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司马申陈朝 ? — 5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6 【介绍】: 南朝陈河内温人字季和
梁元帝时,为开远将军,从王僧辩侯景,除散骑侍郎,迁从事中郎
入陈,除江乘秣陵,甚有治绩,迁东宫通事舍人
陈宣帝死,始兴王叔陵作乱。
驰召萧摩诃帅兵斩之,以功封文招县伯
官至散骑常侍
历事三帝,内掌机密,颇作威福。
性忍害,好谮毁,朝之端士,遍罹其殃。
中秘事,往往泄漏。
候人主颜色。
忤己者,必谮之,附己者,因机进之。
是以朝廷内外,皆从风靡。
僧智琳南北朝末隋初 544 — 613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闾丘氏。
高平防舆人。
祖俨不仕。
昙珍梁国常侍
幼请业于处士卞诠。
礼易庄老。
悉穷其致。
逮壮即事仁孝寺沙门法敦出家。
受法华维摩
未几而敦公逝。
戒品未圆。
莫之趋向。
乃造京。
更依东山寺暅法师
禀成论。
习毗尼。
陈大建十年。
归干乡里。
南徐州刺史萧摩诃
深加礼异。
请转法轮。
十一年诏为曲阿僧正
至德二年
诏补徐州僧都
开皇十六年
闰州刺史李海游。
起为断事
所居仁孝寺。
梁征西咨议郯僧诏舍宅。
营搆未完。
遄及离乱。
乃盛加藻饰。
轮奂弘敞。
寔有力焉。
造像六躯。
其一夹纻。
又造砖塔五层于育王山顶。
讲大品法华净名金鼓。
各有数。
度弟子千馀人。
晚年以招隐伽蓝山
房閒寂。
林木幽茂。
宜脩禅定。
以趣道津。
迫以外缘。
讫莫之果。
大业九年五月六日
跏趺合掌。
终于寺房。
春秋七十。
先是信士刘正。
勤请开弥勒上生经。
辞以无常且至。
何暇及尔。
又遗言。
必行尸陀林法。
弟子智坚等。
其月十一日
还尸千育王山
久历时序。
肤体无损。
乃以其年九月八日
搆方坟。
窆其全身云。
江阳介士蔡环文其碑。
释智琳
姓闾丘氏
高平防舆人也。
祖俨闲居傲世。
昙珍梁国常侍
弱龄。
淑问彰于乡党。
处士卞诠擅名当世。
年在幼学服膺请业。
礼易庄老悉穷幽致。
诠嘉其早慧。
命曰希世神童也。
逮于德壮超然离俗。
即事仁孝寺沙门法敦。
遵就养之仪。
禀息慈之戒。
蔬餐苦节笃志熏修。
法花维摩受持成诵。
属以敦公告逝戒品未圆。
乃高步上京更崇师辙。
依止东安寺大僧正暅法师
既其力生有奉尸罗乃具。
爰禀成论兼习毗尼。
既洽闻持将弘传授
瞻言乡县思报地恩。
陈太建十年旋于旧里。
南徐州刺史萧摩诃
深加礼异爰请敷说。
于是郁居宗匠盛转法轮。
受业求闻寔繁有众。
至十一年
下敕为曲阿僧正
至德二年
敕补徐州僧都
称首攸归谅由德举。
开皇十六年
闰州刺史李海游。
屈为断事
纲维是寄。
允当佥属。
所居仁孝寺者。
梁故征西咨议郯僧绍舍宅所造。
殿堂肇构乱离遄及。
乃嗣兴梓匠爰加藻饰。
轮焕弘敞实有力焉。
前后造中人像五躯夹纻像一躯。
神仪显曜相好严挺。
又于育王山顶。
造五层塼塔。
拟夫八万同时一期高妙。
讲大品法花净名金鼓。
各有其遍。
所度弟子千有馀人。
常想趣道津要。
莫尚禅那。
以招隐伽蓝俗外尘表山房闲寂茂林幽邃。
终焉之所有志栖焉。
迫以缘碍弗之果也。
然其温严自持诲引无倦。
财玩靡积随行给济。
威容感物。
信为道门之杰矣。
大业九年五月六日
加趺合掌终于仁孝之东房。
春秋七十。
先是五月
初有清信士刘正勤请讲弥勒。
谕以无常。
初未之许。
至是果终。
信哉知命。
及将大渐诫诸弟子。
尸陀林者常所愿言。
吾谢世后无违此志。
沙门智铿等谨遵遗言。
其月十一日迁于育王之山。
时属流金林多鸷兽。
始乎仲夏暨是抄
肤体俨然曾无损异。
道俗嗟赏叹未曾有。
又以其年闰九月八日
于招隐东山式构方坟。
言遵卜兆。
全身舍利即窆山龛。
方俗并臻同门毕至。
洒泣抚心山盈响谷。
乃树碑于寺之门右。
其文江阳介生蔡瑰所制。
陈叔陵陈朝 554 — 582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陈叔陵 569年—581年 陈宣帝第二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4—582 【介绍】: 南朝陈吴兴长城人字子嵩
陈宣帝第二子。
文帝天嘉三年封康乐县侯
宣帝太建元年封始兴王
都督江州刺史侍中
为政严刻,好杀戮,部下慑惮。
宣帝崩,与新安王伯固密谋篡位,乘后主哀顿俯伏,以刀砍其项,为弟叔坚所扼。
出逃东府城,放东城囚徒,以充战士作乱,后为右卫将军萧摩诃诛杀。
陈禹陈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颍川人
萧摩诃征讨,聪敏有才识,涉猎经史、兵书,解风角,能属文,善骑射。
官至王府咨议
陈智深陈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人
萧摩诃骑士,勇力过人。
摩诃陈叔陵谋逆有功,迁巴陵内史,封游安县
入陈,摩诃汉王杨谅作逆被杀,智深为收尸殡敛。
萧世廉陈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兰陵人
萧摩诃子。
敢勇有父风。
性至孝,父见害,追慕弥切,终身不执刀斧,时人嘉焉。
黎泰辰北宋
全宋文·卷一五二六
黎泰辰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治平中三泉县管勾兵马桥道劝农事,官尚书屯田员外郎
日本丹波元胤《医籍考》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