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李俊民金末元初 1176 — 1260
俊民字用章
别号鹤鸣老人
唐韩王元嘉之后。
家于泽州
少通程氏之学,金承安中,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
未几,弃官教授
南迁后,隐于嵩山
元世祖在藩邸,刘秉忠盛称之,以安车召见,延访无虚日,遽乞还山。
卒,赐谥庄静先生
(集作庄靖。
世祖尝曰:「朕求贤三十年,惟得窦汉卿李俊民二人。
」泽守段正卿刻其遗集十卷,长平李仲绅、王特升序之。
谓自筮仕后,冥搜隐索四十馀年,虽片言只字,亦必有据。
刘瀛云:「先生诗格律清新似东坡,句法奇杰似山谷。
集句圆转,脉络贯穿,半山老人之体也。
雄篇钜章,奔腾放逸,昌黎公之亚也。
」盖为当时所推重如此。
先生尝自书登科记后曰:余阅承安庚申登科记三十三人,革命后,独与高平赵楠庭干二人在。
一日,邂逅于乡邑,哽咽道旧。
壬寅五月庭干复挈家之燕京,感慨忍泪,书五十六字寄之:「试将小录问同年,风采依稀堕目前。
三十一人今鬼录,与君虽在各华颠。
君还携幼去燕然,我向荒山学种田。
千里暮鸿行断处,碧云容易作愁天。
」是时,蔡州失守已十年矣。
故云。
元世祖元初 1215 — 12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5—1294 【介绍】: 即忽必烈
元朝皇帝。
拖雷子,宪宗(蒙哥汗)弟。
宪宗元年,奉命总治漠南,开府金莲川。
三年,受关中封地。
同年,进兵云南
次年,灭大理
关中,任用廉希宪许衡等,兴学校。
八年,受命攻鄂州
九年九月,在鄂州宪宗死讯。
十一月,与贾似道约和撤兵北归。
次年三月,在开平府即大汗位,始建年号中统。
使刘秉忠许衡定官制。
时幼弟阿里不哥受漠北、中亚诸王拥护,在和林即位为大汗。
世祖出兵击破之。
中统三年,平定济南李璮之叛,乃罢大藩子弟专兵民权之制。
五年,改元至元,定都燕京,罢蒙古开国以来诸侯世守之制。
至元八年,用刘秉忠议,改国号为大元
十年,破襄樊
十一年,使伯颜领兵灭宋。
十三年,宋降。
十六年,消灭宋朝在南方的残余势力,统一全国。
二十三年,遣使至江南访求人才,大量起用南人。
但北方蒙古诸王海都等相继叛乱,争战多年。
伊儿、钦察等汗国君主与大汗的关系日见疏远。
晚年发动侵略日本安南、爪哇等役,均以失败告终。
至元三十一年正月病卒。
蒙语尊称薛禅皇帝。
释至温南宋 1217 — 1267
至温
字其玉
号全一
邢州郝氏。
幼聪敏异尝。
六岁见寂照和尚
照曰。
汝其为释氏乎。
师心许之。
会照避乱。
去隐辽西
乃礼照弟子辩庵讷。
而祝发焉。
无还富公。
开法万寿。
涖众甚严。
师不以为忤。
与十僧同往佐之。
寻为万松侍者
以才气过人。
稍不容于众。
然博记多闻。
百家之言。
罔不该涉。
又善草书。
有颠素之遗法。
凡万松偈颂法语。
一闻辄了之。
遂得法焉。
尝使代应对。
谈锋不可犯。
太保刘文贞公
长师一岁。
少时相好也。
荐师可大用。
世祖召见与语。
大悦。
将授以官。
辞曰。
天下佛法流通。
僧之愿。
富贵非所望也。
慰而遣之。
世祖征云南还。
文贞为言。
锡师号。
曰佛国普安大禅师
总摄诸路僧事。
刻印以赐。
师锐意卫教。
凡僧之田庐。
见侵于豪富及他教者。
皆力归之。
驰驿四出。
周于所履。
必获其志乃已。
或劝之少憩弗懈也。
宪宗末年
僧道士
各为违言以相倾。
上命聚讼于和林。
剖决真伪。
师从少林诸师辩之。
道士义堕。
自是法教大兴。
僧徒赖之。
师遂纳印辞职。
每岁赐金。
辄缘手尽。
世味泊如也。
至元丁卯
终于桓州天宫寺
盛暑
仪形如生。
异香馥郁。
三日火浴之。
心舌牙齿不坏。
人掊其地深数尺。
皆得舍利云。
世寿五十一。
僧腊四十。
禅师名至温
字全一
邢州郝氏子。
天童如净禅师
八世之裔也。
性敏捷。
不易出语。
语则合度。
六岁从万松秀禅师
祝发为大僧。
是时万松之庭。
多俊杰。
会伪金章宗明昌四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四年癸丑)。
说法于内廷。
其王亲贵戚罗拜求示。
俱无言说。
惟合爪当膺而已。
大疑其所以。
乃请问于秀公
秀公拂之。
温益疑。
遂心计曰。
至道虽玄。
非言莫显。
师于佛法。
得无吝乎。
一日见僧问。
曰。
是处是慈氏无门无善财为甚道。
琉璃殿上无知识。
厉声曰。
折却殿了。
与你相见。
不觉失笑。
曰。
笑甚么。
对曰。
可惜打破瓦。
曰。
打破后如何。
又无语。
然温博学强记。
与雪庭𥙿公。
往还辩论。
裕每誉之。
秀公迁大都。
仰山栖隐寺
丞相耶律楚材
常问道栖隐。
因与甚善。
会同学林泉伦上座。
出住万寿
以大事未了为愧。
且忧愤成疾。
久之乃得秀公之旨。
于是机不可撄。
秀公暮年常课华严。
门下得法者。
虽一百二十人。
最惬公意。
其金都应酬。
悉以代之。
秀公殁。
会元主伐金。
开法华严。
林泉伦继席报恩。
其道价齐重于京都。
元主研究三教典籍。
以为宋徽宗不业三教正经。
佞于方士丹升之说。
以至亡国。
诏有实学之士。
较诸道藏伪撰。
除道德南华外。
尽行烧燬。
命林泉伦于大都悯忠寺举火。
是日倾都传闻。
士庶毕集。
伦乃以火炬打圆相云。
诸仁者只如三洞灵文。
还能證此火光三昧也。
无如斯会得。
家有北斗经枉。
教人口不安。
宁其或未然。
从此灰飞烟灭。
后任伊到处觅天尊。
急著眼看。
便烧之。
众口杂然。
称正时。
元庚申也(即南宗景定元年)。
元主将西征有嫉我教者。
遂奏议曰。
释氏虽托方外。
然多忠烈之辈。
五台等处。
僧徒有能咒术武略及膂力者。
宜募为部伍。
扈从西征。
可为开国之一助也。
闻大惊。
乃顾楚材
而折其说。
楚材亟白元主曰。
释氏之高行者。
必守不杀戒。
奉慈忍行。
故有危身。
不證鹅珠。
守死不拔生草者。
法王法令拳拳奉行。
虽死不犯。
用之从军
岂其宜乎。
若不循法律者。
必无智行在。
彼既违佛制。
在此岂终王事哉。
一举两失。
实不可也。
元主遂然之。
太保刘秉忠以僧服而辅元主。
元主甚敬之。
曰。
臣乃宇宙之废品耳。
何当圣眷。
此有万松秀禅师之高弟。
名曰至温
唱曹洞宗旨于上都华严寺
其学兼内外。
道贯天人。
陛下若诏而宾之。
必充扩仁风。
为苍生之依赖也。
于是入内廷。
与元主朝。
夕论道。
元主尝恨相见之晚。
河北诸禅刹。
宋政和以来。
加之辽金壬辰兵。
秽祖庭。
未得兴复。
元主敕立禅僧为主持。
于是三河寺院。
沛然兴矣。
燕赵秦晋之间。
洞室宗风大鬯。
皆温之力也。
居内庭。
三载如一日。
辞还。
锡号佛国普安大禅师
至元丁卯五月(即南宋度宋三年)。
示疾。
沐浴更衣而逝。
异香三日
茶毗。
舍利无数。
四众分塔而祀之。
赞曰。
朝生凤雏。
自与千岁玄鹤。
同途而异辙。
余观温公
驱乌于万松之庭。
其胸中固已吞云。
梦八九耳。
及演化大都。
果远出群贤之上。
然兵火之馀。
能使王公贵人。
信有此事。
非冰霜洁行。
不足以感之。
今人独味万松评唱之语。
而不闻公有回天之力。
何哉。
余故表而出之。
为洞宗之威凤云。
张文谦元初 1217 — 12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7—1293 【介绍】: 元邢州沙河人字仲谦
刘秉忠同学。
贵由汗二年,以秉忠荐,入忽必烈王府掌书记
蒙哥汗时,从忽必烈大理,与秉忠姚枢劝勿以国主使者而屠城。
又从攻鄂州,亦劝以不可嗜杀。
世祖中统元年始立中书省,任左丞
至元元年,行省西夏中兴等路,用郭守敬兴水利。
七年,拜大司农卿,奏立诸道劝农使
又与窦默请立国子学
十三年,迁御史中丞
自知为阿合马所忌,求去。
世祖许衡等造新历,乃授昭文馆大学士,领太史院,总其事。
十九年,拜枢密副使
赵秉温元初 1222 — 12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2—1293 【介绍】: 元蔚州飞狐人字行直
赵瑨子。
忽必烈于藩府,命受学于刘秉忠
蒙哥汗时,从忽必烈云南
世祖中统间,行右三部事。
至元间创立朝仪。
累迁昭文馆大学士
《授时历》成,进中奉大夫
郭守敬元 1231 — 131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1—1316 【介绍】: 元顺德邢台人字若思
从祖父郭荣习数学、水利,又为刘秉忠弟子。
世祖中统三年,因张文谦荐见元世祖,建议引玉泉山水以通中都(后改大都)与通州间水运。
提举诸路河渠。
至元元年,修复中兴路唐来、汉延等渠。
次年,升都水少监
十三年,受命与王恂等制订《授时历》。
修造简仪、仰仪、圭表、景符等仪器。
十六年,任同知太史院,在全国设二十七观测站,以实测材料證实南宋杨忠辅岁实365。
2425日之说。
十七年,《授时历》制订完成,颁行全国。
二十八年,任都水监,开通通惠河,使大都通州间得以通航。
三十一年,复任知太史院事。
刘秉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邢州人字长卿
刘秉忠弟。
刘肃学《》,明理学。
与兄同事世祖。
中统初,擢礼部侍郎
世祖至元间彰德路总管,治狱详明。
召除礼部尚书,出为湖州平阳路总管
年六十卒。
王恂元初 1235 — 12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5—1281 【介绍】: 元中山府唐县人字敬甫
年十三,即研习算术。
两年后,从学于刘秉忠,遂精通历算之学。
初为忽必烈子真金伴读
世祖中统二年太子赞善
真金中书令判枢密院事朝夕随侍,奉命与闻政事以备顾问,其见重如此。
至元十三年太史令,与许衡郭守敬等修订《大明历》,提出“招差法”、“弧矢割圆法”,推算精密。
历成,赐名《授时历》,颁行天下。
旋居父丧,哀毁死。
尚文元 1236 — 13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6—1327 【介绍】: 元祁州深泽人,徙保定字周卿
河东宣抚张文谦掌书记
世祖至元六年,以刘秉忠荐,被召与诸儒定朝仪。
擢右直侍仪使
十七年,出守辉州,治狱明断。
吏部侍郎刑部尚书中台侍御史河北河南肃政廉访使
成宗大德元年,河决蒲口,奉命按视。
建议当顺水之性,听河北流。
河朔山东官吏以为不便,遂未实行。
累官中书左丞,告归。
武宗仁宗朝,屡延致,访以国事,拜太子詹事,使三往,乃起。
后以中书平章政事致仕。
王倚元初 1240 — 12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0—1292 【介绍】: 大都宛平人,先世为莱州人字辅臣
为人孝友乐易,重然诺,读书务躬行,不专事章句。
世祖时刘秉忠所重,选侍东宫,凡时政所急,知无不言。
官终太子家丞
田忠良元 1243 — 13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3—1317 【介绍】: 元中山(今河北定州市)人,字正卿
通儒、杂家言。
太保刘秉忠荐于世祖,以卜筮受信任,由太常丞累官昭文馆大学士
仁宗即位,领太常礼仪院事。
郭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顺德邢台人号鸳水翁
通五经,精于算数、水利,与刘秉忠友善,使其孙郭守敬秉忠学,遂至成名。
姚广孝元末明初 1335 — 1418
江南长洲姚医师子,不肯学医。
魁磊高岸,意度伟然,喜为儒者博贯该通之学。
至正间,削发居相城妙智庵。
里中灵应观道士席应真者,读书学道,通兵家言,尤深于机事。
公师事之,尽得其学,然深自退藏,人无知者,惟王行止仲独深知之。
公应径山书记之召,止仲为文赠之,以谓上人年甫壮,天下乱已极,且必该治,治然后出于时,以发其所蕴,非以沙门之法终其身者。
尝寓嵩山寺,袁珙见其相而异之,曰:「公非常僧,刘秉忠之俦也。
洪武初,再以高僧征。
十五年,十王之国,太祖命各选一高僧侍王。
公在燕府籍中,住持庆寿寺
靖难兵起,妙识几先,赞助秘密。
太宗即大位,召至京师,欲官之,固辞,为僧录左善世
东宫,特授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复姚姓,赐名广孝
太子南京监修高皇帝实录。
上命蓄发再三,终不肯,赐两宫人,不近亦不辞,逾月乃召还。
尝以赈济归,徒步闾里,以赐金散之宗党。
永乐六年,来朝北京,仍居庆寿寺
病笃,车驾临视。
问后事,对曰:「出家人复何所恋?
」明日,诏诸门人,告以去期,敛袂端坐而逝,年八十有四,追封荣国公谥恭靖
荼毗之日,心舌与牙坚固不坏,得舍利皆五色。
赐茔在房山县东北四十里,上自制文,铭其碑。
仁宗立,加赠少师,配享太庙
嘉靖中,移祀大兴隆寺
公初侍燕邸,每夜梦与刘太保仲晦寤语,厥后现身佐命,恪守僧律。
南屏西山,后先观化,两公之赐名,一曰秉忠,一曰广孝,岂非宿乘愿轮再世示现者与?
余录公诗,列诸释氏,以从公之志,所以崇公者至矣。
公居吴,为高启北郭十友之一,尝叙其《独庵集》,以为险易并陈,浓淡迭显,能兼采众家,不事拘狭。
化后,吴人总刻其诗文,曰《逃虚子集》。
冷谦元末明初
字启敬嘉兴春波门内人也。
元中统初,与刘秉忠沙门海云游,读书博学,尤深于易。
至元间秉忠为相,乃弃释从儒,游霅川,交赵孟頫
常同在四明故相史弥远家,观李思训画,遂效之,深得其趣,因以善画称。
晓音律,善鼓琴,飘然有尘外想。
后隶淮阳,遇异人授中黄大丹,传张氏悟真之旨。
至正间,年百馀岁矣,颜如童孩。
值乱,避地金陵,卖药市中,神效骇人。
复隐居杭州吴山
洪武初,授太常协律郎,与少卿陈昧、学士詹同待制王祎、儒士熊太古等定郊庙诸乐章,考撰为多。
有友贫不能自存,于壁间画一门,门有鹤,使细观之,则门启,入取金玉以出,而不觉遗其引。
他日内库失金,守藏吏持引姓名迹捕之,因并执谦。
渴求饮,拘者以瓶汲水与之,且饮,随以足插入瓶中,身渐隐。
拘者惶急,曰:无害,第持瓶至御前。
拘者如其言,帝问,瓶中辄应,击碎之,片片皆应,竟不知所在。
后有人于蜀中见之。
作蓬莱仙奕图以遗三丰遁老,即张刺挞也。
永乐三年,遁老手提此图以归,太师淇园公丘福题其上云:冷君名启敬龙阳子其别号也。
君有画鹤之诬,隐壁仙逝。
此卷乃至元六年五月五日为予作者,予将访君于十洲三岛,恐后人不识奇仙异笔,混之凡流,故识此。
今郡城有冷仙祠,祷梦者多奇验云。
余向购其诗不得,近从吴门陆生废簏中得其一诗,遂录于此。
刘青田有泉石歌,为启敬赋及听冷协律弹琴诗。
周光夏明至南明
维基
周光夏(?
—17世纪),字士六号敏山河南开封府杞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周光夏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获授工部主事,抽分龙江,有盈馀数万。
他从郎中外任宁国知府吏员都不敢欺骗他,又多奖拔文人和士大夫;再调官淮安,不顺从高杰刘泽清
北京陷落,他与路振飞中军赵彪、张云冲、徐人杰傅文亮、王启、周逢豫共同守城。
武愫南下,周光夏命令徐州指挥王文明假装投降,与徐标中军卓圣、刘秉忠同知郑之俊,诸生吴汝珠、王太生擒获武愫;迁任江西副使,负责督兵筹粮,来往福建广东
隆武帝继位,让周光夏担任太仆卿,管理尚宝司;明年(1645年)就以佥都御史巡抚江西
永历帝即位,周光夏参与拥戴,历任工部右侍郎左副都御史左都御史,为官清廉,与严起恒晏清友善。
不久童琳弹劾他「越资序,题差用,私乱台规,非法」,唯永历帝反而杖打童琳,他就晋升为工部尚书,但永历二年就遭罢去此职务。
肇庆再次失陷,里人江禹绪朝任作招抚,带兵在平南江与周光夏相遇。
他情绪激昂地数落江禹绪禹绪最初还在得意忘形,听到他的训话就垂头丧气,不敢回答。
很快他兵败,不愿投降,于是奋身战斗,中弹而死。
南明朝廷得知,追赠太子太保谥忠烈
他能力出众,有义气,随从志气精锐,死后人们都为他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