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刘元震明 1540 — 16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0—1620 【介绍】: 顺德府任丘人字元东
隆庆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万历时国子监祭酒,训教诸生颇有法度。
官至吏部侍郎
得父母书必南向顿首而后启。
后因母年近百岁乞养归。
卒谥文庄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衍亨任邱人
隆庆辛未进士历官吏部左侍郎詹事教习庶吉士
维基
刘元震(1540年—1620年)字衍亨又字元东直隶河间府任丘县人
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顺天乡试第四十四名举人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六十二名,二甲进士
庶吉士万历元年(1573年)编修四年六月充《大明会典纂修官七年八月经筵展书官十年四月侍读九月与修撰刘楚先管理诰敕,又充编纂六曹章奏官,升左谕德十五年二月以大典告成,升左春坊左庶子翰林院侍读十六年闰六月经筵日讲官十七年八月国子监祭酒,仍充经筵讲官十八年十二月南京礼部右侍郎二十年七月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十一月礼部右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二十一年七月左侍郎二十二年二月充经筵讲官九月礼部尚书罗万化养病,刘元震暂署部印,不久改吏部左侍郎十二月詹事府印,二十三年二月担任礼部会试考试官七月教习庶吉士二十九年六月因母年近百岁,乞归养。
天启中,赠礼部尚书谥文庄
主要活动
  • 1571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吴道南明 1550 — 16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0—1623 【介绍】: 江西崇仁人字会甫号曙谷
万历十七年进士
编修,累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
疏请东宫宜明习经术政务,内库应用以救灾民,废弃囚系诸臣应起用。
帝不省。
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辅大政不为诡随,颇有时望。
后以科场事为言官所诋,以母忧归。
卒谥文恪
有《国史河渠志》、《日讲录》、《巴山草》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会甫崇仁人
万历己丑进士第二,授编修累官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少保谥文恪有曙谷集
维基
吴道南(1550年—1624年)字会甫号曙谷江西崇仁县石庄(今石庄乡石庄村)人,明代官员。
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江西乡举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登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晋升左中允
东宫负责讲授,太子偶尔走神,吴道南即刻中止讲授,拱手等候,太子因此动容,历任左谕德少詹事
晋升礼部右侍郎,负责礼部事务。
父亲去世后他回乡服丧。
服丧期满,即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与方从哲一起受命。
他多次推辞皇帝都不同意,此后很久才进京。
旧制,朝廷大臣接受官职,先要当面称谢才就任。
皇帝很久不朝见了,大臣们都是先就职。
吴道南上朝,没被召见,不敢就职。
同官方从哲说,皇帝指令他先就职,吴道南上奏答谢。
住了数日,奏称:“我就任十多天了,仅仅下发了瑞王婚礼一份奏疏。
其他的如为太子讲学、诸王预先受教育、简选大臣、举荐未重用的贤士、撤除税使、补充言官等诸事,是朝廷大臣口干舌燥所请求的,却都杳无音信,难道陛下将我们的建议闲置一边吗?
”皇帝好言回答,最终却不施行。
等到皇帝因为梃击案变故,在慈宁宫召见群臣时,吴道南才得以向皇帝当面致谢,从此再也没有获得召见。
根据万历野获编的记载,皇帝因为梃击案召见方从哲吴道南
此时御史刘光复因为擅自讲话,被太监围殴。
吴道南因此吓得大小便失禁。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他与礼部尚书刘楚先主持会试。
吴江举人沈同和副都御史沈季文之子,目不识丁,贿赂礼部官吏,与同乡赵鸣阳考舍联号。
他首场考试的七篇文章,除了抄自坊刻本之外,都是赵鸣阳手笔。
考榜发布,沈同和列第一,赵鸣阳也中了榜,京都民众哗然。
吴道南等人赶紧检举,皇帝下诏进行复试。
并将沈同和交付法司审理,贬去戍守烟瘴之地,赵鸣阳也被除名。
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熹宗天启四年(1624年)卒,赠少保谥文恪
主要活动
  • 1589年,榜眼,第一甲,賜進士及第
吕坤明 1536 — 16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6—1618 【介绍】: 河南宁陵人字叔简号心吾一号新吾
万历二年进士
襄垣知县
历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
召为左佥都御史,历刑部侍郎
二十五年上疏极言天下安危,不报。
称疾乞休。
家居二十年,孙丕扬为吏郡,以沈鲤郭正诚为三大贤,屡次推荐,帝终不纳。
福王封国河南,赐庄田四万顷。
在籍上书谏,又移书执政言之。
著作甚富,有《去伪斋文集》、《呻吟语》、《四礼约言》诸书。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叔简宁陵人
万历甲戌进士,知襄垣大同二县入为吏部主事历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刑部侍郎有去伪斋集
维基
吕坤(1536年10月24日—1618年7月24日)字叔简号抱独居士心吾新吾河南宁陵县人(今属河南商丘)明朝官员、思想家,写有《呻吟语》,因被捲入国本之争,“第一次妖书案”中,有心人说吕在阿谀郑贵妃吕坤怒而辞官返乡,官至刑部侍郎
天启初年,追赠刑部尚书
据《吕李姓源碑》载,其先祖是元末菜农,因向明军报信而立功,得到朱元璋奖赏,并诏其回乡安居,然而朱元璋在手诏中误将“吕”姓写作“李”。
吕坤时,方上奏将“李”姓改回“吕”姓。
嘉靖四十年(1561年)吕坤河南乡试第三,隆庆五年(1571年)会试中式,但因母亲去世,回乡服丧。
万历二年(1574年)守丧期满,补应殿试,中三甲第50名,同赐进士出身,出任山西省襄垣知县万历四年(1576年)大同县知县
万历六年(1578年)吏部主事,之后多年没有升迁,于此期间结识杨东明 (万历进士),吕坤长子吕知畏并娶东明长女为妻。
万历十五年(1587年)升任山东济南道参政
万历十七年(1589年)按察使万历十九年(1591年)陕西右布政使隔年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吕坤左佥都御史次年刑部右侍郎,不久转左。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上《忧危疏》劝明神宗励精图治:“自万历十年以来,无岁不灾,催科如故。
……今国家之财用耗竭可知矣。
数年以来,寿宫之费几百万,织造之费几百万,宁夏之变几百万,黄河之溃几百万,今大工、采木费,又各几百万矣。
吕坤还在疏中言采矿一事:“朝廷得一金,郡县费千倍。
”皇帝不予理会。
吕坤山西按察使时,辑录历史上的贤媛淑女事迹,撰成《闺范图说》,由宦官陈矩带入宫内,受到明神宗赞赏。
之后朝廷出现国本之争,朝臣支持皇长子常洛,但神宗宠信郑贵妃,并打算把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常洵立为太子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有匿名者撰题《忧危竑议》,号称《闺范图说》之跋,广传京师
文中称吕坤与外戚郑承恩、户部侍郎张养蒙山西巡抚魏允贞等九人结党依附郑贵妃
给事中戴士衡弹劾吕坤通过郑承恩向郑贵妃献书,交结宫禁,包藏祸心。
最后御史赵之翰进言,认为武英殿大学士张位为主谋,张位被免职,张的人马礼部侍郎刘楚先右都御史徐作免官,国子祭酒刘应秋出京,给事中杨廷兰礼部主事万建昆谪戍典史,是为“第一次妖书案”。
吕坤对官场黑暗深为不满,称病退休。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病逝于家,之前将其未刊行的手稿焚烧。
卒葬宁陵县东南
天启元年(1621年),追赠为刑部尚书
主要活动
  • 1574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