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䔄”,一作“{艹岳}”,误。定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唐初名臣李百药五世孙。曾为缙云令。约为代宗、德宗时人。事迹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括苍金石志补遗》卷一收其诗1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全唐诗》误以此诗为李阳冰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天台人。处士。师事王默。善画山水松石,笔法枯硬而少温润,然挺特巉绝,曲尽其态,自是一家。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生江都之郭氏。稍具知识。即念出家。父母虽爱。不能夺也。既从瑶台成律师受具戒。旋于太原东塔寺究律藏。言入希微。理参玄要。识者推伏焉。众请任以纲领职。乃默然东归。率诵金刚般若经如意轮心咒。化乡里。诸所设施。莫克尽述。大略皆以隆显教门。敷弘法席而已。且维扬东南之冲要。朝廷土大夫。所从来往。必脩刺门下。然尤以得见为𢠢。以不得见为大辱。故黄门侍郎卢藏用退而叹曰。宇宙之内。信有高人。若太子少保陆象先。兵部尚书毕构。少府监陆馀庆。吏部郎中严挺之。河南尹崔希逸。太尉房琯中书侍郎平章事崔涣。礼部侍郎李憕。著作郎綦母潜。名士王昌龄。佥所赡奉。愿同洒扫。
天宝七载。十月十四日。晨兴盥漱。就胡床跏趺。默睹西方。既曛而灭于龙兴寺之别院。春秋八十三。夏六十二。缁素弟子北距泗沂。南踰领徼。望哭者千族。送葬者万人其得法上首。曰会稽昙一福建怀一等。树塔于城西蜀冈之原。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华。撰文勒碑。大理司直张从申书。赵郡李阳冰篆额。
释法慎。姓郭氏。江都人也。孩抱之岁誓齿空门。亲爱所钟志不可夺。从遥台成律师受具戒。依太原寺东塔体解律文绝其所疑。时贤推服。或一言曲分于象表。精理自得于环中。声振京师如晞爱日。诸寺众请纲领。乃默然而东归。既还扬都俯允郡愿恒诵金刚般若经如意轮。般若佛心我得此心。众生亦得。如意胜愿我如此愿。众生亦如。谓天台止观包一切经义。东山法门是一切佛乘。色空两亡定慧双照。不可得而称也。慎暑不摄齐。食不求饱。居不易坐。四方舍施归于大众。一身有无均于最下。朝廷之士衔命往还。路出维扬终岁百数。不践门阈以为大羞。仰承一盻如洗饥渴。慎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臣言依于忠。与人上言依于仁。与人下言依于礼。佛教儒行合而为一。学者流误。故亲校经论延来者听受。故大起僧坊将警群迷。故广图菩萨因地。善护诸命。故曲济众生寿量。以文字度人。故工于翰墨。以法皆佛法。故兼采儒流以我慢为防。故自负衣钵。以规规为任故纲正缁林。以发挥道宗。故上行恭礼。以感慕遗迹。故不远他邦。以龙象参议。故再至京国。以轨度端明。故研精律部欤。黄门侍郎卢藏用才高名重罕于推挹。一见于慎慕味循环不能离坐。退而叹曰。宇宙之内信有高人。黄门于院中置以经藏严以香灯。天地无疆像法常在。太子少保陆象先兵部尚书毕构少府监陆馀庆吏部侍郎严挺之河南尹崔希逸太尉房琯中书侍郎平章事崔涣礼部尚书李憕辞人王昌龄著作郎綦母潜佥所瞻奉愿同洒扫。感动朝宰如此。以天宝七载十月十四日。晨兴盥漱就胡床加趺。心奉西方既嚑而灭于龙兴寺别院。春秋八十三。夏六十二。缁素弟子北距泗沂南踰岭徼。望哭者千族。会葬者万人。其上首曰会稽昙一闽僧怀一南康崇睿晋陵义宣钱塘谭山寺惠鸾洛京法瑜崇元鹤林寺法励法海维扬惠凝明幽灵祐灵一等。罔不成乐说辩才入法华三昧。众所知识物之依怙。天上甘露正味调柔。人中象王利根成熟。音乐树下长流福慧之泉。雪山峰顶仰见清凉之月。金刚决定烦恼无馀优昙开敷香洁盈满。法施之恩郡居之感。哀奉色身经始灵塔于芜城西蜀冈之原。像教也幽公自幼及衰恒所亲侍。后请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华为碑纪述。大历八年癸丑十二月也。大理司直张从申书赵郡李阳冰题额其塔。亦幽公经度建塔之地。广袤如素高卑得中。周临四衢平视千里。门人环莳列柏荐以名香。其塔属会昌中例皆毁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1—762
【介绍】:
唐陇西成纪人,其先人隋末流寓西域,故生于安西都护府所属碎叶城。中宗神龙初,迁居蜀之绵州昌隆县青莲乡,又尝寓居山东,故亦称山东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十岁通诗书,被称为“天才英特”。喜纵横术,击剑任侠,轻财重施。青年时离蜀漫游,玄宗天宝初,入长安,经贺知章、吴筠推荐,诏供奉翰林。但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天宝三载在洛阳结识杜甫。二人于诗坛齐名,并称“李杜”。安史乱起,白为永王李璘府僚,参与平乱。因永王兵败,坐流夜郎,中途遇赦东还,依族人当涂令李阳冰。不久病卒。其诗风雄奇豪放、清新飘逸,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有《李太白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中宗神龙元年(705)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今人多从此说。近人陈寅恪谓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李太白氏族之疑问》)。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与焉耆回族自治县),亦有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曾官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出蜀漫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西入长安,北上太原,先后隐居安陆(今属湖北)与徂徕山(在今山东)。天宝元年(742)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因得罪权贵,三载(744)赐金还山。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南游吴越,北上幽燕。今人或谓天宝十二载(753)曾第三次入京,学术界多以为开元年间和天宝初两次入京,不承认三入长安;亦有不承认开元年间曾入长安者。天宝末,安禄山叛乱,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不久又被定罪流放夜郎,肃宗乾元二年(759)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上元二年(761),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时已届暮年,仍欲从军,半道病还,宝应元年(762)卒于当涂(今属安徽马鞍山)。代宗即位,曾以左拾遗召,其时已卒。生平事迹详见魏颢《李翰林集序》、李阳冰《草堂集序》、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及新、旧《唐书》本传。年谱及考證生平之著作甚多,清人王琦、黄锡圭均有《李太白年谱》,今人有詹锳《李白诗文系年》,郁贤皓《李白丛考》,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等。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从科举入仕,然始终未能得志。诗与杜甫齐名,杜甫《饮中八仙歌》曾咏及,《沧浪诗话》誉之为“仙才”。作品散失甚多,今存近千首。内容丰富,有要求报效祖国、功成身退而发泄不得志之悲愤感情者,如《行路难》、《将进酒》等;有揭露政治黑暗、忧虑国事者,如《古风五十九首》、《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有蔑视权贵、鄙弃富贵者,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江上吟》等;有同情人民疾苦者,如《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都护歌》等;有描绘高山大川自然风光者,如《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有歌唱爱情友谊者,如《长干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李白论诗主张天真自然,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之境界。其绝句感情真挚,形象明朗,语言朴素,意境含蓄,韵味深长。其乐府歌行名篇则熔《庄》《骚》为一炉(龚自珍《最录太白集》),“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艺苑卮言》卷四),感情激荡,形象雄伟,气势磅礴,色彩绚烂,常借神话传说,多用比兴、夸张手法,具有“风雨争飞,鱼龙百变”、“白云从空,随风变灭”(《唐宋诗醇》卷六)之特色,形成独特之“纵逸”(《河岳英灵集》卷上)风格。前人论李白诗歌之历史地位,常与杜甫并列。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胡应麟则云:“才超一代者李也,体兼一代者杜也。李如星如日揭,照耀太虚,杜若地负海涵,包罗万汇。”(《诗薮》卷四)李集今存宋本《李太白文集》两种,皆诗文合刻,30卷。一藏日本静嘉堂文库,有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影印本;一藏北京图书馆,为残本,缺卷十五至二十四,以缪曰芑本配。清康熙年间缪曰芑曾据前一种翻刻,世称缪本。注本今存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25卷;明胡震亨《李诗通》(与《杜诗通》合称《李杜诗通》)21卷;明朱谏撰《李诗选注》13卷,将200余首指为伪作,另编《李诗辨疑》2卷;清王琦《李太白全集》36卷,诗文合编,末6卷为附录,最为通行。今人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以王琦注本为基础,参校各本,旁搜唐宋以来诗话、笔记以及今人研究成果,加以评笺补充,考订谬误,较详备。近年又有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两种问世。今人研究著作主要有詹锳《李白诗论丛》、王运熙等《李白研究》、罗宗强《李杜略论》、裴斐《李白十论》、郁贤皓《李白考论集》等。中华书局曾选择部分单篇论文于1964年出版《李白研究论文集》。资料汇编有裴斐与刘善良编《李白资料汇编(金元明清之部)》。《全唐诗》存诗2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6首、断句10。
唐诗汇评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地有蜀中、西域、长安诸说,迄无定论。少时居绵州彰明县清廉乡(今属四川江油),读书吟诗,遍观百家,好神仙,任侠仗义,曾手刃数人。二十五岁辞亲远游,出三峡,游洞庭、衡山、襄汉、庐山、金陵、扬州。开元十五年与故相许圉师孙女结婚,留居安陆十年。其间曾西入长安,北游太原。三十五岁后,迁居山东任城,与孔巢父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天宝元年应诏入京,供奉翰林。三载,因权贵谗毁,“赐金放还”。至洛阳,与杜甫相识,同游梁宋、齐鲁。曾受道箓于齐州紫极宫。后复漫游江淮、吴越、河北、梁宋等地。安史乱起,入永王璘幕府。璘兵败,被捕下浔阳狱,长流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漂泊于武昌、岳阳、豫章、金陵、宣城等地。上元二年,李光弼出镇临淮,白以六十一岁高龄前往从军,道病还,依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寻病卒。白长于歌诗,嗜酒,人称“谪仙”。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在古代诗歌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李阳冰受白遗命,编其诗文为《草堂集》二十卷,又李白友人魏万编其诗为《李翰林集》二卷,均佚。北宋宋敏求辑、曾巩编次其诗文为《李太白文集》三十卷,今存。《全唐诗》编诗二十五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8—760
【介绍】:
唐赵郡人,字坚冰。李阳冰兄。玄宗天宝六载进士,授太子校书。自通事舍人转左补阙、监察御史。奉使朔边,被诬,配流卢溪。肃宗至德中,为江阴令,历佐晋陵、吴兴、丹阳三郡,多假摄郡事。乾元初,征拜金部员外郎,迁刑部郎中。上元初,出副江淮都统李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陈留人,字鲁翁。祖无择外甥。工篆书,得李阳冰笔意。召至京师,使篆王安石《字说》,辞以与王氏之学异,遂布衣终身。后为赵明诚篆所撰《古器物铭碑》。年六十三卒。
全宋文·卷二八七四
王寿卿(一○六三——一一二五),字鲁翁,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工篆书,深得李阳冰意法。绍圣间诏国子监镂《字说》颁学者,敕遣篆文,力辞不赴。宣和中被旨篆《周礼》石经。尝为赵明诚篆《古器物铭》碑。宣和七年卒于京师,年六十三。见《皇宋书录》卷中,《芒洛冢墓遗文》所载《王鲁翁墓志》。
公讳怀英字世杰宋太尉进之十一代孙父纯睦自冯翊来以从仕郎为泰安军录事参军卒官妻子不能归遂为奉符人公之在孕也太夫人梦道士吴筠来托宿及公生仪观秀整如神仙然少颖悟日授千馀言师亳社刘嵓老济南辛幼安其同舍生也尝试东府取解魁是后困于名场遂不以世务婴怀放浪山水间诗酒自娱箪瓢屡空晏如也夫人石氏徂徕先生之后亦能安贫守分既久乡豪杰有知公者稍料理之大定十年擢进士甲科调成阳军事判官汝阴令入为史馆编修应奉翰林学士出为泰定军节度使为政宽简不言而人化召为翰林学士承旨致仕大安三年九月年七十八终于家是夕有大星殒于所居之堂众惊视之而公已逝矣谥曰文献礼部閒閒公墓志云公之文似欧公不为尖新奇险之语诗似陶谢奄有魏晋篆籀入神李阳冰之后一人而已尝谓唐人韩蔡不通字学八分自篆籀中来故公书上轧钟蔡其下不论也小楷如虞褚亦当为中朝第一书法以鲁公为正柳诚悬以下不论也古人名一艺而公独兼之可谓全矣(皇叔永蹈伏诛公作诏云天下一家讵可窥于神器公族三宥卒莫逭于常刑非忘本根骨肉之情盖为宗社安危之计亦由凉德有失睦亲乃于间岁之中连致逆谋之起恩以义掩至于重典之亟行天高听卑殆非此心之得已兴言及此惋叹奚穷论者谓公之制诰百年以来亦当为第一间閒公作碑偶不及此故表出之)
香草斋诗·序
昔人多以靖节《闲情赋》为不类其为人,至梁昭明,则有白璧微瑕之叹。固哉是言直不知靖节者。白文公曰:「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诗三百,孰非闲情之作?而何独异于靖节?其自序不云乎「荡思虑而归闲正」,殆所谓佩玉比洁、齐兰争芳者欤?吾友黄子莘田,今之靖节也。其操履纯白,襟度冲夷,凡出处去就,无一不与靖节吻合。而其诗则信如赋中所称「淡柔情于俗内」「憩遥情于八遐」,尤深契靖节闲情之旨。尝出其《香草斋诗》,属余点定序而梓之。余学识梼昧,乌足以序莘田诗?顾交莘田垂三十载,既稔其为人,而尤笃嗜其诗,往往吟讽不去口。尝手抄其《香草笺》凡三数过,流沫手胝,窃比于靖节《饮酒》「聊命故人书之」之义。盖莘田生平所为诗不下数千首,六十年间,直与放翁埒。最初为《十砚轩稿》,既而有《秋江集》,最后曰《香草笺》。斋前环植兰蕙,以颜其斋,即以香草名其集。香草者,沅澧潇湘之产,骚坛中以之喻美人者也。余一日与吴下诗人许二素园寒夜泛舟吴江,襆被共寝,各记其笺中诗,芊绵婉丽,细腻风光,更唱迭咏,互相击节,所谓餐五色灵芝,咽三危瑞露,千百年无此逸响。吟声断续,与芦汀过雁嘹呖上下,树间栖鹘咸拍拍惊起,而山寺钟声已初动矣。《香草斋诗》梓以行者,昉于吾浙大中丞今少司农觉罗雅公,前陈臬闽海,选入《采风集》中,余为作《感恩知己歌》附梓卷末者是也。惜其未见全稿,故所收不多。会余主讲鳌峰,仿其义例,增入如干首,属李君霖村续梓集内,而卒卒不果。稿存行笥,归装携以自随。偶一相思,辄开卷如觌。乃莘田书来督序不已。余适读陶君《拟古诗》,至「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之章,其言「美人清夜达曙酣歌」极之,「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和悦绮缛,置诸玉台宫体中,几不复辨,宁独《闲情》一赋为托凤鸟而陈辞者哉?因有感于文公之一言,以为古人善闲情者无如靖节,惟《香草斋诗》得其神似非形似。而或者以莘田《无题》诸作,沉博绝丽,酷类义山。涪翁称「玉溪生之学老杜,不在皮毛间」,余则谓香草斋之拟柴桑,宁复波澜有二,而奚论夫玉溪?即如集中《吊虞卿》《过乐毅墓》《歌李阳冰般若台篆书》及《三君咏》等篇,直欲跻韩碑晋石而上之,独有千古,夫岂后世诸馆职挦扯一时号为西昆体者所可同年而语也耶?是则佩玉比洁,齐兰争芳,骚雅嗣音,非靖节之比而谁?请以质之素园,当不以余言为河汉也。遂书以寄之,以当簸扬之糠秕也可。时乾隆甲戌中秋,同学弟会稽傅玉露拜撰,年七十有七。
秋江集注·序
作诗难,说诗难,注诗更难。三百篇后,代有作者。因寄所托,各自名家。然括其要旨,不外《虞书》「诗言志」,四言说诗之法,则孟子「以意逆志」一语尽之。唯注诗者,必能读尽作者所读之书,能知尽作者所读而用之之书,至于作者能无书不读,而其所作又如无读一书,则又必能深得说诗之旨而以意逆之,此注诗之所以难也。毛传、郑笺尚矣,至李善注《文选》,犹不能无「释事忘意」之议,其他又何论焉?吾闽莘田翁黄先生诗集,雄视一代。旧有戆窝为之注,学者苦不得其详。近复得芝田王君为注数百万言,既博且精,蒐括殆尽。于虖详矣!芝田王君,无书不读者也。能读莘翁所读之书,能知莘翁所用之书,以意逆志,一一为之诠释。如毛、郑诂训,俾学者一目了然,毫无疑义。倘莘翁见之,且以为取怀而予亦不是过也。吾知莘田之诗、芝田之注,且共千古不朽矣。抑余尤爱莘翁集中《筑基》《赈粥》《弃妇词》,有三百篇之遗。其《越王台》《吊虞卿》《过乐毅墓》《夷门怀古》《李阳冰般若台篆书》及《三君咏》诸篇,屡为傅会稽、陈勾山众君子所击节,令人兴上下数千年、纵横一万里之思焉。今得芝田注,如披廿三史图编,知人论世,若河决下流而东注也。昔杜工部以诗为史,十研翁以史为诗,芝田则注诗如注史,后学则读诗如读史,岂非嘉惠艺林一大盛事哉?戆窝诗注,本名《香草斋》;今芝田详注,曰《秋江集》,仍旧称也。芝田长君春屿,亦淹博能诗,余族侄凤藻尝从之游,因偕其孙志苏乞序于余。时余适有江苏粮台之命,匆匆就道,书此而弁诸简端。道光二十有二年岁在玄黓摄提格秋相月,同安鳌石叟苏廷玉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扬州人,字玄草。寄寓南京。所画山水少温润,然挺峙巉岩,自成一家。年七十余,以贫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43—1805
【介绍】:
清安徽怀宁人,本名琰,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又号笈游山人。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词学图录
邓石如(1743-1805) 原名琰,因避嘉庆讳,以字行,号顽伯、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古浣子。怀宁(今属安徽)人。书法家、篆刻家,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篆书成就最大。张惠言、包世臣都曾从之学书法。性廉介无所合。时翁方纲擅篆书,以石如不至其门,力诋之。刘墉、陆锡熊见其书,皆大惊,踵门求识面。包世臣推其篆书为神品,钱坫与世臣游焦山,见壁间篆书心经曰:"此非少温(李阳冰)不能作,世间岂有此人耶?"曹文埴称其四体书皆为清朝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