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660
【介绍】:
亦称仲庆父、共仲、孟氏。春秋时鲁国人。鲁桓公子,庄公庶兄,一说庄公母弟。庄公即位,庆父专权。庄公二年,率军攻于馀丘。庄公卒,子般即位。使人杀子般,立开为闵公。闵公二年,庆父欲自立为国君,又使人杀闵公。鲁人怒,欲杀之,奔莒。鲁以贿赂求庆父于莒,莒人归之,请赦罪,不许,自缢死。孟孙氏为其后裔。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659
【介绍】:
春秋时齐桓公女。鲁庄公夫人。性骄淫。与庆父通。庄公卒,与庆父先后杀公子般及闵公。鲁乱,齐桓公乃立僖公。鸩杀哀姜。鲁人遂杀庆父。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宋桓公 | 前681年—前651年 | 国君姓名:禦说。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651
【介绍】:
春秋时宋国国君,名御说。闵公弟。南宫万杀闵公,更立公子游为君。后国人平乱,杀公子游,立其为君。在位三十一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644
【介绍】:
一作成季。春秋鲁国人。庄公弟。有兄庆父与叔牙。叔牙欲立庆父,季友奉庄公命鸩杀叔牙。庄公卒,立公子般(斑)为君。庆父杀般,季友奔陈。庆父立庄公子启方,为闵公。季友归鲁。庆父又杀闵公。季友复奉庄公少子申出奔。旋庆父不容于鲁,奔莒。季友归国立申,为僖公,又逼庆父自杀。后为相。其后称季孙氏,三桓之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鲁国人。闵公时大夫。公之傅尝夺卜齮田,而公不禁。庆父乃嗾使卜齮刺杀闵公。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鲁釐公 | 前659年—前627年 | 姓名:申。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627
【介绍】:
僖一作釐。春秋时鲁国国君,名申。庄公子,闵公庶兄。闵公被杀,季友奉之入鲁,立为僖公。以汶阳、费二邑封季友,相鲁,为公族季孙氏。以庆父后为鲁公族孟孙氏。在位三十三年。
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公名申,周公十二世孙,闵公少弟。在位三十三年。谥曰僖公。亦曰釐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617
【介绍】:
即臧文仲。春秋时鲁国人,字文仲。臧孙达孙。正卿。历事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君。庄公二十八年,鲁大饥,臧孙辰使齐,以玉器请籴,齐君为所动,归其玉而给予籴。并曾力劝晋人释放卫成公。孔子曾说他有“三不仁”、“三不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作夏父不忌。春秋时鲁国人。文公时为宗伯。文公二年,祀于太庙。升僖公之位于闵公之上,且以为明顺。按当时礼制,被认为逆祀失礼。
释法愿。本姓钟氏。名武厉。先颖川长社人。祖世避难移居吴兴长城。家本事神身习鼓舞。世间杂伎及蓍爻占相备尽其妙。尝以镜照面云。我不久当见天子。于是出都住沈桥。以佣相自业。宗壳沈庆之微时请愿相。愿曰。宗君应为三州刺史。沈公当位极三公。如是历相众人。记其近事所验非一。遂有闻于宋太祖太祖见之。取东治囚及一奴美颜色者。饰以衣冠令愿相之。愿指囚曰。君多危难下阶便应钳锁。谓奴曰。君是下贱人。乃暂得免耶。帝异之。敕住后堂知阴阳秘术。后少时启求出家。三启方遂。为上定林远公弟子。及孝武龙飞。宗壳出镇广州。携愿同往。奉为五戒之师。会谯王搆逆。壳以咨愿。愿曰。随君来误杀人。今太白犯南斗。法应杀大臣。宜速改计必得大勋。果如愿言。壳迁豫州刺史。复携同行。及竟陵王诞举事。陈谏亦然。齐高帝亲事幼主。恒有不测之忧。每以咨愿。愿曰。后七月当定。果如其言。及高帝即位。事以师礼。武帝嗣兴亦尽师敬。永元一年卒。春秋八十二。
释法愿。本姓钟。名武厉。先颖川长社人。祖世避难移居吴兴长城。愿常为梅根冶监。有施慎民来代之。先时文书未校慎民。遂偏。当其负愿乃诉求分罪。有旨免慎民死。除愿为新道令。家本事神身习鼓舞。世间杂技及耆父占相。皆备尽其妙。尝以镜照面云。我不久当见天子。于是出都住沈桥。以庸相自业。宗壳沈庆微时经请愿相。愿曰。宗君应为三州刺史。沈君当位极三公。如是历相众人。记其近事所验非一。遂有闻于宋太祖。太祖见之。取东冶囚及一奴美颜色者。饰以衣冠令愿相之。愿指囚曰。君多危难下阶便应著锁。谓奴曰。君是下贱人。乃暂得免耶。帝异之。即敕住后堂知阴阳秘术。后少时启求出家。三启方遂。为上定林远公弟子。及孝武龙飞宗壳出镇广州。携愿同往。奉为五戒之师。会谯王构逆羽檄岭南。壳以咨愿。愿曰。随君来误杀人。今太白犯南斗。法应杀大臣。宜速改计必得大勋。果如愿言。壳迁豫州刺史。复携同行。及竟陵王诞举事。愿陈谏亦然。愿后与刺史共欲减众僧床脚令依八指之制。时沙门僧导独步江西。谓愿滥匡其士。颇有不平之色。遂致闻孝武。即敕愿还都。帝问愿。何诈菜食。愿答。菜食已来十馀年。帝敕直閤沈攸之。强逼以肉。遂折前两齿不回其操。帝大怒。敕罢道作广武将军直华林佛殿。愿虽形同俗人。而栖心禅戒未尝亏节。有顷帝崩。昭太后令听还道太始六年佼长生舍宅为寺。名曰正胜。请愿居之。齐高亲事幼主。恒有不测之忧。每以咨愿。愿曰。后七月当定。果如其言。及高帝即位。事以师礼。武帝嗣兴亦尽师敬。永明二年愿遭兄丧。启乞还乡。至乡少时敕旨重叠。愿后出憩在湘宫。銮驾自幸降寺省慰。愿云。脚疾未消不堪相见。帝乃转跸而去。文惠太子尝往寺问讯。愿既不命令坐。文惠作礼而立。乃谓愿曰。葆吹清铙以为供养。其福云何。愿曰。昔菩萨八万伎乐供养佛。尚不如至心。今吹竹管子打死牛皮。此何足道。其秉德迈时皆此之类。其王侯妃主及四远士庶。并从受戒悉遵师礼。愿往必直前无有通白。感致随喜日盈万计。愿随以修福未尝蓄聚。或雇人礼佛。或借人持斋。或收籴米谷散饴鱼鸟。或贸易饮食账给囚徒。兴功立德数不可纪。愿又善唱导。及依经说法率自心抱。无事宫商。言语讹杂。唯以适机为要。可谓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后入定三日不食。忽语弟子云。汝等失饭箩矣。俄而寝疾。时寺侧遭烧寺在下风。烟焰必及。弟子欲舆愿出寺。愿曰。佛若被烧我何用活。即苦心归命。于是三面皆焚。唯寺不烬。齐永元二年年八十七卒。
释僧达。俗姓李。上谷人。十五出家。游学北代听习为业。及受具后宗轨毗尼。进止沈审非先祖习。年登二夏。为魏孝文所重。邀延庙寺阐弘四分。而形器异伦见者惊奉。虎头长耳双齿过寸。机论适变时其高美。与徐州龙达各题称谓。寻复振锡洛都。因遇勒那三岁。奉其新诲。不久值那迁化。覆述地论声骇伊谷。令望归信相次称谒。后听光师十地发明幽旨。遂从受菩萨戒焉。因从请业有名学众。又南会徐部随通地论。梁武皇帝拨乱弘道。衔闻欣然遂即济江造宫请见。敕驸马殷均。引入重云殿。自昼通夜传所未闻。连席七宵帝叹嘉瑞。因从受戒。誓为弟子。下敕住同泰寺。降礼供奉。旬别入殿开示弘理。年移一纪道怀有据。请辞还魏。乃经七启方许背梁。时兖州行台侯景为造二寺。山名天观。治曰。丈六达念身为苦器难可维持。乃试履裁约。饵苓断粒。自此终报。资用通生。未为魏废帝中王敕仆射高隆之召入邺都。受菩萨戒。暨齐文宣特加殊礼。前后六度归崇十善。达性爱林泉居闲济业。帝为达于林虑山黄华岭下立洪谷寺。又舍神武旧庙造定寇寺。两以居之。初达经营山寺将入谷口。虎踞其前。乃祝曰。欲造一寺福被幽灵。若相许者。可为避道。言讫寻去。及造寺竟安众综业。达反邺京。夜有神现。身被黄服拜而跪曰。弟子是载山神也。王及三谷正备供养。愿不须还。达曰。在山利少在京利多。贫道观机而动。幸无遮止。又经静夜有推户者。称曰。山神之妻。白日无暇。今故参拜。并奉米糕一筐进而重曰。僧无偏为。礼佛之时请兼弟子名也。达答。糕可将还。后当为礼。因令通为之。时一拜兼唱。其含幽识明皆此类也。达遣弟子道爽。为山神读金光明经。月馀有虎来将狗去。达闻之曰。此必小道人懈怠。不为檀越读经。具问之。果云三日来别诵维摩耳。乃烧香礼佛告曰。昨虽诵馀经。其福亦属檀越。若有灵鉴放狗还也。至晓狗还。看于顶上有衔啮处。斯又接统神明。殆不可测。讲华严四分十地地持。虽无疏记而敷扬有据。特善论议知名南北。禅法一门开世殊广。曾游梁境。志公遇而告曰。达禅师是大福德人也。帝亦深敬。常顾侍臣云。北方鸾法师达禅师。肉身菩萨。恒向北遥礼。其为时君所重无有加焉。一时少觉微疾。端坐绳床口诵波若。形气调静。遂终于洪谷山寺。春秋八十有二。即齐天保七年六月七日也。宣帝闻之。崩腾惊赴。举声大哭。六军同号山林为动。葬于谷中岩下。立碑于后余以贞观九年亲往礼谒。骸骨犹存。寺宇遗迹宛然如在。自达奉心玄道。情无间然。有识同亲无闻嫌隙。承先私憾倍加事之。荣胜高流弥所谦退。自季世佛法崇尚官荣。侥倖之夫妄生朋翼。而达为国都眇然无顾。昭玄曹局曾不经临。斯乃圣达之所轻。寔世福之嘉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