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廖大亨” 相关资源
人物库
释德辉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六
德辉者,川北名家子。
中岁弃家,居峨眉之息心。
所博极梵典,著有《语录》若干卷,及《甄奥赋注释》,《赋》为明巡抚廖大亨作词句,多不可晓,德辉为之疏析云。
邵捷春明末清初 1600 — 1641
维基
邵捷春(1600年—1641年)字肇复明朝政治、军事人物,福建福州府侯官人
万历己未进士,曾官四川巡抚,因讨伐流寇失利,下狱,狱中自鸩而死。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福建乡试八十二名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联捷己未庄际昌进士
累官吏部稽勋司郎中
崇祯二年(1629年),任四川右参政,分守川南招抚蕃人高氏、杨氏,改任浙江按察使,却因得罪权贵遭贬。
崇祯十年(1637年)陕西流寇入,被起用为副使,勇猛抗贼,得到蜀王朱至澍上书褒奖,朝廷用为监军,后升为为四川右参政
崇祯十二年(1637年)四川巡抚傅宗龙捷春升为巡抚
阁部杨嗣昌湖广流寇驱赶入,又徵调兵,捷春认为四川即将失守,与杨嗣昌力争。
杨嗣昌捷春重庆,要求捷春放弃大宁大昌以诱敌,捷春却畏贼深入,所以派了茂选、覃思岱去防守,茂、覃素来不和。
思岱进谗言,诱使捷春杀了茂选,茂选手下军士纷纷逃散,于是流寇深入,而后官军连战皆失利,涪江绵州皆陷。
崇祯十三年(1640年)捷春遭到嗣昌弹劾,朝廷派廖大亨监军,把邵捷春收狱,捷春为官清正严明,对百姓颇有德政,故百姓一度组织起来,不让朝廷拘捕捷春蜀王朱至澍也赶紧上书向崇祯帝求情,但崇祯不理会,崇祯十四年(1641年)邵捷春在监狱中自杀。
主要活动
  • 1619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陈士奇明末 ? — 16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4 【介绍】: 福建漳浦人字平人
好学有文名,天启五年进士
中书舍人
崇祯四年考选,授礼部主事,累官副使,督四川学政
士奇实不知兵,然廷臣荐其知兵,十五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
张献忠夔州,全蜀震动,士奇重庆,城陷被执死。
维基
陈士奇(?
—1644年),字平人福建漳浦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官至四川巡抚
张献忠重庆,不屈而死。
好学,有文名,但不知兵事。
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授中书舍人
崇祯四年(1631年)礼部主事,升广西提学佥事
因父丧丁忧归里。
服阕,起用为重庆兵备,不久改贵州,再督学政
又因母丧丁忧
服阕,起为赣州兵备参议,进副使,督四川学政
廷臣交相上疏,荐举士奇知兵。
崇祯十五年(1643年)秋,擢右佥都御史,接替廖大奇巡抚四川
松潘兵变,聚众数万人,士奇谕以祸福,全部就抚。
士奇本为文人,好与诸生谈兵,朝廷以为其通晓兵事,结果临战却以文墨为事,导致军政废弛。
女将秦良玉请求分守十三关隘,士奇也置之不理。
四川防守堪忧。
崇祯十六年十二月朝议以其不称职,命龙文光代之。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北京发生甲申之变,大顺李自成入城,崇祯帝自杀。
陈士奇本已卸任,闻讯道:「必报国雠。
」于是留驻重庆,抗击张献忠
二十日,城破,陈士奇副使陈纁知府王行俭知县王锡均被执。
士奇大骂。
兵将其缚于教场,方要处决,忽然雷雨大作,咫尺不见。
张献忠仰天道:「我杀人,何与天事!
」用大炮向天轰击。
不久,天气转晴,于是继续行刑。
士奇骂不绝口而死。
明史》有传。
主要活动
  • 1625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