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东阳字宾之,茶陵州人。天顺甲申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历左庶子,太常少卿,擢礼部侍郎,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进太子少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加少傅,再加少师。卒赠太师,谥文正。有《怀麓堂集》一百卷。
(《四库总目》:东阳文章为明一代大宗,自李梦阳、何景明崛起弘、正之间,倡复古学,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才学足以笼罩一世,茶陵之光焰几烬。逮北地、信阳之派转相摹拟,流弊浙深,论者乃稍稍复理东阳之传,以相撑拄。平心而论,何、李如齐桓、晋文,功烈震天下,而霸气终存。东阳如衰周弱鲁,力不足禦强横,而典章文物尚有先王之遗风。殚后来雄伟奇杰之才,终不能挤而废之,亦有由矣。
杨一清《石淙类稿》:西涯先生高才绝识,独步一时。诗文深厚雄浑,不为倔奇可骇之辞,而法度森严,思味隽永,古意独存。
《笔谈》:长沙李东阳《大韶》一奏,俗乐俱废;中兴宗匠,邈焉寡俦。
《馀冬叙录》:西涯先生晚年耽对棋酒,春不善棋,然寿付有客,未尝不与,颇以为劝。先生曰:「将何消日?」春曰。「词翰熟自天成,足娱日力,既惠后生,又垂远世。」先生笑曰:「此后生计,吾老不暇为此。」一日先生在棋酒间,有奉当道命以巨轴乞词翰者踵至。先生弗怡,大书一绝云:「莫将性命作人情,写字吟诗总害生。惟有围棋堪遗兴,客来时复两三枰。」春观之悚然,知先生前意之所在也。
《梦蕉诗话》:弘治庚戌殿试进士,李西涯与诸老读卷,相与倡和,有云:「国有祯祥非物宝,天将吾道付儒绅,」「云边晓日中天见,梦里春雷昨夜声。」「星辰画下尚书履,风日晴宜进士巾。」诸作中最为警句,人多诵之。
《翰林记》:弘治初,上注意讲学,遣太监戴义传示圣意,命学士李东阳等各撰诗十首,用寓启沃。东阳拟十题,各撰七言律诗一章,曰「敬天」、曰「法祖」、曰「勤政」、曰「务学」、曰「任贤」、曰「讷谏」、曰「节用」、曰「爱民」、曰「恤刑」、曰「讲武」,上嘉纳焉。
《艺苑卮言》:李文正为古乐府,一史断耳,十不能得一。黄才伯辞不称法,顾华玉、边廷实、刘伯温法不胜辞,此四人者,十不能得三。王子衡差自质胜,十不能得四。徐昌谷虽不得叩源推委,而风调高秀,十不能得五。何、李乃饶本色,然时时已调杂之,十不能得七。于鳞字字合矣,然可谓十不失一,亦不能得八。
《弇洲读书后》:向者于李宾之拟占乐府,病其太涉议论,过尔剪抑,以为十不得一。自今观之,奇旨创造,名语叠出,纵不可被之管弦,自是天地间一种文字。
崔廷槐《楼溪集》:西涯乐府优于诗。
《四溟诗话》:李西涯阁老善诗,门下多词客。刘梅轩阁老忌之,闻人学诗,则叱之曰:「就作到李、杜,祇是酒徒。」李空同谓刘因噎废食是也。西涯久于相位,陆沧浪以诗讽之曰:「声名高与斗山齐,伴食中书日已西。回首湘江春草绿,鹧鸪啼罢子规啼。」
《四友斋丛说》:李西涯当国时,其门生满朝。西涯又喜延纳奖拔,故门生或朝罢,或散衙后,即群集其家,讲艺谈文,通日彻夜,率岁中以为常。一日有一门生归省兼告养病还,西涯集同门饯之,即席赋诗。诸人中独汪石潭才最敏,诗先成,中有一联云:「千年芝草供灵药,五色流泉洗道机。」众人传玩,以为绝佳。西涯将后一句抹去,令石潭重改,众皆愕然。西涯曰:「归省与养病是二事,今两句单说养病,不及归省,便是偏枯,且又近于合盘。」众请西涯续之。西涯即援笔书曰:「五色宫袍当舞衣」。众始叹服。
《存馀堂诗话》:李文正公《怀麓续稿五月七日泰陵忌日》诗云:「秘殿深严圣语温,十年前是一乾坤。孤臣林壑馀生在,帝里金汤旧业存。舜殿南风难解愠,汉陵西望欲销魂。年年此日无穷恨,风雨潇潇独闭门。」读之使人掩卷流涕。
《诗薮》:成化以还,诗道旁落,唐人风致,几于尽隳。独文正才具宏通,格律严整,高步一时,兴起何、李,厥功甚伟。
王兆云《乌衣佳话》:西涯李公曾与客联句,拆敝褥中故絮以代烛。人或谓其好奇之过。馀曰不然,亦古人刻烛之遗意耳!其《次白洲留别》诗有「看花不厌伤多酒,燃絮还供未了诗」,盖纪其实也。
《国史唯疑》:李长沙云:「馀今年作《诗止诗》自戒。越两月,为鸣治、师召所督,得联句四章。鼎仪闻之,拆简告罚。乃以鸡酒往受盟,鸣治、师召以猪红三斤、蛤蜊数十为助。亨父、明仲闻亦来稽。」师召,太常音;鸣治,谢文肃铎。太平休暇,词臣共诗酒为乐,最福德事,所饮馔仅尔,俭质具见。
《明诗选》:陈卧子云:「文正网罗群彦,导扬风流,如帝释天人。虽无宗派,实为法门所贵。」
《池北偶谈》:海盐徐丰医《诗谈》云:「本朝诗莫盛国初,莫衰宣、正。至弘治,西涯倡之,空同、大复继之,自是作者森起,于今为烈。」当时前辈之论如此。盖空同、大复皆及西涯之门。牧斋撰《列朝诗集》乃力分左右袒。长沙、何李,界若鸿沟,后生小子竟不知源流所自,误后学不浅。
高士奇《天禄识馀》:明朝典礼中有庆成宴,每宴必传旨云「满斟酒」,又云「官人每饮乾」。故西涯李文正公诗云「坐拥日华看渐进,酒传天语饮教乾」,盖纪实也。
《明诗别裁》:永乐以后诗,茶陵起而振之,如老鹤一鸣,喧啾俱废。后李、何继起,廓而大之,骎骎乎称一代之盛矣!王元美谓长沙之于何、李,犹陈涉之启汉高,此习气未除,不免抑扬太过,宜招后人主掊击也。
田按,西涯宏才硕学,汲引风流,播之声诗,洵足领袖一时,惟相业差有可议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0—1527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希哲,号枝山、枝指生。弘治间举人。授兴宁知县,迁应天府通判,旋辞归。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称吴中四才子。与寅并以任诞为世指目。工诗文,其诗取材颇富,风格与祯卿为近,而胜于唐寅。书法尤善,兼工楷草。有《九朝野记》、《前闻记》、《苏村小纂》、《怀星堂集》、《祝氏集略》。
词学图录
唐寅(1470-1524) 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又号桃花庵主、逃禅仙吏。苏州吴县人。明弘治十一年(1498)以第一名中举,世因以"唐解元"称之。以画名,与沈周、文徵明、仇英有"明四家"之目。诗文与徐祯卿、文徵明、祝允明并称"吴中四才子"。有《唐伯虎全集》,词在集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0—1559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文林子。从吴宽学文章,从李应桢学书法,从沈周学画。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同以画名,号吴门四家。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慕名相聘,托病不赴。正德末以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院待诏。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旋致仕归。四方人士求诗文书画者,络绎道路。善诗文,工行草,精小楷。画尤胜,擅山水、花卉、兰竹、人物,有室名玉磬山房。又熟于元末明初故家遗老之轶事。每与人言,历历如数家珍。既卒,私谥贞献先生。有《甫田集》。
词学图录
文征明(1470-1559) 初名璧,字徵明,以字行,改字徵仲,号衡山居士。苏州长洲人。正德末以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开"吴门画派",与沈周、唐寅、祝允明有"明四家"之目。又擅书,工行草,尤精小楷。诗文与徐祯卿、唐寅、祝允明并称"吴中四才子",主吴中风雅之盟四十年。有《甫田集》。今人辑有《文徵明集》,词在集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3—1529
【介绍】: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家居二十年而卒。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词学图录
李梦阳(1473-1530) 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人,徙居河南扶沟。卒后门人私谥文毅。天启时追谥景文。倡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开明代诗文复古运动之先河,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延相并称"前七子"。文沉博伟丽,诗雄浑豪壮,才力富健,笼罩一时。亦能词。有《空同集》,词在集中。
李梦阳(1473—1530) 明代文学家。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子。甘肃庆阳人,祖籍扶沟(今河南开封)。弘治五年(1492)山西乡试解元,弘治六年进士,任户部主事,官终江西提学副使。后为权贵所恶,去职家居二十馀年卒。卒谥景文。工诗、古文,与徐祯卿、边贡、何景明并称四杰,明“前七子”之一,又为明“十才子”之一。曾多次游览黄鹤楼,吟诗作赋。所作七律《登黄鹤楼》《汉江》、七绝《夏口夜泊别友人》等诗情深意隽,跌宕有致。
梦阳字献吉,庆阳人。弘治癸丑进士,授户部主事。迁郎中,以劾张鹤龄系狱。寻宥出,代韩文草疏劾刘瑾,谪山西布政司经历,复摭他事下狱,得释。瑾诛,起故官,出为江西提学副使,坐作宸濠《阳春书院记》削籍。天启中,追谥景文。有《空同集》六十六卷。
(《四库总目》:梦阳才力富健,足以笼罩一时。
《横云山人史稿》:弘治时,李东阳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梦阳讥其萎弱,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与何景明、除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典景明、祖卿、贡、海、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大复集》:空同有超代轶俗之见,其高者不能外前人,下者已践近代。夫意象应曰「合」,意象乖曰「离」。空同丙寅间诗为「合」,江西以后诗为「离」。丙寅间作,叩其音,尚中金石,江西以后之作,辞艰者意反近,意苦者辞反常,色澹黯而中理,披慢读之,若摇鞞铎耳。
《国宝新编》:李献吉朗畅玉立,傲睨当世。读书断自汉、魏以上,故其诗文卓尔不群。晚始泛滥诸家,益济宏博,或失则粗,矫枉之偏,不得不然耳。
黄省僧《五岳山人集》:先生古赋《骚选》、乐府古诗、汉魏览眺诸篇,逼烦东乐。近体歌厅,少陵、太白,往匠可淩,后哲难继。明兴以来,一人而已。
《升庵集》:唐子元荐与馀书论本朝之诗,李、何一出,变而学杜,壮乎伟矣!然正变云扰,而剽袭雷同;比兴渐微而《风骚》稍远。
《艺苑卮言》:李献古诗如金鳷擘天,神龙戏海;又如韩信用兵,众寡如意,排荡莫测。国朝习杜者凡数家华容孙宜得杜肉,东郡谢榛得杜貌,华州王维桢得杜筋,闽州郑善夫得杜骨。然就其所得,亦近似耳。唯献吉具体而微。
《四溟诗话》:李献吉极苦思,垂成如一二句弗工,即弃之。田深父见两惜之,献吉曰:「是自家物,终久还来。」
《国史唯疑》:正德七年、九年黄河连清,李梦阳诗云:「今瑞定于今帝运,世人休拟圣人生。」盖婉辞也。至嘉靖改元,始直书其事,为入继大统之祥云:「紫盖复从嘉靖始,黄河先为圣人清。」
《诗谈》:关中李梦阳崧高之秀,上菁青冥;龙门之派,一泻千里。独其论黄、陈不香色,而时不免自犯其言。
冯时可《元成选集》:空同歌行,纵横开阖,神于青莲;七律雄浑豪丽,深于杜陵。异色绝焰,吾无间然。
《明诗选》:陈卧子曰:「献吉志意高迈,才气沈雄,有笼罩群俊之怀。其诗自汉、魏以至关元,各体见长,然峥嵘清壮,不掩本色。其源盖出于《春风》。」李舒章曰:「献吉以雄厚之思,发清刚之气,如华岳秋高,奇云秀彩,变动不竭。古诗、乐府纯法汉、瑰,下及阮、谢,无不神合。近体则专宗少陵,然于合处反见其离,于离处反见其合。」
孙枝蔚《四杰诗选》:王元美谓律至献吉而大。其大者若《冬日象山书院》:「人亡故国还祠庙,世异阴崖尚品题。」《台寺夏日》:「云雷画壁丹青壮,神鬼虚堂世代遥。」《熊监察至自河西》:「封事几腾天北极,筹边真历地西头。」《繁台次秦氏韵》:「草绿梁台犹殿阁,花残宋苑只宫墙。」皆气象高古者也。
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钱牧翁撰列朝诗,大旨在尊西涯,贬李空同、李沧溟。又因空同而及大复,因沧溟而及弇州,素垢指瘢,不遗馀力。夫其驳沧溟古乐府、拟古诗是也,并空同《东山草堂歌》而亦疵之,则妄矣!所录《空同集》诗,亦多泯其杰作。黄省曾吴人,以其北学于空同,则摈之,于朱淩溪应登、顾东桥璘辈亦然。子窃非之。
《明诗别裁》:空同五言古宗法陈思、康乐,然过于雕刻,未极自然。七言古雄浑悲壮,纵横变化。七言近体开合动荡,不拘故方,准之杜陵,几于具体,故当雄视一代。钱受之诋其模拟剽贼,等于婴儿之学语。至谓「读书种子从此断绝」,吾不知其为何心也!
马星冀《东泉诗话》:北地七言歌行最为擅场,如《汉京篇》、《去妇词》、《土兵行》,皆有杜陵之风。起调尤工,其《送李中丞赴镇》:「黄云横天海气恶,前飞鹙鸧后叫鹤。阴风夜撼医无闾,晓来雪片如手落。」《送李帅之云中》:「黄风北来云气恶,云州健儿夜吹角。将军按剑坐待曙,纥干山摇月半落。」起调相同,亦有辙迹可寻。
田按:空同志壮才雄,目短一世,好掊击人,而受人掊击亦甚。然究一时才杰,亦不能出其右也。成、弘之间,茶陵首执文柄,海内才俊,尽归陶铸。空同出而异军特起,台阁坛坫,移于郎署,始犹依违,不欲显然攻之也。
赠昌谷《峥嵘百年会》诗云:「我师崛起杨与李,力挽一发回千钧。大贤衣钵岂虚掷,应须尔辈扬其尘。」至西涯六十寿诗。则仅「文章班马则,道术孟颇醇」二句颂其文章。而「绝艺邕斯上,高情颉籀邻。一挥惊霹雳,只字破风尘。绚练玉侯宅,苍茫海岳滨。幽刂光沕窟,巨榜照嶙峋。星灿将军碣,云垂学士珉。崖题半吴楚,墨刻遍齐秦」等句,专颂。扬其书法,轩轾已见微意。及西江放废后,茶陵已殁,乃放言不讳,作《朱淩溪墓志》云:「一时笃古之士,争慕响臻,而执政顾不之喜,恶抑之。北人朴,耻乏黼黻,以经学自文,曰:后生不务实,即诗到李、杜,亦酒徒耳!』而柄文者承弊袭常,方工离浮靡丽之词,取媚时眼。见淩溪等古文词,愈恶抑之曰:『是卖平天冠者。』凡号称文学士,率不获列于清衔,阴欲困之。」北人谓刘文靖,柄文者谓茶陵也。平心而论,茶陵诗文固自可传,而空同复古之功,亦不可没。从古文人相轻。由来已然,论者固不必为之左右袒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4—1561
【介绍】:
明江西安仁人,家居南京,字元瑞,一字子振,晚自号坦上翁。博学能诗文,与顾璘、徐祯卿并称“江东三才子”。弘治九年进士。除刑部主事。正德间为绍兴知府,以不谒谢刘瑾,罢官为民。瑾诛,再起。累官工部尚书。以力求节用,忤中官,勒令致仕。家居三十余年,赋诗自娱。晚年欲造楼,财力不足,乃悬篮舆于梁,曲卧其中,名曰“神楼”。卒谥清惠。有《刘清惠集》。
维基
刘麟(1475年—1561年),字元瑞,一字子振,号南坦,江西安仁县(今江西省馀江县)人,南京广洋卫官籍。弘治丙辰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世为南京广洋卫副千户,因占籍南京上元县。自幼博学能文,与顾璘、徐祯卿被誉为“江东三才子”之一。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科应天乡试举人。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进士,言官庞泮下狱,其与陆昆上疏论救。授刑部主事,进刑部员外郎,任内平反京畿地区冤狱三百九十馀人。正德年间,晋刑部郎中,出为浙江绍兴府知府。克己奉公,被越地之人称道。刘瑾因恨其不谒谢,借口“录囚过细”逮捕其并下罪为民。刘瑾被诛后,起用西安府知府。父丧丁忧,居住在湖州。与吴琬、施侃、孙一元、龙霓结苕溪社,号为“苕溪五隐”。起补西安,起用为陕西左参政,升云南按察使,因病辞职。嘉靖初年,召为太仆寺卿,进为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等地,因兵饷事与中官耿忠所争,再次借病辞职。此后起用为大理寺卿,拜为工部尚书,因淘汰浪费与官员而得罪权贵,嘉靖七年(1528年)强令致仕。家居三十多年。卒赠太子少保,谥清惠。两袖清风,无资回乡。又与文征明等交游唱和,朱凤翔序其集。
贡字廷实,历城人。弘治丙辰进士,授太常博士。擢户科给事中,改太常丞,出知卫辉府。改荆州,历山西、河南提学副使。召拜南太常少卿,迁太仆卿,改太常卿,提督四夷馆,进刑部侍郎、户部尚书。有《华泉集》十四卷。
(《四库总目》:贡诗才力雄健,不及李梦阳、何景明善于用长;意境清远,不及徐祯卿、薛蕙善于用短,而夷犹于诸人之间。无凭陵一世之名,而日久论定,亦不受世人之排击。昔薛蕙于严嵩为同年,颇相倡和。及嵩柄国,蕙即谢绝往还,并削去旧作,不留一字。是集乃以送嵩之作列为压卷,不免见疑于清议。然诗集为贡没后其里人刘天民所编,时当嘉靖戊戌,正嵩炽盛之日,或夭民无识,趋附时局,非贡本志欤!
朱观熰《海岳灵秀集》:华泉之作虽不逮李、何,然平淡和粹,孝庙以前,海岳之才无其伦比。
《艺苑卮言》:边廷实诗,如洛阳名园,处处绮卉,不必尽称姚、魏;又如五陵裘马,千金少年。
《诗薮》:弘、正并推边、何、徐、李,每怪边品第悬远,胡得此称?及读献吉《送昌谷》诗:「是时少年谁最文?太常边丞何舍人。」仲默《赠君采》亦有「十年流落失边李」之句。则李、何于边,正自不浅。馀细阅当时诸家,若仲凫、德涵、敬大、子衡,诗皆非长。华玉、继之、升之、士选辈或调正格卑,或格高调僻。独边视诸人差为谐合,不得不尔。
《明诗选》:陈卧子曰:「廷实粗率末除,然时见精诣,五言尤称长城。」末辕文曰:「尚书才情甚富,故能于沈稳处见其流丽,声价在昌谷之下。」
《国雅》:边同徒《集》中如「绿水阊门道,青山建业城」,「地入河源渺,天连塞日曛」,又「鲁连箭灭遗书在,微子城荒故堞留」,「千盘鸟道悬云上,五色龙江抱日流」,应是豪华语。
《明诗别裁》:华泉边幅较狭,而风人遗韵,故自不乏。李、何、边、徐并名,有以也。
《田按:《华泉集》芜蔓末剪。今睹阮亭《诗选》,顿尔改观。曹子建常叹异世相知,谁订吾文者。阮亭真华泉旷世知己。华泉古诗佳作不及何、李之多,律体翩翩,自是风流一代人豪。竹诧专取五绝,未为知言。)
璘字华玉,先世吴人,徙上元。弘治丙辰进士,授广平知县。入为南吏部主事,进郎中,出知开封府,降全州知州。历台州知府,断江左参政,山西、江西按察使,浙江布政使,擢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乞终养,忤旨落职。寻起巡抚湖广,迁刑部右侍郎,改吏部,再改工部,晋尚书,督显陵,工竣还朝,改南刑部尚书。有《浮湘》、《山中》、《凭几》、《归田》、《息园》、《缓恸》诸集。
《艺苑卮言》:顾华玉诗如春原尽花,𦬎蘼不少。
《四友斋丛说》:顾尚书东桥好客,其坐上常满,又喜谈诗。余尝在坐,闻其言曰:「李空同言作诗必须学杜,诗至杜子美如至圆不能加规,至方不能加矩矣。此空同之过言也。夫规矩方圆之至,故匠者皆用之,杜亦在规矩中耳。若说必要学社,则是学某匠,何得就以子美为规矩耶!何大复所谓舍筏登岸,亦是欺人。」
《金陵琐事》:顾东桥公镇楚,三司请游黄鹤楼,先磨一石,饮后乞公留诗。东桥在舆中,已得「云荒赤壁」二句,遂援笔书石上云:「黄鹤仙人身姓随,空传崔颢旧题诗。云荒赤壁周瑜垒,江绕青山夏禹祠。浮世古今堪洒泪,高楼今古几衔卮。天寒月白孤鸿远,徙倚阑干送目迟。」三司皆服其工。
《国雅》:顾司寇体裁变创,工于发端,斐然盛明之羽翼也。如「经旬谢宾客,春草当门生」,「鹿饮红泉细,猿啼翠壁重」,「缘树邀行骑,青山拥寺门」,足使文通变色,彦升失步。
《明诗选》:陈卧子曰:「华玉才调警丽,但风格未高。」
《列朝诗集》:华玉少负才名,举进士,即自免归,与陈侍讲沂、王太仆韦肆力为诗文,时称金陵三俊。官留曹六年,学益行闻,所与游若李献吉、何大复、徐昌谷相与颉颃上下,声名藉甚。诗才情烂然,格不必尽古,而以风调胜。延接胜流,如恐不及。诏修承天大志,聘楚名士屏弃者王廷陈、王格、额木分任之。书成不称旨,士论以此益附之。晚岁家居,文誉藉盛,又居都会之地,希风问业者户屦恒满。构息园,治幸舍数十间,以待四方之客。客至如归,命觞染翰,留连浃岁无倦色。即寸长曲技,必兴周旋款曲,意尽而后去。喜设客,每张必用教坊乐工以筝琶佐觞,最喜小乐工杨彬。常诧客曰:「蒋南冷诗昕谓『消得杨郎一曲歌』者也。」正奏乐时,每发一谈,则乐声中阕,谈竟乐复作。议论英发,音吐如钟每一发端,听者倾坐,咸以为一代之伟人。处承平全盘之世,享园林钟鼓之乐。江左风流,迄今犹称为领袖也。)
维基
陆深(1477年—1544年),名一作,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人,书法家。弘治辛酉解元,乙丑进士,累官詹事府詹事。上海浦东的陆家嘴即因其故宅得名。成化十三年(1477年)出生,初名“荣”。早年与徐祯卿一起读书,后来成为王阳明之父王华的门生。弘治十四年(1501年)中式辛酉科应天乡试第一名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此后宦官刘瑾专权,嫉恨翰林不附己,将翰林尽数外调。陆深任南京礼部精膳司主事,不久因病乞归。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瑾伏诛,回京复原职。正德十二年(1517年),任会试同考官,取中舒芬、夏言等名士。正德十三年(1518年)九月十六日,升任国子监司业。丁父忧归里。嘉靖七年(1528年),任国子监祭酒,充经筵讲官。嘉靖八年(1529年),以抗疏谪延平府同知,转山西提学副使,改浙江。嘉靖十二年(1533年),任江西右参政,次年擢陕西右布政使,升四川左布政使。嘉靖十五年(1538年)拜光禄寺卿,次年为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进詹事府詹事。嘉靖十九年(1542年)辞官归里。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卒。赠礼部侍郎,谥文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3—1521
【介绍】:
明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瑾败,以荐除中书。时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与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有《大复集》、《雍大记》、《四箴杂言》。
涍字子安,冲弟。嘉靖壬辰进士,除工部主事。改礼部,历员外、郎中,迁春坊司直,谪广平通判。进南刑部主事,历员外,出为浙江佥事。有《少玄集》二十六卷、《外集》十卷。
《四库总目》:涍诗宪章汉、魏,取材六朝。婉丽之词,绵邈之神,以骖驾昌谷、苏门,固无愧色。
皇甫冲《华阳集》:仲氏子安谓馀曰:「今之为文者,王、宋称一代之宗,李、何为中兴之冠;然王、宋反元习之靡,而不能不病于声;李、何矫一时之弊,而不能不泥其迹。故于诗独取迪功。」子安刻励二十馀年,其性敦静简默,又能致其深沈之思。其于诗,铸词精而为旨远,体骨奇俊,辞彩英发。吾宗之有子安,则衣裳之冠冕,居室之栋梁矣。
《司动集》:司直兄学臻博极,思覃深湛。馀分则友于,义同师授,每有述造,辄相诏视,商榷砥奖,可得而言。方其家食含章,与徐生、二黄定交笔劄。笃嗜工部,既何、李篇出,病其溪径,专意建安。至解巾登仕,与蔡、王二行人广插六代之时,披味耽玩,稍回旧好。雅许昌毂,又与王文部、李司封、唐、陈二编修,剧谈开元、天宝之盛。乃曰:「诗虽《选》体,亦无使尽唐风也。」故其诗特工五言,而七言近体薄不经想。盖错综魏、晋,托宿唐英。幽玄以通思,春容以禦气,婉丽以陈词,和易以达理,愤懑以抒情,绵畅以该事,隽永以归趣。其始构也,只字不惬于心,片言无艳于目,蹋壁穹思,拥衾寤索,曾不少休。今稿中或两字未鼠,或二语并存,致盖密矣。
《艺苑危言》:子安之《东览》,古《选》颇胜;子循之《禅栖》,近体为佳。子安卒,蔡子木以诗哭之云:「五字沈吟诗品绝,一官憔悴世途难。」可谓实禄。又云:子安诗如玉盘露屑,清雅绝人;惜轻缣短幅,不堪裁剪。
《续吴先贤赞》:皇甫兄弟自相师友。涍对策高第为郎,尤为昆季所推。贵溪相任宗伯时所上章奏,皆草之。或有故,使他郎代,即无以尝其意。改太子司直,坐法谪。又移按察浙。其在越诗曰《东览》,最盛以五言名。
冯时可《元成选集》:皇甫涍《九日》诗:「鶤弦入怨柱,虫响切离裯。枫落他乡早,尊寒故国秋。」又:「河虚平夕雾,阁掩澹秋尘。素霞升逾静,高云敛更新。」又《新月》诗:「微晖不照绮,清汉欲生尘。」《雁山》诗:「遥霭引疏磬,群峰寒暮天。」四杰之概也。公负才傲睨,曾为春坊司直,卒以谗废。然郡中称其人甚介,谓皇甫白眉。
《明诗别裁》:子安枕藉《选》体,故五言自高;然得风格而遗精理,未云诣极也。
田按:子安刻意摹拟,词俊而格超,可谓镂冰雕琼,心手双绝。
(《四库总目》:叔嗣诗初受知于李梦阳,然摆脱窠臼,自抒情性,乃迥与梦阳异调。
陈束《后罔集》:弘治文教大起,学士辈出,力振古风,尽削凡调。嘉靖改元,更为初唐之体。苏门高子业束发就傅,受知北郡李生。弱冠登朝,亳州薛考功一见欢服,既雅见推重,益自贵珍,谢绝品流,因心师古。涉周、秦之委源,酌二京之精秘。会晋馀润,契唐本宗。每有屡缀,伫兴而就,宁复罢阁,不为浅易之谈。故其篇什往往直举胸情,刮抉浮华,存之隐冥,独妙闲旷,合于《风骚》。有应物之冲淡,兼曲江之沈雅;体王、孟之清适,具岑、高之悲壮。词质而腴,兴近而远。洋洋乎斯可谓之诗也。
《中麓间居集》:何、李虽成大家,去唐却远;苏门虽云小就,去唐却近。蔡白石、王岩潭以苏门为我朝第一,其言虽过,要之不可厚非也。
《艺苑卮言》:高子业诗如高山鼓琴,沈思忽往,木叶尽脱,石气自青。又如卫洗马言愁,憔悴宛笃,令人心折。子业少负渊敏,生支干兴伪汉友谅同。既迁楚臬,恒邑不自得,发病卒。宾友谅彭湖之岁也。其诗如「积贱讵有基,履荣诚无阶」,「既妨来者途,谁明去矣怀」,「茫然大楚国,白日失兼城」,「久卧不知春,茫然怨行役」,「为客难称意,逢人未敢言」,「失路还为客,他乡独送君」,「众女竞中闺,独退反成怒」,「寒星出户少,秋露坠衣繁」,「以我不如意,逢君同此心」,「当轩留驷马,出户倚双童」,「里中夷门监,墙外酒家胡」,「为农信可欢,世自薄耕稼」,「问年有短发,逐世无长策」,「林深得日薄,地静觉蝉多」,「文章知汝在,功名何物是」,「骑马问春星,残雨夕阳移」,清婉深至,五言上乘。
吴国伦《甔甀洞槁》:献吉、仲默并策上驷而驰中原,高子业虽参驾,第缓辔后至耳。
《国雅》:子业负奇气,博雅其诗。磊磊乔松,淩风迥秀,响振虚谷。
《明诗选》:陈卧子曰:「子业沈婉焦永,多独至之言。读之如食谏果,味不骤得。」又:「词存清旷,意成凄楚」。
《池北偶谈》:明诗本有古澹一派,如徐昌国、高苏门、杨萝山、华鸿山辈。自王、李专言格调,清音中绝。同时王奉常小美作《艺圃撷馀》有数条兴其兄及济南异者,予特拈出,云: 「今之作者,但须真才实学,本性求情,且莫理论格调。」又云:「计有必不废者,虽众体未备,而独擅一家之长。如孟浩然洮洮易尽,祗以五言售永,千载并种王、孟。有明则徐昌国、高子业二君,诗不同而皆巧于用短。徐有蝉蜕轩举之风,高有秋闺愁妇之态。更千百年,李、何尚有废兴,二君必无绝响。」此真高识迥论,令于鳞、大美早闻此语,当不开后人抨弹矣。
田按:子业襟抱既超,故吐屡蕴藉,有魏、晋人标致,次亦不失为孟襄阳、韦苏州。自叙云:「李空同方盛,邑子之厉出其门,撰为文辞,模于古人,私心不能无慨慕,时时穹撰一二篇。夫本非所长,而强力慕之,度必取册于众。」可以明其宗旨矣。陈束之《苏门集序》出,一时名流,捧手欢绝,可谓玄赏。)
维基
萧基,字如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南溪柳塘人。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江西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泰昌元年(1620年)十月考选,授兵科给事中,极论阅臣姚宗文之罪,又参其排挤熊廷弼之罪,天启二年六月疏劾兵部尚书张鹤鸣,大略谓鹤鸣党王化贞而力为主战,令之不受经略节制;雠熊廷弼而不与关上兵,且挠其三方布置,封疆破坏,三人同罪。五年二月,升兵科右给事中,八月出为浙江巡海道副使。崇祯元年,闽盗攻昌国、石蒲、爵溪诸处,基亲督兵破之,贼遁,郡境无虞。改苏松兵备副使,三年升湖广布政司右参政。
奇零草·序
余自舞象,辄好为诗歌。先大夫虑废经史,每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成箧。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敹甲敿干,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略尽矣。于是出筹军旅、入典制诰,尚得于余閒吟咏性情。及胡马渡江,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是诚笔墨之不幸也!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槊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低唱。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乃丁亥春,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戊子秋,移节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然残编断简,什存三、四。迨辛卯昌国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何笔墨不幸一至于此哉!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丙申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又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己亥长江之役,同仇兵熸,余以间行得归;凡留供覆瓿者,尽同石头书邮: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年来叹天步之未夷、虑河清之难俟。思借声诗,以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钞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故所订几若广陵散。嗟乎!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名为诗史;陶靖节躬丁晋乱,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熙;宋室既亡,郑所南尚以铁匣投史眢井中,至三百年而后出:夫亦其志可哀、其精诚可念也已!然则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亦云余行间之作也。
永历十六年(岁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张煌言自识。
寿镛谨案:先生之诗,诗史也。一再散亡,仅存者此耳。顾「奇零草」为先生手订,时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凡在是年是月是日以前始得入之,乃见真面目。而拾残剩于散亡之余,当以最初之本为依据;虽全谢山亦后定者也。今寿镛幸得海滨遗老高先生允权录本于先生后人,先生诗文略备。谨依其所注年岁,分年编定,不复分体;更参校张丈让三谓「得钞本于黄东井后人,徐闇公孚远各印朱色烂然、尚是永历间旧帙、余杭章太炎据以付印者」为之互勘,次其后先。以丁亥「閒居」为始、壬寅「北回示将吏」为终,以复先生手编「奇零草」之旧。寿镛谫陋,譬诸画家力求神象之肖,而能肖与否,惟力是视;倘更得画工润色之,使褒鄂皆真,尤所望也!
简介
盖闻之弇州曰:《花间》者,世说之靡也;《草堂》者,文选之变也。而余以为不然。《花间》句雕字琢,调或未谐,句无不致,是昌谷之靡也。《草堂》音协调流,句或未妍,体无不秀,是西昆之变也。至所云字必色飞,语必魂绝,则美出自然,诚非缘借矣。尝试论前代诸家,文成之于元献,犹兰亭之似梓泽也;新都之于庐陵,犹弘治之似伯玉也;琅琊之于眉山,犹小令之于大令也;公谨之于稼轩,犹宣武之似司空也;逮黄门舍人之于屯田待制,直如曹刘之于苏李。遂觉后来益工,然未有如吾阮亭者也。阮亭年少才丰,无所不擅,千古文义书词,直欲一时将去,即如诗馀一事,于阮亭直雕虫耳。而以余读之,篝灯萧寺,中夜琅琅,觉十年中离别之苦,哀乐之多,无不怦然欲动。而艳思绮语,令人手推口维,而不能解,则阮亭之移我情,与我情之合于阮亭。诚有不自知者,又何色飞魂绝之足拟也哉。如余舌本作强,笔底如椎,偶赋短言,无关佳事,即至同里诸子,好工小词,如文友之儇艳,其年之矫丽,云孙之雅逸,初子之清扬,无不尽东南之瑰宝,以视阮亭并驱中原,犹恐不免为黄沛耳。兰陵年同学弟邹祗谟撰。
许廷鑅,字子逊,号竹素,长洲人。康熙庚子举人,官武平知县。有《竹素园诗存》。王兰泉曰:“竹素先生诗才绮丽,始学杜牧之、王仲初,继而规模何大复、徐昌谷,志和而节雅,七言绝句尤为人所传诵。”
清诗别裁集
字右湘,江南歙县人。○右湘少居歙之潜口,砂泉丹嶂,拱列户庭,有园适当林壑胜处,年少即以诗见重于老苍,敦槃之会,无弗列也。二十九辞世,梅耦长序其遗诗,比唐之李昌谷、明之徐昌谷,不胜叹惋云。
清诗别裁集
字季雅,江南长洲人。○季雅少年诗,以“日籴桃花米五升,秋声只在豆花棚”得名,犹徐昌谷“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也。后一变奇古,骎骎升大雅之堂,朱竹垞先生极推赏之,有“吴人狂,郑生独狷;吴人诗靡,郑生独刚”之语。蒋文肃亦奇其才,然不欲因此求进,其品亦有可观。
新续高僧传·遗身篇第七之二
又香火道人,丹阳朱氏子。为县中昌园寺司香,虔心念佛,人咸敬信之。忽一日于城市中告相识者曰:“我当化去,助我一束薪。”或笑之曰:“汝示灭耶?若不自焚,我为汝举火。”道人欣然诺之。至期,四众咸集,道人中坐徐起,坐积薪上,命众举火,众不忍。乃自焚焉。昌国主僧奔赴其前,道人心忽飞出,主僧突而前,灭其火纳其心,身皆不坏,乃加金其上。当火时,人皆见道人在云中,呜鱼西去。地方有警,或预见道人坐云中,若击木鱼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