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释文爽
释文爽
不详姓氏何许人也。
解尘缨抉开爱网。
从师问道。
天然不睡。
纵困惫之极亦唯趺坐。
此行长坐头陀也。
后独栖丘陇间。
霖雨浃旬旁无童侍
有蛇入手中蟠屈。
时有人召斋。
彼怪至时不赴。
主重来请。
见蛇惊惧失声。
蛇乃徐徐而下。
固命往食。
辞过中不食。
终夕翌日有狼。
呀张其口。
奋跃欲噬咋之状者三。
悯其饥火所熬。
复自念曰。
秽囊无吝施汝一餐。
愿疾成坚固之身。
汝受吾施同归善会
斯须狼乃弭耳而退。
及乎卒日。
空中钟磬交响。
迟久方息。
门徒乡人聚送殡之。
尔日有幡数十口。
蔽空前导。
异香普熏。
举众悲叹。
如失恃怙焉。
释文爽
不知何许人。
解尘缨抉开爱网。
从师问道。
天然不睡。
困惫之极亦惟趺坐。
后独栖丘陇间。
霖雨浃旬旁无僮侍。
有一蛇入手中蟠屈。
时有人召斋。
彼怪至时不赴。
主重来请见蛇惊惧失声。
蛇乃徐徐而下。
固命往食。
辞过中不食。
翌日有狼呀张其口。
奋跃欲噬咋之状者三。
闵其饥。
复自念曰。
秽囊无吝施汝一飧。
愿疾成坚固之身。
汝受吾施同归善会
斯须狼乃弭耳而退。
及其卒日空中钟罄交响。
迟久方息。
僧如会中唐 744 — 823
释如会
韶州始兴人也。
大历八年国一禅师门下。
后归大寂法集。
禅客仰慕决求心要。
僧堂之内床榻为之陷折。
时号折床
犹言凿佛床也。
后徇请居长沙东寺焉。
自大寂去世其法门鼎盛时无可敌。
谚谓东寺为禅窟。
断可知矣。
相国崔公群慕会之风来谒于门。
答对浏亮辞咸造理。
自尔为师友之契。
初群与皇甫镈
议上宪宗尊号。
因被搆出为湖南观察
闲豫归心于也。
至穆宗长庆癸卯岁终于寺。
春秋八十。
井泉预枯异香馝馥。
迁塔于城南。
廉使李翱尽毁近城坟塔。
唯留所瘗浮图。
以笔题曰。
独留此塔以别贤愚矣。
刘膳部轲著碑焉。
敕谥传明大师
塔曰永际。
亦呼所居为夹山和尚是欤。
僧令超唐末 ? — 8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0 【介绍】: 唐僧。
初住瑞州蓝山
夹山善会
后于洪州创禅苑,仍以上蓝为名,世称上蓝和尚
通术数,善言未来事。
江西钟传礼敬之。
卒谥元真大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0 唐末禅僧
初住瑞州蓝山
夹山善会
后于洪州创禅苑,仍以上蓝为名。
世称上蓝和尚
通术数,善言未来事。
江西钟传敬礼之。
卒谥元真大师
祖堂集》卷八、《景德传灯录》卷一六有
全唐诗》谶记类收其谶诗3则,署上蓝和尚
《悦心集》卷一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僧元安唐 835 — 8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5—899 【介绍】: 唐僧。
凤翔麟游人俗姓淡
少从兄祐律师受业,该通经论。
后归禅宗,历参翠微无学、临济义玄,终嗣夹山善会
常居澧州乐普山,世称乐普和尚
喜作诗偈劝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5—899 俗姓淡凤翔麟游(今陕西麟游)人。
幼从兄祐律师受业、通该经论。
先后参谒翠微无学、临济义玄夹山善会,终为夹山法嗣,常居澧州乐普山,世称乐普和尚(《祖堂集》作落浦和尚)。
昭宗光化二年卒。
祖堂集》卷九、《宋高僧传》卷一二、《景德传灯录》卷一六有传。
诸书及《五灯会元》中存其诗偈6首,《全唐诗续拾》收入。
禅师名元安
生淡氏
凤翔南游人也。
幼依怀恩寺祐律师
剃发受具。
既长通经论。
初造翠微。
无所契悟。
北至临济
临济称其俊爽可教。
自负辞去。
夹山
庵于冢巅。
夹山讶之。
以书抵
使者曰。
此僧得书不发。
明日当来。
发之不来也。
得书果置之不答。
使者具以告夹山
夹山曰。
旦暮必至矣。
俄报至。
夹山望见呵曰。
鸡栖凤巢。
非其同类。
出去。
乃问曰。
自远趋风。
请师一接。
夹山曰。
目前无阇梨
此间无老僧
曰。
错。
夹山曰。
住住。
且莫草草匆匆。
云月是同。
溪山各异。
截断天下人舌头则不无。
阇梨争教无舌人解语乎。
茫然不知答。
夹山以杖击之。
夹山殁。
众以安次补。
住持久移居洛浦
谓众曰。
末后一句始到牢关。
把断要津不通凡圣。
欲知上流之士。
不将佛祖言教。
贴在额上。
如龟负图。
自取丧身之祸。
指南一路。
智者知疏。
学道先须识得自己宗旨。
方可临机
不失其宜。
祇如锋铓未兆已前。
都无是个非个。
瞥尔暂起见闻。
便有张三李四。
胡来汉去。
四姓杂居。
不亲而亲。
是非互起。
致使玄关固闭。
识锁难开。
疑网罗笼。
智刀劣剪。
若不当阳晓示。
迷子何以知归。
欲得大用现前。
但可顿忘诸见。
诸见若尽。
昏雾不生。
智照洞然。
更无他物。
以今学人触目有滞。
盖为因他数量作解。
被他数量该括方寸。
不能移易。
所以听不出声。
见不超色。
假饶并当门头。
净洁自己。
未能通明
还同不了。
若也单明自己。
法眼未明。
此人祇具一只眼。
所以是非欣厌贯系。
不得脱坼自由。
谓之深可慜伤。
各自努力。
唐光化元年戊午。
秋八月。
诫门弟子曰。
出家之法。
长物不留。
况其他哉。
切须在念。
时不待人。
至十二月一日
又曰。
吾旦夕行矣。
有问问诸人。
若对得。
分付钵袋子。
曰若道这个是。
即是头上安头。
若道不是。
即斩头觅活。
堂中第一座对曰。
青山不举足。
日下不挑灯。
安曰。
去。
汝扶吾宗不起。
有彦从上座曰。
去此二途。
请和尚不问。
安曰。
未在。
更道。
彦从曰。
彦从道不尽。
安曰。
我不管汝道不尽。
曰彦从无侍者
祗对和尚
安乃归方丈。
中夜唤彦从至曰。
汝今日祗对老僧
甚有道理。
据汝合体得先师意旨。
先师道。
目前无法。
意在目前。
不是目前法。
非耳目所到。
且道那句是宾。
那句是主。
彦从茫然不知。
安曰。
苦苦。
二更时。
安代答。
安曰。
慈舟不泛沧波上。
剑峡徒劳放木鹅。
泊然而化。
阅世六十有五。
坐四十六
赞曰。
洞山价
夹山会
药山的骨孙。
其锻鍊钳锤。
可谓妙密。
之宗至膺。
才有同安察
云居简而已。
会之宗。
遂止于洛浦安公
庄子曰。
北溟有鱼。
其名曰鲲。
化而为鹏。
九万里风。
斯在下。
然听其自化。
也使之化。
则非能鹏也。
似之。
其绝也理之固然。
僧本空唐末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禅僧
云居道膺,又曾参夹山善会径山洪諲
后归浙中,住杭州(一作越州)佛日寺世称佛日和尚
祖堂集》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二〇、《五灯会元》卷一三有传,并录其诗偈1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僧寰普唐末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禅僧
夹山善会
后住洛阳韶山世称韶山和尚
祖堂集》卷九、《宋高僧传》卷一二、《景德传灯录》卷一六有传。
景德传灯录》卷三〇录其歌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僧师虔唐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唐末时在世。
初师夹山善会,后嗣洞山良价
因住随州土门青林兰若,也称青林和尚
晚年移住洞山又称后洞山禅师
所作偈颂,流传颇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禅僧
初师夹山善会,后嗣洞山良价
因住随州土门青林兰若,世称青林和尚
晚年移住洞山又称后洞山禅师
祖堂集》卷八、《景德传灯录》卷一七均有其传,录存师虔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僧月轮五代 854 — 9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4—925 【介绍】: 五代僧。
福州福唐人俗姓许
出家于福州黄檗山。
受戒后,参游诸方。
初谒三峰,未契机缘。
后参夹山善会,依附七年,得契心要。
辞往抚州,于龙济山隐居,法侣云集,遂出住抚州黄山,授徒讲法。
卒于山。
释慧晖南宋 1097 — 1183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慧晖字自得姓张氏会稽人也。
幼依澄照道疑染削,进具。
年二十,扣真歇长芦,微有所證。
旋里谒宏智,智举“当明中有暗,不以暗相遇,当暗中有明,不以明相睹”问之,语不契。
初夜定,回往圣僧前热香,宏智适至,见之顿悟前语。
次日入定,智举堪嗟去日颜如玉,郤叹回时𩯭似霜。
曰:“其入离,其出微。
”自尔问荅无滞,智许为室中真子。
绍兴丁巳,开法普陁,徙万寿及吉祥雪窦。
淳熙三年,敕主净慈,上堂:“朔风凛凛扫寒林,落叶归根露赤心。
万派朝宗船到岸,六窗虚映投针。
本成现,莫他寻,性地间间曜古今。
户外冻消春色动,四山浑作木龙吟。
”又云:“谷之神,枢之要,里许旁参,回途得妙。
云虽动而常间,月虽晦而弥照。
宾主交参,正偏兼到,十洲春尽花凋残,珊瑚树林日杲杲。
”又尝举风幡䛡,乃曰:“风幡动处著得个眼,即是上座
风幡动处失郤个眼,即是风幡。
其或未然,不是风幡不是心,衲僧徒自强锥针。
岩房雨过昏烟净,卧听凉风生竹林
七年秋,退归雪窦。
十年冬十一月二十九日中夜,沐浴而逝,塔于明觉之左。
后有晦翁悟明者,福州人,上堂举:“夹山会下一僧到皋亭,才礼拜,亭便打,僧再拜,又打。
趋去,僧回举似夹山,山云:否?
云:不会。
山云:赖汝不会,汝若夹山口哑去。
应庵拈云:皋亭一期忍俊不禁,争奈拄杖放行太速,当时此僧,莫道皋亭夹山,便是达摩也应斩为三段。
明云:皋亭夹山门庭施设,各得其宜,但中间一人较些子,应庵与么道,也是巩县茶瓶。
嘉定十年,明纂修《联镫要》,至今传于丛林。
释永宁元末明初 1292 — 1369年6月17日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永宁字一源别号幻虚子姓朱氏淮东通州人
世为宦族,母陇西李氏。
生而黠慧,舅氏吉安郡守爱之,欲以为嗣。
年六岁入乡校,始习经籍,即能暗记,了明大意。
然非所乐,闻人诵佛号,心向往之,注耳以听。
九岁,有离俗之思,请于二亲。
初弗之许,后见其志坚,乃使依模上人于利和广慧寺
利和,州之望刹,宋有淮海肇禅师说法度人,声闻当世,前一夕,寺众梦迎禅师
旦而至,寺众异之,谓肇禅师乘愿再来者也。
年十二,游扬之雍熙寺,会主僧来峰泰编《禅林类聚》成,览之笑曰:“此古人糟粕,检点何为?
河南王童童奇其幼而器之,属僧录司给牒薙度为沙弥,寻受具足戒。
自是厥后,蓬累出游浙河东西,见诸宿老,下语无所契。
中峰海方柄法苏之万寿,留之经年。
乃入穹窿山谒克翁绍,绍察其志不凡,俾掌藏室。
时年已十九,既而欲归乡省觐。
毗陵,约明极昶于焦子山,精脩禅定,稍涉睡昏,则戴沙运甓,悬版坐空,如是者五年。
曰:“藏主见解且至,宜往参人。
”遂至淮西大湖山,求印可于无用,无用门庭严峻,方入户,厉声叱之。
合爪立于门外,久之,乃许入见。
诘其居处,知在通州,便问:“淮海近日虚盈若何?
曰:“沃日滔天,不存涓滴。
”无用未之许,退就禅室,彻夜不寐。
一日,闻无用举云门一念不起,语声未绝而有省,急趋入堂,无用便欣然知其领悟,令造偈拈赵州
立就曰:“赵州狗子无佛性,万家森罗齐乞命。
无底篮儿盛死蛇,多添少减无馀剩。
”无用嗒然一笑。
复举《證道偈》问之曰:“闪飞电来,全身不顾,拟议之间,圣凡无路。
曰:“火迸星飞,有何拟议,觌面当机,不是不是。
”无用喝曰:“东瓜山前呑匾担,捉将清风剥去皮。
不觉汗下,曰:“今日方知用处无用闭着口。
”自是侍左右者三年,因以断厓义所赞己像,亲署一书授曰:“汝缘在浙。
逢龙即住,逢池便居。
遂还浙,时虚谷陵、元叟端、濑翁庆、幻住本天如则各据名山,递展化机。
往叩击,皆相吻合,而幻住尤誉之弗置。
元祐庚申,延至广德,缚茅于大洞中,洞左有实相寺马祖子澄公道场也,为重新之。
同时有无一全,遁迹于石溪,石溪与大洞相望,人称“广德二甘露门”云。
至治癸亥宜兴龙池建立禅居,以名符悬记,欣然赴之,作室百堵,命曰“禹门兴化庵”。
先是山巅有龙池,其深叵测,出每大水,居民苦之。
乃咒,鼋受三归依戒,不复为害。
久之复厌凡近,思涉幽邃,乃穷绝巘构室以居,至壁立如削处,斲木为栈,钩环连锁,栖版空中,足不越户限者二年。
学侣闻风,遐迩奔赴。
帝师大宝法王稔其道行,降号曰“弘教济禅师”。
泰定乙丑,州西九里有地曰“青山”,僧副延宁主之,为创寺一区,以“九里”名之。
至顺庚午,出世李山禅寺,瓣香酬恩,归之无用。
俄有诏,集桑门千七百人,阅毗卢大藏经。
一七日,升座敷正法,天降甘露。
壬申退归龙池
元叟主双径,月江印主云峰,皆虚首座招之,并辞不赴。
元统甲戌,浙西江东道广教总管具疏请主常之天宁万寿,州守戍将敦劝尤力,左右亦谓:“大法火冷灰寒,不可自安暇逸。
”乃蹶然起赴。
而寺尝被灾,方议经营,至则为新释迦佛殿,造菩萨、天神诸像,雄冠诸刹。
踰八年,有司以闻,诏锡“本觉妙明真净”之号。
至正壬午江南行宣政院命主大华藏寺,宁举龙门膺代之。
明年,复命补天童景德,坚以疾辞,退归龙池
宜兴铜官山旧有北岳菩提院,燬于火,会昌士人潘敬之重构焉。
九里寺助建法堂、丈室之属。
戊子,有旨趣入觐,说法于龙光殿,赐金襕法衣,纽以玉环,加号曰“佛心了悟大禅师”。
帝师亦有绛袍毳帽之赠。
无何,奉旨函香至五台山,曼殊大士为见祥光应之。
明年,陛辞南还,道过维扬镇南王波罗普化率妃嫔迎之入宫,禀受大戒,赐以白金盂及僧伽黎衣,遣司马护还龙池
庚子,出领善卷,寺故废坏,为修葺,涂塈丹艧,且甓其宝坊。
明年,募善士万人为万善会
及瘗兵后枯骨无万数。
壬寅,退归龙池
癸卯,大旱,询乡民之请,结界诵咒,作法将终,大雨如泻。
岁乃有秋,众愈知敬,坚留不拾,强住麻蕻慈慧。
未几,成大丛林
明洪武初元,复归龙池,将不复出。
明年己酉夏六月,示微疾,属弟子宗珦裁纸为衣,曰:“吾将逝矣。
”自兴化庵移龛至绝巘所居,一日昧爽,起沐浴,更纸衣,索笔书偈曰:“七十八年守拙,明明一场败阙。
泥牛海底翻身,六月炎炎飞雪。
”掷笔而化,黑白恋慕,执绋之人盈万。
荼毗,有五色光舍利无算。
弟子志舜、志思等分馀骨就龙池、太平、齐山、紫云、麻蕻五处建塔藏焉。
寿七十八,腊六十五。
气貌雄伟,身长七尺有馀,吐音鸿亮。
其接物也,不以贵贱异心,所至无不倾向。
右丞相呆儿只、左丞相别不花、赵文敏孟頫,尤所宾礼者也。
所为文偈了不经意,引纸行墨空义自彰,有《四会语》行世。
后七年,弟子仁性,亲撰《行业记》,徵宋文宪濂铭其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