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周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吉水人字仲方
洪武三年进士
中牟知县,迁台州同知,谪戍庐陵
士人李昌祺自陈有志经学,愿得为师。
因此得起为庐陵训导
尚书夏原吉苏松水利,受聘为幕僚
以经义治水,为吴人所称道。
工诗。
陈寿明 ? — 14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1 【介绍】: 湖广随州人
洪武中国子生户部主事
永乐元年员外郎,出为山东参政
夏原吉荐,召为工部左侍郎
太子监国南京寿陈兵民困状,又乘间言左右干恩泽者多。
太子深纳之。
九年汉王高煦谮,下狱,贫不能给朝夕。
竟死狱中。
仁宗即位,追赠工部尚书谥敏肃
宋性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东德州人
洪武中,由国子监生刑部主事,署本部右侍郎
出为湖广按察副使,迁陕西参政
永乐初,佐夏原吉治理苏、松水道。
官至北京行在刑部右侍郎
蹇义明 1363 — 14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3—1435 【介绍】: 四川巴县人初名瑢字宜之
洪武十八年进士
中书舍人,颇称帝意。
建文时超擢吏部右侍郎,于齐泰黄子澄等兴革事宜无所建明。
燕兵入,迎附。
永乐时历进吏部尚书,辅太子监国
熟典故,达治体,军国事皆倚办,与户部尚书夏原吉称“蹇”。
其后历侍仁、宣二帝,并见倚任。
卒谥忠定
赵友同明 1364 — 14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4—1418 【介绍】: 苏州府长洲人字彦如
自小笃志学问。
宋濂弟子。
洪武末任华亭训导
永乐初用荐授御医
预修《永乐大典》。
又从夏原吉治水。
有《存轩集》。
刘干明 ? — 14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5 【介绍】: 河南修武人字孟桢
初授岷王府纪善
永乐初,从夏原吉治浙西水灾,改长洲县,兼理农事。
以母丧去官,县民遮留,事闻复任。
卒官,无以为殓,县民为之归葬,留其衣冠为冢,称刘公墩。
谢瑾
字廷兰,本蜀人,徙家于鄞。
为人魁岸,性倜傥,嗜学。
进士出使粤中。
庾岭见大木委道傍,因作悼木赋以见志。
尚书夏公原吉览而奇之,荐于朝,授刑部员外郎,迁郎中
法平
出知平阳府
平阳俗尚武悍,先生戒其属吏曰:治民在顺其常性而已。
能顺之,则俗不扰而易安。
由是所部帖然。
丁外艰,方治归,部民俱走阙下请留,上特报可。
秩满,迁广西按察使,数辨冤狱,军吏俱畏服之。
年五十七,卒于官。
先生所在奏治行第一,尤以诗文擅名。
所著蜗濡集行世。
郡守沈凤峰先生恺序吾乡诗曰:四明诗源,起自唐贺秘监,当时巳与李、杜并驰。
循至宋元,攻尚互异,篇什不传。
及洪建以来,作者辈出。
倡雅中朝则有郑千之,继以张白斋、金本清杨文懿诸贤,后先凌竞,彬彬以兴。
先辈戴南江序曰:四明诗人,萌芽秦汉,鸣盛于开元。
宋元而下,其诗失传。
洪建中,吾乡诗学始盛,尽归雅驯。
尝得名家数十人,若谢廷兰章文重金本清、张白斋、魏云松,其杰然者,风雅之体,于是为备。
余按两家所述吾乡诗源,一以郑千之为举首,一以谢廷兰为举首。
郑先生家学渊源,蔚然作者,余巳选其全集,录冠此卷。
及读谢先生传,意其负才气,历落自许,词赋流传,为当代巨公所重。
而诸选家仅录诗一首,意殊不满。
近始从范氏天一阁得读其蜗濡集,于腐题烂句中,时作惊人语,老气横厉,方称其人。
若非先辈藏书,则风流尽矣。
余既录其七言七首,他若吉州曰:乱山过雨迷高下,斜路穿云入有无。
秋云曰:晨度空林迷马鬣,晚拖疏雨带龙腥。
樵唱曰:数声去疾云生屦,一曲归迟月在薪。
金山寺曰:月转天心山压卵,塔横灯影水吞虹。
沙浦曰:青裙移棹脚双赤,金鲤出波鳞半红。
幽居曰:新声歌罢春生榻,老瓦盆乾月满楼。
奇句也。
邹师颜明 ? — 14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6 【介绍】: 湖广宜都人字希贤
洪武中国子生累擢为江西布政司左参政
永乐初坐事降御史,升大理丞,署户部
十九年夏原吉以谏帝亲征沙漠下狱,师颜亦被累同囚。
仁宗即位,释为礼部侍郎
楼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文渊
从父移居苏州
少时从贝翔治《尚书》,晚更读《》。
夏原吉与论水利,欲荐之,以疾辞。
有《林皋鼓缶集》。
杨荣明 1371 — 1440
维基
杨荣(1371年—1440年)原名子荣字勉仁福建建宁府建安县(今福建省建瓯县)人。
明朝内阁首辅、工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与杨士奇杨溥共称“三杨”,其为“东杨”,是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的缔造者之一。
谥文敏
建文永乐年间建文元年(1399年)杨子荣考中己卯福建乡试第一名举人
次年联捷庚辰科二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燕王朱棣起兵攻入应天府后,杨子荣迎谒问朱棣:“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
朱棣听后促骑马谒陵,子荣遂得赏识。
明成祖即位后,他直入文渊阁,并改名杨荣
当时内阁一共七人,杨荣年纪最少且警敏。
一日,宁夏急报被围,朱棣急召内阁商议,而当时只有杨荣值班,于是朱棣示其奏报。
杨荣则称:“宁夏城坚固,人人都习武,况且奏摺已经过去十日,现在围困肯定已解。
”到半夜,果然解围的奏报抵达。
明成祖因此大赞杨荣
江西发生盗乱,朝廷派遣使者招抚,之后又派都督韩观派兵随后跟上。
招抚的奏报抵达,朱棣欲赏赐韩观
杨荣则劝阻:“计发奏时,尚未至,不得论功。
朱棣日益器重他,之后升至侍讲
储君确立后,晋升为右谕德,仍然兼任翰林院职位,赐二品服
朱棣为人威严,与大臣议事未决时或会发怒。
杨荣每次赶到即解决事情。
永乐五年(1408年)杨荣奉命赶往甘肃理军务,沿途记录山川形势,考察军队百姓,并检查城堡守卫,还奏武英殿
当时正值盛暑成祖大悦,并亲自为杨荣切西瓜。
不久,杨荣右庶子,仍兼任原职。
次年,因父丧归里,下葬后随即再起。
次年杨荣因母丧乞归,成祖以北巡时间急迫而不予批准,并命其与胡广金幼孜随行。
甘肃总兵官何福脱脱不花等请降,杨荣再赴甘肃,偕同何福受降,并持节即军中封何福宁远侯
之后赶往宁,与宁阳侯懋规画边疆事务,回朝后奏请十事,均得到成祖批准采纳。
永乐八年(1411年)杨荣成祖北征,抵达胪朐河,解决兵饷问题。
次年,乞求回籍奔丧,成祖中官护行。
杨荣返回后,成祖问及建民情及当年丰歉,杨荣具对。
之后,奉旨在文华殿侍奉诸位皇孙读书。
永乐十年甘肃守臣宋琥进言,蒙古有叛乱恐为边疆后患。
朱棣于是派遣杨荣抵达陕西,与丰城侯李彬探讨进兵方略
杨荣回朝后奏报:“冬天并非出兵时候,且有罪的人不过数人,不宜出兵。
朱棣于是接受其言,叛者也投降了。
次年杨荣胡广金幼孜再次跟从成祖北巡。
再一年,北征瓦剌皇太孙朱瞻基随行。
朱棣杨荣在军中给朱瞻基讲说经史,兼领尚宝事。
之后朱棣下令,凡是宣诏出令以及旗志符验,必须经过杨荣奏报才得以发送。
永乐十四年,其与金幼孜俱进翰林学士,仍兼庶子,跟从返回京师
明年,再次跟随朱棣亲征。
永乐十六年(1419年)胡广去世,杨荣管翰林院事,朝中大臣多有嫉妒杨荣,并欲疏远,共同举荐其担任国子监祭酒
朱棣则表示不可,诸位大臣不再敢言。
两年后,他晋升为文渊阁大学士,仍然兼任翰林学士
次年,跟随朱棣迁都北京
永乐二十年,再次跟随北征出塞,还师后,朱棣劳赏将士,分四等赐宴,杨荣金幼孜列前席、受上赏。
不久,再次征讨阿鲁台,有人请调用建文时江西所集民兵,朱棣咨询杨荣,他对答到:“陛下许诺百姓复业刚二十年,一旦再征用,恐怕难以示信于天下。
朱棣遂打消此法。
次年,跟随出塞,军务均委托杨荣朱棣称其为“杨学士”而不直呼其名。
又过一年杨荣再次跟随北征,当时朱棣已经五次亲征,士兵饥冻,馈运不继,死者十有二三。
明军抵达答兰纳木儿河,仍然不见敌军。
朱棣问群臣是否继续前进,大臣纷纷唯唯诺诺,只有杨荣金幼孜进言班师回朝。
朱棣遂同意。
部队撤退到榆木川,朱棣驾崩。
中官马云等人不知所措,只能与杨荣金幼孜进入御幄商议。
两人则称,部队现在在外,离京师尚远,应该秘不发丧。
以礼入敛、熔锡为椑,载置于舆中。
而每日的进膳则如常,但日益严厉军令,使人无法预测。
此外杨荣少监海寿率先驰入南京告诉太子朱高炽讣告。
抵达后,朱高炽命其与蹇义杨士奇急议筹备事项。
另在永乐末期,江浙四川有贼乱,臣议发兵平定。
当时朱棣在塞外,奏摺抵达后朱棣拿给杨荣看。
他表示:“愚民因官员而受苦,不得已相聚自保。
如果派兵,只会使其更团结而不宜解决问题。
应当派使招抚,不应当再发兵。
朱棣听从,之后果然平定盗患。
杨荣虽然论事激烈,不能容忍他人过错。
但遇到他人触怒明成祖,其往往能够以微言导帝意,使问题得以解决。
夏原吉李时勉等人得以不死,都御史刘观得以免除戍边,都仰赖于杨荣之力。
洪熙宣德年间明仁宗即位后,杨荣晋升为太常卿
之后再进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
不久,再晋升工部尚书,食三份俸禄(太常寺大学士工部)。
当时杨士奇黄淮均辞去尚书的俸禄。
杨荣金幼孜亦固辞,不被批准。
宣德元年明宣宗即位不久,汉王朱高煦即起兵谋反。
宣宗召见杨荣商讨对策,杨荣率先请宣宗帅部亲征,称:“对方认为陛下刚立,肯定不会自己出行。
现在我们出其不意,以天威降临,事无不成。
宣宗于是同意此法,抵达乐安后,朱高煦投降。
部队还师后,以决策论功,杨荣受上赏,赐五枚银章。
宣德三年,跟从宣宗北巡边界,抵达遵化时,听闻兀良哈将骚扰边界,宣宗于是留下随从文臣,独命杨荣跟从。
于是率轻骑出击喜峰口,破敌而还。
两年后,晋升杨荣太子少傅杨荣因此辞去大学士俸禄。
宣德九年,再次跟随宣宗北巡边界,抵达洗马林后班师。
明成祖攻佔交阯(现越南)并设置交阯布政使司后,该地区屡次叛变。
明朝屡次发兵征讨均战败。
交阯黎利派人伪请立陈氏后人。
宣宗也厌恶兵战,预备答应其请求。
英国公张辅户部尚书蹇义等大臣以下数人都称,赐其无名,反而只会示弱于天下。
宣宗于是召见杨士奇杨荣商议,两人力言称:“陛下体恤百姓,不是无名之举;汉朝放弃珠崖郡,史书都以此为美谈,不是示弱。
请许其方便。
”于是宣宗下令命选择使者出使交阯
从此,明朝放弃交阯并罢兵,每年省出军费上亿两。
曾棨明 1372 — 1432
字子启吉安永丰人
永乐甲申第一人及第,授翰林修撰
侍讲侍读学士左春坊大学士,进詹事府少詹事
卒赠礼部侍郎谥襄敏
有《巢睫集》十卷。
(《诗薮》:宣庙好文,海内和豫,虽大手希闻,而名流错出,若曾子启、刘孟熙张静之、李昌棋及闽中诸王辈,皆浸润明风,解脱元习,然才俱不甚宏钜,非国初比。
东里集》:太宗皇帝龙飞第一科进士中,简明秀通敏者二十八人就文渊阁,尽出中秘书,俾进所业,朝暮大官供膳,月给内帑钞为膏火费,盖期之于古人,曾君子启其首也。
后有荐文士于上者,必问得如曾棨否。
子启为文章,如源泉混厚,沛然奔放,一泻千里。
又如园林得春,群芳奋发,组绣烂然,可玩可悦。
赋咏之体必律唐人。
兴之所至,笔不停挥,状写之工,极其天趣,他人不足,己常有馀。
工书法,草书雄放,有晋人风致。
解大绅胡光大后,独步当世。
抑庵集》:曾公为文,思发如涌泉,大篇短章,各极其趣。
诗词尤雄放清丽,出入盛唐诸大家。
精于草书,笔势纵逸,若秋隼奋扬,天骥决骤,不可追蹑。
殿阁词林记》:洪武永乐洪熙宣德四朝,近侍官轮班入直,若本院官则日在馆阁
吴沈刘三吾胡广杨士奇胡俨王英王直辈尝有内直倡和诗。
曾棨东华门内新馆初成入直有作》云:「东华楼观郁岧峣,高阁新成抗碧霄。
秘府图书金作匮,禦沟流水玉为桥。
草分碧色承殷辂,鸟弄歌声和舜《韶》。
当直几番清坐久,隔帘时有禦香飘。
」盖当时车驾常临幸馆阁故也。
) 《井观琐言》:曾子启诗,佳处不减体。
《国雅》:曾少詹该博逸荡,其才长于七言,古遂切直,健捷为工,颇以繁靡为累,故永、成间多效其体。
先辈于肃湣杨文贞诸公互相宗尚,亦一时艺林风气使然也。
其《行路难》、《燉煌》二作,颇不失唐家声。
《艺苑卮言》:曾子如封节度募兵东征,鲜华杂遝,精骑殊少。
上尝召试《天马歌》,援笔立就,佳之,赐宝带。
又因醉遗火,延烧民居,上弗罪也。
后病卒,且气绝,呼酒饮至醉,题曰:「宫詹非小,六十非天。
我以为多,人以为少。
易篑盖棺,此外何求。
白云青山,乐哉斯丘!
」 《明诗选》:阵卧子曰:「学士诗如南金在握,未入丹鼎;又如金羁玉勒,微有蹄齧之恨。
」 田按:洪武中选举人张唯等肄业文华堂。
永乐二年,远道士庶吉士百有十一人。
又选二十五人合一甲三人进学文渊阁,世比之二十八宿,所得人才为多。
肄业文华堂者无甚表见,盖洪武时所选者仅河南山东二省,永乐时则合天下之士,而精其选也。
二十八人者:永丰曾棨吉水周述、用孟简罗汝敬刘子钦泰和杨相王直馀学夔庐陵王训安福彭汝器李时勉宁海章朴星子卢翰、馀鼎丰城熊直永嘉王道海宁沈升馀姚柴广敬金溪王英怀安洪顺武进段民江宁杨勉会稽章敞,晋江惟哲慈溪陈敬宗衡山袁添禄开化吾绅
子启东王西王、南祭酒陈光世、北祭酒李时勉,其表表者也。
子启夫第时,见赏于解大绅,为作《莲竹堂记》,其文章烂漫亦颇似大绅
不甚持择,故遭讥议,然论才人于永乐时,终为轶群之也。)
李文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广襄阳人字允实
洪武中岁贡生为行人,永乐初累迁户部侍郎,佐夏原吉治河,有劳绩。
后坐事谪辽东二十年
洪熙元年召为通政参议
性介直,持守坚正。
宣德中致仕卒。
张辅明 1375 — 14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5—1449 【介绍】: 河南祥符人字文弼
靖难兵起,从父河间王张玉力战,为指挥同知
父死嗣职。
从入京师封信安伯
永乐三年进封新城侯
四年右副将军,副朱能,统兵入安南
死,代为统帅
六年,班师,封英国公
前后凡四赴交南。
仁宗即位,掌中军都督府事。
宣德元年汉王高煦反。
使人赴所,诱为内应,执之奏闻。
宣宗亲征平叛。
四年,解兵权。
历事四朝,与蹇义夏原吉三杨同心辅政。
正统末英宗亲征,死于土木堡之变。
朱高炽明 1378 — 1425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朱高炽 仁宗 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昭皇帝 1424年—1425年
洪熙 1425年—1425年 元年六月明宣宗即位沿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8—1425 【介绍】: 即明仁宗
明朝皇帝。
成祖子。
好学问,喜与儒臣谈论。
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
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
成祖用兵出塞时,常受命监国,屡遭谗构,几被废黜。
永乐二十二年成祖死,嗣位。
次年改元洪熙
在位时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等,政务宽大。
然于十三布政使司皆设镇守中官,实为弊政。
洪熙元年五月病死。
夏瑄明 1418 — 14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8—1481 【介绍】: 湖广湘阴人字韫辉
夏原吉子。
以荫为尚宝司丞
好谈兵。
景泰时数上章言兵事,被沮不用。
官至南京太常少卿
夏崇文明 1456 — 15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6—1507 【介绍】: 湖广湘阴人字廷章
夏原吉孙。
成化十四年进士
吏部主事,两上疏言时务利病,时论韪之。
官至右通政
辑有《夏忠靖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