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僧慧颙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
河北人
临济法嗣兴化存奖禅师参禅有悟,嗣兴化奖禅师汝州南院弘宣禅宗。
释莲华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中印土人
兴元初
杖锡谒德宗曰。
愿得一钟归西国
为陛下作大佛事。
广州节度使季复脩鼓铸。
仍令送往南天竺金堆寺。
因置钟于宝军国毗卢遮那佛塔所。
无几何。
附舶致华严后分梵夹。
以谢。
般若三藏。
译于崇福寺
成四十卷。
云南天竺乌苌国
以书奉献。
不知孰是。
释莲华
中印度人也。
兴元元年杖锡谒德宗。
乞钟一口归天竺声击。
广州节度使李复修鼓铸毕。
令送于南天竺金堆寺。
乃将此钟。
于宝军国毗卢遮那塔所安置。
后以华严后分梵夹附舶。
来为信者。
般若三藏于崇福寺翻成四十卷焉。
一云梵夹本是南天竺乌荼国王书献支那天子。
书云。
手自书写华严经百千偈中所说善财童子五十五圣者。
善知识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谨奉进上。
愿于龙华会中奉觐云。
贞元十一年也。
至十二年六月
诏于崇福寺翻译。
罽宾沙门般若宣梵文。
洛京天宫寺广济译语。
西明寺圆照笔受
智柔智通缀文。
成都府正觉寺道恒鉴虚润文。
千福寺大通證义
澄观灵邃详定。
神策军护军中尉霍仙鸣左街功德使窦文场写进。
十四年二月解座。
僧道信隋末唐初 580 — 6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0—651 【介绍】: 隋唐时僧。
河内人俗姓司马
为禅宗四祖。
少从僧粲法师学,能通内外,弘传禅法。
隋炀帝大业中,入吉州传法。
唐高祖武德中,至蕲州黄梅破头山传法,学徒甚众。
太宗贞观时,累征不起。
后与其徒弘忍迁居东山寺,付法于弘忍,故世称东山法门
代宗时追谥大医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司马氏。
其先河内人徙蕲之广济
生而超异。
幼慕空宗。
且谒三祖璨大师于皖公山。
问曰。
愿和尚与解脱法门。
曰谁缚汝。
曰无人缚。
曰。
既无人缚。
何用更求解脱。
大悟
既具戒。
即受璨大师衣钵。
摄心无寐。
胁不至席者久之。
隋大业十二年
领徒抵吉州
值群盗围城。
七旬不解。
城中困于无水。
适至。
池井皆溢刺史异之。
因扣头求解围禦贼方略
曰。
但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于是合城如教。
贼忽见城上人无数。
皆威猛绝伦。
不可仰视。
乃溃归乡住破头山。
学者云委。
既于黄梅路上。
获童子弘忍
骨相秀异。
知宿缘有在。
传以器。
复说偈曰。
华种有生性。
因地华生生。
大缘与性合。
当生生不生。
遂以徒众委之。
金陵牛头山
法融说法。
而定其嗣。
贞观中
太宗三诏令赴京师
并以疾辞。
后诏以剑至曰。
苟果不起。
即取其首以来。
且阴有所嘱。
使者谕上旨。
引颈受剑无难色。
使回以闻。
帝愈加敬重。
就赐珍缯。
以遂其志永徽二年九月
安坐而逝。
寿七十有二。
瘗舍利于东山黄梅寺。
代宗朝追谥大医
塔号慈云。
释道信
姓司马
未详何人。
初七岁时经事一师。
戒行不纯。
每陈谏。
以不见从密怀斋检。
经于五载而师不知。
又有二僧莫知何来。
舒州𡷗公山静修禅业。
闻而往赴便蒙授法。
随逐依学遂经十年。
师往罗浮不许相逐。
但于后住必大弘益。
国访贤良许度出家。
因此附名住吉州寺。
被贼围城七十馀日。
城中乏水人皆困弊。
从外入井水还复。
刺史叩头。
贼何时散。
曰。
但念般若。
乃令合城同时合声。
须臾外贼见城四角。
大人力士威猛绝伦。
思欲得见刺史
告曰。
欲见大人可自入城。
群贼即散。
既见平定欲往衡岳
路次江洲。
道俗留止庐山大林寺
虽经贼盗又经十年。
蕲州道俗请度江北黄梅县众造寺。
依然山行。
遂见双峰有好泉石。
即住终志。
当夜大有猛兽来绕。
并为授归戒。
授已令去。
自入山来三十馀载。
州学道无远不至。
刺史崔义玄
闻而就礼。
临终语弟子弘忍
可为吾造塔。
命将不久。
又催急成。
又问中未。
答欲至中。
众人曰。
和尚可不付嘱耶。
曰生来付嘱不少。
此语才了奄尔便绝。
于时山中五百馀人。
并诸州道俗。
忽见天地闇冥。
绕住三里树木叶白。
房侧梧桐树曲枝向房。
至今曲处皆枯。
永徽二年闰九月四日也。
春秋七十有二。
至三年弟子弘忍等。
至塔开看端坐如旧。
即移往本处。
于今若存。
释慧普唐 ? — 849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蕲之蕲水宋氏子也。
出家既谨尸罗。
尤以诵持涅槃大经。
为业。
元和十二年
卜筑广济山。
以便修治。
其于大经。
能尽记忆。
四十二卷。
或疑而试之。
则果通畅。
无凝滞。
大中三年
集众跏坐而逝。
如入禅定。
弟子奉全身。
塔山香火不绝至今。
释慧普
姓宋
本郡蕲水人也。
性地疏朗敏利桀然。
既奉尸罗冰雪任操。
元和十二年广济山秀地灵愿栖于此。
始谋诵大涅槃经历稔弥年。
卒通四十二卷。
闻者怃然曰。
四帙大经若为温习。
非揣量而可庶几乎。
或疑其妄言彻部有乱。
次举品题以试验之。
且无涩滞。
少辽缓之无不弭伏。
亦不戒意。
躬刀耕火种趣足而已。
卉服布裘度其伏腊。
日夜经声不绝。
如是涉三十载邑人学者莫不推重。
增修院宇。
大中三年冬无疾集众告违跏趺坐终。
俨若凝思。
弟子以香泥缠饰迁于山椒塔中。
号涅槃焉
于今香火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