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僧智晖五代 873 — 956
释智晖
姓高氏
咸秦人也。
权舆总角萌离俗之心。
不狎童游动循天分。
欻遇圭峰温禅师
气貌瑰伟虚心体道。
趋其门者淑慝旌别矣。
曰。
子实材器多能之士也。
请祈摄受。
二十登戒。
风骨耸拔好尚且奇。
山中阒然曾无他事。
唯钩索藏教禅律亘通日。
诵百千言义味随嚼。
闻佛许一时外学
颇精吟咏得骚推之体。
翰墨工外小笔尤嘉。
粉壁兴酣云山在掌。
恒言。
吾慕僧珍道芬之六法。
恨不与同时。
对壁连图各成物象之生动也。
然真放达之士哉。
或振锡而游纵观山水。
或蹑屩而至历览市朝。
意住则留兴尽而去。
或东林入社。
南岳经行。
悟宗旨于曹溪
宁劳一宿。
访神仙于阮洞
拟到三清。
事以志求时无虚度。
此外采药于山谷。
救病于旅僧。
惟切利他心无别务。
梁乾化四年
自江表来于帝京。
顾诸梵宫无所不备。
室洗雪尘垢事有阙焉。
居于洛洲凿户为室。
界南北岸葺数亩之宫。
示以标榜。
召其乐福业者占之。
未期渐构欲闰皆周。
浴具僧坊奂焉有序。
由是洛城缁伍道观上流。
至者如归。
来者无阻每以合朔后五日一开洗涤。
曾无间然。
一岁则七十有馀会矣。
一浴则远近都集三二千僧矣。
躬执役未尝言倦。
又以木舄承足。
枲麻缝衣。
彼迦叶波相去几何哉。
其或供僧向暇吟咏。
馀闲则命笔墨也。
缅想嘉陵碧浪太华莲峰。
凝神邈然得趣乃作。
五溪烟景四壁寒林。
移在目前。
暑天凛冽矣。
加复运思奇巧造轮汲水神速无比复构应真浴室。
西庑中十六形像并观自在堂。
弥年完备。
杨侍郎凝式致政。
佯狂号杨风子者而笃重晖为作碑颂德。
莫测所终。
李瀚后晋 ? — 962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62 ,又作浣,字日新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后汉李涛弟。
后唐长兴四年(933)进士第
初为校书郎集贤校理
后晋高祖天福二年(937),拜右拾遗,俄召为翰林学士
后废学士院,改吏部员外郎,迁礼部郎中知制诰
复置翰林,迁中书舍人,再为学士
契丹入汴,俘至塞北。
宋建隆三年(962)卒。
生平事迹见《五代史补》卷三、《宋史》本传。
幼聪敏,有逸才,慕王、杨、卢、骆文章。
能诗善文,每作文则笔不停辍。
尝代杨凝式钱镠神道碑,凡万余言,文采遒丽,为时人所称。
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其有《丁年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存其诗2首。
杨苧罗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洛阳歌妇。
善合生杂嘲,辩慧有才思。
杨凝式洛阳时,常令其讴唱,言词捷给,声韵清亮。
凝式念其聪俊,遂以侄女呼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五代时洛阳歌妇。
善合生杂嘲,辩慧有才思。
杨凝式洛阳时,常令其讴唱,言词捷给,声韵清楚。
杨凝式念其聪俊,遂以侄女呼之。
事迹见《洛阳缙绅旧闻记》卷一。
全唐诗》存诗1首。
赵沨
字文孺,第进士
明昌末终于礼部郎中
性冲澹,学道有得。
黄山其自号也。
閒閒赵公云,黄山正书体兼颜苏,行草备诸家体,超放又似杨凝式
当处黄鲁直苏才翁伯仲间。
承旨篆阳冰以来一人而巳,而以黄山配之。
至今人谓之党赵。
黄山集行于世。
凉陉云:峨峨景明宫,五云涌蓬莱。
山空白昼永,野旷清风来。
放远亭云:晴日未消千嶂雪,暖风先放一川花。
青天低处是平野,白鸟去边明落霞。
秦村道中云:桃花都被风吹却,杨柳似将烟染成。
其馀多称此。
释真净南宋
全宋诗
释真净号雪庵
宁宗嘉定五年(一二一二),住会稽戒珠寺,重修卧佛殿(《北涧》卷二《戒珠寺重修卧佛殿记》)。
善学颜真卿书,其手帖多名流题跋,以为不减杨少师,而南禅老人犹在其下。
事见《宋元诗会》卷五九。
今录诗四首。
吴镇元末 1280 — 1354
字仲圭嘉兴人
性高介,书仿杨凝式,画出关荆董巨。
每画山水竹石,辄题诗其上,时人号为三绝。
黄公望倪瓒王蒙有画苑四大家之目。
少与兄元璋师事毗陵天骥,得其性命之学,尤邃先天易,言禨祥多中。
垂帘卖卜,隐于武塘
所居曰「梅花庵」,自署「梅花庵主」,又号「梅花道人」,卒年七十五。
仲圭将殁,命置短碣冢上曰「梅花和尚之塔」。
或怪之,曰:此有意,当自验。
元末兵起,所至椎冢,惟仲圭以碣所署,疑为缁流,舍去。
仲圭生于前至元十七年庚辰,卒于至正十四年甲午,有墓碑可考。
而野史流传,发墓为杨琏真伽事,不知杨髡发掘宋陵,在前至元戊寅,是时仲圭犹未生也。
陈徵士继儒仲醇作《梅花庵记》,亦从而附会其说,可为大噱。
钱宗伯牧斋仲醇为装点山林,附庸风雅,于此益信。
为千古定评矣。
姚华清末 1876 — 1930
维基
姚华(1876年4月26日—1930年5月8日)字重光又字一鄂号茫父,以号行而多称姚茫父;寓居北平莲花寺,因别署莲花盦主,又署弗堂,寓半佛之意。
晚年因重五代杨凝式杨风子)书法又号倚风
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人,清代末科进士晚清中华民国戏曲理论家、书画家、诗人、学者、政治人物、教育家,精通于诗文词曲、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
陈师曾同为民国刻铜艺术的倡导者,合称“姚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