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韩简子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韩简子 ?—前497年 领袖姓名:韩不信《赵世家》名韩不佞。
简介
韩不信,姬姓韩氏,名不信一名不佞字伯音谥简又称韩简子,是韩起的孙子,韩须之子,晋国的卿大夫。
韩须死后,韩不信继位,韩不信死后,他的儿子韩庚继位。
子服椒春秋鲁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一作湫
春秋时鲁国人
大夫
孟献子孙。
晋人执鲁季孙归,子服椒从。
私与中行穆子言,鲁、晋兄弟之国,晋为邾、小国而弃鲁,“臣一主二”,鲁转而事齐、楚,于晋无益。
穆子言于韩宣子,乃释季孙归。
卒谥惠伯
丰施春秋郑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郑国人字子旗
郑简公时大夫
其父公孙段尝受晋侯所赐州田。
父卒,以不能任其先君之禄而请子产归田于韩宣子
宣子晋侯晋侯遂以州田归宣子
单成公春秋单国 ? — 前531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单成公
维基
单成公(?-前531年)春秋时期单国国君,伯爵,姬姓单氏,名确
鲁昭公七年(前535年)单献公弃亲用羁。
冬十月辛酉单襄公单顷公的族人杀单献公而立单成公
鲁昭公十一年(前531年)秋单成公韩宣子在戚会盟,视下言徐。
叔向看单子精神不振,说他视不登带,言不过步,貌不道容,而言不昭矣。
不道,不共;不昭,不从。
无守气矣,就要死了。
十二月单成公卒。
魏舒春秋晋国 ? — 前509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魏献子 ?—前509年 领袖姓名:魏荼《左传》名魏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09 【介绍】: 亦称魏献子
春秋时晋国人
魏绛子,一说魏绛孙。
韩起秉政。
祁氏、羊舌氏相恶,灭之,以其封邑为十县。
六卿子为大夫治之,举其庶子魏戊为梗阳大夫
尝谓举人,唯善所在,亲疏一也。
孔子称之。
卒谥献
辅果春秋末晋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即知果
春秋末晋国人
大夫
本知氏之族。
或称智果
知宣子将立其子瑶为后,辅果以为瑶心狠,不如庶子宵。
若立瑶,知宗必灭。
宣子不听,果遂别族于太史为辅氏。
及战国初,知氏为赵、韩、魏所灭,惟辅果在。
薳启疆春秋楚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楚国人
蔿氏之族,亦称蔿启疆
楚灵王时太宰
韩起送女至叔向为介,灵王以晋楚世仇,欲辱来使。
启疆谏止之。
灵王筑成章华之台,邀诸侯。
鲁昭公,享于新台,王以大屈之弓与昭公
既而悔,启疆乃设辞使鲁昭公还弓。
韩景侯战国韩国 ? — 前400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韩景侯 前408年—前400年 国君姓名:韩虔。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400 【介绍】: 战国时韩国国君
名虔
韩起(韩宣子)六世孙。
即位初,与郑国战,互有胜负。
后与赵、魏俱得列为诸侯。
在位九年。
谥景
德山木
师出于木氏。
因以名之。
其远祖曰重。
是为少昊之叔也(重见左传)。
绝有德于民。
帝嘉之。
以为勾芒。
使居于穷桑。
青阳侯。
自是子孙蕃衍。
凡日月霜露。
所至必与焉。
唯穷发之北。
与大瀛之间。
无有也。
自重生椿
椿以积庆。
致长寿。
或云。
椿八千岁为一春。
椿甘棠
甘棠美姿。
容有干扃。
召康公倚之听政。
士民便之。
戒以勿剪勿伐。
甘棠之子曰。
嘉嘉迁于鲁。
主于季氏。
晋韩宣子见而誉之。
嘉生樗。
摴生栎。
二子复以朴厚致寿。
栎生
生杞。
杞俱以美材。
称杷生豫章
豫章天下奇材也。
登于庙堂。
任重不阿。
上喜之。
进爵郡公
师即豫章公之子也。
少而乔楚。
居正容。
不与凡品争高。
雅有四方之志。
铜郡戚侯见而奇之曰。
是子挺秀如此。
其可蒙杂于众。
而不自竞乎。
师曰。
吾祖才德之劭。
称于天下。
子虽荏苒。
实惧厥世。
弗敢失坠。
其无辱子忧。
戚侯喜曰。
豫章公于是乎有子矣。
郢人玉斧遇而叹曰。
美哉请早为之所。
不然难且及矣。
师从而问。
故玉斧曰。
而君虽任栋梁之寄。
然于身何益哉。
易大过曰。
栋桡凶。
象曰。
栋桡凶。
不足以有辅也。
而君殆桡矣。
曷若避世之士哉。
今子春和尚富。
若遇楚灵王
剥圭宠之。
不过以为戚秘而已。
子盛德之后。
其肯入之人之手乎。
不然。
虽与鲁仲尼同载以游。
脱逢原壤夷俟。
必命子辱之。
子其甘为人使乎。
师遽改容曰。
若是吾将安归。
玉斧曰。
子闻门氏有德山者。
天下之大有道者也。
姑弃而族直。
而躬黔乃服。
尽锄其痈腯疣赘。
予为子先
子从而见。
师禀其教。
就见德山。
德山大悦。
使立于前。
为说最上乘。
未几忽悟向上一句。
隐密全该。
虽七纵八横。
了无滞碍。
即以告德山。
山曰。
嘻子正堕吾掌握中矣。
自是命师。
出则偕行。
坐则并榻。
凡天下参徒。
来见德山。
必先见师。
师可之。
然后入德山室。
山一日晚参示众云。
今夜不答话。
问话者三十棒。
时有僧出礼拜。
山使师验之。
僧云。
某甲话也未问在。
山云。
汝甚处人。
曰。
新罗
山云。
未踏船舷时。
木上座与你相见了也。
岩头初见德山。
入方丈。
侧身问。
是凡是圣。
山以师击之。
岩头便礼拜。
繇是全提大用莫敢当锋。
所谓把断要津不通凡圣者也。
雪峰亦在德山。
因与岩头叹曰。
此子不遇德山。
不能荷担大事。
德山不得此子。
不能锻炼学者。
是子与德山。
其一体乎。
既而雪峰宏道于闽。
师往见之。
复于雪峰言下。
发明自己。
化为龙。
吞却乾坤山河大地。
豁然不现。
雪峰上堂曰。
南山有条鳖鼻蛇。
汝等诸人切须好看。
云门举师掷在众前作怕势。
保福出云。
今日堂中大有人。
丧身失命。
佛日师往见夹山
拉师偕行。
比至未升阶。
便问。
甚处来。
曰。
云居。
山云。
即今在什么处。
曰。
夹山顶上。
山云。
老僧行年在坎。
五鬼临身。
佛日遂上阶作礼。
山问。
阇黎与甚人同行。
曰。
木上座。
山云。
他何不来相看。
曰。
和尚看他有分。
山云。
在什么处。
曰。
在堂中。
山即同下堂中。
佛日引师于夹山面前。
山云。
莫从天台得来否。
曰。
非五岳之所生。
山云。
莫从须弥山得来否。
曰。
月宫亦不逢。
山云。
与么则从人得也。
曰。
自己尚是怨家。
从人得堪作什么。
山云。
冷灰里忽有粒豆爆。
维那来安排。
向明窗下著。
其后云门阐化于韶阳
而蹩其足。
倚师尤恭。
方是时。
云门眼空寰海。
每举宗乘定誵讹。
必以师为准的。
尝一日上堂曰。
我共你平展。
遇人识人。
与么老婆说话。
尚自不会。
每日饱吃饭了。
上来下去。
觅什么碗。
遮野狐队。
仗向遮里。
作什么。
师一时趁下。
又尝示众曰。
大用现前。
不存轨则。
有僧便问。
如何是大用现前。
云门举师当面曰。
释迦老子你来也。
其为当时诸老奉重如此。
及云门去世。
师知天下学者不能尽其大用。
遂潜光匿曜。
与世推移。
莫有识师者。
流及末代。
释德下衰。
学者以声利为怀。
蔽于浮境。
至有陷于非道。
主者必命师以辱之。
先是师在德山时。
临济金刚王齐名。
厥后复有杨岐棘蒲。
白云铁酸饀。
说者以谓即师之异名。
及比年海上二三道师。
亦有彷佛。
见师为拳头。
为竹篦。
为木剑者。
惜其介特寡徒云。
赞曰。
古德有言。
出家盖大丈夫事。
非公侯将相所能为。
诚哉斯言也。
予观豫章公之世。
固荣达矣。
然侧身从事
朽蠹以之及其子。
裂去巾冠。
跃出牢俗。
致身青云。
荷担列祖之道。
万世仰其风规。
可不谓之大丈夫也乎。
金鉴才当代 1943 —
俨思堂吟稿
金鉴才字明斋更字明庐明甫号白峰
工行书及篆刻。
1943年生于浙江义乌,先世本姓刘,系西汉中山靖王苗裔,为东阳十三居第三居俨公后裔。
196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受业于潘天寿茀之、沙孟海陆维钊、诸乐三、朱家济、方介堪诸师,又尝问业于张宗祥、韩登安先生
曾任西泠印社副秘书长兼国画研究室主任,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杭州吴山书画院院长
现为西泠印社出版社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长于书法篆刻、大写意花鸟画,喜吟诗填词,才思清畅。
俨思堂吟稿·序
岁癸巳
明庐师以俨思堂吟稿绣梓命序。
予何人斯。
而敢序公之诗文。
固辞不获。
因摭拾所闻诸公者。
略赘数言弁诸卷端。
公以书画名世。
故公之诗文。
有不尽为世所知者。
盖为书名所掩。
予特表而出之。
公尝盛推文人书法之说。
古未有文人书法。
盖以书名者皆文士
以文章勋业取重当世。
而时贤多不学。
师心自用。
公乃不得已而辨之。
予尝以侍次。
从容请于公曰。
先正云诗能穷人。
况今者书贵诗贱。
清诗百首曾不能易斗粟。
夫子力倡书家学诗。
亦有说乎。
公曰。
吾国自文明以来。
其荦荦大者实为士大夫文化。
诗特其嚆矢也。
击壤、卿云尚矣。
春秋之世。
礼崩乐坏。
伯享赵文子于垂陇。
郑六卿韩宣子于郊。
皆赋诗明志。
犹有古意存焉。
孔子曰。
不学诗。
无以言。
后二千年无改辙。
即以书家论。
右军鲁公、宋四家、赵文敏诸公皆以能诗名于当世。
盖诗为文人品格修养之一端。
有此修养方有此胸怀眼界。
发于腕端乃不落俗格。
公以亥始习旧体诗词。
集中所存以自题白描水仙为权舆。
虽造语稚嫩。
而高致有不可掩者。
癸卯浙江美院。
师从平湖陆微昭萧山朱家济二夫子。
二公皆当世硕儒。
非特书坛山斗而已。
以公为好学可教。
悉心授之。
乃大进。
又从海宁张宗祥、宁海潘天寿浦江茀之、安吉乐三鄞县沙孟海诸老游。
杖屦追陪。
倡和无虚日。
此数公者。
皆后世所谓大师也。
红羊劫
为宵小所搆。
缧绁中惟以吟咏为事。
未几事果白。
而诗益进。
壬戌
以舟行长江咏怀古迹五首发表于新民晚报。
笔力沉雄。
直摩浣花之垒。
自是三十年间。
犹精进不已。
先是。
公得浦江吴刚如先生相与唱和。
夏瞿禅先生高第弟子也。
亦我浙江古籍出版社之前辈学人。
乙酉
刚如先生遽归道山。
公哭之哀。
又次韵其临江仙以为挽词。
情辞俱苦。
予适在旁。
见公沉吟点易再三。
盖有不忍言者。
未几。
予负艺北游。
公手绘江南山水赠之。
又媵以诗。
盖意存规劝者。
予不寤。
卒铩羽归。
又为予谋事奔波。
公处盍簪之道率如此。
今集中鸿雪俱存。
兹不赘述。
予不能文。
故略述公之诗如右。
岁在癸巳上巳后六日
钱唐钱之江子南拜手序。
俨思堂吟稿·跋
予少读虞书。
至尧之君天下也。
始则曰。
允恭克让。
克明俊德
而又以敬授人时为先。
心窃怪其非政务之急。
而圣人乃揭橥以诏后世者。
及治传记
至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然后涣然知尧之为圣。
在知本耳。
盖万物之理难尽。
而人事之变无穷。
一间未达。
则流弊四出。
其所以能俯仰万机而从容自若者。
无乃在知本欤。
虽然。
道体浩渺。
知本其亦难矣。
岁甲申春杪
予始拜明庐师于吴兴逆旅。
秉烛论诗。
自宵达旦。
先生谦不自胜。
亹亹述其平生所授受。
及诵其自作。
声阆阆而中节。
予乃知先生固亦诗人也。
洎后书札往还。
教炙愈频。
此倡彼和。
刻时以就。
已复受读全稿。
清辞满纸。
声韵铿尔。
几何不入于古人之堂室欤。
予乃甚怪先生之诗之佳如此。
而独以书为世知。
及予客
日亲几砚。
文事艺苑之馀。
时及乎古今学术之变。
天道人心之微。
先生高论宏通。
若雷殷殷发于岩壑。
启人蒙蔀。
深中乎时弊。
予以是知先生愈深。
非夫学之深、思之睿。
其孰能及于此乎。
殆亦古人所谓学以尽心。
知其性然后反而诚之也。
则其为事之本欤。
先生者。
真知其本者也矣。
而诗虽小道。
亦必本于性质。
达于学思。
而别于遭遇也。
故高下浅深纯驳之际。
皆视乎其人也。
明庐师生婺东之地。
得江山和萃之气。
少濡乡风。
立身有本。
弱冠之年。
又亲承朱馀清、陆微昭先生之教。
䌷绎经史。
讨论诗文。
其为人也笃于根本。
至性至情。
发而为诗。
故其旨温厚。
其意沉著。
其气清刚。
其辞醇雅。
兼有古今体势之长。
造诣深沉。
脱尽肤言。
以自树于一格。
自其学其诗以洎乎其书。
斯皆一以贯之。
则不知先生之学。
又乌从尽其诗其书耶。
今年冬月。
先生当杖国之庆。
门弟子谋所以为贺。
或以刊诗为请。
予亦极从臾之。
先生初不许。
至请再三。
乃授予属读。
予在门下久。
受先生知最深。
又习闻先生教旨。
故于校稿既竟。
乃就其平昔一二绪论。
引而发之。
俾世之学者略觇涯略。
得稍知其诗其书之旨。
芜词赘言。
顾不能尽万一。
先生其察亮之
壬辰岁晏。
及门吴兴钱伟彊敬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