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释广铸元 1248 — 1341年八月十五日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一
释广铸字钟山,未详所出族里。
元至大中,敕主玉泉。
禅藻蕴藉,翔声士林。
会好事者,欲毁唐贤题碣。
请于有司,移之寺𠊓,自撰跋语。
其略云:“玉泉覆船,盖神龙宅也。
智者大师开山,二神护法。
高僧硕德,继续提倡,遂为楚汉丛林之首。
殿堂楼阁,岁时增修。
方丈而上,悬崖峭然。
亭观相望,曰楞伽峰,曰慈云,曰山月,曰松风,曰惺惺,曰彼岸,曰翠寒。
亭危径曲,折迥隔尘。
凡巨栋飞甍,修篁古木,参差于烟云杳蔼间,得唐代名公曲江诸贤题咏,而覆船之名,增重于昔。
宋真宗景德初元,颁赐田庄二所。
越四十馀载,至庆历八年荆门太守谢侯,与悟空禅师撰录唐贤题咏八篇。
大理评事张公为之序,镵石于郡亭
至大辛亥,又历二百六十馀年矣。
近岁泉上碑刻,率皆散失,而此碣亦为好事者取去。
深虑玑珠锦绣,久即漫灭,负前人之盛心。
因请于郡侯杜公,迎载而归。
荡拭尘垢,表而出之,以补山中之缺文云尔。
皇庆元年,入都朝觐。
亲聆天语,锡号“佛光慧日普照永福大师”,并赐紫衣、金杯、甘露。
有敕护归,都城法侣,思议功德,止严首倡,赋诗祖饯。
硕德名儒,依韵赓和,累轴盈篇。
荆门太守杜公,州判李公,邑令达鲁花赤那怀,劝之立石,以彰宠惠。
首座宝渊字古源,道行高卓,词翰清超。
为之作记,详具别集。
是秋,复命惠溥取寺中田土四至遗迹碑文汇奏呈览,特蒙俞允,照勘明白,给付搭牒,勒碣于寺。
溥好清修,而勇于护法,极其苦心。
同志,宣之出世,皆屡诏不行。
后坐化于寺,溥则隐于翠寒绝顶以终。
释广铸住山五十馀年,事理双融,性修一贯。
尝与自智、福明白善、明见辈举扬向上,不落言诠。
而维持像教,则使至悟、宗元、至福、至荣诸子,各阐厥力,一时宗门盛,海内贤宿,闻风戾止。
有若能仁寺宝渊,由建康而至。
南源寺绍中,由江西而至。
径山寺虚谷,由浙江而至。
而僧录司福资又来自徽州
相与讲肄经论,研晰秋豪。
居常千僧环绕,四众倾心。
法会之盛,远追梁隋,近接唐宋。
故能作卫道干城,泯无形之外侮。
至正元年八月望日中夜而寂,寿九十四,腊七十二,塔于罗汉山麓。
示疾时,奏请广铭继领院事
先是延祐间黄门伏氏妙善舍宅为寺,赐额“永福”,命铭主之。
及至玉泉学徒日众,铭造大镬三,以营日膳。
会元季荒乱,寺众散逸。
铭携幼弟广鏔,匿于深山。
草衣木食,卒老于是。
释怀信元 1279 — 1356年8月24日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怀信字孚中
姓姜氏奉化人也。
父尝为县校官,母刘氏,夜梦火星堕,室中有光如火,亟取吞之,俄而有孕。
及诞,状貌异凡,而性端凝,不妄举动,唯见沙门,辄喜与亲。
稍长,受三经于宋进士戴公表元,声入心通,经旨鬯达。
然不乐帖括,独企清幽。
年十五离家,从法华院子思,执童子役,已而祝发为大僧,受具戒于五台寺
延庆半岩全弘三观十乘之旨,复与之游。
久之,且叹曰:“教相繁多,浩如烟海,苟欲穷之,是诚算沙,徒自困耳。
”即弃去,渡浙而西,凡过名蓝,辄往参叩,语多枘凿,不胜愤悱。
华藏竺西坦迁主四明天童景德禅寺随质所疑,竺西知为法器,厉色待之,不交一语。
一曰上堂,举兴化与克宾案问之,拟曰:“俊哉,师子儿也。
”自是依止,不忍去。
竺西入灭,天宁云外岫,来继其席,命司经藏管钥。
文章渐彰,不可掩遏。
元泰定丙寅行宣政院请居四明观音,策励徒众,珍惜时光,唯恐失坠。
天历己巳,迁住补怛洛迦山
清望日崇,修行益苦,尝持一钵,乞食吴楚间。
镇南王具香华迎至府中,虚心问道,语中肯綮,且出菩提达摩像求赞,拈豪挥洒,略无停思,而辞旨渊邃,王甚叹服。
宣让王亦遣使者奉旃檀香、紫伽黎衣,请示法要。
随其性资,利而道之。
二王雄藩之望,首加崇礼,诸侯庶士,莫不望风瞻仰,施资填委。
姑苏产奇石,因求善工,造多宝佛塔十三成载归。
海东驸马都尉高丽王绎而吉尼、丞相撒敦,以行谊上闻,赐号为广慧妙悟智宝弘教禅师,及金襕法衣一袭。
至正壬午,主中天竺永祚寺
天历乙酉迁天童,矢志振兴,百废具举,佛殿岿然,厥工甚钜,亦彻弊而更新之,丹辉碧朗,照耀海滨。
复造塔中峰,若将终焉。
己丑冬十月,江表大龙翔集庆寺虚席,行御史台奉疏迎主之。
龙翔文宗潜邸,及践祚,改建佛刹,栋宇宏丽甲天下。
其住持若笑隐䜣、昙芳忠,皆一时硕德,励行《百丈清规》,为东南楷则。
亡何燬于火,忠竭力兴复海会堂,未就而化。
信初升座,提唱宗乘,万指所指,委蛇不迫,而玄机自融,无大无小,皆驩相亲戴。
因出衣盂私赀,缵续前功,不日而集。
会元纲失纽,天下丧乱,戎马纷纭。
寺院萧条,日见艰窘,处之夷然,若不介意。
明室龙兴,初号吴国,大兵下金陵,徒侣风雨飘散,独结跏晏坐,目不他顾。
执兵者满前,无不弃仗而拜。
太祖尝幸寺中,听信说法,嘉其道行,命改龙翔为大天界寺,以宠异之。
寺有逋租在民间者,官为徵集。
僧众日归,法施益盛。
一旦晨兴,索汤沐浴,更衣趺坐,谓左右曰:“汝曹法,自期励精进行,吾将归矣。
”言毕而瞑,侍者呼曰:“去则去矣,宁不留片言以示人乎。
”乃握笔书曰:“平生为人戾契,七十八年漏泄。
今朝撒手便行,万里晴空片雪。
”掷简而逝,时丁酉八月二十四日也。
寿七十八,腊六十九。
荼毗聚宝山下,舍利如菽,五色粲烂,烟所及处,亦累累攒珠,贮以瓶水,光发于外。
弟子致凯坎牛首山东麓为宫,藏之,建塔其上。
将迁之夕,明帝驻兵江阴,梦褐服而来,问何之,曰:“将归,且告别。
”及还归,闻其寂灭,为之惊异。
乃出内府泉币,助其丧事,且亲致奠送于都门之外。
荣贶之加,近代无比。
著有《五会语录》。
僧念常
念常
号梅屋
华亭黄氏子。
母杨。
梦僧庞眉雪发。
大长老
托宿焉。
因而娠。
至元壬午三月十有二日诞。
于夜神光烛室。
异香袭人。
逾日不散。
既长。
喜焚香孤坐。
风骨秀异。
年十二。
恳求出家。
父母钟爱之。
诱以世务。
终莫夺其志。
遂舍之。
元贞乙未
江淮总统所。
授以文凭。
薙发受具。
遍游江浙大丛林
博究群经。
宿师硕德
以礼为罗延之。
皆撝谦弗就。
至大戊申
佛智晦机和尚
江西百丈。
迁杭之净慈。
师往参承。
于言下有省。
俾掌记室
服勤七年。
延祐乙卯
佛智径山
师职后版表率。
明年
朝廷差官理治教门。
承遴选住嘉兴祥符
至治癸亥
乘驿赴京。
得以观光三都之胜。
览燕金遗墟。
五台礼曼殊。
出入金门
讨论坟典。
司徒云麓洪公。
别峰印公
帝师以下。
皆尊而爱之。
自京而回。
姑苏万寿法席。
师精通内义。
外博群书。
乃取佛祖住世之本末。
传授之源流。
及夫时君世主之所尊尚。
王臣将相之所护持。
参异同。
考讹正。
运弘护之心。
秉至公之笔。
缉而成书。
谓之佛祖历代通载。
凡二十有二卷。
翰林道园虞公序其首。
慨僧史无续而失传。
志磐书事之无法。
盖深有取于师言也。
宝洲上人谓。
师此述。
理明事实。
出入经典。
考五宗传。
殊有补于名教。
于是。
普觉文房。
采摭内外典籍成编。
题曰稽古略。
与师并行于世。
详略各得其宜也。
玄中猷
玄中猷法师
别号复闇
杭海昌某氏子。
愚翁长老祝发。
研精教义。
更知有宗门向上事。
其为文。
如春花秋月。
艳无待饰。
清不加寒。
笔花之妙。
照映今古。
假斯文以阐吾道。
或以是誉。
师如受唾。
洪武中
主席于钱唐吴山大乘寺
道风大振。
永乐庚子
继主嘉禾东塔寺
寺为汉朱买臣之故宅。
宋孝宗
尝龙游于此。
屡经兵燹。
殿宇倾废。
若前住
沧海深。
云谷祥诸公。
皆志于兴复不果。
师至。
怃然有感。
遂罄衣囊钵底。
及鸣合施者。
简材鸠工。
薙荆榛。
畚瓦砾。
始是年。
讫于宣德戊申冬
殚精十祀。
而百仆俱起。
四方缁素。
皆视师为景星庆云。
望而归之者。
不可胜计。
师烦之力辞。
退居别室。
至正统戊午
杭之南山慧因讲寺。
久虚其席。
诸山佥谓。
慧因冠华严之首刹。
硕德不足以当之。
唯师其人。
辞再四不克。
慧因亦圮。
师至。
兴废起弊之功。
不减在东塔时。
况二山俱华严讲寺。
夫华严一宗。
始于贤首。
成于清凉。
定于圭峰
皆盛弘于北。
传至晋水
则入杭矣。
杭而宗华严。
大难为力。
师两兴巨刹。
一振颓宗。
晋水而后。
槩不多见。
孤力独运。
良可嘉伟。
笔其略为传。
以示来者。
叶盛明 1420 — 1474
字与中昆山人
正统乙丑进士,除兵科给事中
都给事中,出为山西右参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两广,改左佥都御史巡抚宣府,进礼部侍郎,改吏部
卒谥文庄
有水东稿》八卷、《开封纪行》五卷、《菉竹堂稿》八卷、《泾东小稿》八卷,《和山东胜览诗》一卷。
(《姑苏》:文妆力行好古,清修苦节,慕范文正之为人。
文章纡徐委备有法则。
彭韶赞云:「希文不相,古今所惜。
」人以为知言。
吴中往哲记》:文庄所著书殆几百卷,笃学辩博,为一时首称。
书史会要》:叶盛善行楷,得苏文忠笔意。
田按:李文达叶文庄,以此为世所短。
文庄硕德重望,不以诗名。
馀综览全集,七言近体风格遒上,即精研声律者无以过之。
自来名辈往往出其绪馀,足了数人,此其徵也。)
释普义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六
释普义字了乘
姓胡氏,古陆人也。
髫年祝发,顺时进具,勤习三学,博览群经。
壮岁游方,饭众庐山,见真面目,如识本来。
浮江东下,循海而南,瞻礼补陀,还至金陵
请求藏典,跋涉山川,护经回寺。
万历丙辰,创建弥陀院,劬劳三载,上下堂寮,左右楼阁,莫不轮奂双美,金碧交辉。
复铸三大士金身,刻彩十六佛龛,增置田畴,裕蓄香积。
夷陵徵士雷思沛为之碑文,玉泉无迹禅师著有《弥陀院记》,并垂久远,足示来兹。
虽传临济,而夕梵晨钟,数豆念佛,清心自课。
邑侯张公题所居曰“庄严净土”。
盖知其回向證愿,已具极乐玄猷,所诣既成,蝉脱而去。
其芳模硕德,备载《县志》。
释永海明 ? — 1628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永海字大会丹徒人也。
生有异禀,不慕世荣,壮志益邈,雅超尘想,因于郡平等寺落发披缁。
慧云精求毗尼,蹑屩清凉,契念文殊,中兴律法。
窃慕之,遂从受具。
既纳戒已,专务律学,唯崇本相,德范深淳,道俗钦仰。
乃接芳躅,步礼五台,誓心见佛,诚意默通,终契灵秘。
明万历初五台赴京。
慈圣太后素崇佛法,夜㝱神人告曰:“鸟巢禅师五台山来也。
”明旦遣内监访之,果得,如神所诏,因请卓锡悯忠寺
帝闻赐紫,充讲经大德。
先是僧相瑢于正统间重修斯寺已,奉敕改额“崇福”,至是欲复“悯忠”旧称,别衍法派。
然相瑢再传弟子明玉,方修葺院宇,延接名流硕德耆年,众望所归。
既钦其道范,深相契合。
而玉之仰高风,如景星庆云,倾慕无已。
况以宫闱之符兆,帝廷之宠钖乎。
于是两派分传,萃之一寺。
然崇福自玉后不再振,则阐化既久,绵演尤众,卒复旧号,遂为古悯忠一代祖云。
世寿僧腊均不得详,唯荼毗塔年号犹存。
盖示寂于崇祯初元,而万历至崇祯已五十馀载,其春秋亦高矣。
所著《五百问戒经释》盛行于世。
余鹍翔明至南明 1603 — 1654
维基
余鹍翔(1603年—1654年1月15日)字昌若号诞北湖广辰州府辰溪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余鹍翔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联捷进士,授金溪知县,惩治侵吞官府金钱的县吏朋党,又突击许湾盗贼巢穴擒拿寇匪,让居民为他的智慧震惊。
之后调任遂安,升为户部主事员外郎,外任徽宁参议,再改官浙江山东副使以及苏松道参政
隆武帝继位,余鹍翔获任命为南京户部右侍郎
永历年间改任户部兵部尚书监督七省粮饷,和张嵋在云南贵州奔走。
永历六年(1652年)南宁伯杨昆奉永历帝诏令连络浙江南直隶义师,在安庆和尚书杨卓然总督硕德佥都御史叶士彦佥都御史巡抚天津于在镕、副使万日吉等人被清朝政府抓获擒,送往南京次年(1653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他和与汪硕德等七十二人一同遇害。
万日吉明至南明 ? — 1654
维基
万日吉(?
—1654年1月15日),字允康湖广黄州府黄冈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万日吉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进士,授直隶昆山县知县
隆武初,转任兵部主事;当时的选贡会得任职庶吉士,他上疏这不符合制度。
隆武帝说:「拔士取贡中是作育人才的举动,事关特殊。
称为『萃士』原本是和庶吉士作区别,不用激动诋毁。
」转任建南道副使
清朝军队攻至,他逃亡,后来起兵,授官岭北参议,前往宁波联络海师,打算进见监国鲁王,但未成行。
永历六年(1652年)南宁伯杨昆奉永历帝诏令连络浙江南直隶义师,在安庆和尚书杨卓然总督硕德佥都御史叶士彦佥都御史巡抚天津于在镕等人被清朝政府抓获,送往江宁次年(1653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和与汪硕德等七十二人一同遇害,死前依然拿石头掷向清兵,骂不绝口,南明朝廷追赠太仆寺卿。
释海印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五
释海印字端章号葆光
姓张氏,德人也。
父性纯,母氏陈,一周即失所恃,育于外祖母家。
年十七丧父,乃有空门之志。
丁丑就开元云齐阁出家,礼道岸为师,己卯受戒于鼓山为公。
自是奋励参究,凡宗门硕德,莫不愿入其门,未几,叩雪峰道余,机谭心契,最垂珍赏。
甲申道余示疾,召至山,属以衣拂,遂继厥席。
是时道余方寂,院宇零落,景物凄清,坚忍艰苦,赖以不堕。
尝参“无梦无想,主人在何处”一句,久无所入。
一夕经行,次闻风撼林树,声觉心身庆快,口占偈云:“一夜金风飘岭上,萧萧木叶尽凋残。
彻悟未生真面目,不将药汞认金丹。
”前日疑情,一时涣释。
甲寅丁巳之间,三居法座,行證昭孚。
晚岁,殚精著述,撰《心镜合明》四卷,融会易理,发明教典,为引儒入释之径。
时年已八十矣,预知时至,自作塔铭,语录有《云阁法语》及《戴云法语》,诗则有《愧轩草》。
伍肇龄清末民国初 1829 — 1915
维基
伍肇龄(1829年9月13日—1915年5月29日)字椿年号崧生
四川邛州(今邛崃)人,晚清翰林、官员、教育家。
进士出身
伍肇龄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张之万榜二甲二十三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咸丰三年乞假回籍,主讲九峰鹤山川南、尊经、锦江各书院,光绪二十九年重与恩荣宴,赏给侍讲衔光绪三十三年赏给侍讲学士衔民国4年5月2日袁大总统特给硕德耆年匾额并福寿字各一方,夏历四月十六日5月29日)病故,享年八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