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胡进思五代 ? — 9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8 【介绍】: 五代时湖州人
初以屠牛为业,后从军镇海军
吴文穆王钱元瓘质于宣州田頵所,进思与戴恽亲随左右,履危机者数。
元瓘立,用为大将,迁右统军使
忠献王钱弘佐嗣位,进思以旧将恃权专横。
忠逊王钱弘倧嗣位,数面折进思进思不自安,遂拥牙兵弘倧于内院,迎忠懿王钱弘俶嗣立,数请除弘倧弘俶不允。
进思忧惧,居无何疽发背卒。
僧皓端五代至宋初 890 — 96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0—961 【介绍】: 五代时僧。
嘉禾人俗姓张
秀州灵光寺,不谈世务,唯以佛法为己任,誓不出寺门。
吴越钱弘佐赐署大德,号崇法
有《金光明经随文释》及《传录记赞》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嘉禾张氏子。
九岁舍家。
隶灵光精舍。
习经法。
年弱冠。
四明阿育王寺
受具足戒于希觉律师
由是于南山部义。
通明无壅。
寻从金华云法师
究名数论。
法华经。
遂徇吴兴缁侣之请。
而开导焉。
武肃钱王。
归诚大教。
誉。
召就王府罗汉寺敷演。
复徙真身塔寺。
居无几。
乃依天台玄烛法师
禀止观之道。
撰金光明经随文释十卷。
忠献王赐紫衣。
仍署崇法大德号。
晚年慕庐山远公之为人。
足迹不入俗。
仅二十馀载。
建隆二年。
三月十八日。
坐逝于所居房。
寿七十二。
腊五十。
著述凡七十许卷。
秘书监钱昱
为录其行焉。
释皓端
姓张氏
嘉禾人也。
九岁舍家入灵光精舍。
师授经法如温旧业焉。
年登弱冠受形俱无表。
四明阿育王寺希觉律师盛扬南山律。
则一听旋有通明义门无壅。
寻投金华云法师学名数一支并法华经。
后受吴兴缁伍所请讲论焉。
两浙武肃王钱氏。
召于王府罗汉寺演训。
于真身塔寺宣导。
于时有台教师玄烛者。
彼宗号为第十祖
依附之果了一心三观。
遂撰金光明经随文释十卷。
由是两宗法要一径路通。
忠献王钱氏借赐紫衣。
别署大德号崇法焉。
后誓约不出寺门。
远公之不渡虎溪也。
高尚其事。
仅二十馀年。
身无长衣口无丰味。
居不施关坐唯一榻。
建隆二年三月十八日坐灭于本房。
容貌犹生。
三日焚之于城西。
得舍利于煨烬之末。
俗年七十二。
僧腊五十二。
凡著述传录记赞七十许卷。
学得其门者止八十馀人。
性耿介言无苟且。
一坐之间不谈世论。
唯以佛法为己务。
可谓傅翼之象王矣。
秘书监钱昱尝典秀郡。
躬睹端之标格。
为著行录焉。
薛温五代 ? — 9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965 【介绍】: 五代时杭州钱塘人
吴越
以武勇为亲军都头
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钱弘佐被废,次年迁于衣锦军私第,钱弘倧将亲兵护之。
胡进思数欲加害,因救护而未果。
累官镇国都指挥使睦州刺史
宋太祖乾德三年,舍地为吉祥律寺。
未几卒,谥正显
张倩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河人
张镒女,家于衡州
武周天授间在世。
相传倩娘端妍绝伦,许配于外甥王宙。
及长,两相爱慕。
忽以女另许别人,倩娘闻而郁抑。
宙亦深恚恨,乃托言赴京,买舟遽行。
夜半倩娘忽至,遂挈与俱遁。
居蜀五年,生两子,始共归衡州
宙诣自谢,大惊,以其女在室,已病数年。
及两女相见,乃翕然合为一体。
代宗大历中,陈玄祐作《离魂记》述其事。
钱俶吴越 929 — 988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钱弘俶 忠懿王 948年—978年
乾祐 948年—950年 用后汉高祖刘知远年号
广顺 951年—953年 用后周太祖郭威年号
建隆 960年—963年十一月 用北宋太祖赵匡胤年号
乾德 963年十一月—968年十一月 用北宋太祖赵匡胤年号
开宝 968年十一月—976年 用北宋太祖赵匡胤年号
太平兴国 976年十二月—978年五月 用北宋太宗赵光义年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9—988 【介绍】: 五代吴越国君
钱元瓘第九子。
字文德初名弘俶
胡进思既废兄钱倧,即迎吴越国王
卑事后后周
宋太祖江南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纳所据两浙十三州之地归宋,封淮海国王,后累封邓王
在位三十年。
卒谥忠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29—988 字文德原名弘俶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人。
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第九子。
开运四年(947),出镇台州
乾祐元年(948)初,即吴越国王位。
在位30年,保土安民,恭事中朝,两浙颇为安宁
曾先后助后周世宗宋太祖南唐
开宝九年(976)宋朝觐,逾月而归。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宋。
封为淮海国王,又改封汉南国王南阳国王许王邓王
卒谥忠懿
新、旧《五代史》及《宋史》有传。
钱俶善草书,喜吟咏。
有《政本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
另《吴越钱氏传芳集》、《四明尊者教行录》等书尚存诗14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诗续补遗
弘俶字文德,元瓘第九子。
内牙统军使胡进思等废兄弘倧,迎弘俶吴越国王
,累授天下兵马大元帅,凡三十五年
太平兴国三年,纳疆土归宋。
封淮海国王汉南国王南阳国王许王,徙封邓王
雍熙四年(一作端拱元年)卒,年六十,追封秦国王谥忠懿
著有《政本集》十卷,陶谷为之序。
字文德
文穆王第九子。
晋天福四年内牙诸军指挥使
开运四年出镇台州
是年忠献王薨。
弟宏倧袭位。
内牙统军使胡进思废宏倧。
立之。
汉乾祐二年授东南面兵马都元帅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中书令杭州越州大都督上柱国吴越国王
三年加守尚书令
周显德中加天下兵马都元帅
宋建隆元年进授天下兵马大元帅
太平兴国三年再朝京师。
遂上表纳土。
封淮海国王
雍熙元年改封汉南国王
出为武胜军节度使
改封南阳国王
表辞国王。
改封许王
端拱元年封邓王
八月薨。
年六十。
追封秦国王
谥忠懿
秃剌元 ? — 13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9 【介绍】: 元宗室。
太祖次子察合台四世孙。
少以勇力闻。
成宗崩,佐武宗即位封越王
以不满所欲,有怨望意。
竟被杀。
钱昱北宋 943 — 9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3—999 【介绍】: 杭州临安人字就之
钱佐长子。
钱俶归宋,授白州刺史
好学,多聚书,喜吟咏,多与中朝卿大夫唱酬。
善尺牍及书画琴棋,然贪猥纵肆,无名节可称,生子百数。
历官秘书监工部侍郎,典寿、宿三州,率无善政。
官终郢州团练使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43—999 字就之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人。
吴越忠献王钱弘佐长子。
钱俶时,历任秀州台州福州刺史
曾两次使宋。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从钱傲归宋,除白州刺史
后历知、寿、、宿诸州,封富水侯
官至郢州团练使
钱昱博学多才,善吟咏,精擅琴棋书画。
著有《竹谱》3卷、《贰卿文稿》20卷,皆不存。
宋史》有传。
淳熙三山》、《天台集》存其入宋前诗3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宋诗
钱昱(九四三~九九九)字就之临安(今浙江杭州)人。
吴越王钱佐长子、俶侄。
钱俶嗣位,授秀州刺史
归宋,为秘书监
历知、寿、、宿等州。
太宗至道二年(九九六)郢州团练使(《钱氏传芳集》)真宗咸平二年卒,年五十七。
著有《贰卿文稿》二十卷,《太平兴国录》一卷,《竹谱》三卷(同上书),均佚。
宋史》卷四八○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一
钱昱(九四三——九九九)字就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吴越忠献王钱佐长子。
宋太祖受禅,钱俶入贡。
然后入朝,授白州刺史
秘书监判尚书都省
出知宋州,改工部侍郎,历典寿、宿三州
咸平二年卒,年五十七。
好学,多聚书,喜吟咏,善笔札尺牍,工琴画。
有集二十卷。
宋史》卷四八○《吴越钱氏世家》、《十国春秋》卷八三有传。
字就之
吴越忠献王长子。
累迁彰武军节度使
宋师讨江南
为东面水陆行营应援使。
忠懿王朝宋。
历授郢州团练使
咸平二年卒。
年五十七。
太师
封富水侯
韩性元 1266 — 13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6—1341 【介绍】: 绍兴人字明善
博综群籍,尤邃于理之学。
为文博达俊伟,自成一家。
居家教授,受业者甚众。
巷夫街叟,童稚厮役,咸称为韩先生
宪府尝举为教官,不赴。
卒谥庄节
字明善绍兴人
其先家安阳,宋魏忠献王琦,其八世祖也。
深于先儒理之说,四方学者,受业其门,户外屦无所容。
前代遗老王应麟俞浙戴表元辈皆折辈行与交。
同里与游最密者唐珏王易简吕同老,皆一时名士。
每值风日清美,或同挟策于云门禹穴,或共榜舟于邪溪镜湖,逍遥容与,弥日忘返,望之者疑其为世外人也。
延祐中宪府尝举为慈湖书院山长,受而不赴。
天历中赵世延以其名上闻。
后十年,门人李齐南台监察御史,力举其行义,而已卒矣,年七十六,赐谥庄节先生
所著有《礼记说》四卷、《诗音释》一卷、《书辨疑》一卷、《郡志》八卷。
文集有《五云漫稿》十二卷。
虞学士集曰:君为文优游不迫而陈义甚高,汪洋不穷而立论甚要。
黄侍讲溍曰:先生之文,博达隽伟而变化不测。
人第见其如奇葩珍木,不择地而发,鱼龙出没,隐显后先,以为可喜可愕,而莫知夫山之所以高,水之所以深也。
两公皆文章大家,而罄折先生如此,宜为一时人望所宗也。
僧性澄元 1265 — 13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5—1342 【介绍】: 僧。
会稽人字湛堂号越溪
俗姓孙
四岁能诵经,世祖至元中出家,习法华诸经。
英宗召至京师校正《无量寿佛》等经,赐号佛海大师
历居杭之三天竺,预知终期,端坐而卒。
有《金刚经集注》、《心经消灾经注》和《弥陀经句解》等。
释性澄湛堂号越溪
绍兴会稽孙氏子也。
父满母姜氏。
梦日轮从空而堕。
既觉日光犹照其榻遂生师。
四岁常戏拈笔为佛像。
授以佛经即能成诵若宿习焉。
元至元丙子石门律师祝发受具。
石门谓。
三世诸佛戒为根本乃教探律藏。
而通其遮性双单止持作犯之义。
乙酉依佛鉴铦公习天台教观。
云梦泽法师于南竺普福。
泽一见深加器重。
历居清班要职。
天台国清实台宗讲寺后易为禅。
乃不远数千里走京师
具奏寺之建置颠末旧制之由。
元世祖赐玺书复之。
已而欲东渡鸭绿游高丽天台遗书。
闻其国有事遂寝。
大德乙巳出住杭之东竺丁未吴越大旱师率众说法祷雨格应岁饥民死无以敛。
乃为掩其遗骸作水陆大会普度之。
至大戊申迁南竺之演福。
至治辛酉驿召入
问道于明仁殿。
被旨居清塔寺校正大藏。
驾幸文殊阁引见问劳。
赐无量寿佛等经各若干卷。
事竣辞归特赐金襕衣。
将行俄有旨即白莲寺建水陆大无遮会。
丞相东平忠献王请升座说法。
事闻宠赉尤渥。
赐号佛海大师
泰定甲子上天竺
九年至顺壬午六月朔忽挝鼓告众曰。
我三住名山逾三十年。
自行无益世缘有限。
虽愧不敏古德风烈犹或可攀。
竟拂衣归天竺之云外斋。
岁馀还越之佛果。
笃志净土修一心三观者七昼夜。
屡感瑞应。
一日月旦众以常仪问讯。
师遽揖曰。
老僧向非急于退步。
一十二年几在半途矣。
今日则有明日恐无。
光阴其可把玩乎。
烦点视衣钵用表无常。
众为念佛。
止曰。
佛须自念。
明晨却送别。
黎明众集遂端坐而逝。
阅世七十有八。
坐六十有四
龛留七日颜貌如生。
全身窆于清泰塔院。
所著有金刚集注心经消灾经注弥陀经句解及仁王经如意轮咒科。
并行世。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性澄字湛堂号越溪会稽孙氏子也。
父满,母姜氏梦日轮从空而堕,既觉,日光犹照其榻,遂生
四岁常戏拈笔为佛像,授以佛经即能成诵。
元至元丙子,投石门律师祝发受具。
石门谓“三世诸佛,戒为根本”,乃命探律藏而通其遮、性、双、单、止持、作犯之义。
乙酉,依佛鉴铦公习天台教观,谒云梦泽于南竺普福。
泽一见深加器重,历居清要。
天台国清实台宗讲寺,后易为禅,乃不远数千里走京师,具奏寺之建置颠末,旧制之由。
元世祖赐玺书复之。
已而欲东渡鸭绿,游高丽,求天台遗书,闻其国有事,遂寝。
大德乙巳,出住杭之东竺。
丁未吴越大旱,率众说法祷雨,上格苍穹,甘霖立应。
岁饥,民死无以歛,乃为掩其遗骸,作水陆大会普度之。
至大戊申,迁南竺之演福。
至治辛酉,驿召入,问道于明仁殿,被旨居清塔寺,校正大藏。
驾幸文殊阁,引见问劳,赐《无量寿佛》等经,各若干卷。
事竣辞归,特赐金襕衣。
将行,俄有旨,即白莲寺建水陆大无遮会。
丞相东平忠献王,请升座说法,事闻,龙赉尤渥,赐号“佛海大师”。
泰定甲子,住上天竺,劬苦九载,不倦津梁。
至顺壬午六月朔,忽挝鼓告众曰:“我三住名山,逾三十年,自行无益,世缘有限,虽愧不敏,古德风烈,犹或可攀。
”竟拂衣归天竺之云外斋岁馀,还越之佛果,笃志净土,修一心三观者七书夜,屡感瑞应。
一日诘旦,众以常仪问讯,遽揖曰:“老僧向非急于退步,一十二年几在半途矣,今日则有,明日恐无,光阴其可把玩乎?
烦点视衣钵,用表无常。
”众为念佛,止曰:“佛须自念。
明晨却送别,黎明众集,遂端坐而逝。
阅世七十有八,坐六十有四
龛留七日,颜貌如生,全身窆于清泰塔院。
所著有《金刚集注》、《心经、消灾经注》、《弥陀经句解》及《仁王经、如意轮咒科》,并行世。
钱仁熙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杭州钱塘人
钱佐侄。
归宋,历通判信、光三州
喜读书。
善画,尤工水牛,多绘于纨扇上。
僧善静后晋 858 — 9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8—946 【介绍】: 五代后晋禅僧
长安金城人俗姓王
初掌书奏于神策军。
年二十七,诣终南丰德寺出家。
昭宗天复间南游,参乐普元安,得契心要。
北还,居终南云居山
复游峨眉,过兴元连帅王公礼重留之。
终归长安,住永安禅院
卒谥净悟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安金城王氏子。
父朗威州刺史
母李氏梦。
佛像金色晃耀。
因而有娠。
及生岐嶷。
稍长读书。
能文辞。
为神策军掌书奏
中尉器重之。
年才二十又七。
终南山丰德寺
礼广度禅师
去饰受具。
而家人莫之知也。
天复中
南谒乐普。
器之。
容入室。
仍典园务。
有僧辞乐普。
普问云。
四面是山。
阇梨向什么处去。
其僧不能答。
苦求代答。
云竹密不妨流水过。
山高那碍野云飞。
且嘱其僧曰。
如和尚问。
慎不可道是某甲语也。
后僧既以此语答乐普。
普诘之曰。
此非汝语。
果谁语邪。
僧具以对。
至晚乐普上堂云。
园中有五百人善知识。
汝等勿轻视也。
寻辞乐普北还故山。
结庐而止。
复游峨眉
兴元连师王公礼重。
旋归乡里。
永安禅院
僧问云。
知有底人。
道不得时何。
答知者个什么。
云不可无也。
答恁么只合道得。
云道即不无。
语偏。
答水冻鱼难跃。
山寒花发迟。
问云牛头未见四祖。
何。
答异境灵松。
睹者皆羡。
云见后何。
答叶落已枝摧。
风来不得韵。
开运丙午
冬鸣虔稚。
集僧嘱累。
归方丈。
东向右胁而化。
寿八十九。
僧腊六十。
明年正月八日
茶毗于城南。
得舍利数千粒。
汉乾祐三年庚戌八月八日
塔于长安义阳乡
平居多异。
洗沐往往舍利殒坠。
必自收閟。
不以示人。
且戒弟子。
勿外传。
尝禅寂。
群鹤驯狎庭际。
若听法状。
恐有见者。
每使人驱去之。
释善静
俗姓王氏
长安金城人也。
父朗威州刺史
母李氏。
因梦圣容照烂金色。
遂尔娠焉。
及生岐嶷殆乎知学博通群言。
因掌书奏于神策军。
中尉器重之。
忽厌浮幻。
潜诣终南丰德寺礼广度禅师
时年二十七也。
洎乎削染受具。
天复中南游乐普。
元安禅裔乃融心要。
北还化徒于故里。
结庐于终南云居山
道俗归之如市。
又起游峨嵋。
礼普贤银色世界回兴元
连帅王公礼重留之。
后还故乡已黍离矣。
留守王公营永安禅院以居之。
开运丙午岁冬
鸣椎集僧嘱累还方丈。
东向右胁而化。
俗寿八十九。
僧腊六十。
黑白之众若丧严亲。
明年正月八日
茶毗于城南。
获舍利数千粒。
汉乾祐三年庚戌八月八日
迁塔于长安义阳乡
石塔岿然。
率多先觉往游𤏡道。
昭宗之蒙尘。
又生平洗沐舍利陨落皆收秘不许弟子示人。
又尝禅寂次。
窗外无何有白鹤驯狎于庭。
若有听法之意。
令人驱斥之。
凡此殊徵有而不有。
晋昌军府主郭公归信焉。
营构禅院命以居之。
翰林学士鱼崇谅为塔铭述德焉。
杭州龙华寺释灵照
高丽国人也。
重译而来学其祖法。
入乎闽越得心于雪峰
苦志参陪以节俭勤于众务。
号照布纳焉
千众畏服。
而言语似涉岛夷。
性介特以恬淡自持。
初住齐云山
次居越州鉴清院。
尝秖对副使皮光业
语不相投。
被举摈徙龙兴焉。
湖州太守钱公造报慈院请住。
禅徒翕然。
吴会间僧舍三衣披五纳者不可胜计。
忠献王钱氏造龙华寺
迎取金华傅翕大士灵骨道具寘于此寺。
树塔命住持焉。
终于此寺。
迁塔大慈山之峰。
僧灵照唐末至五代 870 — 9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0—947 【介绍】: 五代时高丽国人
唐末游闽越,依雪峰义存得禅法。
时称照布衲
初住婺州齐云山世称齐云和尚
次居越州镜清院,徙居龙兴寺
后住杭州报慈院。
吴越王钱弘佐请住龙华寺赐号真觉大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70—947 高丽国(今朝鲜北部)人。
唐末游闽越之间,从雪峰义存得禅法。
时称为照布衲
初住婺州齐云山世称齐云和尚
次住越州镜清院,徙居龙兴寺
后住杭州报慈院。
吴越王钱弘佐请住龙华寺赐号真觉大师
祖堂集》卷一一、《宋高僧》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一八有传。
祖堂集》录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高丽人
入中国。
得心法于雪峰
不惮寒暑。
服勤众务。
丛林畏敬之。
照布纳始住婺之齐云山
次迁越之镜清院。
又迁杭之报慈寺。
在齐云时。
上堂。
良久。
忽举手视其众曰。
乞取些子。
乞取些子。
僧问。
灵山会。
上法法相传。
未审齐云将何分付。
答不可为汝荒却齐云也。
在镜清时。
僧问向上一路。
千圣不传。
未审什么人传。
得。
答千圣也疑我。
问莫便是传否。
答晋帝斩嵇康
在报慈时。
僧问菩提树下。
度众生。
如何是菩提树
答大似苦练树。
问为什么似苦练树。
答素非良马。
何劳鞭影。
吴越忠献王
金华傅翕大士灵骨道具。
元帅府供养。
仍造龙华寺
树塔以寘之。
命付住持。
终迁塔大慈山。
僧全付五代 882 — 9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2—947 【介绍】: 五代时僧。
苏州昆山人
商估之子。
随父至洪州,闻禅会之盛,遂出家。
寻至宜春仰山,参嗣南塔光涌
初住庐陵应国禅院。
后归浙,钱元瓘礼重之,赐号纯一禅师
天福二年,住越州云峰山清化院。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昆山人
父𢹂以贾于豫章
年幼尔乃悦禅寂之业。
恳从父祈出家。
父怒不应。
已而察父色稍霁。
又祈焉。
如是至三四不已。
父谩诺之。
因即辞去。
江夏清平大师所。
清平问曰。
尔来何求。
曰志求法也。
清平怜其幼而敏慧。
纳之。
清平尤谨。
未几为落䰂登具。
间谓人曰。
吾闻学无常师。
吾非匏瓜。
岂系于此哉。
遂抵宜春仰山南塔涌公
执役左右。
且屡载游庐陵
安福县杨公。
建应国禅院。
邀之。
宰罢任去。
徙鸽湖山之清化院。
僧有同里者。
谓之曰父母之邦。
宁无意乎。
明日弃鸽湖而东谒吴越钱氏文穆王于钱唐
衣衾钵器。
施予有加。
既创院云峰山
仍名清化而俾居焉。
参扣者臻萃。
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曰。
华表柱头飞木鹤。
问路逢达道人。
不将语默对。
未审将什么对。
云眼里瞳人吹叫子。
问亡僧迁化向什么处去。
长江无间断。
聚沫任风飘。
问还受祭祀也无。
答祭祀即不无。
问如何祭祀。
答渔歌举棹谷里闻声。
忠献奏赐紫伽梨。
累让改纳衣。
寻号纯一大师
开运四年丁未秋七月示微疾。
谓其徒曰。
生也法起。
没也法灭。
起灭非言论所及也。
竟坐逝。
随有大风疾雨。
发屋拔木。
寿六十六。
腊四十五。
窆于所居山之北坞。
沙门汇征铭。
释全付
吴郡昆山人也。
幼随父商于豫章
闻禅寂之说乃有厌世之志。
白求出家。
父愠形于色。
愠止复白者三。
父异其诚率略许之。
遂诣江夏投清平大师
问曰。
尔来何求。
曰。
志求法也。
清平师怜其幼而抱器。
抚以纳之。
夙兴夜号殊于群童。
及长为之落饰寻登戒度。
奉师弥谨捡身弥至。
问法无厌饫见性不龌龊。
清平颔而许之。
一旦谓人曰。
吾闻学无常师。
吾非匏瓜。
岂系于此而旷于彼乎。
遂辞师而抵宜春之仰山南塔涌禅师
应对言语。
深认仰山之势。
顿了直下之心。
仰山冁然器重之。
拳拳伏膺栖神累载。
后游于庐陵
安福县杨公建应国禅院。
居之。
禅徒子来堂室畟满。
宰罢任。
其乡人复于鸽湖山建院。
迎以居之。
廉使上闻锡名曰清化禅院。
禅徒麇至请问者墙进。
皆不我屈。
岂多让于前辈乎。
同里僧谓曰。
父母之乡胡可弃也。
任缘徇世愿师归欤。
遂别鸽湖而还故国。
吴越文穆王钱氏命升阶。
赐之衣衾钵器有加礼焉。
丁西岁钱城戍将。
云峰山清化禅院。
召以居之。
忠献王钱氏遣使锡以紫袈裟。
上章累让。
再赐之又让之。
遂故以纳衣。
曰。
吾非荣其赐而饰让也。
恐后人之仿吾而逞欲矣。
赐号曰纯一禅师
又固让之。
不以情忘情故情真。
不以道求道故道直。
所居院之殿宇堂室。
人竞崇建之。
铸钟千馀斤。
新额曰云峰清化禅院。
云水之侣辐凑。
眷眷不欲舍旃。
开运四年丁未岁秋七月示疾。
谓众曰。
生也法起。
殁也法灭。
起灭非言论所及也。
安然而逝。
有大雨疾风以震林木拔矣。
享年六十六。
腊四十有五归窆于山之北坞。
弟子应清等十馀人。
奉师遗训不坠其道焉。
僧主汇征为塔铭。
建隆二年立。
张宏范
淮阳》一卷;附录《诗馀》一卷。
·张宏范撰。
宏范字仲畴易州定兴人汝南忠武王柔之第九子也。
官至镇国上将军蒙古汉军都元帅
将兵入闽广,灭宋于厓山
师还而卒。
累赠太师淮阳王谥宪武
事迹具《元史》本传。
其遗诗一百二十篇,词三十馀篇。
燕山王氏尝刻之敬义堂,故宋礼部侍郎庐陵邓光荐为之序。
光荐,即宏范南征时被获不屈,因命其子圭,事以为师者也。
后其曾孙监察御史旭重刋。
明正德中公安知县周钺又重刋之。
此本即从刻传录,盖犹旧帙。
宏范从事郝经,颇留心儒术。
其诗皆五七言近体,虽沿南宋末派,然大抵爽朗可诵,如“中酒未醒过似病,搜诗不得胜如愁”,置之江湖集中不辨也。
亦无愧曹景宗之赋竞病矣。
曩者,天兵克季宋于崖山时,则淮阳献武王实以元帅统师,爰振其武用,熸赵烬,勋劳之大,载在史册,藏之金匮,天下后世知其功高。
乃若词章之盛,人或不能尽知也。
王之里人金台王氏尝以王之诗歌、乐府刻于其家敬义堂。
虽特其仅存之稿,然,于是足以知王之词章为优为耳。
盖王以事业之馀,适其性情而聊以见之吟咏,往往托物感兴为多,而在于射猎击毬之事者无几。
况夫,雅韵清辞,雍容谐协,固非服介胄者之所能及。
至其读韩信李广传诸作,英气伟论,卓荦发扬,又岂拘拘律度之士所能道哉。
惟王世在名门,天资超迈,幼尝学于郝公伯常,而友邓公光荐,恒与钜儒学士大夫交,故属意文字为甚。
王之子恒阳忠献王历事累朝,弼成文治,为世文臣。
平生立朝,大节若汉之丙魏、唐之房杜,皆王所素教焉。
今其曾孙旭为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监察御史访求先世遗文,得敬义堂刻。
顾其集,犹王之旧谥“武烈”题其首,欲重梓之,从宣因僭为之叙,以著王之好儒尚文,辞章祇其馀事,且使天下后世之人知王之世家不独高于武功也。
至正十年庚寅九月吉日 中宪大夫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治书侍御史 许从宣 谨叙 故都元帅赠平章谥武烈张公讳宏范字仲畴河内人蔡国武康公第九子也。
天分英特。
少从郝经学士,虽观书大略率意,吐辞往往踔厉奇伟,据鞍纵横,横槊酾酒,叱咤风生,豪快天纵。
其诗类楚汉间烈士语。
余尝谓气,文章之主,诗笔特功名馀。
豪曹氏父子,气雄建安
刘越石悲愤之作,犹度越晋人远甚,斛律金《敕勒》、六朝文士无,唐刘幽求严武张建封辈,一联半句音节豪宕,自别是。
固难以常人捡押翰墨,径畦论也。
中原,文献荒芜,士少有,得辄自有馀。
武烈公作,未尝属稿,篇什随手散落,后亲友网罗遗失,得其仅有者,为诗词若干。
将传于后,属余序。
惟立功立言,自古难并勋业,盖世往往掩其他长。
矧公文章,赫赫照映,非出偏长以与文士角逐者,然英英在纸,略见其人决非营度出吻,笔下辄止者能学,亦非凌烟阁上进贤冠、大羽箭能尽存之穹壤。
要是:古今一奇。
庐陵邓光荐
胜国淮阳张献武王,初以中州著姓,臣事蒙古,为之奔走效力,逼海隅,遂灭其国,功业虽盛,君子弗取,独其诗集之仅存者。
尝取读之,据鞍撗槊,意气豪放。
由军中雅歌而下,少见其比况。
时,方驰逐金戈铁马间,自非有志于投戈讲艺,息马论道,奚暇及此,是则为可取焉者也。
诗集首题【淮阳张献武王】,人盖侈其爵谥云尔
乃今僭易之曰《张淮阳诗集》。
若唐之韦苏州以诗鸣、宋之秦淮海以乐府鸣之类是已。
乐府仍附于其后。
顾旧本,触首随落,且传之者复甚钞。
于是拾遗补阙,重加校正,命工翻刻,庶备元诗之一家。
张讳宏范字仲畴中州河内人,履历之详,具载《元史本传》云。
时正德辛未岁孟冬之吉公安县事宿人 周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