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释宝脩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周氏
资州人
幼依乡里纯德寺出家。
既入禅会。
蕲州忍大师法裔。
而决了所疑。
后游罗浮山爱之。
即石室燕默终日。
寻而檀越卒为筑辟。
郁成钜刹。
一日忽愀然不乐。
谓门人曰。
因缘相逼奈何。
众咸莫测其意。
顺宗皇帝闻其名诏入
与三藏问答。
并正所翻译。
因留居辇下三年。
竟终于京寺云。
李景达五代 924 — 9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4—971 【介绍】: 五代时徐州人字子通小名雨师
李昪第四子。
南唐开国后,封寿阳郡王,进宣城王
李璟时封鄂王,改燕王,再徙齐王
性刚毅,然不历军事。
保大末,以元帅督师淮南,军政皆委监军使陈觉
淮南败,引残兵归金陵
复拜浙西节度使,力辞之,改抚州大都督
在镇十余年,日事酣饮,怠于视事。
卒谥昭孝
卜鲁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蒙古伯岳吾部人。
世祖元贞初,立为成宗皇后。
成宗多病,卜鲁罕居中用事。
成宗大德十年,将顺宗妃、答吉与子爱育黎拔力八达怀州
次年成宗卒,卜鲁罕与诸王明理帖木儿左丞相阿忽台等谋立安西王阿难答失里为帝。
右丞相哈剌哈孙等引爱育黎拔力八达到京,诛安西王卜鲁罕被徙居东安州,未几赐死。
杜佑唐 735 — 812
相关著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5—812 【介绍】: 京兆万年人字君卿
杜希望子。
嗜字,该涉古今,学以富国安民之术为宗。
初以父荫补济南参军,累擢度支兼和籴使。
时方军兴,馈运之务,悉委于
户部侍郎判度支
德宗建中初,赋无所出,上议,以为救弊莫若省用,省用则省官
卢杞所恶,出为苏州刺史,不行,改饶州
历迁岭南淮南节度使
贞元十九年,拜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二十一年王叔文革新政治,度支诸道盐铁转运使叔文自为副使
叔文败,亦解除使职
德宗、顺宗卒,两摄冢宰
累进司徒,以太子太保致仕。
卒谥安简
撰有《通典》。
字君卿
京兆万年人
贞元三年累拜尚书左丞
刑部尚书
十九年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元和元年册拜司徒
封岐国公
七年薨。
年七十八。
太傅
谥安简
僧大义中唐 745 — 818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5—818 俗姓徐衢州须江(今浙江江山)人。
马祖道一
后住信州鹅湖世称鹅湖和尚
德宗、顺宗宪宗三朝皆曾应诏入内问对。
卒谥慧觉大师
祖堂集》卷一五、《景德传灯录》卷七有传。
祖堂集》、《缁门警训》卷二存其诗偈2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字元贞
姓徐氏
会稽萧山人
生而秀朗。
甫七岁。
父以经典训之。
日可忆数千言。
年十二。
山阴灵隐寺
习内法。
开卷辄通。
见者叹赏。
中宗以龙飞。
恩度天山僧道。
都督胡元礼
考试经。
格第一。
获剃染。
配贯昭玄寺。
自兹听习尤勤至。
开元初
吴郡律师受具。
复就乡里开元寺律师
究四分学。
深公既亡。
乃游京师
法华玄俨律师
爱其俊迈。
谓之曰。
于今传法。
非子而谁。
未几。
乡里称心寺律师
请任寺职。
开元中
以亲丧。
转藏经于天台陇山
天宝中
筑室于故支遁沃州之地。
以居。
俗称为北坞者。
始梦。
二梵僧告曰。
汝于此有二十日缘。
宝应初
复梦前僧曰。
本期二十日。
今过矣。
魔贼且至。
不宜更住。
既而袁晁
剡丹丘
被害滋甚。
因与大禹律师
左溪朗禅师所。
练治止观。
于是朝野士大夫。
归心焉。
相国杜鸿渐
尚书薛兼训
中丞独孤峻
洺州刺史徐峤
其子浩。
皆厚善。
大历己未岁
五月终于称心。
寿八十九。
腊六十二。
殡于北坞旧居。
释大义
字元贞
俗姓徐氏
会稽萧山人也。
天授二年五月五日
特禀神异生而秀朗。
七岁父训之以经典。
日可诵数千言。
年十二请诣山阴灵隐寺求师。
因习内法开卷必通。
人咸叹之。
中宗正位恩制度人。
都督胡元礼考试经义。
格中第一。
削染配昭玄寺。
自兹听习旁赡玄儒。
开元初吴郡律师受具。
复依本州开元寺律师学四分律指训。
因游长安
深公已亡。
乃抠衣法华寺玄俨律师
其俊迈出伦。
云。
于今传法非子而谁。
及称心本寺超律师请为寺任。
开元中丧亲。
誓入天台佛陇转藏经。
答劬劳也。
天宝中遂筑北坞之室。
支遁沃州之地也。
梦二梵僧曰。
汝居此与二十日
至宝应初复梦。
曰本期二十日今满矣。
魔贼将至不宜更处。
无何海贼袁晁窃据剡邑至于丹丘
因与大禹寺迥律师同诣左溪朗禅师所学止观。
而多精达。
前后朝贵归心者相国杜鸿渐
尚书薛兼训中丞独孤峻
洺州刺史徐峤徐浩宗人也。
大历己未岁五月终于本院。
春秋八十九。
僧腊六十三。
殡于寺之北坞旧居。
因造塔焉。
前后戒坛计二十七登。
受戒弟子三万馀人。
终时室中闻天乐声验乎生。
诵法华经大涅槃经小大乘戒本。
以为口业德行非归兜率。
不往净土未可议其生处也。
郑馀庆中唐 746 — 8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6—820 【介绍】: 郑州荥阳人字居业
郑絪从子。
少勤学,善属文。
代宗大历进士
德宗贞元中翰林学士累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坐事贬郴州司马
顺宗尚书左丞召。
宪宗立,复入相。
主书滑涣弄权,馀庆面叱之。
太子少师封荥阳郡公,兼判国子祭酒事,奏率文官捐俸修国子监
穆宗立,加检校司徒
卒谥贞
有《郑馀庆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6—820 字居业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
代宗大历十二年(777)进士第
德宗贞元八年(792)翰林学士十四年中书侍郎平章事
十六年郴州司马
顺宗即位,征为尚书左丞
宪宗立,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元和元年(806)罢为太子宾客
后历国子祭酒兵部尚书凤翔节度使等职。
元和十四年封荥阳郡公
穆宗立,进位检校司徒卒谥贞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有集5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2首。
馀庆字居业
郑州荥阳人
大历中进士
贞元中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郴州司马
顺宗立
尚书左丞召。
宪宗朝复以本官知政事
罢为太子宾客
累除太子少师
封荥阳郡公
穆宗立
进位检校司徒
卒年七十五。
太保
谥曰贞
李巽中唐 747 — 8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9或747—809 【介绍】: 赵州赞皇人字令叔
明经华州参军事,历湖南江西观察使兵部侍郎度支盐铁使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
精于吏职,善理财,任度支盐铁使时,岁征课所入,超大历中刘晏最多之年。
字令叔
赵州赞皇人
明经调补华州参军
拔萃科
顺宗朝官兵部侍郎
盐铁转运使
兵部尚书
吏部
元和四年卒。
年六十三。
尚书右仆射
僧澄观中唐 ? — 8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山阴人俗姓夏侯
五台山清凉寺,博综经论。
德宗延入译场,使造疏,遂编成十卷以进。
好游名山。
宪宗时赐号清凉国师,寻示寂,年七十余。
弟子传法者百余人。
有《毗庐疏》、《随疏演义》、《华严纲要》、《三圣圆融》等。
澄观字大休
俗姓夏侯氏
越州山阴人
年十一。
宝林寺霈禅师出家。
元和中太原府崇福寺
后住清凉山华严寺
开成三年卒。
谥清凉国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会稽之夏侯氏。
年十一。
依应天山宝林寺霈禅师
诵法华经。
年十四。
以恩泽。
获隶此寺落发。
即走四方。
访求师友。
乾元中
从闰州栖霞寺律师
及乡里昙一
究律部。
金陵壁法师
禀关河三论。
大历中
传起信涅槃于瓦官寺
东海起信疏义于淮南
然后温习华严大经。
天竺法诜门下。
剡溪成都惠量。
覆探三论十年
苏州天台止观于湛然法师
兼法华维摩等经疏。
复咨决南宗禅旨于牛头山忠师。
径山钦师。
洛阳无名师。
北宗于惠云师。
于是旁览泛问。
天竺悉昙。
四囲。
五明。
秘咒。
仪轨。
东土经史。
子传。
三雅。
训诂。
世间技艺。
莫不该综。
每曰。
五地圣人。
身證真如。
犹于后得智中。
起世俗念。
况于方居学地。
能忌是乎。
大历十一年
巡礼五台峨嵋。
备瞻圣像。
俄还居五台华严寺
专行方等忏法。
既因寺主贤林所请。
为讲经论。
乃惙然长想。
以为华严合文殊之智。
普贤之理。
表彰毗卢遮那万行之极。
而旧疏文繁义约。
不足发明。
于寤寐间。
见金色人立日中。
纳口。
咀嚼都尽。
骇汗而觉。
喜曰。
此吞受光明遍照之徵。
可不疏华严。
以报三圣之德哉。
乃始兴元元年正月
贞元三年十二月
成二十卷。
饭千僧以落之。
自尔欲求可以付授者。
夜而梦。
已化为大龙
鳞鬣耀日。
拿攫碧落。
矫首于南台
蟠尾于北台。
顷之身出小龙千数。
蜿蜒腾跃。
分散青冥。
四年春正月寺主贤林。
开新疏。
七年河东节度使李自良
复请开于崇福寺
德宗朝。
中使李辅光宣诏。
即日入都。
参预罽宾三藏般若译事。
乌茶国王所进后分。
辞以明年
诏许焉。
明年蒲津
中令梁公。
留安居于中条之栖岩寺
寺有异僧。
所为莫测。
而语多应验。
未至前。
忽驱僧众洒扫曰。
不久菩萨至此。
先是寺多妖祟。
及戾止俱息。
五月中使霍仙鸣宣诏以趣。
至则上加礼敬。
即延入馆。
刊正所译。
为四十卷。
诏造疏于终南山草堂寺
成十卷。
仍诏两街开新疏一遍。
方其撰疏之际。
堂前池中莲华五朵。
有双蒂三节之瑞。
寻诏译守护国界主经。
职缀文。
顺宗之在春宫也。
时观居五台
承教述了义一卷。
心要一卷。
食肉得罪因缘等。
至是入朝。
意尤属。
夙发十愿。
一长止方丈。
但三衣一钵。
不畜长。
二当代利。
去之如遗。
三目不视女人。
四身影不落俗家。
五未舍报受。
法花经。
六长读大乘经典。
普施含灵。
七长讲华严大经。
八一生昼夜不卧。
九不邀名惑众代善。
十不退大慈悲普救心。
故观能循持。
而行之终身焉。
卒于元和之初
寿七十馀。
弟子嗣法者百馀人。
相国齐抗武元衡郑絪李吉甫权德舆李逢吉中书舍人钱徽兵部侍郎归登太常韦渠牟襄阳节度使严绶越州观察使孟简洪州韦丹
咸服戒训。
又著随疏演义四十卷。
华严纲要一卷。
法界玄览一卷。
三圣圆融观一卷。
华严。
法华。
楞伽。
中论等。
别行小钞疏。
共三十卷。
设无遮大斋十二会。
云花寺般若阁下。
画华严世界图相。
其诸塑缋尊像。
缮写经典。
具见门人清沔所述记。
释澄观
姓夏侯氏
越州山阴人也。
年甫十一依宝林寺(今应天山)霈禅师出家。
诵法华经。
十四遇恩得度。
便隶此寺。
俊朗高逸。
弗可以细务拘。
遂遍寻名山旁求秘藏。
梯航既具壸奥必臻。
乾元中润州栖霞寺律师学相部律。
本州依昙一南山律。
金陵璧法师传关河三论。
三论之盛于江表观之力也。
大历中就瓦棺寺传起信涅槃。
又于淮南法藏受海东起信疏义。
却复天竺诜法师门。
温习华严大经。
七年剡溪
成都量法师覆寻三论。
十年苏州
湛然法师天台止观法华维摩等经疏。
解从上智性自天然。
所学之文如昨抛舍。
鲍静记井。
蔡邕后身。
信可知矣。
又谒牛头山忠师径山钦洛阳无名师。
咨决南宗禅法。
复见慧云禅师了北宗玄理。
自谓己曰。
五地圣人身證真如栖心佛境。
于后得智中起世俗念学世间技艺。
况吾学地能忘是心。
遂翻习经传子史小学苍雅天竺悉昙诸部异执四围五明秘咒仪轨至于篇颂笔语书踪。
一皆博综。
多能之性自天纵之。
大历十一年誓游五台
一一巡礼祥瑞愈繁。
仍往峨嵋求见普贤。
登险陟高备观圣像。
却还五台居大华严寺
专行方等忏法。
寺主贤林请讲大经。
并演诸论。
因慨华严旧疏文繁义约。
惙然长想。
况文殊主智普贤主理。
二圣合为毗卢遮那。
万行兼通即是华严之义也。
吾既游普贤之境界。
泊妙吉之乡原。
不疏毗卢有辜二圣矣。
将撰疏。
俄于寤寐之间见一金人。
当阳挺立以手迎抱之。
无何咀嚼都尽。
觉即汗流自喜。
吞纳光明遍照之徵也。
兴元元年正月
贞元三年十二月毕功。
成二十轴。
乃饭千僧以落成也。
后常思付授。
忽夜梦身化为龙。
矫首于南台
蟠尾于山北。
拿攫碧落鳞鬣耀日。
须臾蜿蜓化为千数小龙。
腾耀青冥分散而去。
盖取象乎教法支分流布也。
四年春正月寺主贤林请讲新疏。
七年河东节度使李公自良
复请于崇福寺讲。
德宗降中使李辅光
宣诏入都。
罽宾三藏般若。
译乌荼国王所进华严后分四十卷。
苦辞请明年入敕允。
及具行至蒲津
中令梁公留安居。
遂于中条山栖岩寺住。
寺有禅客拳眉剪发。
字曰痴人
披短褐操长策狂歌杂语。
凡所指厈皆多应验。
未至之前狂僧驱众僧。
洒扫曰。
不久菩萨来此。
复次壁画散脂大将及山麋之怪。
往往不息。
既止此寺。
二事俱静。
五月中使霍仙鸣
传宣催入。
至。
帝颇敦重。
延入译场刊正。
又诏令造疏。
遂于终南草堂寺编成十卷。
进呈。
敕令两街各讲一遍为疏。
时堂前池生五枝合欢莲华。
一华皆有三节。
人咸叹伏。
寻译守护国界主经。
缀文润色。
顺宗在春宫。
尝垂教令述了义一卷心要一卷。
并食肉得罪因缘。
洎至长安频加礼接。
朝臣归向。
齐相国韦太常渠牟皆结交最深。
故相武元衡郑絪李吉甫权德舆李逢吉中书舍人钱徽兵部侍郎归登襄阳节度使严绶越州观察使孟简洪州韦丹
咸慕高风。
或从戒训。
以元和年卒。
春秋七十馀。
弟子传法者一百许人。
馀堪讲者千数。
尝于新创花寺般若阁下。
画华藏世界图相。
又著随疏演义四十卷。
允齐相请述华严经纲要一卷法界玄鉴一卷三圣圆融观一卷华严法华楞伽中观论等别行小钞疏共三十卷。
设无遮大会十二中。
其诸塑缋形像缮写经典不可殚述。
门人清沔记平时行状
恒发十愿。
一长止方丈但三衣钵不畜长。
二当代利弃之如遗。
三目不视女人。
四身影不落俗家。
五未舍执受长法华经。
六长读大乘经典普施含灵。
七长讲华严大经。
八一生昼夜不卧。
九不邀名惑众伐善。
十不退大慈悲普救法界。
逮尽形期。
恒依愿而修行也。
释澄观
姓夏侯氏
越州山阴人也。
年甫十一依宝林寺霈禅师出家。
诵法华经。
十四遇恩得度。
便隶此寺。
俊朗高逸弗可以细务拘。
后将撰华严疏。
于寤寐之间见一金人。
当阳挺立以手迎抱之。
无何咀嚼都尽。
觉即汗流。
自喜吞纳光明遍照之徵也。
兴元元年正月
贞元三年十二月毕功。
成二十轴。
乃饭千僧以落成之为疏。
时堂前池生五枝合欢莲华一华。
皆有三节。
人咸叹伏。
常思付授。
忽夜梦身化为龙。
矫首于南台蟠尾于山北。
拿欋碧落鳞鬣耀日。
须臾蜿蜒化为千数小龙。
腾跃青冥分散而去。
盖取象乎教法支分流布也。
遂于中条山栖岩寺住。
寺有禅客拳眉剪发。
字曰痴人
被短褐操长策。
狂歌杂语。
凡所指斥皆多应验。
未至之前。
狂僧驱众僧洒扫曰。
不久菩萨来此。
以元和年中示灭。
春秋七十馀。
姓夏侯
越州山阴人
俊朗高逸。
不拘细务。
遍寻名山。
旁求秘藏。
乾元中
润州栖霞寺律师
学相部律。
本州依昙一
南山律。
金陵璧法师
传关河三论。
大历中
就瓦棺寺。
传起信涅槃。
又于淮南法藏。
受海东起信疏义。
却复天竺诜法师门。
温习华严大经。
七年
剡溪
成都量法师
覆寻三论。
十年苏州湛然法师
天台止观法华维摩等经疏解。
又谒牛头山忠师。
径山钦师。
洛阳无名师。
咨决南宗禅法。
复见慧云禅师
了北宗玄理。
大历十一年
誓游五台
一一巡礼。
祥瑞愈繁。
仍往峨嵋。
求见普贤。
登险陟高。
备观圣像。
却还五台
居大华严寺
专行方等忏法。
寺主贤林。
请讲大经。
并演诸论。
因慨华严旧疏。
文繁义约。
惙然长想。
况文殊主智。
普贤主理。
二圣合为毗卢遮那。
万行兼通。
即是华严之义也。
吾既游普贤之境界。
泊妙吉之乡原。
不疏毗卢。
有辜二圣矣。
撰疏。
兴元元年正月
贞元三年十二月毕功。
成二十轴。
韦皋中唐 745 — 8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5—805 【介绍】: 京兆万年人字城武
代宗大历中,累授使府监察御史陇州行营留后事。
德宗建中末朱泚叛,连拒朱泚伪命,迭斩其使,拜奉义军节度
贞元元年,代张延赏剑南西川节度使。
经略滇南,诸蕃皆内附。
以功加中书令封南康郡王
顺宗病,不能临朝政,太子笺欲其亲政,由是政归太子,尽逐王叔文之党。
寻暴疾卒。
治蜀二十一年,数出师,凡破吐蕃四十八万,虽有建树,然赋敛亦颇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5—805 字城武排行二十三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代宗广德元年(763)建陵挽郎
大历初华州参军,后历佐使府
德宗建中四年(783)以功擢陇州节度使兴元元年(784)入为左金吾卫大将军
贞元元年(785)剑南节度使,累破吐蕃封南康郡王
顺宗永贞元年(805)八月卒,谥忠武
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及权德舆撰《韦公先庙碑铭》(《全唐文》卷四九七)。
全唐诗》存诗3首。
唐诗汇评
韦皋(745-805)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大历初,为华州参军,后屡辟使府
建中四年,为凤翔陇右营田判官,权知陇州行营留后事。
朱泚反,拒伪命,诏以为陇州刺史,置奉义军节度以旌之
乱平,征为左金吾卫将军
寻迁大将军
贞元元年,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在蜀二十一年,和南诏,拒吐蕃,以功屡进检校司徒中书令太尉同平章事封南康郡王
卒于镇。
全唐诗》存诗三首。
字城武
京兆万年人
大历初建陵挽郎调补华州参军
累授殿中侍御史陇州行营留后事。
朱泚反。
遣家僮苏玉持诏以御史中丞
斩玉及其部将牛云光以徇。
诏以御史大夫陇州刺史
奉义军节度
以旌其功。
德宗还京。
徵为左金吾卫将军
大将军
贞元元年剑南西川节度使。
以破吐蕃功进检校右仆射
封扶风县伯
加统押近界诸蛮西山八国兼南安抚等使。
十二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十七年以功加检校司徒中书令
封南康郡王
顺宗立
检校太尉
卒年六十一。
太师
谥忠武
顺宗王皇后
后。
琅邪人
祖难得。
封郡公
父颜。
卫尉卿
代宗时以良家选入宫。
为才人。
顺宗在藩。
帝以才人幼。
故赐为王孺人
是生宪宗
顺宗即位
将立后。
会病棘而止。
宪宗内禅。
尊为太上皇后
元和元年
尊号曰皇太后
崩年五十四。
谥庄宪
王叔文中唐 753 — 8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3—806 【介绍】: 越州山阴人
以棋待诏
好言治道。
德宗时,与王伾同在东宫侍读太子倚重之。
顺宗即位,拜翰林学士,引韦执谊为相,用柳宗元刘禹锡等,推行政治改革。
贬贪官京兆尹李实,市井欢呼。
罢“宫市”、“五坊小儿”诸弊政,又罢盐铁使每月所进“羡余”等。
后人称之为“永贞革新”。
继而兼任度支及诸道盐铁转运副使,又任户部侍郎,并谋夺宦官兵权。
后以母病去位。
顺宗亦被迫退位。
宪宗即位,贬渝州司户参军
次年被杀。
韦丹中唐 753 — 8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万年人字文明
韦孝宽六世孙。
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擢明经,调安远
复举《五经》高第。
顺宗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
容州刺史,教民耕织,兴学校,仁化大行。
谏议大夫召,有直名。
刘辟反,上疏请诛辟,宪宗褒美,乃授剑南东川节度使
江南西道观察使,教民为瓦屋,筑堤捍江,治状第一。
卒年五十八。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3—810 字文明排行二十四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少孤,从外祖颜真卿学。
代宗大历末明经第,历官校书郎咸阳
德宗贞元四年(788)为邠宁节度从事,征为太子舍人历官起居郎驾部员外郎容州刺史
顺宗永贞元年(805)谏议大夫宪宗元和元年(806)任晋绛观察使封武阳郡公
二年江西观察使五年八月卒。
其生平事迹散见韩愈《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杜牧江西观察使武阳韦公遗爱碑》与《新唐书》本传。
诗僧灵澈唱酬甚密。
全唐诗》录存韦丹诗2首。
归登中唐 754 — 8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4—820 【介绍】: 吴人字冲之
归崇敬子。
代宗大历时举孝廉高第。
德宗贞元初策贤良为右拾遗
以直谏闻。
顺宗初拜给事中,迁工部侍郎
宪宗时累官工部尚书封长沙县男
文学,工草隶。
卒谥宪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4—820 字冲之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
代宗大历七年(772)举孝廉高第。
德宗贞元初(785)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右拾遗
累迁至工部侍郎
宪宗元和六年(811)受诏与孟简等同译《大乘本生心地观》,加右散骑常侍,转兵部侍郎,兼判国子祭酒
十四年工部尚书,累封长洲县男卒谥宪
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工草隶,笔法甚古,不近俗。
有文名,权德舆称其“词学精实,晦而不耀。
”(《起居舍人举人自代状》)《全唐诗》存诗1首。
僧惟宽中唐 755 — 8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5—817 【介绍】: 唐僧。
衢州信安人
俗姓祝
年十三出家。
德宗贞元间行化于闽、越间。
说心要法三十年,弟子千余。
白居易宫赞时,亦尝以弟子礼事之。
卒谥大彻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生衢之信安祝氏。
祖安父皎。
皆隐德。
宽甫十三岁。
见杀以馔客。
即不忍食。
退求出家。
落鬋于僧昙
受尸罗于僧崇。
学毗尼于僧如。
始习止观。
后见大寂
及證心法。
化行闽越间。
贞元七年
作滕家道场于会稽
八年作回向道场于鄱阳
十三年
少林寺
二十一年止卫国寺。
明年天宫寺
僧问。
如何是道。
答云。
大好山。
进云。
学人问道。
师何以言好山。
答云。
汝只识好山。
且不识道。
问云。
狗子还有佛性否。
答云有。
云和尚还有么。
答云我无。
进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为甚么和尚独无。
我非众生。
既非众生。
是佛否。
不是佛。
究竟是何物。
亦不知是何物。
可见可思否。
思之不及。
议之不得。
不可思议。
元和四年
诏迎至安国寺
五年入麟德殿。
上躬问道。
其年以法复灵泉不空三藏久涸之池。
侍郎白居易
尝诣问曰。
禅无言说。
师以禅道自居。
如何说法。
曰。
无上菩提。
被于身为律。
宣于口为教。
得之于心为禅。
应用有三。
其致一也。
何于中妄起分别。
又问曰。
既无分别。
何以修心。
答曰。
心本无垢净。
毕竟何用修。
若去垢取净。
是名金屑翳。
又问曰。
若无修證。
何异凡夫。
答曰。
凡夫无明。
二乘执著。
离此二病。
是名真修。
有僧问曰。
道在何处。
答曰在目前。
进曰。
我何不见。
答曰。
汝有我故。
所以不见。
进曰我有我故即不见。
和尚见否。
答曰。
有汝有我。
展转不见。
进曰。
无汝无我。
还见否。
答曰。
无汝无我。
教阿谁见。
十二年二月晦
升座别众讫。
奄然顺化
报龄六十三。
僧腊三十九。
葬灞陵西原
谥大彻
塔号元和正真。
弟子千馀人。
得其指者。
三十九人。
入室受付嘱者。
曰义崇圆照
释惟宽
姓祝氏
衢州信安人也。
祖曰安。
考曰皎。
生十三岁。
见杀生者衋然不忍食。
退而出家求剪发于僧昙
受尸罗于僧崇。
学毗尼于僧如。
證大乘法于止观。
成最上乘于大寂道一
贞元六年始行化于闽越间。
岁馀而回心改服者百数。
七年伏猛虎于会稽
作滕家道场。
八年与山神受归戒于鄱阳
作回向道场。
十三年感非人于少林寺
二十一年作有为功德于卫国寺。
明年施无为功德于天宫寺
元和四年宪宗章武皇帝
诏于安国寺
五年问道于麟德殿。
其年复灵泉不空三藏池。
十二年二月晦
大说于传法堂讫奄然而化。
报龄六十三。
僧夏三十九。
归葬于[灞-雨+襾]陵西原
谥曰大彻禅师
塔号元和正真。
说心要法三十年。
度黑白众殆及百千万。
应病授药安可既乎。
白乐天宫赞时。
四诣法堂。
每来垂一问。
答如流。
白君以师事之。
门弟子殆千馀。
得法者三十九。
入室受遗寄者曰义崇圆照罗浮山宝修
俗姓周
资州人也。
从师于纯德寺志求玄理。
蕲州忍大师法裔决了重疑。
后爱罗浮山石室安止。
檀越为造梵宇蔚成大寺
一日告门人曰。
因缘相偪。
愀然不乐众咸莫测。
顺宗皇帝
深重佛宗。
知修之名。
诏入京与三藏击问。
并答翻译之意。
朗畅如流。
乃留居辇下三年。
终于京寺云。
王伾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杭州人
始为翰林待诏德宗时累迁殿中丞太子侍书,时王叔文太子侍读,二人颇得太子信任。
太子即位为顺宗左散骑常侍
支持叔文革新政治。
时顺宗风痹,出入宫中,沟通内外消息。
宪宗即位叔文被贬遇害,亦贬开州司马,死贬所。
王后中唐 763 — 81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3—816 【介绍】: 琅邪人
幼以良家子选入宫为才人。
宪宗
顺宗升储,册为良娣
性仁顺,宫中称其德行。
顺宗即位,疾已绵顿,后侍医药不少怠。
将立后,以病重未行册礼。
宪宗内禅,尊为太上皇后顺宗晏驾,尊号皇太后
后谨畏,深抑外家,有古后妃风。
卒谥庄宪皇后
羊士谔中唐 763 — 8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63—819后 【介绍】: 河南洛阳人字谏卿
德宗贞元元年进士
顺宗时累迁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
宪宗元和初擢为监察御史
坐诬论李吉甫,出为资州刺史
工诗,以典重称。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2?—822? 字谏卿排行二十七
泰山(今山东泰安东南)人。
家于洛阳(今河南洛阳)
德宗贞元元年(785)进士第,授义兴县,迁义兴主簿
顺宗朝因公言王叔文政治革新之非,贬汀州宁化县
宪宗元和元年(806)入为监察御史,迁侍御史
三年巴州刺史
、洋、睦等州刺史,皆有政绩。
十四年入朝为户部郎中
生平散见孟简建南镇碣记》、韩愈顺宗实录》卷四、《唐才子传》卷五。
辛文房谓其诗“造妙良选,作皆典重”。
全唐诗》录诗1卷。
《全唐诗续拾》补题1则。
唐诗汇评
羊士谔(约762-约820),字谏卿洛阳(今属河南)人。
贞元元年(785),登进士第,授常州义兴
九年,以右威卫兵曹参军佐浙东皇甫政幕。
贞元末,充宣歙巡官
永贞元年长安,因言王叔文之非,贬汀州临化尉。
福建观察使阎济美奏为大理评事
元和初,擢为监察御史,迁侍御史内供奉
三年,坐与窦群吕温倾陷李吉甫,贬资州刺史,未行,再贬巴州刺史
、洋、睦三州刺史,入为户部郎中,卒。
有《羊士谔诗集》一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
士谔
泰山人
贞元元年进士
元和初监察御史
户部郎中
出为资州刺史
作品评论
广大教化主:白居易
……入室三人:张枯、节士谔元稹
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
文章尚论其世,……羊士谔刺王、韦远贬,亦有气节。
《十贤集》,士谔亦在其中。
《唐诗品》
士谔诗气格昂然,不落卑调,然例之能品,亦萧然微尔。
予谓谔诗如素障子,虽无烂目之华,欲摘其瑕,亦无处下手。
《载酒园诗话又编》
诗有美不胜收,品居中下者;亦有无一言可举,不得不称为胜流者,以风度论也。
知此可以定羊资州诗矣。
贞元后,集中有佳诗易,无恶诗难。
羊士谔诗虽不甚佳,却求一字之恶不可得。
郭鏦中唐 ? — 8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2 【介绍】: 华州郑县人字利用
郭暧子。
顺宗东宫,以女德阳郡尚之。
及即位,累擢殿中监
穆宗立,改右金吾卫大将军
恭逊折节,不以富贵加人。
有谏于上,退必毁稿。
后官至太子詹事
僧如满中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曾住五台山金阁寺,后居洛阳佛光寺
顺宗讲谈禅理,帝大悦,益重禅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中唐时禅僧
马祖道一
曾住五台山金阁寺,后住洛阳佛光寺
曾与唐顺宗谈禅。
景德传灯录》卷六有传,并收其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宇文籍中唐 770 — 8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0—828 【介绍】: 唐人字夏龟
进士第,初为武元衡从事,后以咸阳直史馆,与韩愈同修顺宗实录》,迁监察御史
后贬江陵府户曹参军
考满,入为侍御史,转著作郎,迁驾部员外郎史馆修撰,与韦处厚同修宪宗实录》。
俄以本官知制诰,终谏议大夫
专掌史笔,精于著述,为时辈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