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僧义存唐末五代初 822 — 9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2—908 【介绍】: 唐僧。
泉州南安人
俗姓曾
年十七出家,谒芙蓉山照大师
后北游吴、楚、、燕、,受具足戒于幽州宝刹寺。
懿宗咸通中芙蓉山,后住雪峰山广福院,因称雪峰义存
四方僧人,云集法席,门徒常数千人。
僖宗赐号真觉大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曾氏
泉之南安人
家世奉佛。
九岁求脱俗。
父母以其幼。
未许也。
年十二。
父游莆田之玉润寺。
侍焉。
寺有律师庆玄。
操行峻特。
见而遽拜之曰。
我师也。
遂留不肯归。
十七年落发。
芙蓉山照大师
会昌之祸。
遂遁止其所。
久之大中既中兴大法。
北游吴楚梁宋燕秦。
受具戒于幽州之宝刹寺。
历揽名山。
遍扣禅会。
卒获益于武陵德山
咸通六年
始营雪峰之居。
天下锡衲响应影随。
乾符中
观察使京兆韦公。
中和中
司空颍川陈公。
俱仰入府。
问道要。
或以闻之僖宗皇帝
遣闽人陈延效赐紫伽梨。
真觉师号。
岁辛亥
杖屦游丹丘四明
明年王氏审知
始以侍中
据有其地。
适不在。
若相避然。
后二年
还自吴。
王氏大加礼异。
斋僧构宇。
设像铸钟。
复时迎而馆之于府之东西甲第。
或油幢。
临席听法。
熊罢之士。
渔猎之民。
皆变情易行。
薰其德而善矣。
僧问。
祖意教意是同是别。
云。
阇梨行脚为什么事。
问僧。
近离什么处。
僧云离浙中。
云。
船来陆来。
僧云。
二途不涉。
云。
争得到者里。
僧云有什么隔碍。
便打。
上堂。
举拂子云
者个为中下。
僧问上上人来如何。
举拂子。
僧云。
道者个为中下。
以拂子蓦口打。
因举六祖风幡话。
乃云。
大小祖师。
龙头蛇尾。
好与二十柱杖。
时大原孚上座侍立。
闻之咬齿。
云我适来与么道。
也好与二十柱杖。
戊辰年。
春三月示疾。
王使医以药进。
却不受。
夏五月二日夜乃灭。
寿八十七。
腊五十九。
其月十五日入塔。
嗣其法者。
玄沙师备
云门文偃
洞岩可休。
鹅湖智孚。
长庆慧棱
鼓山神晏
僧善静后晋 858 — 946
释善静
俗姓王氏
长安金城人也。
父朗威州刺史
母李氏。
因梦圣容照烂金色。
遂尔娠焉。
及生岐嶷殆乎知学博通群言。
因掌书奏于神策军。
中尉器重之。
忽厌浮幻。
潜诣终南丰德寺礼广度禅师
时年二十七也。
洎乎削染受具。
天复中南游乐普。
见元安禅裔乃融心要。
北还化徒于故里。
结庐于终南云居山
道俗归之如市。
又起游峨嵋。
礼普贤银色世界回兴元
连帅王公礼重留之。
后还故乡已黍离矣。
留守王公营永安禅院以居之。
开运丙午岁冬
鸣椎集僧嘱累还方丈。
东向右胁而化。
俗寿八十九。
僧腊六十。
黑白之众若丧严亲。
明年正月八日
茶毗于城南。
获舍利数千粒。
汉乾祐三年庚戌八月八日
迁塔于长安义阳乡
石塔岿然。
率多先觉往游𤏡道。
昭宗之蒙尘。
又生平洗沐舍利陨落皆收秘不许弟子示人。
又尝禅寂次。
窗外无何有白鹤驯狎于庭。
若有听法之意。
令人驱斥之。
凡此殊徵有而不有。
晋昌军府主郭公归信焉。
营构禅院命以居之。
翰林学士鱼崇谅为塔铭述德焉。
杭州龙华寺释灵照
高丽国人也。
重译而来学其祖法。
入乎闽越得心于雪峰
苦志参陪以节俭勤于众务。
号照布纳焉
千众畏服。
而言语似涉岛夷。
性介特以恬淡自持。
初住齐云山
次居越州鉴清院。
尝秖对副使皮光业
语不相投。
被举摈徙龙兴焉。
湖州太守钱公造报慈院请住。
禅徒翕然。
吴会间僧舍三衣披五纳者不可胜计。
忠献王钱氏造龙华寺
迎取金华梁傅翕大士灵骨道具寘于此寺。
树塔命住持焉。
终于此寺。
迁塔大慈山之峰。
丽天和尚吴越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法名不详。
吴越时禅僧
灵照同时,有诗颂唱和。
祖堂集》卷一一录其事,并引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