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于闻” 相关资源
人物库
史铿
字明古吴江人
有《西村集》八卷。
(《四库总目》:史铿诗落落无俗韵。
《鲍翁家藏集》:明古于书无所不读,而尤熟于史论,千载事历历如见,有刘道原之精;时事人盲得于闻见,笔之成编,有洪容斋之博。
为文纪事有法,持不屑为近体,冥搜苦索,欲追魏、晋而及之。
家居水竹幽茂,亭馆相通。
客至,陈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书画名品,相与赏。
好著古衣冠,曳履挥廛,望之者以为列仙之俦也。
静志居诗话》:西村才名亚于石田。
然以诗论,刻意学古,似尝胜沈一篝。
田按:西村集五字诗为胜,七言断句,亦有风韵。)
湛若水明 1466 — 1560
泉翁大全文集·序
闻人子曰,书以纪言也,言以达意也。
是故有德者必有言,德成则言不期文而自文矣。
有刻甘泉先生文录于维扬者,间尝取而阅之,渊渊乎!
至理之言也,道德显矣。
而辑之者若漫而无纪也。
有刻樵风于嘉禾者,沨沨乎!
乐进之言也,情性顺矣,而辑之者若举而未备也。
有刻两都风咏于吴门者,便便乎!
时出之言也,感应通矣,而辑之者若偏而匪全也。
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而宝藏兴焉。
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而后货财殖焉。
先生之学,随处体认天理,片言单词,罔非斯道之发,固无俟于博求尽取。
犹之为卷石勺水焉耳矣,学者窃睹一斑,未必不为坐井之见,固不可谓之非山与水,欲求见夫宝藏货财之兴殖,则眇焉无所于得。
是故君子之志于闻道,每恨无以窥见其全,而陟崇涉深,若昧津麓。
诠窃忧之,乃命郡博士子简乡进士沈子珠,博采精较,汇类编摹,去分部之烦,合诗文之粹,定为内外两编。
会同统异,若网在纲;以帙叙年,如鱼在贯。
先生身体力行之实,立言垂训之意,灿然明白。
诠举而伏读之,乃知古今圣愚,本同一性,随处体认天理之外,真无馀学
内编所载,说理为详,而子臣弟友之道无不尽;外编所载,纪事为悉,而鸟兽草木之类无不该。
大之则有以尽天地之变化,小之则有以穷万物之幽微。
远不禦,近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太山小天下,观于海者难为水
文之大成,阐德礼之精蕴,夫岂卷石勺水而已哉!
读之馀月,肉味俱忘,犹惧所传之不广也,仍命江都学火生增刻梓,寘诸新泉精舍,俾来学者咸得有所宗云。
时嘉靖十有五年,春正月上元辛未
卢青山当代 1968 —
死亡集·序
莼鲈兄见拙作多用坟字,曰不祥。
忆予弱冠尝作小文,略谓:凡人悦生而恶死,哲人不悦生不恶死;凡人之感,虽朴实而不免卑庸,哲人之见,极高明而进乎誇诞;反躬自省,谓予何求,悦生而不恶死而已已。
韩子曰:“浮生虽多涂,趋死唯一轨。
”生之浮也终焉有限,死之趋也必然有至。
予虽不能闻死心喜,亦何至谈死色变邪。
学俭兄见予近作《蝶恋花 秋夜》,斥之曰:“死生等閒事尔,安值如许张致”。
虽受其教,窃亦有辞焉。
哲人张静安所谓“天眼、自然之眼”,超其外而俯视之,死生固等閒事。
然哲人虽哲,其人犹人,哲学虽可通观于死外,人身尚固执于生内;是故处其中而感受之,则死生犹然死生也。
苟处死生之际,其心其感,果尔等閒,此已大等閒事矣。
禅宗尚矣,而屡曰:“死生事大。
”渊明达观矣,其语云:“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此言高超,然为其识见与夫向往也。
迨至尽时,既以文自祭,复为诗自挽,考其事、味其语、审其心,犹惘惘依依,如不胜其去后之思者。
果欲等閒之,则必以其外之识见,涵化处其中之感受,积而愈往,始可言成,岂惟识见之可了邪。
科以予之哲学,则必曰,持彼乎因果之认识,以浸蚀此制乎因果之心性。
然毕其全功者,予陋于闻,不知古今有此几人,复不知人间有无其人;渊明之境,予已仰之弥高矣。
死固无可避趋,求其差能涵化尔。
思考、冥想、观照乃至书写之,是即涵化之一法也。
自惟幼与死,少遭死别,巨痛舂胸,欲安其心,势不能不亦稍事乎此。
至其效若何,则未临死所,不必预言,否则空话而已。
惭予才尽,岁暮理稿,所作既少且劣,而与死相涉者三居其一,乃因二兄之言,即以死亡名集。
苟有馀暇,或可翻搜旧制,剔出相类之作,以为此集之副。
谚云:“言鬼招鬼,”果有死神,予之诗与序,或将翩翩而来降邪。
其来也,予将与之把臂把盏,共披此卷,更相论讨,斯不亦人生之大快事乎,抑亦人死之大快事也。
碰壁斋主记于二零零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