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卢汝弼唐末至五代 ? — 921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21 一作卢弼,误。
字子谐,一作字子诰,唐末五代时人。
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州),后徙家河中蒲州,遂为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卢纶,弟嗣业。
少力学,笃志科举,文采秀丽,为时人所称。
昭宗景福中进士第,累迁祠部员外郎(一作郎中)、知制诰,后从昭宗洛阳
朱温凌弱唐室,杀戮士人。
汝弼惧,称疾退居,客游上党
后从丁会太原李克用,授河东节度副使,累迁户部侍郎
后唐庄宗晋王时,除补官吏之命皆出其手。
生平事迹散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旧五代史》本传、《新五代史·李袭吉》、《唐才子传》卷九、《宣和书谱》卷六。
汝弼善诗文,所作《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4首,胡应麟称为“语意新奇,韵格超绝”(《诗薮》内编卷六)。
全唐诗》存诗8首。
王步青清 1672 — 1751
维基
王步青(1672年—1751年)字汉阶又字罕皆号后村己山别称己山先生
江苏省镇江府金坛县(今属常州市金坛市)人。
经学家、理学家。
王步青长身玉立,自年少为诸生时便以文采知名,但潜心钻研经学义理。
张伯行江苏巡抚时,招集江苏十五府知名文士苏州紫阳书院,讲授《语录》;三次考试,王步青都取得第一,张伯行称赞王步青能「窥道之本原,契圣贤之旨趣」。
曾经与桂林陈宏谋有十馀封书信往来,都以道义相互勉励,兴办正学、整饬吏治、激励风俗,期许成为一代名臣。
陈宏谋王步青的学问以濂、洛、关、闽为宗,以日用伦常为实际,躬行心得,不只是空言。
王步青每日随身携带书籍,随时阅读,舟车行路时也不曾间断。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甲午乡试举人
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第三甲第八十六名同进士出身
翰林院庶吉士
三年(1725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
雍正六年(1728年)告归。
王步青入翰林时已年过五十岁,在京师独自居住一小屋;归乡后闭门教授学生,府县官员都很少见到其面。
掌教扬州维扬书院,遵循白鹿洞书院遗规,主张「我朝用经义取士,士子当因文见道」,门生多为名士;又选辑乡会试中式墨卷,反对浮誇、推崇典雅文风,许多文士以其为宗。
晚年更加勤学,购买一处房屋,书斋命名为「无逸所」,座右铭:「道脉端须存夜气,老年尤务惜分阴」。
乾隆十六年(1751年)无疾而卒,年八十,入祀乡贤祠。
沈德潜为其撰墓碑铭:「金沙王氏,代有令德,笃生醇儒,日光玉色。
立朝扬华,归田纂述,敬信紫阳,窥寻正脉。
剪繁剔,尊孔黜墨,昭示后人,天空水碧。
循循庸行,惟正是适。
名因实流,道随年积。
斯人云亡,士林伤衋。
习吉佳城,郁苍枥。
吾作铭词,勒于文石,后有过者,车行必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