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释慧朗唐 662 — 725年9月21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新定遂安人
年二十二。
志祈薙落。
而未遇其师。
或谓衢之北山有善南宗者。
则趋之。
而其人曰。
吾非汝师也。
其必往天台乎。
至剡之石城寺
见一翁。
貌奇古。
神气秀爽。
曰。
子何之。
天台求佛大法尔。
因同行数十里。
憩林树间。
翁告之曰。
法常寂然。
尚奚庸远适哉。
汝于乡里有缘。
宜归以阐化。
毋后也。
言毕而隐。
亦豁然心悟。
乃复峰啄涧饮数载。
而后居邑之慧安寺
以白衣。
行头陀法。
未几秦望山无故振动。
大龟出焉。
见者咸以为异。
寻有僧𧦬自云门来。
身脩八尺四寸。
隆鼻大目。
而光采射人
通思益大品维摩等经。
兼融贯诸论。
众敬之如神。
愿事以为师。
𧦬徵维摩义。
答殊超迈。
景龙中
乡里吴川县余少兴。
新昌县余仁等十数家为檀越。
轮请降临。
一夕忽睹神光从其顶出。
旁烛山川盈数十里。
由是𧦬公反以师礼视
升座为说法。
变化莫测。
道俗欣庆。
叹曰。
昔者山动龟出。
其祥非为𧦬公明矣。
自是四方学者云萃。
开元四年
州牧李思绚。
卜于龙山之阳。
建伽蓝以延之。
大设戒坛
广邀律德。
光州岸公会稽超公咸在。
具足戒。
而道益尊矣。
七年刺史韦利器服膺向化。
八年歙州长史思恭迎至治所。
每升座。
有熊随众聚敬。
伏于前若听伏。
十三年。
九月二十一日。
会门人告逝。
且曰。
吾当三生此地。
今才一生尔。
言讫。
如入禅定。
寿六十四。
禀遗命苶维建塔。
大历十二年
其嗣法弟子开元寺道钦慧祐道禅
龙兴寺𧦬海。
宁国寺进玉。
越州宝林寺有沛远整。
杭州竹林寺行等
立碑。
新定太守萧定撰文
司马刘长卿书。
刺史李揆篆额。
释慧朗
新定遂安人也。
年二十有二。
衢州北山遇南宗顿教之首将请为师。
乃逆相谓曰。
汝久积净业吾非汝师。
可往天台当逢哲匠。
至剡溪石城寺见一禅翁
莫知其来。
鹤发冰肤目如流电。
声含钟律神合太虚。
乃问曰。
子将何之。
答曰。
欲往天台求佛大法。
因同行十数里憩林树下。
而指训之曰。
法常寂然彼亦如也。
何必随远。
当化有缘宜归本生度无量众。
言毕求之无方。
豁然本心悟佛知见。
林栖谷饮凡经数载。
乃却归故邑慧安寺
净名白衣服非法服纯陀工巧心如佛心。
骊珠尚潜师子未吼。
弱丧之终涉川迷津。
一日秦望山林岭振动俄有大龟呈质。
咸相谓言。
此何祥也。
寻有禅僧曰𧦬。
会稽云门而来。
身长八尺四寸。
高鼻大目睛光射人
明大品思益维摩等经。
兼博通诸论。
众曰。
神僧也。
大龟应乎此也。
秘菩萨行请之为师。
𧦬徵维摩经义。
答曰。
如日照萤火海沃牛迹耳。
𧦬公深器之。
曰真净名也。
景龙中乡人吴川县余少兴宗党新昌县余仁等十数家。
咸共宗事递请降临。
一夕忽睹神光从项而出。
旁烛山川盈十数里。
含情之类罔不归依。
𧦬公加师资之礼。
由兹反拜请登座。
乃先示法身遍同群有。
次明遍化一切皆如。
道俗欣然而各叹曰。
昔山之震动龟之敩祥。
非𧦬公之应明矣。
至是四方学禅观者臻萃开元四年州牧李思绚。
龙山之阳建伽蓝。
延以居之。
方大设戒坛广邀律德。
光州岸公会稽超公而为上首。
既而发希有心受具足戒。
珠圆月满内外俱明。
遍临坛为戒师。
旋请益。
学士
众情加重。
道在益尊。
七年刺史韦利器深心归向。
八年歙州长史许思。
恭请往治所。
升法座。
何熊伏于前。
闻钟而来。
众散而去。
时皆惊惧虞其搏攫。
原其有听法之心耳。
其驯猛兽也若此。
十三年九月二十一日告门人曰。
吾将去矣。
吾三生此州今一生矣。
言讫俨然而寂。
春秋六十四。
禀遗命茶毗建塔。
学者既多。
颖脱则开元寺道饮慧祐道禅
龙兴寺𧦬海。
宁国寺进玉。
越州宝林寺有沛远整。
杭州竹林寺行等
并传朗之法。
相继若瓜瓞然。
至大历十二年
新定太守萧定述碑。
司马刘长卿书。
刺史李揆篆额。
所谓俱是名公盛誇全美有矣。
何起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睦州建德人
事亲至孝。
父死,庐墓。
代宗大历中刺史萧定以状闻,诏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