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蔡元培清末至民国 1868 — 1940
词学图录
蔡元培(1868-1940) 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
浙江绍兴山阴县人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1927年北京大学校长,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1930年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
1928年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
维基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蔡元培)敱,字仲申又字鹤卿民友孑民号隺庼小名宜哥小字意可,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馀,中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人物、翻译家,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
他曾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代理主席,亦被普遍认为是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
蔡元培25岁成进士,被点翰林院庶吉士,是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1927年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
他也是中国国民党监察委员,四一二事件时领衔发表《护党救国之通电》,要求清党。
1928年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
蔡元培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观察;两度游学欧洲、亲炙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及法国大革命后的思潮。
他把中国文化教育「从封建专制时代摆渡到民主自由时代」。
手定教育方针,创立现代教育制度。
北京大学学术化,奠定中央研究院之基础。
提倡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及人生观、世界观、美学教育。
倡导自由思想、民权与女权,致力革除「读书为官」之旧俗,开科学性研究风气。
主要活动
  • 1892年,进士,貢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