太师谥文正
喜奖掖后学,推挽才隽,为“茶陵诗派”领袖
有《怀麓堂集》等。
青年时代曾游览黄鹤楼,所作七古《寄题黄鹤楼秦开府》,描绘当年登楼揽胜的情景,其后有秦金王守仁聂贤邵宝夏言等二十馀位当时高官名流与此诗唱和,迹近小型同题诗会。
李东阳致仕后曾在蛇山住过,高观山龙华寺后有“东阳洞”。
字宾之茶陵人
正德时,官少师谥文正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宾之茶陵人天顺甲申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成化八年,以礼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内阁,累进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太师谥文正
有怀麓堂前后集、南行北上诸槁。
东阳字宾之茶陵州人
天顺甲申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累迁侍讲学士,历左庶子太常少卿,擢礼部侍郎,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太子少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加少傅,再加少师
卒赠太师谥文正
有《怀麓堂集》一百卷。
(《四库总目》:东阳文章为明一代大宗,自李梦阳何景明崛起弘、正之间,倡复古学,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才学足以笼罩一世,茶陵之光焰几烬。
逮北地、信阳之派转相摹拟,流弊浙深,论者乃稍稍复理东阳之传,以相撑拄。
平心而论,何、李如齐桓、晋文,功烈震天下,而霸气终存。
东阳如衰周弱鲁,力不足禦强横,而典章文物尚有先王之遗风。
殚后来雄伟奇杰之才,终不能挤而废之,亦有由矣。
杨一清《石淙类稿》:西涯先生高才绝识,独步一时。
文深厚雄浑,不为倔奇可骇之辞,而法度森严,思味隽永,古意独存。
《笔谈》:长沙李东阳大韶》一奏,俗乐俱废;中兴宗匠,邈焉寡俦。
《馀叙录》:西涯先生晚年耽对棋酒,不善棋,然寿付有客,未尝不与,颇以为劝。
先生曰:「将何消日?
曰。
「词翰熟自天成,足娱日力,既惠后生,又垂远世。
先生笑曰:「此后生计,吾老不暇为此。
」一日先生在棋酒间,有奉当道命以巨轴乞词翰者踵至。
先生弗怡,大书一绝云:「莫将性命作人情,写字吟诗总害生。
惟有围棋堪遗兴,客来时复两三枰。
观之悚然,知先生前意之所在也。
升庵》:子元荐与予书,论本朝之诗,弘治间文明中天,古学焕日。
艺苑则李怀麓、张沧洲为赤帜,而和之者多失于流易。
《梦蕉诗话》:弘治庚戌殿试进士李西涯与诸老读卷,相与倡和,有云:「国有祯祥非物宝,天将吾道付儒绅,」「云边晓日中天见,梦里春雷昨夜声。
」「星辰画下尚书,风日晴宜进士巾。
」诸作中最为警句,人多诵之。
翰林》:弘治初,上注意讲学,遣太监戴义传示圣意,学士李东阳等各撰诗十首,用寓启沃。
东阳拟十题,各撰七言律诗一章,曰「敬天」、曰「法祖」、曰「勤政」、曰「务学」、曰「任贤」、曰「讷谏」、曰「节用」、曰「爱民」、曰「恤刑」、曰「讲武」,上嘉纳焉。
《艺苑卮言》:李文正为古乐府,一史断耳,十不能得一。
黄才伯辞不称法,顾华玉边廷实刘伯温法不胜辞,此四人者,十不能得三。
王子衡差自质胜,十不能得四。
徐昌谷虽不得叩源推委,而风调高秀,十不能得五。
何、李乃饶本色,然时时已调杂之,十不能得七。
于鳞字字合矣,然可谓十不失一,亦不能得八。
《弇洲读书后》:向者于李宾之拟占乐府,病其太涉议论,过尔剪抑,以为十不得一。
自今观之,奇旨创造,名语叠出,纵不可被之管弦,自是天地间一种文字。
崔廷槐《楼溪集》:西涯乐府优于诗。
四溟诗话》:李西涯阁老善诗,门下多词客。
刘梅轩阁老忌之,闻人学诗,则叱之曰:「就作到李、杜,祇是酒徒。
李空同谓刘因噎废食是也。
西涯久于相位,陆沧浪以诗讽之曰:「声名高与斗山齐,伴食中书日已西。
回首湘江春草绿,鹧鸪啼罢子规啼。
」 《四友斋丛说》:李西涯当国时,其门生满朝。
西涯又喜延纳奖拔,故门生或朝罢,或散衙后,即群集其家,讲艺谈文,通日彻夜,率岁中以为常。
一日有一门生归省兼告养病还,西涯集同门饯之,即席赋诗。
诸人中独汪石潭才最敏,诗先成,中有一联云:「千年芝草供灵药,五色流泉洗道机。
」众人传玩,以为绝佳。
西涯将后一句抹去,令石潭重改,众皆愕然。
西涯曰:「归省与养病是二事,今两句单说养病,不及归省,便是偏枯,且又近于合盘。
」众请西涯续之。
西涯即援笔书曰:「五色宫袍当舞衣」。
众始叹服。
馀堂诗话》:李文正公怀麓续稿五月七日陵忌日》诗云:「秘殿深严圣语温,十年前是一乾坤。
孤臣林壑馀生在,帝里金汤旧业存。
舜殿南风难解愠,汉陵西望欲销魂。
年年此日无穷恨,风雨潇潇独闭门。
」读之使人掩卷流涕。
诗薮》:成化以还,诗道旁落,人风致,几于尽隳。
文正才具宏通,格律严整,高步一时,兴起何、李,厥功甚伟。
王兆云《乌衣佳话》:西涯李公曾与客联句,拆敝褥中故絮以代烛。
人或谓其好奇之过。
馀曰不然,亦古人刻烛之遗意耳!
其《次白洲留别》诗有「看花不厌伤多酒,燃絮还供未了诗」,盖纪其实也。
国史唯疑》:李长沙云:「馀今年作《诗止诗》自戒。
越两月,为鸣治师召所督,得联句四章。
鼎仪闻之,拆简告罚。
乃以鸡酒往受盟,鸣治师召以猪红三斤、蛤蜊数十为助。
亨父明仲闻亦来稽。
师召太常音;鸣治谢文肃铎
太平休暇,词臣共诗酒为乐,最福德事,所饮馔仅尔,俭质具见。
列朝诗集》:文正以金钟玉衡之质,振朱弦清庙之音,含咀宫商,吐纳和雅。
沨沨乎,洋洋乎,长离之和鸣,共命之交响也。
《明诗选》:陈卧子云:「文正网罗群彦,导扬风流,如帝释天人。
虽无宗派,实为法门所贵。
」 《池北偶谈》:海盐徐丰医《诗谈》云:「本朝诗莫盛国初,莫衰宣、正。
至弘治,西涯倡之,空同、大复继之,自是作者森起,于今为烈。
」当时前辈之论如此。
盖空同、大复皆及西涯之门。
牧斋撰《列朝诗集》乃力分左右袒。
长沙、何李,界若鸿沟,后生小子竟不知源流所自,误后学不浅。
高士奇天禄识馀》:明朝典礼中有庆成宴,每宴必传旨云「满斟酒」,又云「官人每饮乾」。
西涯李文正公诗云「坐拥日华看渐进,酒传天语饮教乾」,盖纪实也。
《明诗别裁》:永乐以后诗,茶陵起而振之,如老鹤一鸣,喧啾俱废。
后李、何继起,廓而大之,骎骎乎称一代之盛矣!
王元美长沙之于何、李,犹陈涉之启汉高,此习气未除,不免抑扬太过,宜招后人主掊击也。
田按,西涯宏才硕学,汲引风流,播之声诗,洵足领袖一时,惟相业差有可议耳!)
维基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县(今湖南茶陵)人,金吾左卫(今属北京市)军籍,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
北京长大,自幼即以才华之名。
天顺甲申进士正德初累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为内阁首辅,文坛领袖
卒谥文正
王士禛清 1634年8月26日 — 1711年5月11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4—1711 【介绍】: 山东新城人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晚号渔洋山人
身后避世宗讳,改“禛”为“正”,高宗命改“祯”。
顺治十五年进士
扬州府推官
康熙间礼部主事翰林院侍讲,官至刑部尚书
以与废太子唱和,于四十三年被借故革职。
诗有一代正宗之称,而后人嫌其才力不足。
倡神韵之说,领袖诗坛近五十年
文章亦颇雅饬。
诗集初有《阮亭诗钞》,晚年并年所刻为《带经堂集》,又自选部分诗为《渔洋山人菁华录》,另有笔记《池北偶谈》。
王士禛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
顺治戊戌进士,授扬州推官,行取礼部员外郎,改翰林院侍讲,官至刑部尚书
谥文简
有《渔洋》、《蜀道》、《蚕尾》、《南海》、《雍益》等集,合为《带经堂集》。
简介
盖闻之弇州曰:《花间》者,世说之靡也;《草堂》者,文选之变也。
而余以为不然。
《花间》句雕字琢,调或未谐,句无不致,是昌谷之靡也。
《草堂》音协调流,句或未妍,体无不秀,是西昆之变也。
至所云字必色飞,语必魂绝,则美出自然,诚非缘借矣。
尝试论前代诸家,文成之于元献,犹兰亭之似梓泽也;新都之于庐陵,犹弘治之似伯玉也;琅琊之于眉山,犹小令之于大令也;公谨之于稼轩,犹宣武之似司空也;逮黄门舍人之于屯田待制,直如曹刘之于苏李
遂觉后来益工,然未有如吾阮亭者也。
阮亭少才丰,无所不擅,千古文义书词,直欲一时将去,即如诗馀一事,于阮亭直雕虫耳。
而以余读之,篝灯萧寺,中夜琅琅,觉十年中离别之苦,哀乐之多,无不怦然欲动。
而艳思绮语,人手推口维,而不能解,则阮亭之移我情,与我情之合于阮亭
诚有不自知者,又何色飞魂绝之足拟也哉。
如余舌本作强,笔底如椎,偶赋短言,无关佳事,即至同里诸子,好工小词,如文友之儇艳,其年之矫丽,云孙之雅逸,初子之清扬,无不尽东南之瑰宝,以视阮亭并驱中原,犹恐不免为黄耳。
兰陵年同学弟邹祗谟撰。
词学图录
王士禛(1634-1711) 字贻上一字子真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雍正时避帝讳,名改为士正,乾隆时又改为士祯
山东新城(今桓台)人。
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谥文简
康熙时为诗坛盟主,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又为"清初六家"之一,论诗倡"神韵说"。
有《带经堂集》、《渔洋山人精华录》。
词集名《衍波词》。
清诗别裁集
字贻上山东新城人
顺治乙未进士,由司李入为曹郎,改翰林,官至刑部尚书
著有《带经堂集》。
渔洋少岁,即见重于牧斋尚书,后学殖日富,声望日高,宇内尊为诗坛圭臬,突过黄初,终其身无异辞。
身后多毛举其失,互相弹射,而赵秋谷宫赞著《谈龙录》以诋諆之,恐未足以服渔洋心也。
或谓渔洋獭祭之工太多,性灵反为书卷所掩,故尔雅有馀,而莽苍之气遒折之力往往不及古人,老杜之悲壮沉郁,每在乱头粗服中也。
应之曰,是则然矣。
然独不曰欢娱难工,愁苦易好,安能使处太平之盛者,强作无病呻吟乎?
愚未尝随众誉,亦非敢随众毁也。
平心以求,录其最佳者,其有当众心与否,不及计焉。
○全集以明丽博雅胜者居多,然恐收之不尽,兹特取其高华浑厚有法度神韵者,觉渔洋面目,为之改观。
维基
王士禛(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小名豫孙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斋号蚕尾山房,人称王渔洋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清代文人,进士出身康熙年间官至刑部尚书
工诗文,勤著述,著作有《渔洋山人精华录》、《池北偶谈》等五百馀种。
卒谥文简
萧基
维基
萧基字如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南溪柳塘人。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江西乡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进士泰昌元年(1620年)十月考选,授兵科给事中,极论阅臣姚宗文之罪,又参其排挤熊廷弼之罪,天启二年六月疏劾兵部尚书张鹤鸣,大略谓鹤鸣王化贞而力为主战,令之不受经略节制;雠熊廷弼而不与关上兵,且挠其三方布置,封疆破坏,三人同罪。
五年二月,升兵科右给事中八月出为浙江巡海道副使
崇祯元年,闽盗攻昌国、石蒲、爵溪诸处,亲督兵破之,贼遁,郡境无虞。
苏松兵备副使三年湖广布政司右参政
朱绪曾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上元人字述之
道光二年举人
官至台州知府
精训诂,藏书颇富,为江浙著名藏书家之一。
有《耽古斋集》、《昌国典咏》、《论语义證》、《金陵旧闻》、《金陵诗征》、《续棠阴比事》、《金石文字跋尾》等。
祝允明明 1460 — 15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0—1527 【介绍】: 苏州府长洲人字希哲号枝山枝指生
弘治间举人
兴宁知县,迁应天府通判,旋辞归。
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吴中四才子。
并以任诞为世指目。
工诗文,其诗取材颇富,风格与祯卿为近,而胜于唐寅
书法尤善,兼工楷草。
有《九朝野记》、《前闻记》、《苏村小纂》、《怀星堂集》、《祝氏集略》。
词学图录
祝允明(1460-1526) 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世亦称祝枝山祝京兆
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弘治举人,任广东惠州府兴宁知县嘉靖元年(1522)官至应天府(今南京)通判
嘉靖二年因病致仕归里。
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专攻书法,亦善诗文。
有《怀星堂集》30卷、《苏材小纂》、《祝子罪知录》、《读书笔记》、《前闻记》等,撰有《兴宁县志》。
字希哲长洲人
弘治间通判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希哲长洲人
弘治壬子举人兴宁知县应天府通判有祝氏集略又有金缕醉红窥帘畅哉掷果拂弦玉期七集并为祝氏小集
允明字希哲长洲人
弘治壬子举人,除兴宁知县,迁应天通判
有《祝氏集略》三十卷。
又有《金缕》、《醉红》、《窥帘》、《畅哉》、《踯果》、《拂弦》、《期期》等集。
(《国宝新编》:希哲超颖绝人,读书过目成诵,钜细精粗,咸贮腹笥,有触斯应,无间猥鄙。
书学精工,自《急救》以逮虞、赵,上下数千年变体,罔不得其结构。
若羲、献真行,怀素狂草,尤臻妙笔。
本朝书品,不知合置谁左。
(《续吴先贤赞》:允明生五岁能书,遇目即诵,为诗时有壮语,书法得魏、晋人体。
《艺苑卮言》:祝希哲诗如盲贾人张肆,颇有珍玩,位置总杂不堪。
楷法自元常、二王、永师、秘监率更河南吴兴、狂索、颛旭、北海眉山豫章襄阳,靡不临写工绝。
晚节变化出入,不可端倪,风骨烂熳,天真纵逸,直足上配吴兴,他所不论也。
) 《珊瑚网》:文徵明曰:「吾乡前辈书家称武功伯徐公,次为太仆少卿李公。
楷法师欧、欧而徐公草书出于颠素。
枝山先生武功外孙,太仆之婿也。
早岁楷笔精谨,实师妇翁。
而草法奔放,出于外大父。
盖兼二父之美,而自成一家者。
」 《容台集》:枝指山人书如绵裹针,如印印泥。
王澍虚舟题跋》:平生见祝京兆书凡数十百卷,莫有同者,盖书到熟来,无心于变,自然触手尽变者也。
吾尝论有明一代书法,祝京兆变化不拘,董宗伯天才超轶,二公于三百年来足可笼罩。
翁方纲《复初斋集》:今日书家皆知祝书小楷胜其大草。
然予见其行书合欧、褚为一手,直追晋法,不易几也。
王虚舟乃讥枝山骨韵未清,殆仅见其赝迹欤!
田按:枝指生言情之作颇有藻,不尽合辙。
书法深得古人神髓。
有口号云:「枝山老子鬓苍浪,万事遗来剩得狂。
从此日和先友对,十年晋十年唐。
」可以知其攻苦矣。)
杭淮明 1462 — 15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2—1538 【介绍】: 常州宜兴人字东卿号复溪
杭济弟。
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
正德间云南提学副使,累官右副都御史致仕。
与兄并负诗名。
有《双溪诗集》、《二杭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东卿,济弟。
弘治己未进士,累官南京总督粮储右副都御史双溪
字东卿,济弟。
弘治己未进士,授刑部主事
员外,出为浙江按察佥事,进副使,改山东,又改云南历湖按察使山东河南布政使,擢南太侯卿,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
有《双溪》八卷。
(《四库总目》:兴兄济并负诗名,与李萝阳,徐祯卿王守仁陆深诸人还相倡和,其诗格清体健
弘治正德之际,不高谈古调,亦不沿袭陈言,颇谐中道。
遵岩集》:双溪持虽裁制错出,律调不同,归之严整雅健,体高而意正,音舒而节越,有前世作者之风。
静志居诗话》:双溪诗极其道练,如网丝抽自梭肠,似湿而有条理,五言尤擅场,可亚少谷
田按:东卿诗不事叫嚣,自饶古格,在七子派中,与大复、昌毂为近。)
维基
杭淮(1462年—1538年)字东卿号双溪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民籍。
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应天府乡试举人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式己未科二甲第五十七名进士,授刑部山西司主事,升广西司员外郎正德三年(1508年)二月升浙江按察司佥事,不久升本司副使,五年丁父忧归。
服阕,复除山东副使、整饬天津兵备十年七月改任云南督学副使
十六年正月湖广按察使嘉靖二年(1523年)三月升山右布政使,不久升河南左布政使四年十月南京太仆寺卿,六年二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七年正月吏部尚书桂萼言其长于文学,短于吏事,令回籍听用。
著有《双溪》。
嘉靖十七年卒,享年七十七。
唐寅明 1470年2月4日 — 1523年12月2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0—1523 【介绍】: 苏州府吴县人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
周臣学画。
弘治十一年举人第一。
会试时,牵涉科场舞弊案,下诏狱,谪为吏,耻不就。
游名山大川,以卖画为生。
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
宁王朱宸濠厚礼聘之,察其有异志,佯狂而归。
筑室桃花坞,与客日游宴其中。
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
诗文亦工。
有《画谱》、《六如居士集》。
词学图录
唐寅(1470-1524) 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又号桃花庵主逃禅仙吏
苏州吴县人
明弘治十一年(1498)以第一名中举,世因以"唐解元"称之。
以画名,与沈周文徵明仇英有"明四家"之目。
诗文与徐祯卿文徵明祝允明并称"吴中四才子"。
有《唐伯虎全集》,词在集中。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伯虎一字子畏吴县人
弘治戊午乡试第一。
六如居士集。
刘麟明 1474 — 156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4—1561 【介绍】: 江西安仁人,家居南京字元瑞一字子振,晚自号坦上翁
博学能诗文,与顾璘徐祯卿并称“江东三才子”。
弘治九年进士
刑部主事
正德间绍兴知府,以不谒谢刘瑾,罢官为民。
诛,再起。
累官工部尚书
以力求节用,忤中官,勒令致仕。
家居三十余年,赋诗自娱。
晚年欲造楼,财力不足,乃悬篮舆于梁,曲卧其中,名曰“神楼”。
卒谥清惠
有《刘清惠集》。
字元瑞,本安仁人,世为南京广洋卫千户,因家焉。
弘治丙辰进士,授刑部主事
员外郎中,出知绍兴府,以忤刘瑾罢为民。
诛,起知西安府,历陕西参政云南按察使,谢病归。
召拜太仆卿,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再引疾归。
大理卿,擢工部尚书,勒致仕。
以殿工追论落职。
赠太子少保,谥清惠
有集十二卷。
(《四库总目》:长兴朱凤翔为序,称其诗「骎骎韦、杜」,未免太过,至称其标格高入云霄,胸中无一毫芥蒂,故所发皆盎然天趣,读之足消鄙吝,则得其实矣。
《艺苑卮言》:刘元瑞诗如闽人强作齐语,多不辨。
田按:坦上翁人品高洁,居朝日,永陵以冰清玉洁目之,可谓知臣莫如君也。
前后罢官及谢病凡四,退归皆寓长兴之渎。
南坦尝与太白山人孙太初龙霓吴充陆昆结社于苕溪,号苕溪五隐,所著兴趣天然,颇似《击壤》一派,今录其少矜炼者。
性好楼居,贫不能构。
八十初度,文徵仲绘《神楼图》赠之,兼系以诗。
朱射陂杨升庵相继有作,并录于此。
徵仲云:「仙人谩说爱楼居,咫尺丹青足卷舒。
坐守黄庭幽阙迥,读残《真诰》夜窗虚。
游心物外疑无地,寄迹空中乐有馀。
一笑阑干不成倚,浮云奄忽意何如?
射陂云:「神楼一何峻,神楼峻而安。
胡不京洛游?
畏彼峡路间。
峡路诚崎岖,险于太行山
歌以言志,神楼峻而安。
升庵云:「安期昔制神楼散,射陂今作《神《楼典》。
神楼主人南坦翁,欲往从之限空谷。
吾闻仙家五城十二楼,樊桐方丈绕赢洲。
长风引舟不可到,环中根像空神游。
坦翁元是神仙流,何年飘然下丹丘
天庭摛𧂈掞鸾鹤,云屏立仗鸣驿骝。
北斗南宫不肯住,挂冠归来营菟裘
碧澜罨昼开苕霅,紫烟萦带彩云夹。
新波菱榜泛青翰,过雨风爽乌袷。
人间九罭播声诗,天上五龙传睡法。
青李》遥看尺牍来,雀罗净埽昏眸开。
尻轮神马驰万里,坐我赤明龙汉台。
一气孔神存中夜,手翳华海若诧。
中有真人巾金巾,授以灵文老复姹。
玄珠累累苍玉鸣,烽沈析阒歌太平。
丰屋天翔鬼瞰室,庙谟何用谈佳兵。
游仙梦觉闻清啸,载赓清润连清调。
愿从广成顺下风,肯许襄童窥末照。
咸池蒙泛纷如驰,扶起混沌须神医。
他年合遇神楼散,约公海上安期
」)
维基
刘麟(1475年—1561年)字元瑞一字子振号南坦江西安仁县(今江西省馀江县)人,南京广洋卫官籍。
弘治丙辰进士,官至工部尚书
世为南京广洋卫副千户,因占籍南京上元县
自幼博学能文,与顾璘徐祯卿被誉为“江东三才子”之一。
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应天乡试举人
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进士,言官庞泮下狱,其与陆昆上疏论救。
刑部主事,进刑部员外郎,任内平反京畿地区冤狱三百九十馀人。
正德年间刑部郎中,出为浙江绍兴府知府。
克己奉公,被越地之人称道。
刘瑾因恨其不谒谢,借口“录囚过细”逮捕其并下罪为民。
刘瑾被诛后,起用西安府知府
父丧丁忧,居住在湖州
吴琬施侃孙一元龙霓苕溪社,号为“苕溪五隐”。
起补西安,起用为陕西左参政,升云南按察使,因病辞职。
嘉靖初年,召为太仆寺卿,进为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等地,因兵饷事与中官耿忠所争,再次借病辞职。
此后起用为大理寺卿,拜为工部尚书,因淘汰浪费与官员而得罪权贵,嘉靖七年(1528年)强令致仕。
家居三十多年。
赠太子少保谥清惠
两袖清风,无资回乡。
又与文征明等交游唱和,朱凤翔序其集。
文徵明明 1470年11月6日 — 15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0—1559 【介绍】: 苏州府长洲人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
文林子。
吴宽学文章,从李应桢学书法,从沈周学画。
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同以画名,号吴门四家
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慕名相聘,托病不赴。
正德末岁贡生试吏部,授翰林院待诏
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
旋致仕归。
四方人士求诗文书画者,络绎道路。
善诗文,工行草,精小楷。
画尤胜,擅山水、花卉、、人物,有室名玉磬山房。
又熟于元末明初故家遗老之轶事。
每与人言,历历如数家珍。
既卒,私谥贞献先生
有《甫田集》。
词学图录
文征明(1470-1559) 初名璧字徵明,以字行,改字徵仲号衡山居士
苏州长洲人
正德末岁贡生试吏部,授翰林待诏
开"吴门画派",与沈周唐寅祝允明有"明四家"之目。
又擅书,工行草,尤精小楷。
诗文与徐祯卿唐寅祝允明并称"吴中四才子",主吴中风雅之盟四十年。
有《甫田集》。
今人辑有《文徵明集》,词在集中。
人物简介
文征明(一四七零—一五五九)初名璧字征明号衡山居士长洲人
擅画山水,名重当时,与唐寅沈周仇英合称“明四家”。
能诗,工行、草、隶书,尤精小楷。
正德末岁贡生荐授翰林院待诏
有《甫田集》。
字徵仲吴人
嘉靖中翰林待诏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温州知府林子。
岁贡,用荐授翰林待诏
有甫田集。
徵明初名壁,以字行,更字徵仲长洲人
用蔗授翰林院待诏
有《甫田集》三十五卷。
(《四库总目》:徵明沈周皆以书画名,亦并能诗。
周诗挥洒淋漓,但自写其天趣,如云容水态,不可限以方圆。
徵明诗则雅饬之中,时饶逸韵。
《艺苑卮言》:文徵仲诗如仕女迷妆,雏摩坐语,又如小阁疏客,位置都雅,而眼境易穷。
读书后》:馀当谓吴兴赵文敏公孟烦风流才艺,惟吾郡文待诏微阴可以当之,而亦少有差次,其同者诗文也、书画也,又皆以蔗辟起家。
赵诗小壮而俗,文稍雅而弱,共浅同也。
文皆畅利而乏深沈,其离古同也。
书小楷赵不能去俗,文不能去纤,其精绝同也。
行押则赵于三王近,而文不能近,少逊也。
署书则文复少逊也。
八分古隶则文胜,小篆则赵胜也。
然而篆不胜隶。
画则赵之入唐、宋人深,而文少浅,其天趣同也。
其鉴赏博考复同也。
位在赵至一品,而文仅登一命。
寿则文逾九龄,而赵仅垂七帙,异也。
若出处大节之异,前辈固巳纷纷言之,吾待诏不与同年语也。
《四友齐业说》:衡山当对馀言;我少年学诗,从陆放翁入门,故格调卑弱,不若诸君皆唐声也。
《国雅》:文徵仲吴中往哲如公之博鉴雅步艺苑者。
宜冠林壑矣。
其文恬寂整饬,诗亦从实境中出,特调硝织弱。
其字法画品尤得三昧,故是一氏逸品。
) 《(夷白齐诗话》:衡山文先生有《病起遗怀》二律,盖不就宁藩之徵而作也。
词婉而峻,足以拒之于千里之外。
诗云:「潦倒儒官二十年,业缘仍在利名间。
敢言冀北无良马,深愧推南赋小山。
病起秋风吹白发,雨中黄叶暗松关。
不嫌穷巷频回辙,消受炉香一味闲。
」「经时卧病断经过,自拨闲愁对洒歌。
意外纷纭如命在,古来贤达患名多。
千金逸骥空求骨,万里冥鸿肯受罗。
心事悠悠那复识,白头辛苦服儒科。
」后宁藩败,凡应辟者崎岖万状,公独晏然,始知不可及也。
六砚斋二笔:文衡山先生诗有极似陆放翁者,如煮茶句云:「竹符调水沙泉活,瓦鼎烧翠鬣香。
吴中诸公遗力往宾云取泉,恐其近取他水以欺,乃先以竹作筹子付山僧,侯力随水运出,以为质。
可补茗社故寅。
《鸟衣佳话》:苏郡虎丘剑池,其水不流,终崴不竭。
正德辛未水忽涸,其下嵌岩空洞,深邃莫测。
好事者执烛而入,见内有叠板如门户状,相传阖闾王所葬处。
文衡山诗云:「吴王埋玉几千年,水落池空得墓瓦。
地下谁曾求宝剑,眼中吾已见桑田。
金袅寂寞随麈规,石阙分明有洞天。
安得元之论往事,满山寒日散苍烟。
」越岁其泉复旧。
黄佐泰泉》:文公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劄,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故愈老而愈精妙,有细入毫发者。
李文正公东阳以篆自负,及见公隶,曰:「吾之篆,文生之隶,蔑以加矣。
」 《书史会要》:待诏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画仿涪翁尤佳。
评者云,如凤舞琼花,泉鸣竹涧
谢肇制《五杂俎》:文徵仲书得法于峻子山而参以松雪,亦时为黄、米二家书,然皆非此公尝行。
惟小楷正书譬即山阴在世,亦当虚高足一席。
画远学郭熙,近学松雪,而得意之笔,往往以工致
其气韵神采,独步一时。
《丹青志》:文先生画师李唐、吴仲圭,翩翩入室,大园小轴,莫非奇致。
海宇钦慕,缣素山积,喧溢里门,寸图才出,千临百摹,家藏市售,真赝纵横。
一时砚食之士沾脂浥香,往往自润。
年龄大耋,神明不凋,断烟残楮,篝灯夜作。
故得者益深保爱,奉如圭璋。
画禅室随笔》:文太史本色画极颊赵承旨,笔微尖利耳。
同能不如独异,无取绝肖,似所谓鲁男子柳下惠
画史会要》:朱子朗衡山高足,衡山应酬之作多出于手。
金陵一人客寓苏州,遗童子将币于子朗,求衡山赝木。
童子误送衡山宅,致主人意,衡山笑而受之,曰:「我画真衡山,聊当假子朗可乎?
」一时傅以为笑。
方薰《山静居画论》:衡山太史书画办香松雪,笔法到格,浸浸乎入吴兴之室矣。
然自有清和闲适之趣,别厂径庭,亦由此老人品高洁所至。
东泉诗话》:《甫田集戊午元旦》一律:「劳生九十漫随缘,老病支离幸自全。
百岁几人登耄耋,一身五世见曾玄。
祗将去日占来日,谁谓增年是减年。
次第梅花春满目,可容愁到酒樽前。
」集中多有元日除夕等题,衡山大年,几至百岁,王弁州为作傅云:「海内习文先生名久,几以为异代人,而怪其在,谓为仙且不死。
」情事逼真。
田按:衡山诗龠州帮助以吴饮少之。
馀谓和平蕴藉,于风雅为近,奚必以模宋范唐,自矜优孟衣冠耶!
书画亦精绝过人,为世实重。
名德大年,林见索、王宗贯于艺事外推之,可称具眼。)
边贡明 1476 — 15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6—1532 【介绍】: 山东历城人字廷实号华泉
弘治九年进士
太常博士,擢兵科给事中,峻直敢言。
卫辉荆州知府,颇有政绩。
嘉靖时累官至南京户部尚书
久官留都,优闲无事,日夜游赏,遭劾罢归。
好藏书,搜访金石古文尤富,一夕毁于火,遂病重而卒。
善诗文,风格婉约,与李梦阳何景明等称“前七子”。
有《华泉》。
词学图录
边贡(1476-1532) 字廷实号华泉
山东历城(今济南)人。
有《边华泉集》,词在集中。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廷实历城人
弘治丙辰进士,由太常博士户科给事中历知卫辉荆州二府湖广提学副使召为南太常少卿累进南户部尚书华泉
字廷实历城人
弘治丙辰进士,授太常博士
户科给事中,改太常丞,出知卫辉府
荆州,历山西河南提学副使
召拜南太常少卿,迁太仆卿,改太常卿提督四夷馆,进刑部侍郎户部尚书
有《华泉》十四卷。
(《四库总目》:诗才力雄健,不及李梦阳何景明善于用长;意境清远,不及徐祯卿薛蕙善于用短,而夷犹于诸人之间。
无凭陵一世之名,而日久论定,亦不受世人之排击。
薛蕙严嵩为同年,颇相倡和。
柄国,即谢绝往还,并削去旧作,不留一字。
是集乃以送嵩之作列为压卷,不免见疑于清议。
然诗集为没后其里人刘天民所编,时当嘉靖戊戌,正炽盛之日,或夭民无识,趋附时局,非本志欤!
朱观熰《海岳灵秀集》:华泉之作虽不逮李、何,然平淡和粹,孝庙以前,海岳之才无其伦比。
四友斋丛说》:世人独推何、李为当代第一。
馀以为空同关中人,气稍过劲,未免失之怒张;大复之俊节亮语,出于天性,亦自难列,伹工于言句,而乏意外之趣。
边华泉兴象飘逸,而语亦清圆,故当共推此人。
《艺苑卮言》:边廷实诗,如洛阳名园,处处绮卉,不必尽称姚、;又如五陵裘马,千金少年。
诗薮》:弘、正并推边、何、徐、李,每怪边品第悬远,胡得此称?
及读献吉《送昌谷》诗:「是时少年谁最文?
太常边丞何舍人
仲默《赠君采》亦有「十年流落失边李」之句。
则李、何于边,正自不浅。
馀细阅当时诸家,若仲凫德涵、敬大、子衡,诗皆非长。
华玉、继之、升之士选辈或调正格卑,或格高调僻。
独边视诸人差为谐合,不得不尔。
《明诗选》:陈卧子曰:「廷实粗率末除,然时见精诣,五言尤称长城。
」末辕文曰:「尚书才情甚富,故能于沈稳处见其流丽,声价在昌谷之下。
」 《国雅》:边同徒《集》中如「绿水阊门道,青山建业城」,「地入河源渺,天连塞日曛」,又「鲁连灭遗书在,微子城荒故堞留」,「千盘鸟道悬云上,五色龙江抱日流」,应是豪华语。
《明诗别裁》:华泉边幅较狭,而风人遗韵,故自不乏。
李、何、边、徐并名,有以也。
《田按:《华泉集》芜蔓末剪。
今睹阮亭《诗选》,顿尔改观。
曹子建常叹异世相知,谁订吾文者。
阮亭真华泉旷世知己。
华泉古诗佳作不及何、李之多,律体翩翩,自是风流一代人豪。
诧专取五绝,未为知言。)
维基
边贡(1476年—1532年)字廷实号华泉山东历城(今济南市)人。
明朝官员、诗人、文学家
弘治丙辰进士,累官南京户部尚书
边贡文学成就卓著,是「前七子」之一。
有《华泉》。
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山东乡试第四名。
弘治九年(1496年)联捷丙辰进士
太常寺博士十八年六月兵科给事中九月太常寺寺丞正德初出任卫辉府知府,改任荆州府六年(1511年)七月山西提学副使丁忧,服阕,九年五月复除河南提学副使,以母忧家居。
嘉靖继位,正德十六年(1521年)十一月以荐起为南京太常寺少卿嘉靖二年(1523年)十月南京太仆寺卿,三年三月南京太常寺卿六年四月改北太常寺卿提督四夷馆七年闰十月南京刑部右侍郎八年九月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十年五月右都御史汪鋐弹劾其嗜酒旷职,月视事无三日,遂令致仕。
李梦阳明 1473 — 15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3—1529 【介绍】: 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
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
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
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
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
家居二十年而卒。
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
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十才子
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
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
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词学图录
李梦阳(1473-1530) 字献吉号空同子
庆阳人,徙居河南扶沟
卒后门人私谥文毅
天启时追谥景文
倡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开明代诗文复古运动之先河,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延相并称"前七子"。
文沉博伟丽,诗雄浑豪壮,才力富健,笼罩一时。
亦能词。
有《空同集》,词在集中。
李梦阳(1473—1530) 明代文学家
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子
甘肃庆阳人,祖籍扶沟(今河南开封)。
弘治五年(1492)山西乡试解元,弘治六年进士,任户部主事,官终江西提学副使
后为权贵所恶,去职家居二十馀年卒。
卒谥景文
工诗、古文,与徐祯卿边贡何景明并称四杰“前七子”之一,又为明“十才子”之一。
曾多次游览黄鹤楼,吟诗作赋。
所作七律《登黄鹤楼》《汉江》、七绝《夏口夜泊别友人》等诗情深意隽,跌宕有致。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天赐更字献吉庆阳人,徙扶沟
弘治癸丑进士,授户部主事正德初郎中罢归复起江西提学副使天启中追谥景文空同子
梦阳字献吉庆阳人
弘治癸丑进士,授户部主事
郎中,以劾张鹤龄系狱。
寻宥出,代韩文草疏劾刘瑾,谪山西布政司经历,复摭他事下狱,得释。
诛,起故官,出为江西提学副使,坐作宸濠《阳春书院记》削籍。
天启中追谥景文
有《空同集》六十六卷。
(《四库总目》:梦阳才力富健,足以笼罩一时。
横云山人史稿》:弘治时李东阳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
梦阳讥其萎弱,倡言必秦、,诗必盛唐,与何景明、除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十才子
又典景明、祖卿、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
大复》:空同有超代轶俗之见,其高者不能外前人,下者已践近代。
夫意象应曰「合」,意象乖曰「离」。
空同丙寅间诗为「合」,江西以后诗为「离」。
丙寅间作,叩其音,尚中金石,江西以后之作,辞艰者意反近,意苦者辞反常,色澹黯而中理,披慢读之,若摇鞞铎耳。
《国宝新编》:李献吉朗畅玉立,傲睨当世。
读书断自、魏以上,故其诗文卓尔不群。
晚始泛滥诸家,益济宏博,或失则粗,矫枉之偏,不得不然耳。
王廷相家藏集》:李献吉以恢阔统辩之才,成沈博伟丽之
游精于,割正于六朝,执符于雅谟,参变于诸子,用成一家之言,遂能掩蔽前贤、命令当世。
黄省僧《五岳山人集》:先生古赋《骚选》、乐府古诗、魏览眺诸篇,逼烦东乐。
近体歌厅,少陵太白,往匠可淩,后哲难继。
明兴以来,一人而已。
升庵》:子元荐与馀书论本朝之诗,李、何一出,变而学杜,壮乎伟矣!
然正变云扰,而剽袭雷同;比兴渐微而《风骚》稍远。
《艺苑卮言》:李献古诗如金鳷擘天,神龙戏;又如韩信用兵,众寡如意,排荡莫测。
国朝习杜者凡数家华容孙宜得杜肉,谢榛得杜貌,华州王维桢得杜筋,闽州郑善夫得杜骨。
然就其所得,亦近似耳。
献吉具体而微。
四溟诗话》:李献吉极苦思,垂成如一二句弗工,即弃之。
田深父见两惜之,献吉曰:「是自家物,终久还来。
」 《国史唯疑》:正德七年、九年黄河连清,李梦阳诗云:「今瑞定于今帝运,世人休拟圣人生。
」盖婉辞也。
至嘉靖改元,始直书其事,为入继大统之祥云:「紫盖复从嘉靖始,黄河先为圣人清。
」 《诗谈》:关中李梦阳崧高之秀,上菁青冥;龙门之派,一泻千里。
独其论黄、陈不香色,而时不免自犯其言。
诗薮》:李献吉文山斗一代,其手辟秦、盛唐之派,可谓达磨西来,独辟禅教。
又如曹溪卓锡,万众皈依。
冯时可元成选集》:空同歌行,纵横开阖,神于青莲;七律雄浑豪丽,深于杜陵
异色绝焰,吾无间然。
张伟谈艺录》:李献吉雄豪壮丽,如长江巨浸,滔滔千里,虽有枯槎败筏,无妨飘荡。
《明诗选》:陈卧子曰:「献吉志意高迈,才气沈雄,有笼罩群俊之怀。
其诗自、魏以至关元,各体见长,然峥嵘清壮,不掩本色。
其源盖出于《春风》。
李舒章曰:「献吉以雄厚之思,发清刚之气,如华岳秋高,奇云秀彩,变动不竭。
古诗、乐府纯法、瑰,下及阮、谢,无不神合。
近体则专宗少陵,然于合处反见其离,于离处反见其合。
孙枝蔚四杰诗选》:王元美谓律至献吉而大。
其大者若《冬日象山书院》:「人亡故国还祠庙,世异阴崖尚品题。
」《台寺夏日》:「云雷画壁丹青壮,神鬼虚堂世代遥。
」《熊监察至自河西》:「封事几腾天北极,筹边真历地西头。
」《繁台次秦氏韵》:「草绿梁台犹殿阁,花残宋苑只宫墙。
」皆气象高古者也。
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钱牧翁撰列朝诗,大旨在尊西涯,贬李空同李沧溟
又因空同而及大复,因沧溟而及弇州,素垢指瘢,不遗馀力。
夫其驳沧溟古乐府、拟古诗是也,并空同《草堂歌》而亦疵之,则妄矣!
所录《空同集》诗,亦多泯其杰作。
黄省曾吴人,以其北学于空同,则摈之,于朱淩溪应登顾东桥璘辈亦然。
子窃非之。
《明诗别裁》:空同五言古宗法陈思康乐,然过于雕刻,未极自然。
七言古雄浑悲壮,纵横变化。
七言近体开合动荡,不拘故方,准之杜陵,几于具体,故当雄视一代。
钱受之诋其模拟剽贼,等于婴儿之学语。
至谓「读书种子从此断绝」,吾不知其为何心也!
马星冀《东泉诗话》:北地七言歌行最为擅场,如《京篇》、《去妇词》、《土兵》,皆有杜陵之风。
起调尤工,其《送李中丞赴镇》:「黄云横天气恶,前飞鹙鸧后叫鹤。
阴风夜撼医无闾,晓来雪片如手落。
」《送李帅之云中》:「黄风北来云气恶,云州健儿夜吹角。
将军按剑坐待曙,纥干摇月半落。
」起调相同,亦有辙迹可寻。
田按:空同志壮才雄,目短一世,好掊击人,而受人掊击亦甚。
然究一时才杰,亦不能出其右也。
成、弘之间,茶陵首执柄,内才俊,尽归陶铸
空同出而异军特起,台阁坛坫,移于郎署,始犹依违,不欲显然攻之也。
昌谷《峥嵘百年会》诗云:「我师崛起杨与李,力挽一发回千钧。
大贤衣钵岂虚掷,应须尔辈扬其尘。
」至西涯六十寿诗。
则仅「章班马则,道术孟颇醇」二句颂其章。
而「绝艺邕斯上,高情颉籀邻。
一挥惊霹雳,只字破风尘。
绚练玉侯宅,苍茫岳滨。
幽刂光沕窟,巨榜照嶙峋。
星灿将军碣,云垂学士珉。
崖题半吴楚,墨刻遍齐秦」等句,专颂。
扬其书法,轩轾已见微意。
西江放废后,茶陵已殁,乃放言不讳,作《朱淩溪墓志》云:「一时笃古之士,争慕响臻,而执政顾不之喜,恶抑之
北人朴,耻乏黼黻,以经学自文,曰:后生不务实,即诗到李、杜,亦酒徒耳!
』而柄者承弊袭常,方工离浮靡丽之词,取媚时眼。
见淩溪等古文词,愈恶抑之曰:『是卖平天冠者。
』凡号称文学士,率不获列于清衔,阴欲困之。
」北人谓刘文靖,柄者谓茶陵也。
平心而论,茶陵诗文固自可传,而空同复古之功,亦不可没。
从古文人相轻。
由来已然,论者固不必为之左右袒矣。)
维基
李梦阳(1472年—1529年)字献吉(一说又名献吉,字恩赐),号空同子
陕西庆阳(今甘肃)人,祖籍河南扶沟明朝文学家、诗学家、诗人、政治家,弘治六年癸丑进士,官至江西副使
因事还归故里,家居十余年而卒。
他以作为前七子领袖统领文坛、掀起明朝文学复古运动而著称,与何景明并称“李何”,两人又与王世贞李攀龙并称“李何王李”,是为“明朝文坛四杰”。
在诗文上,李梦阳竭力反对台阁体绮靡不实、千篇一律的诗风,主张通过“宗汉崇唐”的复古以臻风雅。
他以此提出的一系列观点最终使得明朝诗风发生大变,掀起了持续一个世纪的诗文复古运动。
李梦阳以一生不畏权贵著称,亦因此而五次入狱,最终被朝廷除名,放归乡里,郁郁而终。
作为明朝诗坛领袖与复古运动的主导者,李梦阳一直饱受争议。
文学界历来对他评价不高,多以“剽窃套作”“诗作毫无灵魂”对其定论。
赞扬者则认为他的诗歌并不局限于拟古,多揭露现实、抒发真情的佳作,并称他为“晚明文学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