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阿足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莫详所出。
而多居虢之阌乡
性若不慧者。
然言论之发。
每先中祸福。
人以其有法云公之风。
故礼谒者
骈迹接踵。
虽檀施山积。
而未尝少加顾也。
张臻陕之富家。
仅一子。
形貌寝陋。
而资质愚憃。
饕餮无厌。
父母钟爱之。
恣所欲为。
至于耗产废业。
莫之敢沮。
一日过阿足。
而语之故。
且求所以慈救者。
阿足瞑目久之。
曰汝冤尚须数年而后已。
今吾悯汝勤至。
为除之。
乃使择日设大斋。
会僧俗。
河水上盛治饮食。
以啖其子。
顷之。
命壮夫三数辈。
捽而投之河水中。
其子浮沈再四竟溺。
臻旁视愕然。
已而其子忽跃身出水上。
戟手骂曰。
汝于我非父母也。
特怨仇耳。
我欲报汝。
而赖遇圣者以解释之。
自此以往。
无复他事。
言讫而逝。
阿足由是名益著。
唐开成中
有僧卧病五台
或瞻视之尤勤至。
既而其僧病愈。
遂与瞻视者别。
而谓之曰。
我居剑外九陇郡笼山。
他日游方。
幸相过也。
或后入
遍问所谓茶笼。
而人无识之者。
道逢一童子曰。
某固彼山之役也。
愿导以往。
至则殿塔凌空。
房庑填谷。
主人迎笑门外。
则昔日五台卧病僧也。
乃相持叙间阔。
及莫。
则起谢曰。
子以宿缘获一晤语。
然非可以住此者。
幸勤进脩。
以證无漏。
则奉迎之。
日未晚也。
因命童子送出。
行数步。
回顾莽然。
一说以瞻视病者。
悟达国师知玄也。
一说以国师治寿藏。
可思上人深地理学。
卜穴于景丹前峰。
其峰连属四起如雉堞。
而中则夷旷耆艾。
皆以为古之笼山云。
圣寺之迹。
国师尝著专行也。
释罗僧
释罗僧者。
圣寺
中得果位人也。
尝寝疾于五台山
同会人俱不测也。
而瞻视之曾无怠慢。
将及九旬而病愈。
临诀之际曰。
深感所苦而烦看视。
遂平复由师之力。
我住在剑外九陇郡笼山尔。
异日游方无忘相访也。
暮岁而至
历访群峰遍讯老樵辈。
且曰。
未尝闻兹山名。
乃叹曰。
噫病禅之妄也。
将回遇山童曰。
某是彼岩之聚沙者。
即前导而去。
俄睹殿塔俨空房廊环肃。
果值昔之卧病者。
迎门叙故。
日将暮矣。
而谓之曰。
兹寺非得漏尽通不能至此。
尔以我宿缘一谐遘止。
言寄宵乎。
斯为未可尔。
其克勤修證至此胡难。
乃命旧童送师归去。
回望但见岩壁峭峻莽苍而已。
开成中也。
悟达国师知玄著传之次。
僧可思尤闲地理。
命为作他日安茔兆之地。
景丹前峰。
其山若雉堞状。
虽高低起伏而中砥平。
俄有里人耆老曰。
古相传云。
笼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