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破灶堕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隐居嵩山
自得心法于老安禅师
四方之趋附者。
同益至。
然其乡里名姓。
终未尝以告人也。
天后时。
嵩山神祠有灶。
颇灵异。
民之祈福祐者。
踵相接。
杀豕酾酒无艺。
堕患之。
微以杖三击之曰。
本是泥瓦合成。
灵从何来。
圣从何起。
灶即破裂堕落。
顷之见童子青衣
再拜于前曰。
吾昔尝以罪累。
辱司此灶。
其苦奚可量。
今赖师说无生法。
获生天上。
敢不致谢。
由是世号破灶堕
有僧问云。
某等久在和尚左右。
蒙和尚苦口相为。
灶神得甚么径旨。
便获生天。
堕曰。
我即向伊道。
是泥瓦合成。
别无道理为伊处。
僧无语
堕曰会么。
曰不会。
堕曰。
本有之性。
为甚么不会。
僧礼拜。
堕曰。
堕也。
破也。
破也。
破灶堕者。
不知何许人也。
天后之世参事嵩岳安禅师号老安是欤
通彻禅法逍遥弗羁。
恒理求而不见其前。
别涂取而莫趋其后。
尝遇巫氏能与人醮灶祓禳。
汉武之世李少君以祠灶可以致物同也。
凡其解奏之时。
往往见鬼物形兆。
闾里迭畏。
传于众多杀少牢以祭之者交午。
重其主灶。
乃幡盖拥之秘而罕睹焉。
扬子所谓灵场之威宜夜矣乎。
时堕诣之。
始劝巫者。
终为神说法已告云。
我闻师教决定生天。
乃现其形礼辞且曰。
蒙师提耳获益弥深。
得生殊胜天。
言讫而隐。
其灶即神祠也。
随而瓦解自然破落。
非人力也。
遐迩惊骇。
此师素不称名。
由此全取他名号破灶堕也。
嵩岳破灶堕和尚
隐居嵩山
山有庙甚灵。
惟安一灶祭无虚日。
师入庙以杖击灶云。
此泥瓦合成。
圣从何来灵从何起。
又击三下。
灶乃倾破堕落。
须臾一青衣人设拜师前曰。
我本此灶神久受业报。
蒙师说无生法得脱此生。
特来礼谢。
再拜而去。
少顷徒众问师。
灶神得何经旨便得生天。
师曰。
我只向伊道。
只泥瓦合成别无道理为伊。
众无语。
师良久云。
会么。
众云。
不会。
师曰。
本有之性为什么不会。
众僧乃礼拜。
师曰。
破也堕也。
于是其众大悟玄旨。
僧道丕五代 889 — 9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9—955 【介绍】: 五代时僧。
京兆长安人
宗室后裔。
七岁出家,九岁善梵音礼赞。
昭宗石门,曾往迎驾。
遇乱,负母退居华山
二十七岁时,入住洛阳福先寺。
天祐间赐紫
后唐庄宗时广智大师
后梁、后唐间,数入内应制谈论。
后晋高祖天福三年,诏入汴京,副录左街僧事。
出帝开运中左街僧录
后汉末,避乱逃归洛阳
后周太祖广顺初,复诏入汴为僧录
世宗初欲沙汰僧尼,因其谏而止。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长安贵胄里宗室子也。
父从晏。
昭宗昆季五院之长。
母许氏。
以无嗣息。
尝躬诵莲经普门品而妊。
及生。
秀整可爱。
甫周晬。
父以王事。
没于霍山军中。
辍乳哺。
有戚容。
七岁绝荤膻。
每游佛寺。
辄忘返。
而保寿继能法师尝相往来。
因白母。
从之出家。
未几。
昭宗石门
九岁尔。
及驾回已能偕其师。
迎驾如礼。
十九岁。
徇众请讲金刚般若经。
听者悦服。
既而朱晃逼驾。
洛阳
长安焚荡。
独负其母。
东征华阴
刘道开乱。
遂入华山
居岩穴中。
翔涌。
斗万钱。
素得咽气术。
卒赖以济。
而日巡丐以奉母。
无小乏。
母或问食未。
则跪曰。
有施主。
于戏可谓孝矣。
年二十。
母命之曰。
汝亦知汝父之死所乎。
霍山草木长矣。
汝能收其遗馀以归葬。
则吾庶几无憾。
于是含悲茹苦。
即其地。
昼夜呗梵。
聚群骸以祷之曰。
诚吾父者。
则必动转以自异。
阅数日。
果有枯髅。
跃而出至前。
起仆再三。
大恸擗踊良久。
乃迎以葬之华阴
先是母梦。
抚。
如平生云。
既而曜州牧
娄继英
招住洛阳福先弥勒院。
晋道安
翻经设浴之地也。
天祐三年
赐紫衣。
梁唐之兴。
皆被宠署。
晋天福间
诏入梁苑副左街僧事。
开运初
左街僧录
汉乾祐之季。
谢病乞自便。
不许。
周广顺初
诏充左街僧录
日下即赴任。
仍不许陈让。
世宗晋王尹京
议沙汰。
职所系。
召问可否。
曰。
今天下初定。
疮痍未起。
而有所去取。
则徒以见其不镇静耳。
未见所以澄清也。
老子曰。
治大国如烹小鲜。
苟稍动则縻烂矣。
故愿大王缓其事。
以须后举。
幸甚。
世宗以为然。
议遂寝。
后每谓其徒曰。
上久有志于汝辈。
汝辈宜自谨。
勿犯也。
乞解职归洛阳
周显德二年
诏毁僧寺。
且立帐以限僧。
然不至于酷甚。
之力也。
其年六月八日
示微疾。
十日早作。
命弟子营粥云。
有首楞严菩萨相迎。
趣令鸣乾稚。
俄而化。
寿六十七。
腊四十七。
石塔葬之龙门广化寺左。
平生脩杜多行。
若法华金刚仁王上生经等。
一字一礼
佛名经则遍礼。
未灭之二年
犹礼首楞严经。
故其瞑目之际。
或能致首楞严菩萨。
则其精进如此。
释道丕
长安贵胄里人也。
唐之宗室。
父从晏襄宗沿堂五院之首。
母许氏。
为求其息常持观音普门品。
忽梦神光烛身。
因尔妊焉。
及其诞生挺然岐嶷。
端雅其质。
属籍诸亲异而爱之如天童子。
年始周晬。
父将命汾晋。
会军至于霍山没王事。
虽童稚聚戏终鲜笑容。
七岁忽绝荤膻。
每游精舍怡然忘返。
遂白母往保寿寺礼继能法师
尊为轨范。
九岁善梵音礼赞。
是岁襄宗幸石门随师往迎驾。
十九岁学通金刚经义。
便行讲贯。
又驾迁洛京
长安焚荡。
遂背负其母东征华阴
刘开道作乱。
母入华山安止岩穴。
时谷勇贵每斗万钱。
巡村乞食。
自专胎息唯供母食。
母问还食未。
对曰。
向外斋了。
恐伤母意。
至孝如此。
年二十岁母曰。
汝父霍山亡没战场之地。
骨曝霜露。
汝能收取归葬。
不亦孝乎。
遂辞老亲往霍邑
草庵鸠工。
集聚白骨昼夜诵经。
咒之曰。
古人精诚所感滴血认骨。
我今志为孝子。
岂无灵验者乎。
傥群骨中有动转者。
即我父之遗骸也。
如是一心注想目未轻舍。
数日间果有枯髅。
从骨聚中跃出。
竞骛前。
摇曳良久。
即躄踊抱持如复生在。
赍归华阴
是夜其母梦夫归舍。
明辰骨至。
孝感声誉日高。
至二十七岁遇曜州牧娄继英洛阳福先弥勒院。
晋道安翻经创浴之地也。
天祐三年丙寅济阴王赐紫衣。
后唐庄宗大师曰广智。
于梁朝后主后唐庄宗明宗
凡内建香坛。
应制谈论多居元席。
及晋迁都今东京天福三年诏入梁苑
副录左街僧事。
与传法阿阇梨昭信大师俱道貌童颜号二菩萨。
是故朝贵士庶多请养生之术。
精勤不懈一佛一礼。
佛名经法华金刚仁王上生四经逐一字礼
然其守杜多之行。
分卫时至二弟子随行。
开运甲辰岁左街僧录
虽临僧务日课修持。
相国李公涛西枢密太傅王公朴翰林承旨陶公谷等无不倾心归重。
至汉乾祐中谢病乞西归。
未允之际。
属汉室凌夷。
兵火连作恣行剽掠。
于廊庑之下倚壁诵念二日纷拿一无见者。
京城见闻益加钦尚逃归洛邑
周太祖潜隐所重。
广顺元年敕召为左街僧录
不容陈让还赴东京居于僧任。
世宗尹釐府政。
嫌空门繁杂。
欲奏沙汰。
同议时问难交发喻其情。
且曰。
僧之清尚必不露于人前。
僧或凶顽而偏游于世上。
必恐正施藨𮐀草和兰茞而芟。
方事淘澄金逐沙泥而荡。
大王储明欲照蓄智当行。
为益皇帝邪。
为损君亲邪。
若益君乎不令一物失所。
若损亲也是坏六和福田。
况以天下初平疮痍未合。
乞待后时搜扬未晚。
故老子云
治大国如烹小鲜。
虑其动则麋烂矣。
世宗深然其言。
且从停寝。
世宗登极。
谓僧曰。
吾皇宿昔有志。
汝当相警护持。
坚乞解归洛阳
又立礼首楞严经。
二年果敕并毁僧寺并立僧帐。
盖限之也。
毁教不深。
之力也。
显德二年乙卯六月八日微疾。
十日令弟子早营粥食云。
有首楞严菩萨众多相迎。
令鸣椎俄然而化。
春秋六十七。
僧腊四十七。
缁素号哭诸寺具仪送葬于龙门广化寺之左立石塔焉。
未终之前寺钟无故嘶嗄。
表刹龙首忽焉陨坠。
僧澄清梦寺佛殿梁折。
极多异兆焉。
系曰。
周武灭佛法。
隋开皇辛亥岁太府丞赵文昌入冥见受对。
寄语文帝拔救。
周世宗澄汰毁私邑勒立僧帐。
故说大渐招其恶报。
或有入冥见之。
并赞成厥事者同居负处。
略同周武
未知是乎。
论曰。
九重所以成深严。
七礼其能捍忧患。
高墉峻垒加校尉而守之。
犀革兕皮介将军而战者。
君既所臣亦建功。
犹释门之外侮忽来得法将之中权斯敌。
使其大道丧而重复玄刚绝而又张。
我有仲由恶言不入。
外禦其侮不可暂亡也。
嗟乎真教东传累更年纪。
受其艰否屈指可寻。
法系有为四相以之迁贸。
明虽无损。
一轮以之蚀侵桓楚无端。
效奔得时而变法。
德舆伊始欺孤馀力而责僧。
远公之致书。
因朝达之抗疏。
只成暴政空鲠人情。
元魏怀邪周尚辩。
昙始乃呈其诡迹。
道安盛奋其辞锋。
是待秦坑能逃汉律。
二德疑其住寿应真。
出没其形扶危拯溺者矣。
秀也钟其厄运愤此反常。
上笺若攻垒之先登。
为法偶犯颜而不死。
复礼权文学难词蔚成解判。
惠立吕奉御图注免横窥𨵦。
两面俱通。
玄嶷造乎甄正。
一场贾勇。
法明定其化胡。
答孔老于李华
名儒慑伏。
挫是非于韦氏。
辩势酋强。
也掩徐独记于天台
俨也令李成书于复性。
其或角史华之术。
因蹑刀梯。
谏德宗之非。
乃停沙汰。
申答而惊李潡。
作谣而占衡山
破邪之论可宗。
鉴灯之颂归我。
以前诸德超世卓然。
式遏寇雠阋墙禦侮。
言其薄者则发愤忘食。
殊弗防其反汗。
其如皋原纵火。
兰艾之臭同焚。
树木摧风。
鸾鸱之巢共覆者。
其唯会昌灭虐我法之谓乎。
从汉至唐凡经数厄。
钟厄爰甚莫甚武宗焉。
初有道士赵归真者。
留年之术。
宠遇无比。
每一对扬。
排毁释氏。
宜尽除之。
盖以归真曾于敬宗朝出入宫掖势若探汤
及其祸缠暴弑自然事体如浆。
京邑诸僧竞生诮谤。
归真痛切心骨何日忘之。
还遇武皇因缘狎昵署为两街教授先生
谏官抗疏宰臣李德裕屡言。
归真惧其动摇。
奏迎罗浮邓元起南岳刘玄靖入。
谓神仙坐致由是共为椅角同毁释门。
意报僧讥诮之雠耳。
众轻覆车群噪惊蛰
须弥𦤞𭺠困其劫尽之风。
有顶低摧。
倚其宿舂之杵。
讵云终否。
当有复时。
大中行废教之诛。
会昌非后天之老。
吁咄哉。
归真奇秘之术今古所无。
何邪。
能寄喜怒于天子之心。
虽王晋安期俱弗如也。
尔时玄畅法宝大师也。
两街之请操一割之刀。
纂辑古今搜扬经史。
其别录上其表笺逆龙鳞之手已伸。
探虎穴之心且勇。
膏盲之疾。
圭刀之散何施。
混浊之河。
铢两之胶谩解。
如皆畏震所谓坐看。
畅公手拓不周山
不免共工之触折也。
凡今缁伍无纵毁讥。
毁讥小人也。
及罹祸毒君子受之。
亦犹城门火而池鱼死也。
傥云周武不落于阿鼻归真自登于仙籍。
宣宗诛之已塞责矣。
是故比丘但自观身行。
莫伺玄门。
非干己事。
又以空门染习如然无斗四支而伤具体。
各是圣人设教无相夺伦。
如此行时名真护法也。
老氏云。
六亲不和则有孝子。
如无孝子之名。
信六亲大和也。
已上诸公皆家中有竞号咷谏乎。
因得善父母之名欤。
今我传家止劝将来。
二教和同弗望后生。
学其讦直。
险在其中矣。
为君不取。
然则临机可用相事当行。
必任弛张勿为胶柱。
然后知时名为大法师也。
传又云乎。
相时而动无累后人。
其斯之谓欤。
僧宗渊唐末宋初 898 — 98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8—980 【介绍】: 僧。
密州高密人
俗姓宫
幼通经籍。
出家于东莱北禅院。
僻好吟诗,尝学“齐己体”,自言缘情在品物流形之外。
宜阳阁山,孤洁耿介,凡俗不可造次而见。
有《洛西集》。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宫氏
高密人
幼习儒业。
稍长忽辞亲。
落发于东莱北禅院。
俄参历江南诸禅席。
以究明圆顿宗指。
且嗜诗辞。
每有吟咏。
则以齐己为师法。
曰吾当练字煅句之时。
缘情错虑。
将高出曾霄之上。
而深入重泉之下也。
悉揽天下山川形胜。
自以为无足惬者。
乃居宜阳阇山。
以求其志。
孤介脩洁。
凡俗不易造见。
日持诵观音普门品。
盖尝有善相者。
为不寿。
而勉之也。
太平兴国五年十月
令工作龛座如鹿顶。
且趣之曰。
明日要用。
毋缓也。
明日果坐逝。
年八十三。
树塔于宝云之原。
而窆焉。
所著述有西洛集。
行世。
释宗渊
姓宫氏
高密人也。
幼通经籍察慧若神。
忽愿出家于东莱北禅院。
后参学江表岳中祖师胜友。
资神润己往造实归。
僻好吟诗于荆楚间。
尝师学于齐己之体。
自言缘情在品物流形之外。
览天下山川且曰。
步仞之丘巨兽无以隐其躯。
宜阳阁山居之以求其志。
其孤洁耿介凡俗不可造次而见。
日别持观音支品。
盖曾有善相人。
促龄。
受持普门品也。
至太平兴国五年十月
预言终期。
令水土作坐如鹿顶形。
连促木工。
明日斋时要用。
至是果坐终焉。
乡人无远近皆来焚香设拜。
当年迁小塔于宝云寺之山原。
年八十三。
有洛西集著挽辞五十首。
一云。
举世应无百岁人。
百年终作冢中尘。
余今八十有三也。
自作哀歌送此身。
纸衣一袭葬焉。
后开发神色宛然。
弟子淡然奉明葬之于岩穴之中矣。
论曰。
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万物。
絪缊而出。
鼓动而萌。
由庶类以蚩蚩禀自然而历历。
自然者道。
道惟本心。
心无不通。
通物之理之谓道也。
道其不一。
蕃息流形。
若究天倪物亦惟一。
乾一也。
坤一也。
殆乎因动成变以变。
求占则生象不一欤。
至如鸟兽交气草木构精。
或用其牡而疏其雄。
或同乎根。
而异乎实。
鳄飞似鸟移成枳。
交玃为伧羽嘉生凤。
若此之伦物类糅错之所致也。
杂之时大矣哉。
事有重貤物有纷纶。
乃彰杂名非一。
名而统尽。
故曰。
义虽博则知可以一名举也。
昔梁传中立篇第十曰唱导也。
盖取诸经中此诸菩萨皆唱导之首之义也。
唱者固必有和乎。
导者固必有达者。
终南释氏观览此题。
得在乎歌赞表宣。
失在乎兼才别德也。
譬若别均天分重赋全才虎双翼而飞鹰四足而击也。
于是建立杂篇包藏众德。
何止声表无所不容。
或曰。
续传改作名题自何稽古。
通曰。
班孟坚加九流中杂流也。
如其立教。
如其为人。
匪独阴阳不专刑律。
或兼名墨或涉纵横。
则可目之为杂家流也。
汉书有变拾太史公之遗。
澄照建题正梁慧皎之僻。
或曰。
胡不闻杨子云疾其杂乎。
通曰。
彼恶夫淮南太史公不宗孔而无纯德耳。
此则应杂而杂断无杂咎欤。
今作传者若游夏焉。
观其起隐终哀。
何敢措一辞也。
或曰。
何忽变唱导成声德耶。
通曰。
声之用大矣哉。
良以诸佛刹土偏用一尘以为警悟。
唯忍土最尚音声。
行为佛事。
及观音说圆通。
世尊称赞者为被闻熏。
故若毗目仙人香积世界。
乐不乐爰居之耳。
圜不入方凿之穿。
是以影胜大王止前驱之象马。
钵囊释子动合会之人天。
返魂者随呗声而到家。
光洁者闻呗声而欢喜。
乃可谓宫商佛法。
金石天音。
哀而不伤。
乐而不佚。
引之入慈悲之域。
劝之离系缚之场。
脱或执受不精。
器能无取乃不可谓为声德也。
于今搜有邻之德。
聚兼讲之才。
三人之师于斯见矣。
四战之国孰敢攻乎。
得非备五彩而服章。
舍八风而成乐。
则有登天竺而作猿梵。
动塔铃。
而贯虹霓。
副天请而都讲随。
占地理而宰臣应。
观音摩其发顶。
弥勒诉其雷神。
始化倭民坐亡举指。
见慈颜而不怒。
作诗式以安禅。
巨蟒不惊。
山魔慑伏。
临神鉴而悬知澄汰。
礼天冠而誓隐灵踪。
破瓮飞乌劳身代畜。
衡山衣草禹寺明心。
养童女以身全。
遇毒流而命在。
德符禅月躯涉碛沙。
或辩之利通。
或声之流靡。
猗嗟硕德于烁群公若诸根之互能。
同五事之俱举。
故强名为杂也。
薝卜接栴檀之树。
数倍馨香。
鹰鹯育金翅之巢。
千重猛鸷。
咨尔同道听乎直言。
为僧不应于十科。
事佛徒消于百载。
如能以高为本以德为枝以修为华萼以證为子实
然后婆娑挺盖郁密成阴。
周覆三千大千。
号之曰大菩提树也欤。
陆翰芬
全台诗
陆翰芬(?
~?
),字少海
浙江山阴人
同治间来台。
新竹林占梅潜园」常客。
林占梅有诗赠之〖林占梅《潜园琴馀草》:「山阴陆少海翰芬,浙东名下士也。
每过从潜园潜园待之逾于常客。
促膝论文,口占以赠:『腹笥便便学问充,机云想克嗣宗风。
笔峰秀颖兰亭近,文境恢奇禹穴通。
略有牵情方杜牧,竟无识字类扬雄
醇醇儒者彬彬质,赏曲聆音自不同。
』」〗。
存诗见王台阳诗话》、连横台湾诗录》,今据以校录。
(吴福助撰)
释德逢宋 1073 — 1130年十月十日
禅师名德逢
豫章靖安胡氏子。
生而庵眉颖异。
不为童戏。
不肯混俗。
去依上篮禅师
十七得度。
受满分戒。
晋名重当世。
学兼内外。
师奉巾匜。
颇领其要。
辞之泐潭。
乾禅师
参扣久之。
游吴中历讲肆。
博贯诸部。
宿师争下之。
尝窃叹曰。
出家当究竟死生大事。
奚空言之滞哉。
灵源禅师出世龙舒
名压丛林。
趋往依之。
师恃慧辩
与之争锋。
不少下。
灵源曰。
禅止于口吻邪。
师默而负堕。
痛自韬晦。
久之发明己见。
于是不动神色。
鲲化鹏博。
盖天匝地。
灵源深可之。
英声藉藉。
著丛林间。
灵源迁席黄龙。
师侍行。
因与死心禅师激昂游戏。
死心称之。
以为类己。
其后楷禅师弘法东都天宁。
适师至。
命居第一座。
分席接衲。
未几得罪投临淄
临淄守虚天宁以致师。
亦以偈招之。
略曰。
勿谓皇都留便住。
也应飞锡向东来。
将命者至。
师宵遁南归。
新吴山中。
政和初
出世云岩。
灵源之道。
宗风盛行。
六年有旨。
馀杭中天竺。
以疾固辞。
宣和初
江西徐任道请居天宁。
三年
尚书胡少汲迁任黄龙。
时黄龙自老南晦堂灵源死心三世授道。
天下目为法窟。
师以曾孙继席。
丛林至今称之。
以为能世其家者。
僧问。
人天普集。
龙象交参。
学人上来请师说法。
师曰。
枯木无横枝。
鸟来难措足。
进云。
一音才剖人皆委。
五湖衲子尽沾恩。
师云。
一句截流。
万机𥨊削。
进云。
锦上添花即不问。
毛吞巨海事如何。
师云。
阇黎在里许。
进云。
信手拈来总是禅。
铁牛路破赵州关。
师云。
且缓缓。
进云。
古德道。
二破不成一。
一法镇长存。
如何二破不成一。
师云。
上座到这里却不知。
进云。
如何一法镇长存。
师云。
三世诸佛舌上生草。
进云。
闻和尚亲见灵源
是否。
师云。
谁向你道。
进云。
且道灵源鼻孔重多少。
师云。
也知你摸索不着。
进云。
六六三十六。
碧眼胡僧数不足。
便礼拜。
师云。
何不早恁么。
法轮实禅师圆寂
师上堂曰。
缅想当年皖水滨。
师门同叩几经
分灯各副全提令。
众俱为第一人。
宝月俄惊收慧焰。
昙花何处现迷津。
遥知白塔藏云际。
千古遗踪孰与邻。
大众。
起灭全身。
去来何有。
切忌情中作解。
须知净地无尘。
诸人还识法轮禅师么。
竖起拂子云
八字眉分新月样。
霜髯白发健精神。
南昌人
灵源之道。
最先悟入。
生平苦节力道。
丛林以头陀名之。
六年有诏。
移东都报恩。
皇叔祖(仲荣)奏赐命服通照师名。
晴康建元。
乞身南归。
枢密郭公三益长沙
请居开福。
久之得风痹病。
益厌纷华。
小庐山
时兵戈䆮扰。
师瑟缩以病卧。
建炎四年十月己卯
力疾说偈辞众。
嘱以火馀。
藏本山之海仓塔。
言讫而逝。
春秋五十有八。
臈四十有一。
师严重有威
以弘法为己任。
所至丛林勃兴。
临事刚决。
不少假。
虽常所疑密者。
亦敬惮之。
深达教乘。
而提纲训徒。
未尝及经论一字。
特以孤峻门庭。
期学者悟彻而后已。
初在黄龙。
死心室。
灵源以诸子优劣为问。
死心曰。
后才。
才即佛心。
晚乃震耀。
师则早负英望。
灵源倚之。
黄龙宗旨。
不幸疾病而早世云。
释雄辩元 1229 — 1301年十一月九日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雄辩赐号洪镜姓李氏善阐人也。
才思俊倜,聪颖绝伦,语音轻利,善通方言。
少年出家,事子云国师,为上足弟子。
元世祖既破大理,段氏遗孽,转徒朝元,南诏僧侣随入华夏。
逾岁,雄辩亦复北来居中国。
二十五年,更事四师,皆当世大德,最后登班集之堂,嗣坛主之法,研穷方等,妙解玄理,其学大备,乃喟然叹曰:佛法种子不绝于世,矫矫龙象岂择地而行?
吾其南归将以方言译其经论,饟我荒服。
因诣坛主乞白其语于帝师,遂为玺书以赐之,号曰洪镜
既归,取《圆觉》诸经及《摩诃衍四绝纶(论)》,翻以僰语,反复论辩,曲尽幽微,而词旨浅近,通于俗说,故其书盛传,习者益众。
六诏玄风,普及妇孺,实自兹始。
当其摄斋升讲,口如泉泻,滔滔不竭,人称雄辩法师,足副其名云。
梁王云南王,以天属之尊,事之甚严。
雄辩晚岁精进行道,化人及物,本诸慈惠,于是德声遐布,法隆荒徼,四众归之,达数万指,而自视欿然。
盖其猛志迈修,闳愿慈忱,有不可思议者。
大德五年十一月九日坦化,寿七十有三,腊四十有七,荼毗时见有五色舍利,其他异徵甚多。
弟子玄坚建塔于玉案山阳,所译经论多僰人语言,华俗不晓,故不流入中土,今虽有传书,罕见善本。
谢调元
江上诗钞
原名宸诰字宝斋同治癸酉岁贡,候选复设训导,性喜奖借后进。
沈怡云方伯延入幕兼课其子云
释绍琦
解期 选佛场开定祖机。
辨明邪正在钳锤。
禹门浪暖风雷动。
正是鱼龙变化时。
即今众中莫有冲波激浪者么。
问答不录。
师以拂子打一圆相云。
机前一著。
觌面全提。
复击禅床一下云。
句外一言。
和声揭露。
个里不许停思顾虑。
岂容开口分疏。
只饶眨得眼来。
剑去久矣。
纵是佛祖到此。
也只得攒眉有分。
何也。
盖非言路所通。
亦非心识所测。
若是个英俊衲僧
向未举以前自当点首一笑。
是故祖师门下法应如是。
嗟观近世以来。
人心不古。
禅学之者。
不务真参实悟。
惟是接响承虚。
以觉识依通为悟明。
穿凿机缘为究。
破坏律仪为解脱。
夤缘据位为出世。
以致祖风彫弊。
魔说炽然。
塞佛法之坦途。
瞽人天之正眼。
使吾祖教外别传之道于斯而委地矣。
故我大觉释尊。
于二千年外。
已识尽众生心病。
预设多种奇方。
于无渐次法中曲垂修證规则。
不过只要诱引当人一个入路。
故经云。
末世众生。
希望成道。
无令求悟。
惟益多闻。
增长我见。
又云众生未悟。
作何方便。
开悟。
佛令结制居。
剋期取證。
过三期日。
随往无碍。
故知结解之有时也。
且如即今诸大德。
于九十日中还曾證悟也无。
已悟之者置之勿论。
如其未悟之者。
则此一冬不免又是虚丧了也。
若是个本色道流。
以十方法界为个圆觉期堂。
也莫论长期短期。
百日千日。
结制解制。
但以举起话头为始。
一年不悟一年
十年不悟十年
二十年不悟二十年
尽平生不悟。
决定不移此志。
直须要见个真实究竟处方是放参之日也。
故先哲所谓一念万年岂虚语哉。
遂举起拂子召众云。
还知这九十日内究的消息落处么。
不见世尊道。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
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个里明辨得老瞿昙得失誵讹处。
要證圆觉不为难矣。
设或未能见彻。
切忌依语生解。
幻叟今日不辞饶舌。
试为诸人颂出。
猛火铸成金弹子。
当机捏碎又浑囵。
等閒失得俱拈过。
风送潮音出海门。
秀峰居士 夫念佛者。
当知佛即是心。
未审心是何物。
须要看这一念佛心。
从何处念起。
复又要看破这看的人毕竟是谁。
这里有个入处。
便知圆悟禅师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甚么。
故祖师云。
心同虚空界。
示等虚空法。
證得虚空时。
无是无非法。
所言心者。
非妄想缘虑之心。
乃虚明圆湛广大无相之心也。
三世诸佛之所證。
證此心也。
六道众生之所昧。
昧此心也。
诸佛由悟而證。
号曰菩提
众生因迷而昧。
故曰烦恼。
在圣不增。
在凡不减。
得之不有。
失之不无。
迷则业缘。
悟名佛性。
盖知迷悟在己。
得失非他。
当知此心旷劫至今。
本无生灭。
原非染净。
孤光皎皎。
脱体无依。
妙用真常
廓周沙界。
无形状可见。
无声响可闻。
虽然无相。
无相不宗。
虽曰无声。
无声不应。
是一切色相之根。
乃一切声响之谷。
色空不二。
动静一如。
法法虚融。
尘尘解脱。
是知心有则法有。
心空则法空
心邪则一切邪。
心正则一切正。
若了此心。
法亦不有。
心法既无。
则一切是非名相皆空。
是非名相既空。
则山河大地。
色空明暗。
直下与当人自性心佛觌体混融。
了无隔碍。
居士于此果能信入。
则与从上佛祖所證所得更无差别。
复何凡圣迷悟得失之可论哉。
设或未然。
亦不用别求玄妙。
厌喧取寂。
但将平日所蕴一切智见扫荡乾净。
单单提起一句阿弥陀佛。
置之怀抱。
默然体究。
时鞭起疑情。
这个念佛的毕竟是谁。
返复究。
不可作有无卜度。
又不得将心待悟。
但有微尘许妄念存心。
皆为障碍。
直须打并教胸中空荡荡无一物。
而于行住坐卧之中。
乃至静闹閒忙之处。
都不用分别计较。
但要念念相续。
心心无间。
久久工夫纯一。
自然寂静轻安。
便有禅定现前。
正念不得纯一。
昏散起时。
亦不用将心排遣。
但将话头轻轻放下。
回光返照。
看这妄想昏沈从甚么处起。
只此一照。
则妄想昏沈当下自然顿息。
日久坚持此
果无退失。
蓦忽工夫入妙。
不觉不知一拶疑团粉碎。
历劫尘劳当下冰消瓦解。
只个身心二字亦不可得矣。
于这不可得处豁开顶门正眼。
洞彻性空源底。
自当点首一笑。
始知涅槃生死秽土净邦俱为剩语。
到此始信山僧未尝有所说也。
更须向真正钳锤下搂空悟迹。
掀翻窠臼。
然后證入广大甚深无碍自在不思议解脱三昧境中。
同佛受用。
以斯治国泽民。
则可以垂拱无为而坐致太平者矣。
以此超脱死生。
则应用施为而无可无不可也。
居士其尚勉之。
月庭居士 夫格外真机。
难容凑泊。
初参之士。
必假筌蹄。
所谓梵语阿弥陀佛。
此云无量寿。
佛者觉也觉即当人之自心。
心即本来之佛性。
是故佛者。
自心之佛。
不假外面驰求。
马大师所云即心即佛是也。
或谓即心是佛。
何劳更佛乎。
只为当人不了自心是佛。
是以执相循名。
妄生倒惑。
横见生死。
枉入迷流。
故劳先圣曲垂方便。
教令注想观心。
要信自心是佛。
则知心。
心念佛。
念念不忘。
心心无间。
忽尔到心思路绝处。
当下根尘颖脱。
当体空寂。
始知无念无心。
无心无念。
心念既无。
佛亦不可得矣。
故云从有而至无
因无念而證无心。
无心之心始是真心。
无念之念方名正念
无佛之佛可谓无量寿佛者矣。
到此觅一毫自他之相了不可得。
何圣凡迷悟之有哉。
只这不可得处。
即识心达本之要门。
乃超生脱死之捷径。
居士果能于此洞彻自心源底。
始信火宅凡居即为西方养。
举足动足无非古佛道场。
溪光山色头头章紫磨金容。
谷韵风声历历展红莲舌相。
尘尘契妙。
法法该宗。
不即不离。
心心解脱。
于斯领旨。
管取一笑而无疑矣。
居士其尚勉乎哉。
机缘法语 次日性空首座入室扣曰。
蒙和尚开示济川首座蒙山三关话。
弟子虽获与闻。
心犹未了。
幸望和尚别垂方便。
师云。
照前问将来。
空云。
蟭螟虫吸乾沧海。
鱼龙虾蟹向何处安身立命。
师曰。
长安路上金毛卧。
曰。
水母飞上色究竟天。
入摩醯眼里作舞。
因甚不见。
师云。
五凤楼前铁马嘶。
曰莲湖桥为一切人直指。
明眼人因甚落井。
师云。
明月照见夜行人。
曰请师一颂以为究竟。
师云。
好与痛棒。
曰棒则弟子甘领领。
则望和尚垂慈
师乃呵呵一笑而为颂曰。
当机把断圣凡津。
拟议知伊屈未伸。
欲识蒙山端的旨。
垂钩意在钓金鳞。
师云。
会么。
空遂作礼而退。
僧宝金山者。
入室礼次。
师乃问云。
面南观北斗。
低首看青天。
此语明甚么边事。
和尚合却口好。
师云。
未在。
曰瞒别人即得。
师云。
差别用处。
非智眼不能无惑。
子欲洞明佛祖真宗
须具透关正眼。
未审如何是透关正眼。
振声一喝。
师云。
具得正眼。
当明向上一机。
如何是向上一机。
曰青天日当午。
师云。
犹未梦见在。
曰木人拈玉线。
石女度针。
师云。
从上佛祖不传之妙。
子作么生领会。
山近前礼一拜。
师云。
转身一句速道将来。
曰雨添山色秀。
风来竹影移。
师拟拈拄杖。
山乃一喝。
拂袖而去。
师云。
子二十棒。
山复回身近前合掌曰。
谢和尚垂慈
深锥痛劄。
师云。
子虽有滔天之浪。
且无湛水之波。
山又叉手默然。
师云。
如是如是。
山遂作礼。
僧问有佛处不得住时如何。
师举起手中拂子。
僧云。
无佛处急走过又作么生。
师放下手中拂子。
云。
会么。
僧云不会。
师云。
两头不著。
千圣难窥。
这个且置。
只如古人道藏身处没踪迹。
没踪迹处莫藏身。
意旨如何。
僧云不即不离。
师云。
不即。
不即个甚么。
不离。
不离个甚么。
僧拟对。
师打一拂子云
这虚头汉。
僧无语
师宴坐室中。
有胜上座者从外入来。
师云。
是谁。
胜云。
某甲。
师云。
作么。
胜云。
佛殿里拜佛来。
师云。
佛向你道甚么。
胜云。
不曾道。
师云。
你头不曾点地那。
胜云。
下下点地。
师云。
又谓不曾道。
胜云。
某甲会也。
师云。
你会个甚么。
胜云。
吐露太分明。
师便喝。
胜拟对。
师云。
拄杖不在手。
汝二十棒。
出去。
天溪凝上座来
师云。
不用之乎也者。
父母未生前亲切道一句看。
凝云。
千圣觑不著。
师云。
觑不著的是甚么。
凝云。
父母未生前。
师云。
为甚么觑不著。
凝云。
为无踪迹。
师云。
既谓无踪迹。
说甚么觑不著。
你在无踪迹处窠臼。
这个且置。
只如烧了撒了。
你向甚么处安身立命。
凝云。
青山重叠叠。
涧水响潺潺。
师云。
我不问你青山叠叠。
涧水潺潺。
毕竟烧了撒了向甚么处安身立命。
凝云。
日用分明常显露。
师云。
这虚头汉。
脚跟尚未点地在。
说甚么露不显露。
凝乃触礼一拜。
师云亦未在。
凝又拟开口。
师咄云。
你再乱道。
辟破你口门。
凝礼谢而退。
有僧扣师云。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毕竟是个甚么。
师与僧一掌云。
你道是个甚么。
僧拟开口。
师以手掩其口。
僧于言下悟旨。
师因消遣。
至韶古音关房。
以拄杖扣门三下曰。
关主在么。
韶曰。
他不曾有出入。
谁云在不在。
即开门见师。
乃触礼一拜。
师曰。
此犹是奴儿婢子之事。
请关中主相见。
韶乃叉手默然。
师曰。
此则沈寂默去也。
韶曰。
师适来问甚么。
师曰。
问汝关中主
韶曰。
唤作寂默得么。
韶遂呈偈曰。
只此寂默非寂默。
非寂默中非亦绝。
渠侬目面已呈师。
动静何曾有区别。
师曰。
恁么则子不在关内耶。
韶曰。
弟子见师亦不在关外。
师以手拍关门一下曰。
怎奈这个何。
韶拟对。
师叱曰。
汝但于心不生分别。
只个门户亦无所有。
门户既非。
则谁在关内谁在关外耶。
虽然理则如是。
亦不可越他世谛规矩。
尤不可违其自己志愿。
正好向这无分别无内外处。
竖立脊梁。
全机坐断。
彻底掀翻。
囫囵嚼破。
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可也。
曰言曰行。
可以范后学。
抑不负其己灵也。
子其勉而进之。
三载出关之日。
拄杖子再为汝勘过。
韶遂作礼。
行实 师讳绍琦
楚山其字也。
姓雷
唐安人
九岁出家。
初从玄极和尚
最后谒东普无际和尚得法。
正统六年
再见东普。
普问子数年来住在何处。
曰我所住廓然无定在。
普曰。
汝有何所得。
曰本自无失。
何得之有。
普曰。
莫不是学得来者。
曰一法不有。
学自何来。
普曰。
汝落。
空耶。
曰我尚非我。
谁落谁空。
普曰。
毕竟事若何。
曰水。
浅石出。
雨霁云收。
普曰。
莫乱道。
只如佛祖来也不许。
纵尔横吞教。
现百千神通。
到这里更是不许。
和尚虽是把断要津。
其奈劳神不易。
普曰。
克家须是破家儿。
恁么干蛊也省力。
既退。
至晚。
复召入诘之曰。
汝将平昔次第发明处告我。
楚山悉具以对。
普曰。
还我无字意来。
曰这僧问处偏多事。
赵老何曾涉所思。
信口一言都吐露。
翻成特地使人疑。
普曰。
如何是汝不疑处。
曰青山绿水。
燕语莺啼。
历历分明。
更疑何事。
普曰。
未在。
更道。
曰头顶虚空。
脚踏实地。
普召弟子鸣钟集众。
取袈裟拂子以授楚山
袾宏曰。
所云以提起话头之日为始事。
一年不悟一年。
乃至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尽平生不移此志。
直至大悟方名罢
至哉言也。
绍琦
字楚山
唐安雷氏子。
生自不凡。
慎动止。
寡言笑。
九岁出家。
从玄极和尚学禅。
后获印于东普无际禅师
正统六年
再参东普。
普问。
子数年住何处。
曰我所住处。
廓然无定。
普曰。
有何所得。
曰本自无失。
何得之有。
普曰。
莫不是学得来者。
曰一法不有。
学自何来。
普曰。
汝落空耶。
曰我尚非我。
谁落谁空。
普曰。
克家须是破家儿。
至晚复召入。
诘之曰。
汝将平昔次第发明处告我。
师悉具以对。
普曰。
还我无字意来。
师偈答曰。
这僧问处偏多事。
赵老何曾涉所思。
信口一言都吐露。
翻成特地使人疑。
普曰。
如何是汝不疑处。
曰青山绿水。
燕语莺啼。
历历分明。
更疑何事。
普曰。
未在更道。
曰头顶虚空。
脚踏实地。
普召弟子。
鸣钟集众。
取袈裟拂子授之。
师容止庄重。
虽宴居。
如对清众。
具择法眼。
勘验学者。
百不失一。
门徒数十人。
宝山金者。
深入堂奥。
读师语录。
直捷简明。
不在古人下也。
楚山禅师
唐安人也。
名绍琦
姓雷氏
八岁入乡校。
不假师授而知诵。
次载失父。
遂弃业。
而学出世法于玄极通禅师
爱之。
与语辄终日。
每至节要处。
不敢犯其词。
乃跪请益。
叹曰。
子根性太利。
难于入道。
但有疑在。
庶可疗耳。
愕然曰。
木偶人
可入道耶。
笑曰。
入道须是木偶人始得。
愤而趋出。
益疑之。
经昼夜。
遂振衣起曰。
吾师岂欺我哉。
复入。
剖于前。
独以掌反覆示之。
不领。
遂背去。
遍参知识。
俱不得意。
无际悟和尚
普州之东林。
东林禅风。
腰包到者即受。
曲折流辈窃非之。
故往扣焉。
曰。
上座何住。
对曰。
廓然无定。
曰。
有何所得。
对曰。
本来无失。
何得之有。
曰。
学将来底。
堪作甚么。
对曰。
一法不有。
学自何来。
曰。
汝落空耶。
对曰。
我尚非我。
谁落谁空。
曰。
毕竟如何。
曰。
水浅石出。
雨霁云收。
悟公笑曰。
纵汝横吞藏教。
现百千神通。
其如老赵州无字公案。
怎生消缴。
又拟对。
悟公连叱退之。
大惭。
数日不敢仰视。
忽闻净板鸣。
豁然荡尽廉纤。
急披衣礼谢。
肯之。
遂以断桥源流。
行化。
当是之时。
断桥之脉微矣。
悟公继响。
而得法者仅七人。
出世最晚。
初领天柱。
皖山
又投子后主成都天成寺
裔叶翻茂。
为大振焉。
得其法者。
又十六人。
有祖玠侍者
齿最少。
号圭庵
甚谨。
丛林惮其严厉。
敬其慧识。
以香林远方之一日童子进
啜罢。
顾童子曰。
人道汝憨耶。
玠曰。
它亦有乖处。
曰。
何以见得。
玠呼接盏。
童子近前。
曰。
道得即还你。
无对。
乃顾玠。
玠曰。
只者无言语处。
不隔纤毫。
曰。
因甚道不得。
玠呼童子何不问讯。
童子问讯。
度盏。
童子接之。
珍重而去。
玠曰。
道他无语得么。
曰。
只如者童子。
恁么端的。
是无明使然耶。
法性如是耶。
曰。
迷则积劫无明。
了则本来佛性。
曰。
恁么他是知有。
是不知有。
曰。
他若知有则不为迷因。
不知有番为隔碍。
曰。
子还有知也无。
曰。
祖玠不知有。
曰。
既不知有。
何以知宗
玠曰。
圣人若知。
即同凡夫。
凡夫若知。
则同圣人。
曰。
子看老僧
是知不否。
玠曰。
临机大用。
举必全真。
说甚知有不知有。
曰。
只如老僧
即今一语一默。
剖析是非。
别名相处
与适来童子。
见识是同是别。
玠曰。
法智眼。
无作妙用。
体性虽同。
用处县隔。
曰。
既云择法。
安能无作乎。
玠曰。
智炤非识。
妙用非有。
用既非用。
作亦非作。
虽分别。
实无分别之能也。
曰。
今对万法。
境相差殊。
一一明了。
不具分别可乎。
玠曰。
教不云乎。
如我按指海印发光。
圆明了知。
不繇心念。
曰。
善哉。
可谓鹅王择乳矣。
未几。
玠膺疾。
下视之。
值心上座在侧。
因问曰。
如何是心。
玠曰。
开口不容情。
曰。
未在。
玠顾心曰。
何不作礼。
心便珍重。
玠曰。
呈似了也。
曰子既如是。
还能觌体颂出乎。
玠对曰。
祖师心印若为传。
有语分明。
不在言能向机前亲领得。
海门撑出钓鱼船。
曰。
珍调四大。
饶益将来。
一日玠疾革。
作呻吟声。
问曰。
子平日得力句。
到此还用得著么。
对曰。
用得著。
曰。
既用得著。
叫苦作么。
曰。
痛则叫。
痒则笑。
曰叫与笑者。
复是阿谁。
曰。
四大无我。
叫者亦非真。
寂体中实无受者。
曰。
主人公。
即今在甚么处。
曰。
秋风不扇。
桂蕊飘香。
曰。
恁么则遍界绝遮藏也。
曰。
有眼觑不见。
曰。
只如三寸。
气消时向甚处。
安身立命。
对曰。
雨过天晴。
青山依旧。
曰。
从今别后。
再得相见否。
对曰。
旷劫不违。
今何有间。
曰。
子不病耶。
对曰。
病与不病。
总不相干。
执玠手曰。
此是甚么。
玠曰。
是祖玠手。
曰。
祖玠是谁。
曰。
玠固非我。
亦不离我。
乃叹曰。
善哉。
妙契无生。
彻證真常。
子虽妙年。
死亦何憾。
玠遂合爪谢曰。
与祖玠趱。
将龛子来。
命舁龛至。
玠顾左右。
曰吾当行矣。
整衣龛坐化去。
玠化后。
天成之话大行。
时蜀多义学。
互以胜劣相比量。
一以心宗揭之。
而小大俱圆。
有问。
祖师西来意。
则答曰。
海神撒出夜明珠。
又问祖师西来意。
曰。
雪消山顶露。
风过树头摇。
又问如何是直指事。
答曰。
玉栏杆上石狮子。
红藕花间白鹭鸶。
又问如何是摩醯正眼。
喝之。
又问不涉寒暑是甚么人。
亦喝之。
爱以无字问僧。
有对曰。
风吹秋月冷。
雪压老寒。
又僧对曰。
出匣吹毛剑
寒光射斗牛
又对曰。
无孔铁锤当面掷。
皆喜之。
后示疾。
诸山讯候。
有进曰。
和尚还有不了公案么。
展掌曰。
会么。
拟对。
喝住曰。
今年今日。
推车挂壁。
撞倒虚空。
青天霹雳。
阿呵呵。
泥牛吞却老龙珠。
澄澄性海沤花息。
瞑目而寂。
时成化九年三月望日也。
赞曰。
楚山行化。
当明运昌隆之际。
纯以心性禅。
应接群机。
以故。
门下一时龙蟠凤翥焉。
乃至祖玠辈。
风鬯春枝节节是。
令见者闻者。
莫不神往。
但不再传其绪俱𥨊。
岂慈父欲子食药而愈疾。
遂称没于他方也耶。
僧恒景初唐 634 — 7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4—712 【介绍】: 唐僧。
当阳人俗姓文
荆州覆舟山玉泉寺
武则天中宗时三被诏入内供养,为受戒师。
景龙间乞归山,敕允其请诏中书门下于林光宫观内道场设斋。
有《顺了义论》、《摄正法论》、《佛性》。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当阳文氏。
贞观二十二年
恩泽出家。
初依文纲律师
研究毗尼。
后于覆舟山泉南十里所。
别立精舍。
隆兴追智者弹师故迹。
修习止观法门。
则天称制中宗纂历三被诏入内供养。
尊以师礼。
从受戒法。
景龙三年诏许归山。
先尝追召天下义行高僧
二十馀人。
常于内殿修福。
至是散齐。
仍诏中书门下
及诸学士等。
于林光殿。
上亲赋诗。
中书令李峤
中书舍人李乂等。
皆应制和。
江陵道玄奘亦以还乡。
承御赐则其荣于衣锦昼行多矣。
著顺多义论二卷。
摄正法论七卷。
佛性二卷。
先天元年。
九月二十五日卒。
春秋七十九。
弟子奉葬于所住寺之西原
释恒景
姓文氏
当阳人也。
贞观二十二年敕度听习三藏。
一闻能诵如说而行。
初就文纲律师隶业毗尼。
后入覆舟山玉泉寺
智者禅师习止观门。
于寺之南十里别立精舍。
号龙兴是也
天后中宗朝。
三被诏入内供养为受戒师。
景龙三年奏乞归山。
敕允其请。
中书门下学士
于林光宫观内道场设斋。
先时追召天下高僧兼义行者二十馀人。
常于内殿修福。
至是散斋。
仍送道俊玄奘各还故乡。
帝亲赋诗。
学士应和。
中书令李峤中书舍人李乂等数人。
时景等捧诗振锡而行。
天下荣之。
撰顺了义论二卷摄正法论七卷佛性二卷。
学其宗者如渴之受浆。
至先天元年九月二十五日卒于所住寺。
春秋七十九。
弟子奉葬于寺之西原也。
系曰。
江陵玄奘三藏法师
形影相接相去几何然其名同实异。
亦犹蔺相如得强秦之所畏。
相如杨雄之追慕。
然则各有所长短亦可见也。
赵岍北宋
全宋诗
赵岍字季西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
抃弟,扬子
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初官项城
徽宗大观二年(一一○八),权潭州通判,兼知军州事(《南岳总胜集》卷中)。
宣和中建宁府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五)。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为福建路转运副使,徙知平江(《姑苏》卷三)。
黄伯思北宋 1079 — 11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9—1118 【介绍】: 邵武人字长睿别字霄宾号云林子
哲宗元符三年进士
官至秘书郎
纵观册府藏书,以学问渊博闻。
好古文奇字,能辨正古器款识,曾纠正王著所辑之续法帖。
亦擅各体书法,工诗文。
有《东观余论》、《法帖刊误》等。
全宋诗
黄伯思(一○七三~一一一二)字长睿别号霄宾自号云林子邵武(今属福建)人。
哲宗时以铨试高等调磁州司法参军
元符三年(一一○○)进士
通州司户河南户曹参军
曾为秘书郎
徽宗政和二年卒,年四十。
有《东观馀论》二卷、《法帖刊误》一卷传世。
事见《梁溪》卷一六八《故秘书郎黄以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全宋文·卷三三五六
黄伯思(一○七九——一一一八)字长睿又字长孺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邵武(今福建邵武)人。
履孙。
以祖任补官,又登元符三年进士第,历州县官
西都留守邓洵武辟为右军巡院,除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迁秘书省校书郎秘书郎
政和八年二月卒,年四十。
伯思自幼嗜读书,所学汪洋浩博,经史诸子杂说,无不精诣。
学问慕扬子云,文章慕柳子厚,诗篇慕李太白
尤精研金石书画,或考其图文,或论其得失,或辨其真赝,多所发明;又工于书法,有魏晋风气。
著《东观文集》一百卷(佚)、《法帖刊误》二卷(存)等,其子䚮辑其金石书画题跋为《东观馀论》十卷(存)。
见《梁溪全集》卷一六八《黄公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三本传。
郭昭庆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禾川人。
博学善著作,尝撰《唐春秋》。
南唐
李璟时献《治书》,补扬子,辞不受。
李煜时复献《经国治民论》,擢著作郎
表笺词章,皆出其手。
后为李师义所毒杀。
释通云
号石奇
雪窦结制
祇如诸方结制。
厨库丰足。
事事次第。
物物有馀。
九十日内一期安坐。
始成个模样。
雪窦者里。
上无片瓦。
下无卓锥。
直得一物也无。
蓦竖拂子云
向这里。
急须荐取。
不得无绳自缚。
所谓本自无疮。
勿伤之也。
不然。
倚他门户傍他墙。
刚被时人唤作郎。
元旦召众
一年三百六十日。
今朝是最初一日
若有道得最初句。
便乃年新。
月新。
日新。
日日新。
时时新。
刻刻新。
新新无住。
于无住中。
不妨天是天。
地是地。
山是山。
水是水。
僧是僧。
俗是俗。
未尝移易一丝毫。
所以道。
法住法位。
世间相常住。
小参
今日腊月三十夜
年穷岁尽之际。
幸然无些子事。
今于无事中。
山僧为汝商量。
大众。
既然无事。
且道又商量个甚么。
明得
便春夏秋冬。
异灭。
人事消长。
时节迁流。
物我道同。
古今不二。
不见僧问古德。
年穷岁尽时如何。
德云。
东村王老夜烧钱。
看他古人明得的。
向结角罗纹处。
恁么答话。
岂不绰绰有馀𥙿哉。
又示众
当阳一著。
独露无遮。
八面玲珑。
十方轩豁。
明眼作證。
岂敢囊藏。
直得琼楼玉殿。
百草头上全彰。
千丈报身。
瓦砾堆边顿现。
尘尘尔。
刹刹尔。
突出无位真人。
发明现成公案。
直饶三世诸佛。
历代老古锥到来。
个个退身有分。
正当恁么时如何。
水归大海波涛静。
苍梧气象閒。
侯芭西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巨鹿人
扬雄学《太玄》、《法言》。
死,为起坟,持丧三年。
林闾西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蜀郡临邛人
博学能文。
扬雄尝师事之。
李弘西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蜀郡成都人字仲元
以德行被召为令。
任事一月即辞去。
为州从事
为人公正,敢于直谏,深为同县人扬雄所称道。
释际定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五
仁名际定应城陈氏子。
年三十六始出尘浊,便勤参叩。
尝谒马祖寺翠庵,昼夜提撕,终无入处。
偶因入林采薪,有树横卧草中,绊之而仆,倏焉豁悟,身世皆空。
遂说偈曰:“仆地忽然忘所晓,从今再不寻他讨。
一交趺落一肩柴,万象森罗都笑倒。
”已而辞回丹景山,掩关持诵《法华》三年。
己未,至昭觉参潜修,机缘契合,俄而继席。
乾隆戊寅,仁寂,了元尽礼,阇维入塔。
复检潜修语录稿,逐一编较,辑成卷袟,刋入嘉兴楞严藏室,并收集破山明以下六代祖师语录,随舟载至高旻寺入正源录部。
后游吴越诸名胜,登天童,礼密祖,过育王,觐舍利,谒补陀,睹潮音真相。
壬辰春,返昭觉,遂接席。
尝作警策偈示众云:“欲明出世法,信力为根本。
本不从他得,脚跟须把稳。
习气尽蠲除,灵光孤迥迥。
顶门开正眼,方见吾无隐。
一喝分宾主,离名无等等。
堪叹梦中人,不悟无生忍。
参禅志不坚,徒捉波中影。
工夫未现前,念念成魔境。
着空守寂灵,可悲复可悯。
自昧本来心,云何得解脱。
依旧入轮回,远离诸大觉。
孤负丈夫身,借衣逃生活。
痛策诸禅侣,莫随风摆拨。
发奋自忘疲,精修无漏学。
䛡头得力时,万境难摇夺。
扑落大虚空,原来是者个。
”其颂明星悟道云:“六年空抱死疑圃,此夜方知彻骨寒。
蓦地举眸开口笑,从今返覆诳人天。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叶落青山染翠容,丹霞映水露金风。
九霄云尽孤峰丽,万壑苍苍一点红。
”又颂庭前柏树子云:“认得中时郤未中,承虚接响意朦胧。
不因柏子庭前树,争解金鸡觌面风。
福康安之督川也,陛辞时,高宗面谕之曰:“四川昭觉僧了元者,善知识也,汝善护持之。
”盖潜德幽光,声闻于天。
及福至川宿新都,明日晨发私念“了元圣眷如此,果有道否?
”欲试之。
阳命驺从导自山门,而阴乘便舆入于寺东门。
比至,则僧众集于东门,鹄立以俟。
福心讶之,初欲自讳,及见了元,问訉不觉折服,相与携手入寺,订交而去,后往来无间云。
释道济明 1487 — 1560
道济
字法舟
张氏子。
生𭬥李思贤里。
少爽拔。
未尝入乡较。
而义辩宿成。
为里中所异。
年十八忽猛省。
白父母求出俗。
勿许。
遂日夜坐。
不事生产。
又三年。
潜入天宁寺为行者。
默堂宣禅师
月舟和尚法印
归自繁昌
法筵龙象
跄跄济济。
师服勤之馀。
多所咨访。
久之。
诣东禅。
依昂公薙染。
昂法叔吉庵祚禅师者。
默堂子也。
知见精确。
而道行清苦。
师折节事之。
古德入道因缘。
朝夕参叩。
以为不至古人休歇田地不止。
偶行廊庑间。
闻佛殿磬声。
豁然契悟。
寻趋方丈。
庵望见笑曰。
子著贼也。
师曰。
贼已收下。
曰。
赃在甚处。
师振坐具曰。
狼籍狼籍。
曰。
这掠虚汉。
狼籍个甚么。
师一喝归众。
庵喜可之。
继谒古云峰诸师。
日益深奥。
自是应机演化。
雷动电激。
章缝缁素。
诸乞言者。
憧憧然水陆并凑。
无虚日矣。
嘉靖初
众请出世于金陵安隐寺
上堂举拂子。
召大众云。
见么。
又击拂子云
闻么。
既是举起便见。
击着便闻。
妙真如藏。
非思非议。
应用灵灵。
奇哉奇哉。
汝诸人。
自不丈夫。
顾乃傍人门户。
求知求见。
韬晦家珍。
甘为寒乞。
将谓诸圣别有奇特也。
广额屠儿。
飏下屠刀。
便云。
我是千佛一数。
岂有曲折。
作知见耶。
丈夫子。
何不恁么便担荷去。
其指法径要。
大都类此。
性恬静。
未尝误干谒。
随缘迁转。
前后二十馀所。
解包之后。
不更出门户。
处大众折大疑。
无碍之辞。
波腾云涌。
夜以继日。
曾不少倦。
而燕间之日。
泊然危坐。
若不解语者。
此其大凡也。
师心精泯合时灵感通。
以至咒移井石。
锡出山泉。
说法则蛙入晨窗。
入定则神来夜室。
自避倭之后。
任真而放。
雅同流俗。
嬉笑怒骂。
纵横自调。
而人不能测矣。
庚申秋
寝疾且革。
或劝起坐说偈。
师曰。
此皆文饰。
非吾事也。
以手摇曳而逝。
年七十四。
腊五十二。
茶毗后。
塔其骨于别室中。
所说法语偈颂等若干言。
人正雨辈。
集而梓行。
禅师
名道济
字法舟
嘉兴人也。
受业于东禅昂。
以向上宗乘
走叩吉庵祚禅师
遂得道焉。
无际悟之五世也。
以断桥正脉。
付广善潭。
潭付默庵宣。
宣付吉庵祚。
由潭至祚。
垂百年来。
其家声几不振矣。
承之。
出世金陵安隐。
而俎豆先人于名贤之间。
恢述其志。
刻如履冰。
每以隔宿挂上堂牌。
衲子阴笑之。
尝举拂子召众曰。
见么。
又击曰。
闻么。
既是举起便见。
击著便闻。
妙真如藏。
应用全彰。
是汝诸人。
自不丈夫。
故乃傍人门户。
求知求见。
韬晦家珍。
甘为寒乞。
将谓诸圣别有奇特事。
广额屠儿。
飏下屠刀。
便云。
我是千佛一数。
岂有曲折作知见耶。
丈夫子。
何不恁么担荷去。
于是。
学流爱慕而亲之。
吏部陆公光祖
还里。
以天宁居之。
祖既笃于真乘。
常游天宁。
恨见济之晚。
因问曰。
画前元有易否。
曰。
若无庖牺氏将甚么画。
曰。
画后如何。
曰。
元无一画。
曰。
现有六十四卦。
何得言无。
曰。
莫著文字。
曰。
请师离文字发一爻看。
召公
公应诺。
曰。
者一爻从何处。
起公大笑而谢。
自称五台居士
遂多出入丛林。
而击节焉。
别驾熊公南沙问曰。
设有将剑来取师头。
师还避否。
曰。
若有杀人不眨眼地将军
便有不怕死和尚
沙作挥剑势。
放身便倒。
沙曰。
好个师僧死在剑下。
起。
呵呵大笑曰。
作么作么。
任缘挥麈。
惟津津焉。
提唱纲宗而已。
稍不如意。
飘然去之。
或舟或廛。
或破寺村庵。
前后凡迁居二十馀所。
但其为人真率閒雅。
胸无隐事。
耳目交接。
使人忘其名势。
以故。
贤彦追崇之。
其于院务。
凡百阔略。
知友常以书勉
笑曰。
牙筹算计。
俗尚为讥。
况道人乎。
古制不立烟㸑。
草衣树宿。
闻道益广。
行道益多。
今人。
动以规法相绳。
礼乐铿锵。
举一狗子无佛性话。
求其不惑者鲜矣。
尤云。
我能据守祖庭。
利其徒属。
能作能为。
破律丧行。
恣彼陷溺。
是何益也。
晚年閒著异迹。
机不厌繁。
有道人拈拄杖问曰。
者是谁底。
曰。
山僧底。
曰。
既是师底。
因甚在我手里。
呼曰。
度拄杖来。
道人度杖与
曰。
汝底在甚么处。
道人整冠。
曰。
似则也似。
是则未是。
道人大笑。
又指吉祥草。
问傍僧曰。
是甚么。
曰。
吉祥草。
曰。
更有吉祥者否。
僧以足按地。
道人曰。
狮子窟中。
果无异兽。
摈僧出院。
又僧问。
得何三昧。
便乃随波逐浪。
曰。
两岸春风香不断。
一溪流水落花新。
曰。
学人不会。
曰。
蜻蜓飞尚缓。
蛱蝶舞偏忙。
曰。
和尚莫将境示人。
喝。
僧便作礼。
曰。
啼得血流无用处。
不如缄口残春
二十二出家。
殁年七十有四矣。
众知有厌世意。
请留偈。
以手摇曳曰。
何多事也。
乃趋寂。
时嘉靖。
庚戌之秋也。
得法者二人。
一居胥山
云谷会
一居精严寺
冬溪泽
俱以严标行话于世。
赞曰。
济公近继无际
远续断桥。
历观其始末。
机智毫忽不爽。
然前后居无定相。
惟激励学者为要务。
诸庄旱损。
略不干怀。
可谓救时之明哲者也。
尚有以不事事短之。
所谓盲人问豹。
与语奇斑哉。
扬乌西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蜀郡成都人
扬雄子。
称神童,九岁而夭。
魏启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中宗神龙二年才膺管乐科登第。
玄宗开元中,官至祠部郎中豫州刺史
曾激赏杜甫才华,谓其文似班固扬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