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刘宝楠清 1791 — 18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1—1855 【介绍】: 江苏宝应人字楚桢
道光二十年进士
文安三河等县知县
少时,从从叔刘台拱治经学。
后专心撰《论语正义》,内容兼收汉宋,择善而从,成书十四篇。
刘恭冕续成全书。
宝楠刘文淇扬州二刘,俱以经学名家。
另有《释谷》、《汉石例》、《宝应图经》、《愈愚录》、《念楼集》。
王廷相明 1474 — 15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4—1544 【介绍】: 河南仪封人字子衡号平厓又号浚川
弘治十五年进士
兵科给事中
丁忧去。
正德初,服满至,以忤刘瑾,谪亳州判官
后召为御史
嘉靖初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
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减进贡快船数,革除大胜等关守臣借稽察谋利等。
入为左都御史,言南京守备权太重,不宜由徐氏世袭,遂解魏国公鹏举兵柄。
兵部尚书提督团营,仍以左都御史都察院事。
以督团营与郭勋共事,不能有所振饬。
被劾,廷相竟斥为民。
博学好议论,以经术称。
反对朱熹“理先于气”之说,以为“天地未生,只有元气”。
王守仁“致良知”之说,亦有所批评。
工诗文,与李梦阳何景明等称“前七子”。
有《王氏家藏集》、《内台》、《慎言》、《雅述》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衡仪封人
弘治壬戌进士,选庶吉士,改吏科给事中历官都察院右都御史,进兵部尚书提督团营,仍掌院事,加太子太保
谥肃敏
有家藏、内台二集。
廷相字子衡仪封人
弘治壬戌进士,选庶吉士,改兵科给事中
以言事谪判亳州,改高淳知县,召为御史巡按陕西
被诬下狱,谪赣榆丞,迁宁国同知
四川佥事山东提学副使右布政使,迁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
入为兵部侍郎,迁南兵部尚书,召拜右都御史,加兵部尚书提督团营,仍掌院事。
太子少保,进太子太保,坐事斥为民,卒。
隆庆初复官,赠少保谥肃敏
有《家藏集》五十六卷、《内台》七卷。
(《艺苑卮言》:王子衡诗如外国人投唐,武将坐禅,威仪解悟中不免露抗浪本色。
国史唯疑》:王廷相南昌行云:「白州若子中台长,何用文章谀新莽
白洲李士实也。
士实既叛被执,见伍文定不跪,伍怒挞之二十,创死,年逾七十矣。
昔人嘲夏贵诗「何不六十九」乎?
《明诗选》:陈卧子曰:「子衡五古有沈郁之思,壮丽之色。
李舒章曰:「当何、李时,长于五言古者,有子衡君采
子衡峻丽,得其雄分;君采隽洁,得其英分。
」 《静志居诗话》:浚川诗格,诸体稍粗,惟五言绝句颇有摩诘风致,下亦不失为裴十秀才崔五员外
《田按:子衡刻意学诗,粗漫之篇诚如昔人所讥,遇有合作,如游五都市中,动获奇宝。)
维基
王廷相(1474年—1544年)字子衡别号平厓又号浚川谥肃敏河南仪封县人(今兰考县),思想家、文学家,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
前七子之一。
王廷相自幼丰姿发秀,聪慧奇敏,13岁补邑庠生。
弘治八年(1495年)廿二岁举于乡,弘治十五年(1502年),29岁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庶吉士
弘治十七年(1504年)兵科给事中蒙古鞑靼部进犯大同等地,王廷相上《拟经略边关事宜疏》。
弘治十八年(1505年)丁父忧三年,因曾忤中官刘瑾正德三年(1508年)亳州判官起复,隔年高淳县知县,不久改监察御史巡按陕西,任内惩治权阉廖镗,正德八年(1513年)提督北畿学政,权阉三王二刘者及廖镗诬其贪墨,吏部尚书杨一清等大臣抗疏论救,正德九年赣榆县县丞
正德十一年(1516年)升任宁国县知县隔年松江府同知,旋改四川按察司提学佥事正德十六年(1521年)升任山东提学副使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升任湖广按察使
嘉靖三年山东布政司右布政,旋丁母忧嘉靖六年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嘉靖七年兵部左侍郎嘉靖九年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嘉靖十二年都察院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
嘉靖十五年太子少保嘉靖十八年(1539年)加升太子太保
嘉靖二十一年(1541年)因受郭勋一案牵连,革职为民,被罢免官职回归故里。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病逝。
埋葬于仪封城东二里许(即今仪封乡老君营村南),直到穆宗隆庆初年才得以平反昭雪。
谥肃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