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全宋诗
吴儆(一一二五~一一八三),字益恭,原名称,字恭父(《龙川文集》卷一五《送吴恭父知县序》),休宁(今属安徽)人。与兄俯讲学授徒,合称江东二吴。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调鄞县尉。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知安仁县。淳熙元年(一一七四),通判邕州。五年,迁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奉祠。七年,起知泰州,寻复奉祠。十年卒,年五十九,谥文肃。有《竹洲文集》二十卷,其中诗三卷。事见本集附录程卓撰行状。 吴儆诗,以明万历七年吴瀛刻《吴文肃公文集》为底本。校以明弘治六年吴雷享刻本(简称弘治本)及明万历吴继良刻十卷本(简称十卷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人。云南弥勒州土官。率众从元,授土知州,寻升知府。
祖常,字伯庸,世为雍古部,居靖州之天山。其高祖锡里吉思,当金季为凤翔兵马判官,子孙因号马氏。曾祖月合,乃从元南伐留汴,后徙光州。祖常七岁知学。延祐初,贡举法行,乡贡会试皆第一,廷试为第二人。授应奉翰林文字,擢监察御史。劾奏柄臣铁木迭儿十罪,罢之。柄臣复相,左迁开平县尹,因欲中伤之,退居光州。铁木迭儿死,乃除翰林待制。累迁礼部尚书,两知贡举,一为读卷官,寻参议中书省事,参定亲郊礼仪。元统初,拜御史中丞,转枢密副使,辞归。起为江南行台中丞,又改陕西,皆不赴。至正四年卒,年六十。赠河南行省右丞魏郡公,谥文贞。伯庸文章宏赡而精核,刮除近代南北文士习气,而专以先秦、两汉为法。与姚文公燧、元文敏公明善,实相继后先。尤致力于诗,大篇短章,多可传者。所著曰《石田集》,以所居有石田山房也。浙东廉访苏天爵请于朝,刻以行世。序之曰:「公诗接武隋、唐,上追汉、魏。后生争效慕之,文章为之一变。与会稽袁公、蜀郡虞公、东平王公更唱迭和。金石相宣,而文益奇。」史官陈旅亦曰:「公古诗似汉、魏,而律句入盛唐,散语得西汉之体。」文宗尝驻跸龙虎台,祖常应制赋诗,尤被叹赏,曰:「孰谓中原无硕儒乎!」
《望云集》五卷,明郭奎撰。奎字子章,巢县人。早从元余阙学,慷慨有志节。朱文正开大都督府于南昌,尝参其军事。后文正得罪,奎亦坐诛。《明史·文苑传》附见《王冕传》中。奎当干戈扰攘之际,仗剑从军,备尝险阻,苍凉激楚,一发于诗。五言古体,原本汉魏,颇得遗意。七言古体,时近李白。五言律体,纯为唐调。七言律体,稍杂宋音。绝句则在唐宋之间。元末明初,可云挺出。赵汸、宋濂皆为之序,推崇甚至,良不诬矣。五卷之末,附短札三篇。案嘉靖辛夘吴廷翰重刋是集,但称五言古诗三十七、词歌曲十三、五七言律百有九、排律杂诗四十四,不言有文。岂后人得其手稿附入耶。集中送《陈克明归茶陵诗》,瑚琏字押入平韵,盖古人三声之法。古诗《上山采蘼芜》,以“素”、“馀”、“故”同押。刘琨《赠卢谌诗》以“璆”、“叟”同押。盖即其例,非落韵也。
今觉盦诗
闽县郑海藏先生为诗负海内重名,于后进少许可,顾独盛称至德周子梅泉,数为余诵其断句,相与叹赏,以为难能。岁己卯,梅泉最录所为《今觉庵诗》四卷视余,属定去取,且为之序。余乃得尽读梅泉之诗,其胜处往住能综玉溪、临川两家之长,趣逸语俊,光采四溢,而中藏郁伊侘傺不可聊之深悲隐痛,挹之而弥永,殆所谓其哀在骨者,因益信海藏之知言。而梅泉亦曰:「吾自幼搏揖畴人之学,假有吟咏,不过伫兴成章耳。年四十,避兵上海,始刻意为之。当是时,海内耆宿泰半侨沪为流人,吾胥得从之游,而于海藏尤密,益我亦独多。故集中所存,皆四十后作。然久溷市廛尘壒中,既无以淑吾耳目,瀹吾性灵,而衣冠文酒之会,复有名能诗而志行不足称道者,亦不能不强忍而与之周旋。集中署题有曰某人者,盖从元耶律文正例。夫所处之境与所接之人如此,吾之诗从可知矣。」悲哉,梅泉之言也。古之为诗者,达则咏歌休明,赓飏盛美,润色一代之王业;穷则讽政教得失,述闾阎间疾苦,资观民风者之采择。故其所作,基于四始,通于五际。降及后世,輶轩陈诗之典废,郊庙朝廷复无勋德可称颂,于是诗人之号乃为穷而在下者所专。然其人既不得志于时,则相与恣游观,极酬唱,举夫阴阳朝暝、云霞风雪之变幻,崇山大壑、疾湍飞瀑之邃幽,田园卉木、鸟兽虫鱼之状态,一一探讨而刻画之。篇什所播,千百世后,读其诗若历其境,抚其迹而想像其风流,此其山川朋友之乐,有非势位富厚所得而易者。它人或哀其穷,在无入而不自得之,君子固未尝自以为穷也。岂若今之伦纪礼法,沦胥以亡,兵革盗贼之祸,遐陬僻邑靡弗届,求躬耕陇亩、长为农夫且不可得,柴立互市之场,以苟全性命,孤呻独谣,自写胸臆,犹不免取咎戾于人?盖曹、刘、沈、谢、李、杜、苏、黄以来,无此厄遇,欲不谓之穷,不可得已。虽然,世变无竟,诗之道亦与之无竟。梅泉既躬曹、刘、沈、谢、李、杜、苏、黄所未有之遇,其诗固亦宜有曹、刘、沈、谢、李、杜、苏、黄所未道之语,安知天之穷梅泉,非所以玉成之邪?余于诗无能为役,而穷且过之,书以复梅泉,亦欲援此义以自壮耳。新城陈祖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