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僧慧可东魏 487 — 5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7—593 【介绍】: 一作僧可
东魏僧。
俗姓姬,虎牢人。
博览群书,尤精玄理。
出家后,精研三藏。
年四十遇天竺沙门菩提达摩于嵩洛,从学六载,亲受衣钵为东土禅宗第二祖。
后于邺都大弘禅法,弟子中传其衣钵者为三祖僧璨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 传宗科
武牢人也。
姓姬氏
父寂尝以无子祷于佛。
一夕感异光照室。
其母因而怀妊。
及娩遂以照室之瑞。
名之曰光。
幼不群。
博涉诗书。
尤精玄理。
后览佛书。
若超然自有所得者。
素好游。
不事家人产业。
即抵洛阳龙门香山
依宝静禅师出家。
受具于永穆寺。
浮沈讲肆。
遍学大小乘义。
年三十二。
香山终日宴坐。
八载
于寂嘿中。
见神人。
谓曰。
汝将南受果位尚滞于此。
乎。
翌日觉头痛如刺。
其师欲召善医者治之。
空中忽有声曰。
此易骨耳。
非常痛也。
遂以见神事白师。
师视其顶。
即五骨峣然。
如五峰秀出。
因曰。
吉祥相也。
吾闻达磨大士南居少林。
汝宜趣往而师事之。
必有所證。
此神所赞也。
可受教造少室。
晨夕参承。
达磨每面壁端坐。
无所诲。
自念曰。
昔人求道。
敲骨取髓。
刺血济饥。
布发掩泥。
投崖饲虎。
顾我何人。
而敢易邪。
其年十二月九日夜
天大雨雪。
可坚立不动。
迟明积雪过膝。
达磨悯而问曰。
汝久立雪中。
当求何事。
悲泪曰。
愿和尚慈悲。
开甘露门。
广度群品。
曰。
诸佛无上妙道。
自非旷劫精勤。
能行难行。
能忍难忍。
而欲以小德小智。
轻心慢心。
冀有所得。
不可也。
可闻诲。
潜取刀断左臂。
置师前。
乃曰。
诸佛最初求道。
为法忘身。
汝今断臂吾前。
以求佛慧。
也。
遂与易名。
慧可
曰。
诸佛法印。
得闻乎。
曰。
诸佛法印。
此心是也。
岂从人得哉。
曰。
我心未安。
乞师与安。
曰。
将心来。
与汝安。
曰。
觅心了不可得。
曰。
我与汝安心竟。
以衣钵付之曰。
昔如来以正法眼。
付迦叶大士。
展转嘱累。
而至于我。
我今付汝。
此衣钵所以表信也。
至吾灭后二百年。
衣钵不传。
法周沙界。
潜符密證者。
亦何数哉。
既得弟子僧璨
乃复付以达磨衣钵。
而说偈曰。
本来缘有地。
因地种花生。
本来无有种。
花亦不曾生。
且谓。
汝善护持。
吾有宿累。
今当偿之。
隋开皇十二年
遂往邺都管城正救寺。
谈无上道。
听者云会。
先是辨和法师者。
讲涅槃经。
学徒悉引去。
和不胜忿。
遂谗于邑
加以非罪。
怡然委顺而终。
年一百七塔磁州阳县唐德宗追谥大祖禅师
僧凤隋末唐初 563 — 639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萧
早工文翰,隋文帝开皇初,从僧粲法师出家,住长安崇敬寺。
大业中隋炀帝驻跸南郊,令僧徒礼拜,僧凤援引经论,明沙门不敬王者之理。
唐太宗贞观中,敕主京师普集、定水两寺,后赴岐州西山龙宫寺讲经,寻卒,年77岁。
续高僧传》卷一五有传。
有诗偈1首,收入《全唐诗》。
僧道信隋末唐初 580 — 6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0—651 【介绍】: 隋唐时僧。
河内人俗姓司马
为禅宗四祖。
少从僧粲法师学,能通内外,弘传禅法。
隋炀帝大业中,入吉州传法。
唐高祖武德中,至蕲州黄梅破头山传法,学徒甚众。
太宗贞观时,累征不起。
后与其徒弘忍迁居东山寺,付法于弘忍,故世称东山法门
代宗时追谥大医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司马氏。
其先河内人徙蕲之广济
生而超异。
幼慕空宗。
且谒三祖璨大师于皖公山。
问曰。
愿和尚与解脱法门。
曰谁缚汝。
曰无人缚。
曰。
既无人缚。
何用更求解脱。
大悟
既具戒。
即受璨大师衣钵。
摄心无寐。
胁不至席者久之。
隋大业十二年
领徒抵吉州
值群盗围城。
七旬不解。
城中困于无水。
适至。
池井皆溢刺史异之。
因扣头求解围禦贼方略
曰。
但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于是合城如教。
贼忽见城上人无数。
皆威猛绝伦。
不可仰视。
乃溃归乡住破头山。
学者云委。
既于黄梅路上。
获童子弘忍
骨相秀异。
知宿缘有在。
传以器。
复说偈曰。
华种有生性。
因地华生生。
大缘与性合。
当生生不生。
遂以徒众委之。
金陵牛头山
法融说法。
而定其嗣。
贞观中
太宗三诏令赴京师
并以疾辞。
后诏以剑至曰。
苟果不起。
即取其首以来。
且阴有所嘱。
使者谕上旨。
引颈受剑无难色。
使回以闻。
帝愈加敬重。
就赐珍缯。
以遂其志永徽二年九月
安坐而逝。
寿七十有二。
瘗舍利于东山黄梅寺。
代宗朝追谥大医
塔号慈云。
僧法融隋末唐初 594 — 6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4—657 【介绍】: 唐僧。
润州延陵人俗姓韦
初学通经史,后信佛法,遂入茅山,依三论宗炅法师学。
太宗贞观十七年,于金陵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下别立石室,潜修禅观。
道信闻之,往访,付以所受僧璨顿教法门。
高宗永徽三年,于建初寺讲《大般若经》,听者云集。
世称其禅法为“牛头禅”,遂为“牛头宗”第一祖。
有《心铭》。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姓韦氏
润之延陵人
性聪敏。
容质都雅。
年十九。
经史大义探索略尽叹曰世俗之谈。
又恶可与般若心性之学。
同日语哉。
遂入勾曲山。
依炅法师薙落。
服勤左右。
挹酌理妙。
久之乃凝神燕默。
专精静虑。
纵发才辩。
尤有弘护之志。
武德七年王师平江表。
房玄龄上言。
辅公𥙐所据地。
僧尼众多。
今朝廷可依曩日关东例。
州置一寺。
寺三十人。
其馀悉罢归农。
闻知入京陈理。
御史韦挺
为出力使停免。
贞观十七年
别立茅茨于牛头山
幽栖寺北岩之下居焉。
四祖信大师
蕲州双峰
遥观此山气象之异。
乃躬自寻访。
端坐自若。
曾无所顾。
祖问曰。
在此作么。
曰观心。
祖曰观者何人。
心是何物。
即起作礼。
问曰。
大德高栖何所。
还识道信禅师否。
祖曰。
道信禅师
贫道是也。
曰。
因何降此。
祖曰。
特来相访。
莫别有燕息之所否。
指后面小庵。
遂引祖至庵所。
绕庵皆虎狼之迹。
祖举手作惧势。
曰。
犹有者个在。
祖曰。
者个是什么。
无语。
少选祖却于燕坐石上。
书一佛字。
见之悚然。
祖曰。
犹有者个在。
乃稽首。
请说法要。
祖曰。
百千法门。
同归方寸。
河沙妙德。
总在心源。
一切戒门定门慧门。
神通变化。
悉自具足。
不离汝心。
一切烦恼业障。
本来空寂。
一切因果。
皆为梦幻。
无三界可出。
无菩提可求。
人与非人。
性相平等。
大道虚旷。
绝思绝虑。
如是之法。
汝今已得。
更无缺少。
与佛何殊。
曰。
心既具足。
何者是佛。
何者是心。
祖曰。
非心不问佛。
问佛非不心。
曰。
既不作观行。
于境起时。
心如何对治。
祖曰。
境缘无好丑。
好丑起于心。
心若不强名。
妄情从何起。
妄情既不起。
真心任遍知。
尔但随心自在。
无复对治。
即名常住法身。
无有变异。
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
今付于汝。
汝今谛受吾言。
即住此山。
向后当有五人绍汝缘化。
外有博陵王问答。
语多不录。
二十一年十一月
讲法华经。
又感异华二茎。
生冰雪中。
金色辉耀。
七日不萎。
于是游从之士盈百。
永徽三年
邑宰请开大品于建初寺
听者踰千计。
至灭诤品。
道场地动。
钟磬作声。
香床撼荡无已。
而外略不觉知。
显庆初司功萧元善。
迎请下山。
谓其徒道綦道凭等曰。
吾无复归矣。
离合固世相之常。
宜各好住。
乃振锡出门。
而禽兽哀号逾月。
涌沙崩石。
填塞池泉。
房前四桐。
时方繁茂。
亦自凋落。
明年闰正月二十三日。
于邑建初寺
春秋六十四。
缁白悼慕。
士夫嗟惋。
二十七日。
葬于鸡笼山
会送者。
万馀人。
尝阅佛窟寺五藏。
而与显法师辩论。
显不能屈。
五藏者。
一佛书。
二道书。
三佛经史。
四俗经史。
五医方图符。
寺盖宋镏司空造藏。
亦其所求访而缮写者。
贞观十九年
夏旱。
并燬惜哉。
永徽中
以妖女陈硕真党类之盛。
命所在捕逮。
而良善者。
无所伏匿。
居岩室。
来斯受之数。
曾三百不啻。
而资粮告罄
日往丹阳
乞丐以给。
然负米能一石八斗。
行百五十里。
朝发暮至。
未尝怠。
右仆射之子脩本方为江宁
始邀幽栖寺
讲大集经。
环而听者。
道俗无虑三千人。
高座寺法师
齿踰八秩。
名德俱隆。
陈氏之遭老也。
独独造之。
问曰。
佛演一音众生随解。
法师转轮。
辈者。
无所开寤。
为是机器重情尘之蔽。
为是陶化乏方便之良。
亘则怃然叹息曰。
吾畴昔亦以此问璀禅师矣。
然终莫得其答也。
在建初。
亘负杖过之。
善禅师寺之名胜。
意以亘为已来遇之极谐笑。
亘曰。
吾为耳。
今安在。
虽同住。
而素不相知。
即呼与诘难。
累三百馀。
举无遗论。
善惊喜。
伏其悟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