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江军新喻人。萧燧四世孙。隐居不仕,学行为州里所称。孛朮鲁翀从之学。
文原,字善之,一字匪石,绵州人。父漳,徙钱唐。文原年十五,通春秋,在宋时以流寓试浙西转运司,魁四川士,至元间,行中书省辟为杭州路儒学正。大德间,调崇德州学教授,擢应奉翰林文字,升修撰。至大三年,出授江浙儒学提举。皇庆元年,召为国子司业。科举制行,文原校文江浙,虑士守旧习,大书朱子《贡举私议》揭于门。延祐四年,升翰林待制,出佥江南浙西道廉访司事,移江东。至治二年,召为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泰定元年,以疾乞致仕归,致和元年卒,年七十一,制赠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谥文肃。所著有《读易类编》、《内制集》、《素履斋稿》。义乌黄溍曰:公为文精深典雅,温润而有体,确实而有徵,诗尤简古而丽逸。句章任士林曰:善之浑厚以和,沈潜以润,如清球在悬,明珠在乘。当大德、延祐之世,承平日久,善之与袁伯长、贡仲章辈振兴文教,四海之士,望风景附,王士熙、冯思温名位为最显,亦皆出善之之门。文章之柄悉归焉,其盛事可想见也。
养浩,字希孟,济南人。自幼以才行名,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累辟御史台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擢监察御史。疏时政万馀言,为当国者所忌,除翰林待制,寻罢之。恐祸及,乃变姓名遁去。尚书省罢,召为右司都事,迁翰林直学士,改秘书少监。延祐设科,以礼部侍郎知贡举,累拜礼部尚书。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以父老弃官归。召为吏部尚书,不拜。泰定间,屡召不起。天历二年,关中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慨然就道。祷华山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到官四月,倾囊橐以赈饥民。日不胜给,每抚膺痛哭,遂得疾不起。赠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滨国公,谥文忠。别号云庄,有《云庄类稿》行世。江浙行省参政孛朮鲁翀为之序曰:「本朝牧庵姚文公以古文雄天下,天下英才振奋而宗之,卓然有成。如云庄张公,其魁杰也。」又曰:「其文渊奥昭朗,豪宕妥帖,辞必己出,凛有生气。」今观其句法,如「江空孤月白,天阔片云高」,「月色虫边苦,秋容雁外深」,「断岭云通气,颠崖树倒根」,又「鹤嫌客俗穿云去,燕喜春阴掠地飞」,「华发半簪天与老,丹枫两岸水分秋」,「半窗春梦子规月,满院客愁杨柳花」,「勘破宦途盘谷序,蹴开天网漆园书」,其风致潇洒,亦在元和、长庆间也。
褧字显夫,正献公本之弟也。擢泰定甲子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安南使者朝贡归,选充馆伴使,改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詹事院立,选为照磨,寻辟御史台掾,辞。转大禧宗禋院照磨,迁翰林修撰。至元初,擢监察御史,遇事敢言。出佥山南廉访司事,改陕西行台都事。月馀,召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拜翰林直学士,寻兼经筵讲官。卒年五十有三,赠国子祭酒范阳郡侯,谥曰文清。显夫自少敏悟,出语惊人。延祐中,挟其所作诗歌,从其兄入京师,清河元明善、济南张养浩、东平蔡文渊、王士熙方以文章显于朝,争慰荐之。至治辛酉,诚夫登进士第一,后三年而显夫亦擢第,出于曹元用、虞集、孛朮鲁翀之门,士论荣之。所著有《燕石集》若干卷。欧阳元功谓其诗务去陈言,虽大堤之谣,出塞之曲,时或驰骋乎江文通、刘越石之间。而燕人凌云不羁之气,慷慨赴节之音,一转而为清新秀伟之作,齐鲁老生不能及也。苏伯修亦谓其诗清新飘逸,间出奇古,若卢仝、李贺之流,益喜其词以模拟之。危太朴曰:公之于诗,精深幽丽,而长于讽谕,用成一家之言。显夫之诗,于诸公之评尽之矣。
简介
权汉功(권한공),朝鲜人,高丽王朝官员。本贯安东权氏。 权汉功于忠烈王在位期间等第直史馆。忠烈王与忠宣王父子都在元朝的时候,王惟绍等人离间王父子,权汉功为忠宣王的从臣,出仕忠宣王府邸,与崔诚之主选法。忠烈王薨,忠宣王归国后,赐冠带,常常出入宫禁,时不时召见,拜密直副使骤升佥议评理。当时忠宣王经常滞留元朝不归国,从臣们都想要回国。汉功、诚之同掌铨注,贪其贿赂,无意东还。李思温、金深弹劾于徽政院,将权汉功逮捕下狱。忠宣王怒,将此事告诉皇太后。于是权汉功被释放,李思温、金深遭到流放。 忠肃王即位后,表彰权汉功、崔诚之、朴景亮跟随父亲忠宣王之功。忠宣王奉御南游江浙,权汉功与李齐贤跟随。权汉功、崔诚之、李光逢等人跟随忠宣王在大都之时大肆收受贿赂,滥封亲戚故旧为官,使得忠肃王非常不满。1323年,上王忠宣王被流放吐蕃后,权汉功、李光逢、金廷美(金怡)、蔡洪哲、裴廷芝等人被逮捕。权汉功欲自厕所逃跑,但仍被逮捕,同李光逢、蔡洪哲一起籍没家产流放远岛,金廷美则被释放。权汉功、李光逢、蔡洪哲三人没有进入海岛,而是在洪州界聚众扰民。不久后,元朝派人赦免了三人。权汉功怨恨忠肃王,于是投靠了沈王王皓。权汉功纠集沈王的党羽,在慈云寺聚集百官,要求在废黜忠肃王、改立王皓的请愿书上签字。当时忽降大雨冰雹,监察执义尹宣佐便说此是猪狗不如的事,聚集签字,百官纷纷效仿,于是失败了。 权汉功多年跟随忠宣王,为忠宣王所重用,忠宣王在流放吐蕃的时候还向权汉功寄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忠惠王继位后,得知权汉功二室康氏有姿色,派护军朴伊刺赤纳之宫中。伊刺赤先将其强奸,忠惠王得知后大怒,皆扑杀之。忠惠王被逮捕送到了元朝,群臣聚集在旻天寺,商议上书其鸣冤。权汉功说:「昔殷太甲不明于德,伊尹放诸桐三年,然后悛心改行,复于君位。又有一国,介于要冲之地,杀其朝觐诸侯及天子之使,于是天子遣人诛之。又有一国之臣使于他国,及其还,天子之使斩其君首而去,其臣诣尸所陈祭而哭,亦令斩之。今王无道,天子诛之,何得而救乎?」后来权汉功官至都佥议政丞、醴泉府院君。曾奉元朝之命,为太子左赞善。忠定王元年卒,谥文坦。著有文集《一斋逸稿》。 权汉功有二子:权仲达、权仲和。其中权仲和在朝鲜太宗在位期间担任过领议政之职。《高丽史》将权汉功列为奸臣。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辅良,字用贞,号介庵。姓范氏,吴人也。为文正十世孙,父伯和,母郑氏。秉性慈祥,素怀善愿。及诞良,聪悟夙发,妙意天成。见浮图书,跃然朗诵,若所故习。有相者见之,谓其父母曰:“是子骨格清耸,非世间法可缚,若使之学佛,必能弘大宗乘。”父母方钟爱,未之信也。里故多兰若,良稍长,日与群童遨游其间,徘徊爱慕,终日不忍去。父察其志,与相者言合,乃许之,从同里迎福院僧寿弥薙落。及受戒具,慨然曰:“学佛将以明心,心非师无以示肯綮,终日面墙可乎。”去从北禅泽法师,习天台教观,所谓三乘十二分,研其精华,摄其密微,充然若有所契。时士瞻杓主天平山白云寺。寺盖范氏所建,以奉先者。良数至其间,士瞻谓之曰:“教乘固当学,若沈溺不返,如入海算沙,徒自困耳。何不更衣,以事禅习乎?”良曰:“吾将焉适?”曰:“笑隐䜣主龙翔集庆,其道大被东南,缁白信从,如子归母。朝廷嘉之,赐以‘广智全悟’之号。汝何不往依之?”良于是往见,䜣即以全器法宝期之,问答之间,棒喝兼施,弦发箭驰,霆迅电扫,刹那顷,凡情顿丧,虽未至清净觉地,而所入正途,超然出于物表。他日再有所问,良应声若响。䜣曰:“得则得矣,终居第二义也。”良益弗懈,久之,遂契其心法,云空川流,了无留碍。寻掌藏钥于四明阿育王山,与石室瑛纵横叩击,石室极推誉之。元至正壬午,行宣政院檄良出主嘉兴资圣寺,年才二十有六。众颇易之,良杀衣黜食,为修建计,崇基广构,文甓雕甍,金碧烨然,前后相照,往来观者,始皆信服。居十三年,迁越之天章,阅四寒暑,移杭之中天竺,倾向者益多,教且远敷。会海寇兴乱,兵燹相仍,南北两山,名蓝梵宇,皆化于烈焰。灵隐古称绝胜,乃寒烟白草,凄凉夕照之中,过者为之慨然。康里公为江浙行省丞相,妙柬名僧,能任起废者莫良为宜,命使居之。既至,剪剔荆丛,葺茅为庐,以栖学侣。虽凋零之秋,开示徒众,语尤激切。尝谓“达摩一宗,陵夷殆尽,汝等用力,如救头然可也。然百千法门,无量妙义,于一毫端,可以周知。如知之,变大地为黄金,受之当无所让,否则贻素餐之愧。岁月流电,汝等急自进修。”参学之士,多有因其语而入者。化缘既周,手疏衣赀入公帑,散交游,及治丧敛之事,顾谓左右曰:“明日巳时,吾将逝矣。”及期,澡身端坐,书偈而灭。明洪武四年六月十六日也,报年五十又五,僧夏四十。龛留五日,顶有暖气。阇维,设利罗珠圆玉皦,捧将盈升,弟子等以馀骨入归云塔中,于寺东偏瘗焉。同门天界善世宗泐辑其行事,乞金华宋濂为之铭,云:“良性简直,虽面折人过,而胸中无留物。与人交,无少长,一以诚相遇。所造偈辞,初不经意,而语出浑成,有若宿构。举扬大法,不务缘饰,而西来之旨自明。复以净土观门,苦海航舟,时兼修之,未尝少怠。四坐道场,解结发覆,如利刃之破罥索,甘露之洒稠林。盖道行无迹,妙极无象,求而即之,吻契本真。未定之先,则万缘鼎沸。发慧之后,则一性洞虚。所谓不用其力,而无所不力。则神器化于玄冥,而忠信发乎天光,而良和粹外形,渊懿内朗。造请之间,因言悬解,證不染不迁之域,泯差别次弟之门。非上智宿植,恶至此乎。”
维基
陆费墀(1731年—1790年),字丹叔,复姓陆费,浙江桐乡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迁礼部侍郎。充任《四库全书》的总校官。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发现“舛谬丛生,应删不删,且空白未填者竟至连篇累页”,下令陆费墀罚赔文澜、文汇、文宗等三阁《四库全书》的面页、木匣、装订、刻字等原料并制作费用十数万两银,陆费墀「本系寒士,家无担石,……谅不过千金产业耳」,勉力缴罚金三四万两银,三年后去世。家产被查抄,作为三阁藏书装治费用。*孙陆费芷沧、陆费恩洪(即陆费瑔)。*孙女陆费湘于,字季斋,云骑尉赵贞复(字苏生)继室。诗有祖风。*孙女陆费思温,字玉如,陆费湘于之妹,沈福荣室。出嫁未及半年即去世。*曾孙陆费逵(1886年—1941年),字伯鸿,幼名沧生,号少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