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僧宗亮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冯氏
明州奉化人
开成中薙落。
隶州之国宁寺。
登戒。
学毗尼。
无遗行。
会昌之难。
遁居乡里之岩谷间。
大中再造国宁。
徵选名德二十八人。
与焉。
建州太守李频
为寺碑。
有曰。
律僧宗亮
禅僧全祐。
是也。
晚年益谢世事。
不出户者。
动经节序。
其往来若方于赠诗曰。
秋水一泓常见底。
涧松千尺不生枝。
空门学佛知多少。
净剃心尘秖有师。
竟卒。
春秋八十。
平生与贯霜择梧不吟数十人。
皆秉清节。
结林下交。
岳林寺碑。
集诗三百许首。
并赞颂。
行世。
然锐心福敬二田。
且为江东罗隐
安乐孙合
所钦慕旨重。
四明才名志。
尤序其名于诸儒骏士之间。
其为文士先达所加仰。
如此。
释宗亮
姓冯氏
奉化人也。
家傍月山而居。
后称月僧焉。
开成中剃落纳法。
方事毗尼循于四仪。
且无遗行。
而云我生不辰。
会昌之难便隐家山深岩洞穴。
大中再造国宁寺。
徵选清高者隶名。
预住持。
建州太守李频为寺碑云。
于清心行不污者得二十八人以补其员。
广住持也。
律僧宗亮禅僧全祐而已。
国宁经藏载加缮写。
躬求正本选纸墨鸠聚嚫施。
建造三门藏院诸功德廊宇。
皆亮之力焉。
晚年专事禅寂不出寺门。
处士方干赠诗云。
秋水一泓常见底。
涧松千尺不生枝。
空门学佛知多少。
剃尽心华只有师。
终于本寺。
春秋八十。
恒与沙门贯霜栖悟不吟数十人。
皆秉执清奇好迭为文会。
结林下之交。
岳林寺碑。
诗集三百许首赞颂。
并行于代。
而于福敬二田锐心弥厚焉。
江东生罗隐追慕。
乐安孙合最加肯重。
四明郡才名志。
序诸儒骏士外。
独云释宗亮
多为文士先达仿仰焉。
方干唐 809 — 888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5? 《唐诗大系》作(809—873?),不确。
字雄飞(《唐才子传》卷七作“飞雄”,误),卒后,门人私谥玄英先生排行十四睦州清溪(今浙江淳安)人。
一作桐庐人,不确。
屡应举不第,遂隐居鉴湖,终生不仕。
曾学诗于徐凝,与喻凫李频等诗人交厚。
方干诗清润小巧”(《韵语阳秋》卷二),颇为时人所重;或谓方干广明中和为律诗,江之南未有及者”(孙合玄英先生传》,《唐诗纪事》卷六三)。
生平见《唐诗纪事》卷六三、《唐才子传》卷七。
其诗集以席启宇《唐诗百名家全集》10卷本《玄英先生诗集》为较通行,《全唐诗》存诗6卷。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8首。
作品评论
方干诗清润小巧,盖未升曹、刘之堂,或者取之太过,余未晓也。
王赞尝称之曰:“锓肌涤骨,冰莹霞绚;嘉肴自将,不吮馀隽;丽不葩粉,苦不癯棘。
当其得志,倏与神会。
孙合尝称之曰:“其秀也,仙蕊于常花;其鸣也,灵𡁥于众响。
”观其所作《登灵隐峰》诗云:“山叠云霞际,川倾世界东。
”《送喻坦之》诗云:“风尘辞帝里,舟楫到山林。
”此真儿童语也。
《寄喻凫》云:“寒芜随楚尽,落叶渡淮稀。
”如《送喻坦之下第》又云:“过楚寒方尽,浮淮月正沉。
”《赠路明府》诗云:“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赠喻凫》又云:“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须。
”《称(湖)心寺中岛》云:“雪折停猿树,花藏浴鹤泉。
”《寄越上人》又云:“窗接停猿树,岩飞浴鹤泉。
”《于使君诗》云:“月中倚掉吟渔浦,花底垂鞭醉凤城
”《送伍秀才》诗又云:“倚棹寒吟渔浦月,垂鞭醉入风城春。
”其语言重登,有以见其窘也。
至于“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翳钟”、“白猿垂树窗边月,红鲤惊钩竹外溪”、“义行相识处,贫过少年时”等句,诚无愧于孙、王所赏。
孙合玄英先生传》曰:先生新定人字雄飞
章八元先生外王父也。
广明中和间,为律诗,江之南未有及者。
始谒钱塘守姚公合,公视其貌陋,初甚侮之。
坐定览卷,骇目变容而叹之。
先生一举不得志,遂遁于会稽,渔于鉴湖,与郑仁规、李频、陶详为三益友。
弟子弘农杨弇,释子居远。
先生卒,弇编其诗,请舍人王赞为之序。
《四库全书总目》
何光远《鉴戒录》称为诗炼句,字字无失,咏系风雅,体绝物理。
合传(按指孙合所作小传)亦称其高坚峻拔。
盖其气格清迥,意度闲远,于晚唐纤靡俚俗之中,独能自振,故盛为一时所推。
然其七言浅弱,较逊五言。
《郝氏林亭》而外,佳句无多,则又风会之有以限之也。
僧无作五代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不用号逍遥子俗姓司马苏州(今属江苏)人。
幼出家。
精通佛典,兼涉儒道之学。
从学于雪峰义存,得其禅旨。
昭宗时,居洪州10年。
后居会稽四明山,与孙合等为林下之游。
吴越王钱镠礼请之,乃托病归山。
后梁太祖开平中卒,年56。
宋高僧传》卷三〇有传。
全唐诗诗1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字不用
姓司马氏
姑苏人
宛丘县
母戴。
方妊时。
梦异沙门称姓徐。
住持流水寺。
苦从求寄宿。
父亦梦。
于盘中书字。
殊得意。
欲献之天子。
旦则各诧所梦。
母因自指其腹。
谓父曰。
果生男。
其必归之流水寺乎。
盖其家去寺不甚远也。
及生岐嶷可爱。
性介洁。
恶荤膻物。
四岁教之诵习。
能强识。
父滋喜其类己也。
且将图婚。
以待其成。
母不可。
竟出家。
如前志。
年满受具戒。
讲通经论。
俄弃去。
后入
雪峰存公
得禅要。
未几。
卢陵檀越。
挽居三顾山云亭院。
豫章南平院。
皆固辞。
时钟氏据洪井。
客十年。
终莫晤会。
卒游会稽
考槃四明山中。
吴越钱氏。
闻其名。
遣使召之。
略上谒遽别。
仍以诗谢曰。
云鹤性孤单。
争堪名利关。
衔恩虽入国。
辞病却归山。
乐安孙合
方逸老奉化
素慢缁侣。
诣作则谈笑终日。
进士扬弇亦倾盖。
开平中示灭。
春秋五十六。
平生不入尼寺。
不谒公门。
不脩名刺。
不趋时利。
有草隶字式。
诸经礼忏文。
道安六时礼佛文。
并所述诗歌行世。
自号逍遥子
释无作
字不用
姓司马氏
姑苏人也。
宛丘县
母戴氏。
始妊时梦异沙门称姓徐住持流水寺欲寄此安居。
言讫跏趺而坐。
其父同夜梦于盘中书一字甚称心。
自言可以进上天子。
至明各说所梦。
母曰。
意其腹中必沙门也。
矢之曰。
如生儿放于流水寺出家。
及生果岐嶷可爱。
且恶荤膻之气。
年迨四岁母自教诵习。
利金易砺记忆无遗。
厥父欲其应童子举业。
渐见风范和润。
且恒有出尘之意。
俄尔父偷窥姚氏之女且美容仪。
酷欲取之。
母切忌之。
因曰或舍是子出家宽汝所取。
父乃许之。
送入流水寺中。
才及月馀姚民仳离。
时谓此女是善知识。
为作之出家增上缘矣。
年二十受具足法。
相次讲通删补律钞。
法华上生等经百法论。
一性五性宗教励精寻究。
孔老书篇无不猎涉。
后参其玄学于雪峰存禅师
深入堂奥。
庐陵三顾山
檀越造云亭院。
豫章南平院请住持。
皆拂衣而去。
前进士唐禀
藏经碑。
作公避请之由。
居洪井十载。
且未识洪师钟氏之面。
乃游会稽四明
因有终焉之志。
吴越武肃王钱氏
仰重召略出四明
因便归山。
盖谢病也。
有诗杼意呈王。
王亦不留。
诗云。
云鹤性孤单。
争堪名利关。
衔恩虽入国。
辞病却归山。
奉化乐安孙合退居啸傲不交缁伍。
唯接交谈终日。
进士杨弇亦慕为林下之游。
梁开平中卒于四明
春秋五十六。
善草隶笔迹酋健。
人多摹写成法。
述诸色礼忏文数十本。
道安六时礼佛文一卷并诗歌。
并行于代。
不入尼寺不谒公门。
不修名刺不趋时利。
自号逍遥子焉
释永安北宋 911 — 974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姓翁氏
温州永嘉人
少闻同郡汇征大师乐安孙合相往来。
因投之出家。
性高伉。
每事之者。
多以不去而曲尽无所忤。
侪类叹以为难及。
唐天成间
随侍至钱唐
俄遁之隐僻。
行头陀法。
既又入
参扣禅指。
然皆以盗贼扰攘。
道路梗涩而止。
乃依国师韶公于天台
尽遣群滞。
寻归省。
咄之曰。
弃背孝养。
罪何容贷。
今幸来归。
还有裨补前咎计否。
跪而对曰。
从来无事用以塞责。
首肯之。
吴越国王钱氏
召居报恩寺
并署禅师号。
华严李论于经。
而募人彫板。
得檀施。
皆培植二田。
略无储畜。
实纳子之脩洁者也。
开宝七年终。
春秋六十四。
法腊四十四。
阇维舌根累煅不坏。
释水
姓翁氏
温州永嘉人也。
少岁淳厚黄中通理。
遇同郡汇征大师凤鸣越峤玉莹蓝田穫落文心沈潜学奥。
以其出乐安孙合拾遗之门也。
而有慕上之心。
往拜而乞度。
性高岸而寡合。
事之也曲从若环。
盖哀其幼知择师耳。
天成中随侍出杭。
俄有从十二头陀之意。
潜逃欲登闽岭参问禅宗。
属封彊艰棘。
却回结庵于天台
后遇韶禅师法集顿遣群疑。
重来礼
咄之曰。
弃背孝养。
尔自速辜。
遗行于斯。
还有裨补前咎计否。
跪对曰。
从来无事请用塞责。
肯颔之。
汉南国王钱氏召居报恩寺
署号禅师焉。
乃以华严李论为会要。
因将经。
募人雕板印而施行。
每有檀施罕闻储畜。
回舍二田矣。
开宝甲戌岁终而焚之。
舌存焉。
累投火锻色虽同乎炽炭。
寒则柔弱。
今藏普贤道场中。
春秋六十四。
法腊四十四云。
周是修明 1354 — 1402
是修名德,以字行,泰和人
洪武末明经,为霍丘训导
擢周府奉祀正,迁纪善,改衡府。
靖难兵入,走应天府自经死。
有《刍荛集》六卷。
《四库总目》:《刍荛集》风骨棱棱,溢于楮墨,望而知为忠臣义士之文。
田按:建文二年,敕儒臣取古今君道臣道人事之载于典籍可为鉴戒者,纂为《类要》。
总裁方孝孺唐愚士楼琏胡靖
分修则陈好义、徐好古、叶仲泛、郑孟宣章谨苏伯厚、李铎、王汝玉、张拱、高可大王真刘仲美、李敏、方叔衡朱子建史维时、陆伯赡、赵友同、周思、颜子明萧用道杨士奇先生与焉。
催纂则王艮杨溥,极一时之选。
黄才伯翰林》称,「洪武戊寅,诏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侍读唐愚士纂修未成。
」即指此事,其曰洪武戊寅,盖遵革除令讳之也。
先生诗逸情古调,寄托遥深。
先生孙希韩,为馀妹婿,尝假《刍荛集》于其家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