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王熙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缙云人,名廉,以字行。
力研经史百家之书,学博文茂
以荐入翰林,为太史属。
奉使安南还,擢工部员外郎,辞不拜,调渑池县
有《书海通辨》、《三礼纂要》、《左氏钩玄》、《交山文集》等。
释善庆元初 1200 — 1278年八月三日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善庆字千濑姓彭氏严陵人也。
丱岁而孤,萍踪无寄,就舅氏习儒。
初见怀楚,知为法器,问能出家否,应之曰:“固本愿耳。
”遂度之。
受具戒品,身律甚严,遍历诸宿庭户,咸无所證。
后闻佛心珏主净慈,遂往依焉。
闻举洞山麻三称语,领悟。
后出世宜兴保安,凡三徙名刹,每主讲筵,贯激禅教。
乃至净慈,开堂示众无虚日。
尝著《扶宗显正论》以进,仁宗览而嘉之,赐以“慧光普照文明通辨”之号,并金襕袈裟,久之谢归。
作室曰“归休”,宴息其间,怡神空寂泊如也。
元至元戊寅八月三日化去,春秋七十有九。
陈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温州平阳人字公潜
受业胡长孺之门,尽得其学。
文宗西京,诗亦不屑六朝以下。
后两目盲,人有求其文者,犹能口授。
学者称潜斋先生
有《五经问难》、《四书通辨述》、《浑天仪说》等。
僧元长元 1284 — 1357年6月14日
千岩禅师
讳元长
萧山董氏子也。
出天目中峰本和尚之门。
开化乌伤伏龙山圣寿寺
其接物利人。
灼类于
当元季时。
其著我田衣者。
无不藉赖。
朝廷褒重。
而高其声价。
公居伏龙。
惟力田博饭而已。
王三锡徽号。
公终身不署焉。
于是。
识者以狂澜砥柱而称公。
公性英敏。
初弃家。
问戒于灵芝律主。
中峰本和尚
寓杭城云居兰若。
会赴丞相府斋。
公得拜见于斋筵。
曰。
上人是何法讳。
对曰。
元长
曰。
日逐何所用心。
公乃再拜请益。
本以狗子无佛性示之。
公即庐北高峰顶。
琢磨己躬。
屡走见
惟叱之无他语。
灵隐雪庭傅禅师
记室
以款公。
公来往云居灵隐
荏苒法缘。
十载不发。
乃私叹曰。
饥虎望几上之肉。
宁自甘耶。
遂禁足峰顶。
闻雀声有省。
急走质
公呈所以。
又被叱。
愤归据关枯坐。
简点所省处。
竟不可得。
徘徊中夜。
或行或立。
忽鼠翻猫器。
堕地有声。
乃彻见本公相为处。
即弃庐归本。
云。
赵州何故言无。
对曰。
鼠食猫饭。
曰。
未也。
对曰。
饭器破矣。
曰。
破后如何。
对曰。
筑碎方甓。
曰。
善哉。
此事非细。
承当者须是其人。
于是。
公服勤一十三载。
别隐天龙东庵
垢衣粝食无剩语。
人或鄙之。
石溪空禅师
大建松云阁。
绘三教圣贤影相。
并藏其书。
以资三教学者流览。
徵文于当世铭之。
无敢命笔者。
空素知公。
乃邀游松云。
叙其所以。
公弗少辞逊。
文成四百五十言。
自书其壁。
是时松云阁閒士多属名家子弟。
读之大惊服。
于是。
冠盖博学者。
争游东庵
有传其文至中天竺。
笑隐禅师曰。
中峰有子如此。
临济宗风何虑哉。
即言于行省丞相
以名刹起之。
而公已去东庵矣。
其松云文曰。
见到说到行到。
犹是到到。
未是不到到。
虽是不到到。
未是不到不到。
何也。
世尊四十九年。
噇了现成閒饭。
簸者两片皮。
说是说非。
说长说短。
说出许多閒言语满世间。
狼狼藉藉。
末后知非。
无著惭惶处。
始从鹿野苑
终至跋提河。
我于二中间。
未曾说一字。
败也败也。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名亦言也。
既非常名。
言之何用。
死也死也。
孔子
乱之所由生。
言语以为阶。
乃欲无言。
谓天何言。
露也露也。
你看他者三个汉。
如向一片净洁地上。
攃屎攃尿了。
有底将灰土盖却。
有底将粪箕笤帚扫却。
有底将水洗却。
任你如何。
只是臭气还在。
引得许多蝇蚋蚤䖟蝼蚁蚤虱之类。
竞来咂啖。
各成窠窟。
头出头没。
脱离无由。
秦坑之。
永平火之。
三武灭之。
愈炽愈盛。
云门杀之。
德山骂之。
临济喝之。
弥高弥大。
树绕藤缠。
至今无个合杀。
石溪本空禅师
奋巨灵劈太华之手。
用芥子纳须弥之机。
建一阁。
扁曰松云。
绘佛祖三教圣贤诸师形像于松云之上。
及取三教之书。
悉藏松云之中。
无彼此之分。
绝人我等见真显圆融广大法门耳。
或谓辨魔拣异。
宗门眼目。
秤斤定两。
向上钳锤。
岂可雷同。
事须甄别。
曰会么。
瓶盘钗钏一金。
毒药醍醐一味。
其人不觉手舞足蹈。
而歌曰。
松云万朵兮。
溪山盘盘。
风一曲兮。
溪月团团。
冰崖笋出。
炎天雪寒。
眼睛只在眉毛上。
分付渠侬仔细看。
乌伤伏龙山
古有圣寿寺
废久。
公乃登伏龙。
喜其涌泉如乳。
奇峰争秀。
就故址棘丛中。
而卓锡焉。
次日。
乡民集者数百人。
俱言。
昨夜梦乘云圣僧至伏龙。
及见公。
与所梦无异。
遂共开荒。
为搆草庐。
久之崇成大厦。
禅者接踵而问道。
三十载如一日。
尝示禅者曰。
当台明镜。
鉴在何人。
露刃吹毛。
逢他敌者。
从上的的相承以来。
无有不因者。
心肝五脏也同。
眉毛鼻孔也同。
眼睛舌头也同。
三百六十骨节也同。
八万四千毫窍也同。
一处同处处同。
只有些子不同。
诸人还简点得出么。
阿呵呵。
纵饶沧海变。
终不与君通。
士大夫闻其风。
而开发者甚众。
镇南王亦慕之。
则锡号普应妙智弘辨禅师
帝师又加圆鉴大元济禅师
东朝又赐金襕。
并加师号。
曰佛慧圆明广照无边普利。
其隆典虽经叠下。
于题咏扁额中。
并无其制号也。
晚年钵鐼自涤。
衣衾自补。
侍僧屡窃为之。
公屡不悦。
至正丁酉六月
示微疾。
更衣集众。
书偈曰。
平生饶舌。
今日败缺。
一句轰天。
正法眼灭。
掷笔而逝。
世年七十四。
坐五十六
宋公濂。
久参伏龙。
乃述其道行以立石。
赞曰。
却名易忘名难。
贞节易忘节难。
盖名节亦虚器也。
长公入山。
惟恐不深。
重开伏龙。
一住三十载。
王公褒赠叠至。
公恬若不知。
至其生平说法。
劳劳玉齿。
如怒狮抉圆石于千仞之冈。
莫之能禦。
呜呼。
克嗣天目。
以骏发临济于一时者。
微公其谁与。
释智顺明初 ? — 1380
逆川禅师
名智顺
又字澄垢
东瓯瑞安陈氏子也母有懿德。
谨于事佛。
梦僧项有圆光。
逆汪洋之流。
而招曰。
烦为母我。
莫辞劳也。
寤即有娠。
生七岁。
神悟特异。
永嘉实际院即空禅师
牧为沙弥
诲以大法。
信受顶戴。
刻无惰容。
耆老多器之。
为大僧。
行脚。
见诸大有道者
入闽抵天宝。
参铁关法枢禅师
此庵元七世之传。
寻常好问禅者。
老僧舌头在么。
而禅者多被抑。
不敢犯其锋。
顺得参堂踰月。
因如厕睹园中匏瓜有省。
入室呈所得。
枢公曰。
乍入门耳。
何足重哉。
曰。
堂奥更有何法。
乞师揭示。
公大笑而罢之。
于是。
括磨究竟。
盥漱悉忘。
夜深常入枢公之室。
参请古德因缘。
或至晨钟鸣。
乃趋出。
心嘉之。
一夕徐问曰。
闻和尚遍见湖江诸大老。
未知于何机下。
得彻本源也。
枢公曰。
我当时往华藏。
受业于竺西和尚
便知有此事。
但胸中似有一物放不下。
受具后。
参中峰及庵诸老。
诸老未常不以本色示我。
我只不能领会。
乃走石门
见我元翁先师。
先师亦无长语。
惟道。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作么生会。
其时前后际断。
一日斋后下床。
忽踏著实地。
急走方丈。
先师遥见而笑曰。
作么。
我进曰。
南泉被我捉败了也。
先师曰。
南泉即今在甚么处。
我便喝。
先师曰。
离却者一喝。
南泉聻。
我拂袖而出。
自后执侍巾瓶。
一十五载。
我事且置。
你向何处见南泉
词色俱丧。
愧无所容。
又一夕参钟拟离榻。
豁然大悟。
趋告枢公曰。
南泉败缺今已见矣。
曰。
心佛物俱不是。
是个甚么。
对曰。
地上砖铺。
屋上瓦覆。
曰。
即今南泉在何处。
对曰。
鹞子过新罗
曰。
错。
亦曰。
错。
明日。
命挝鼓勘验。
扼腕上下。
顾视曰。
和尚眼在甚么处。
助喜曰。
也要大家知。
至正六年庚辰秋
枢公迁化。
继天宝之席。
于是。
此庵之宗大振。
此庵元
其世有八。
焦山体
三传天竺有。
有传天池元翁信。
信之嗣二人。
曰。
大慈成。
曰。
铁关
既受枢公正印。
号令人天。
海内改观焉。
从天宝迁报恩。
又移居归原。
用纵夺。
益慎于居天宝时也。
当是时。
南北衲子骈集。
朝廷知
乃赐衣。
加号佛性圆辨禅师
即退居东瓯罗山
穴地为炉。
折竹为箸。
不设卧榻。
不贮宿舂。
或以矫世讥之。
弗顾也。
平章燕只不花。
镇闽。
坚起住闽之东禅寺
又移雪峰
顺之法政。
善巧圆融。
座下不规而肃。
听顺说法。
各有领解。
雪峰数百年来。
为中兴矣。
明洪武初
升座于钟山
上临听法。
如旧识
每对上。
称僧而不臣。
或忘而称我。
上以真率美之。
已而还南。
南国以净慈留
居无何。
有司复以朝旨。
强顺抵京。
经四月。
书偈而逝。
时洪武十三年夏也。
阇维。
所获舍利。
迸若明珠。
其六坐名蓝之语录。
盛著于世。
但颇有异迹。
人以为神。
且又尊之为肉佛。
愚不敢赘。
惧亵也。
赞曰。
顺公望隆两朝。
其胸吞须弥。
而舌倾沧海。
在他人则天葩几满绳床耳。
公却素履萧然。
不忝嗣祖乞士
诚有坦然与世共。
信者区区。
以生平异迹。
而颂铢两。
其然。
岂其然乎。
陈建明 1497 — 15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7—1567 【介绍】: 广东东莞人字廷肇号清澜
嘉靖举人,授教谕,历信阳知县,以母老辞归。
专精著述,尤精于理学。
著《学部通辨》,谓阳明之学乱道误人,赞朱熹陆九渊之说。
又有《皇明通纪》、《治安要议》、《滥竽录》、《乐府通考》。
全粤诗·卷二四六
陈建字廷肇号清澜
东莞人
恩子。
明世宗嘉靖七年(一五二八)举人
两上春宫,皆乙榜。
选授侯官教谕,迁临江府学教授,升山东阳信
年四十八以母老力告归养,卒年七十一。
有《皇明通纪》、《学蔀通辨》、《拟古乐府通考》等传世。
明郭棐《粤大记》卷二四、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九等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