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朱胤栘明 ? — 15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4 【介绍】: 宗室。
太祖六世孙,号南山道人
嘉靖五年袭封沈王
天资秀杰,耽好文学,素嗜谈禅,诗亦妙悟。
有《清秋唱和集》、《保和斋诗》。
王惠王勋潪之子,安王孙,简王来孙,太祖昆孙。
自号南山道人
嘉靖五年封灵川王十年怀王绝嗣进封,二十八年薨。
有《清秋唱和集》、《保和斋诗》五卷。
谢榛四溟诗话》:宪王南山素嗜谈禅,诗亦妙悟。
《和懒云上人韵》曰:「幽径断行踪,浮图对远峰。
结冰坚碧沼,凝雪老青松
双树下开讲,千灯中现容。
天空雨花遍,门有白云封。
」使王摩诘见之,亦当心服。
诗韵罕用「腥」字,胡曾洞庭湖绝句》「鱼龙吹浪水云腥」,造句尽佳。
宪王《夜雨》颈联「树湿鸦群重,云低龙气腥」,格律尤胜。
宁献王臞仙周宪王诚斋,虽皆嗜诗,相去悬绝矣。
程之潞安诗抄》前编:南山道人性喜读书,好文士音律。)
王继勋北宋初 ? — 9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7 【介绍】: 邠州新平人
王饶子,太祖王皇后弟。
以后故,累官保宁军节度观察留后
所为多不法,为部曲所讼,解兵权,留京奉朝请
专以脔割奴婢为乐,后群婢诉冤,诏削官爵,配流登州,未至,改右监门率府副率
太祖开宝三年分司西京,残暴愈甚。
太宗即位,斩于市。
萧承之南朝宋 384 — 4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4—447 【介绍】: 南朝宋南兰陵人字嗣伯
齐高帝萧道成父。
才力过人。
汉中太守,助萧思话杨难当,以功加龙骧将军,出为南泰太守封晋兴县男
褚伯玉南齐 394 — 47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4—479 【介绍】: 南朝齐吴郡钱唐人,字元璩
少有隐操,寡嗜欲。
年十八,父为之婚。
妇入前门,伯玉从后门出。
剡县瀑布山三十余年,隔绝人物。
性耐寒暑,时人比之王仲都
吴郡太守王僧达宁朔将军丘珍孙甚推重之。
齐高帝征之不就,令于剡县白石山立太平馆居之。
卒,孔稚圭曾从其受道法,为于馆侧立碑。
垣闳南齐 412 — 4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2—487 【介绍】: 南朝齐下邳人字叔通
垣荣祖从父。
历交、司、益三州刺史封乐乡县男,资财巨万。
凡当地异族不受鞭罚,输财赎罪,谓之赕,时人谓闳被赕刺史
萧道成辅政,为子晃求闳女,闳辞,道成不欢。
道成代宋称帝,以闳有诚心,封爵如故,累官至金紫光禄大夫
王玄载南齐 413 — 4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3—488 【介绍】: 南朝齐太原祁人字彦休
起家宋江夏王侍郎
宋明帝泰始初,据下邳城北魏
、益、宁四州刺史
在梁、益有清绩。
宋末,沈攸之起兵反萧道成(齐高帝),玄载起事归道成,封鄂县
入齐,为左民尚书,官至平北将军兖州刺史
雅好玄言,尚操守。
全齐文·卷十五
玄载字彦休下邳人宋左光禄大夫玄谟从弟,为江夏王侍郎太宰参军泰始初长水校尉,历冠军将军徐州刺史宁朔将军,领山阳东海郡太守,进督青兖二郡刺史,迁左军将军,改冠军将军南豫州刺史,迁抚军司马,出为秦梁二州刺史,进号征虏将军,徙益州刺史、建宁太守升明中进号后军将军,封鄂县
齐受禅,入为左民尚书,领广陵,加平北将军,假节行南兖州事,进光禄大夫员外散骑常侍,出为平北将军兖州刺史永明六年卒,年七十六,谥曰烈子
薛安都南朝宋 410 — 4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0—469 【介绍】: 南朝宋河东汾阴人字休达
世为强族,少以勇闻。
北魏秦二州都统
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率众南归降宋,求北还构扇河、陕。
后从武陵王刘骏为将,为北弘农太守
元嘉末刘骏讨平刘劭安都为前驱,以功封南乡县男
即帝位,为左军将军。
鲁爽,讨臧质,平刘义宣之叛,累官徐州刺史
明帝即位安都举兵拥晋安王子勋为帝。
明帝萧道成张永等讨伐,安都兵败,北走降魏。
魏授徐州刺史,卒赠河东王
全宋文·卷五十
安都河东汾阴人,初为魏雍秦二州都统元嘉二十一年归国。
孝武襄阳,板为扬武将军弘农太守,随王诞板为建武将军,行后军参军,寻除始兴王浚征北参军
孝武举义,以为参军,加宁朔将军,及即位,除右军将军封南乡县男,免。
孝建初复除左军将军,迁辅国将军竟陵内史,以斩鲁爽功进爵为侯,转太子左卫率。
大明中改封武昌县侯,加散骑常侍,又加征虏将军
前废帝即位,迁右卫将军,加给事中,出为前将军兖州刺史,徙平北将军徐州刺史
明帝即位,进号安北将军
不受,举兵同晋安王子勋
子勋平,奉书归款,寻复降,魏以为徐州刺史河东公,召还桑乾,死于魏。
刘皇后南朝宋 ? — 4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2 【介绍】: 南朝宋广陵人名智容
萧道成妻。
治家严正,行止有礼度。
宋明帝泰豫初卒。
道成建齐朝,建元元年追谥昭皇后
僧远南齐 414 — 4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4—484 【介绍】: 南朝齐僧。
渤海重合人
本皇氏子。
其先为北地皇甫氏,避难海隅改姓皇
沙门道凭受学出家。
宋孝武帝时渡江住彭城寺。
后厌礼俗乃隐入钟山定林寺
萧道成曾至寺咨访,以老疾辞,未迎送。
齐朝建,萧道成齐高帝,再幸山寺,持操不动,乃遣使劳问而去。
居山蔬食五十余年,涧饮二十余年,世皆仰其高行。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生皇氏
渤海重合人也。
年十六。
欲出家。
父母不听。
因剋苦忏诵。
又二年为沙门
道慧法师受学。
通大小乘经论。
宋大明中
彭城升明中
住牛落山龙渊寺。
年三十一。
乃于青州孙秦寺讲授。
吐词清彻。
风度凝远。
一座尽倾。
琅琊王僧达有重名于时。
特敬礼。
造寺以延之。
性仁慈。
行青园。
脱衣以衣寒者。
乞食以食饥者。
时大疫。
病者相枕。
人人料理之。
死者为葬。
如骨肉。
里中化其孝敬。
王子鸾造新安寺
荐其毋殷贵人
诏选天下奇德。
应选。
被徵。
大明六年九月
右司谏言。
臣闻。
邃拱凝居。
非期宏峻。
奉跪槃伏。
岂止让恭。
将以昭张四维。
缔制八寓。
故虽儒法支派。
名墨条流。
至于崇亲严上。
厥繇摩爽。
唯浮屠教特异于此。
臣等参议以为。
沙门接见。
皆当尽礼敬之容。
诏曰可。
远闻叹曰。
我剃头沙门
本出家求道。
何关于帝王
即曰谢病。
移止定林。
明帝践祚。
为师。
不答。
建平王景素以栖玄寺致远。
又不答。
齐太祖将传位。
入山访
辞以老病。
足不垂床。
太祖诣床下。
咨访委悉。
及登位。
复驾幸房。
以房閤狭小。
不容舆盖。
驻辇遣使问候而去。
前后居山五十馀年。
初犹食。
食不继。
遂饮涧二十年。
齐永明二年正月
示疾。
文宣二王。
侍剂药。
没寿七十一。
以书与沙门法献曰。
上无常。
弟子夜中已自知之。
上此去。
甚得好处。
不必增悲也。
诸佳非一二。
见法师
方可叙瑞梦耳。
今正宜为作功德。
所须可具疏来也。
竟陵王文宣王为塔于南山
僧远
姓皇
勃海重合人
其先北地皇甫氏
避难海隅故去甫存皇焉。
幼而乐道。
年十六欲出家。
父母不许。
因蔬食忏诵晓夜不辍。
年十八方获入道。
时有沙门道慧
高才秀德声盖海岱。
从受学。
通明数论贯大小乘。
宋大明中
度江住彭城寺。
升明中于小丹阳牛落山立精舍。
名曰龙渊。
年三十一。
始于青州孙泰寺南面讲说。
言论清畅风容秀整。
坐者四百馀人莫不悦服。
琅琊王僧达才贵当世。
藉甚风素延止众造寺。
赒贫济乏身无留财。
有玄绍比丘
每给以金贝。
让而弗受。
尝一时行青园。
闻里中得时气病者。
悯而造之。
见骈尸侣病者数人。
人莫敢近。
深加痛惋。
留止不忍去。
因为告乞敛死抚生。
恩加骨肉。
新安孝敬王子鸾
为亡所生母殷贵妃新安寺
敕选三州招延英哲。
小山法瑶南涧显亮。
俱被徵召。
皆推为元举之首。
大明六年九月有司奏曰。
臣闻邃拱凝居非期宏峻。
拳跪槃伏岂止敬恭。
将欲昭张四维缔制八宇。
故虽儒法枝派名墨条流至于崇亲严上。
厥繇靡爽。
唯浮图为教逿自龙裔。
宗旨缅邈微言沦
拘文蔽道在末弥扇。
遂乃凌越典度偃居尊戚。
失随方之妙迹。
迷制化之渊美。
夫佛法以谦俭自牧。
惠虔为道。
不轻比丘遭人必拜。
目连桑门遇长则礼。
宁有屈膝四辈而间礼二亲。
稽颡耆腊而直骸万乘者哉。
咸康创议元兴载述。
而事屈偏党道挫馀分。
今鸿源遥洗群流仰镜。
九仙赆宝百神从职。
而畿辇之内含弗臣之氓。
阶席之间延抗礼之客。
惧非所以澄一风范详示景则者也。
臣等参议以为沙门接见皆当尽虔礼敬之容。
依其本俗则朝徽有序乘方兼矣。
帝虽颇信法而久自骄纵。
故奏上之日诏即可焉。
时叹曰。
我剃头沙门本出家求道。
何关于帝王
即日谢病仍隐迹上定林山。
景和之中此制又寝。
还遵旧章。
宋明践祚请为师。
竟不能致。
其后山居逸迹之宾。
傲世陵云之士。
莫不崇踵山门展敬禅室。
庐山何点汝南周颙。
齐郡明僧绍濮阳吴苞
吴国张融
皆投身接足咨其戒范。
后宋建平王景素谓栖玄寺。
是先王经始。
既等是人外。
欲请居之。
慇勤再三遂不下山。
齐太祖将升位入山寻固辞老疾。
足不垂床。
太祖躬自降礼咨访委悉。
及登禅复銮驾临幸将诣房。
房阁狭小不容舆盖。
太祖欲见
持操不动。
太祖遣问卧起。
然后转跸而去。
曾不屑焉。
至于寝疾。
文惠文宣伏膺师礼。
数往参候。
时贵卿士往还不绝。
蔬食五十馀年。
涧饮二十馀载。
游心法苑缅想人外。
高步山门萧然物表。
齐永明二年正月卒于定林上寺。
春秋七十有一。
帝以致书于沙门法献曰。
上无常。
弟子夜中已自知之。
上此去甚得好处。
诸佳非一不复增悲也。
一二迟见法师方可叙瑞梦耳。
今正为作功德。
所须可具疏来也。
竟陵文宣王又书曰。
远法师一代名德志节清高。
潜山树美四海餐风。
弟子闇昧谬蒙师范。
方欲仰禀仁化用洗烦虑。
不谓比疾奄成异世。
悲痛之心特不可忍。
上即业行圆通旷劫希有。
弟子意不欲遗形影迹杂处众僧墓中。
得别卜馀地。
是所愿也。
方应树刹表奇刻石铭德矣。
即为营坟于山南立碑颂德。
太尉琅琊王俭制文。
时定林上寺又有法令慧
并善经论继誉于焉。
区金南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齐南海人字南贵
宋孝武帝孝建末客居揭阳
萧道成随父在军中,亦在军中,俱从大将往平豫章一带少数部族起事。
后金随萧道成金陵
道成建齐朝,任为卫右武校尉
累迁琛州刺史
释法颖南齐 416 — 482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生索氏
燉煌人
年十三。
弃家依沙门法香。
为弟子得度。
游止凉州公府寺。
法力俱以解律显名。
元嘉之季。
京师新亭寺。
孝武皇帝都邑僧正
移居多宝寺习禅。
造经像。
极庄严之丽。
又造药藏镇于长干。
撰十诵戒本。
并羯磨等文。
没寿六十七。
释法颖
姓索
燉煌人
十三出家为法香弟子。
凉州公府寺。
与同学法力俱以律藏知名。
伏膺已后。
学无再请记在一闻。
研精律部博涉经论。
元嘉末下都新亭寺。
孝武南下改治此寺。
学业兼明。
敕为都邑僧正
后辞任还多宝寺
常习定闲房。
亦时开律席。
齐高即位。
复敕为僧主
资给事事有倍常科。
以从来信施造经像及药藏
镇于长干。
齐建元四年卒。
春秋六十有七。
撰十诵戒本并羯磨等。
时天宝寺又有慧文律师
亦善诸部毗尼。
琅琊王奂所事云。
臧荣绪南齐 415 — 4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5—488 【介绍】: 南朝齐东莞莒人
纯笃好学,隐居京口教授,自号“被褐先生”。
萧道成扬州刺史,征为主簿,不就。
撰《晋书》、《五经序论》等。
周盘龙南齐 415 — 4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5—493 【介绍】: 南朝齐兰陵人
胆气过人,尤便弓马。
宋明帝泰始初,以军功官至龙骧将军。
后废帝元徽二年桂阳王刘休范寻阳起事,从萧道成(齐高帝)顿兵新亭,击杀休范等。
入齐,进号右将军
高帝建元初北魏屡攻寿春淮阳等地,围角城,与子奉叔率军奋击,大破魏军,名播北国。
武帝永明五年,为大司马济阳太守,后为竟州刺史,官终散骑常侍光禄大夫
王蕴南朝宋 ? — 4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7 【介绍】: 南朝宋琅邪临沂人字彦深小字阿益,一作阿答
王彧侄。
初为广德
宋明帝即位,四方叛逆,欲以将领自奋,假宁朔将军建安王休仁司徒参军
事宁,封吉阳男,历晋陵义兴太守,所莅贪纵。
后废帝元徽初桂阳王休范反,与战被创。
出为湘州刺史
萧道成辅政,沈攸之谋反道成,事败被杀。
刘休范南朝宋 ? — 47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刘休范 456年—457年 宋文帝第十八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4 【介绍】: 南朝宋宗室。
彭城人
文帝第十八子。
初封顺阳王改封桂阳王
历官江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司空侍中
宋明帝杀诸弟,休范以人才庸劣得免,然常忧惧。
明帝死,休范自谓宗戚莫二,应居宰辅。
后废帝元徽二年,在寻阳起兵反,逼台城
萧道成率兵守新亭,使部将黄回张敬儿诈降,中计被杀。
全宋文·卷十四
休范文帝第十八子。
孝建三年封顺阳王大明元年改封桂阳王,为冠军将军、南彭城下邳太守
寻出为江州刺史,加征虏将军
入为秘书监,领前军将军
左卫将军,加给事中
永光初中护军,领崇宪卫尉
明帝定乱,以为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加南兖州刺史
征北大将军,加散骑常侍
征为秘书监中军将军扬州刺史
出为征南大将军江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
未拜,改授骠骑大将军南徐州刺史
未拜,还为江州
后废帝即位,进司空侍中
元徽元年太尉
明年,举兵内逼,为黄回所斩。
刘铣南朝宋 ? — 477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刘铣 467年—477年 宗室刘韫第二子
简介
南朝宋升明元年十二月壬申南丰刘铣与生父刘韫一同被录尚书萧道成诛杀。
边荣南朝宋 ? — 4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8 【介绍】: 南朝宋金城人
沈攸之郢州刺史时荣为仓曹参军
为府录事所辱,攸之为之鞭杀录事
后从攸之荆州攸之起兵反萧道成为留府司马守城。
宋顺帝升明二年萧道成张敬儿军且至,或说之使降,以知遇于攸之而不从。
城破,敬儿命斩之,欢笑以去,面无异色。
僧玄畅南齐 416 — 4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6—484 【介绍】: 南朝齐僧。
河西金城人
出家于凉州初名慧智,师事禅师玄高,改前名。
洞晓经律,深入禅要,传讲《华严经》自始。
又能绘画,曾绘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
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北魏太武帝禁佛教,坑杀沙门脱走南下,避难扬州
宋文帝深加敬重,请为太子师,固让。
刘宋末,游成都,止大石寺,入齐后山,结草为庵。
入齐,文惠太子萧长懋遣使征迎,辞不获免,带病至,卒。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生赵氏
河西金城人也。
少时羌酋尽歼其家。
戒勿杀曰。
此儿目光外射。
非凡器也。
遂获为凉州玄高弟子。
会羌灭佛法。
害诸沙门
乃以杨枝击沙尘蔽空。
使追骑无所见。
急则以塞鼻通气。
投身水中。
平城代郡上谷
太行
渡孟津。
而至扬州
善经律。
博观子史百氏之言。
初华严文义浩博。
首为疏释之。
以三论为学者所宗。
文帝请为太子师。
不可。
久之。
辞游西蜀
至大石寺。
手画金刚密迹十六躯。
又建寺于岷山郡之席阳县齐山
名曰齐兴
是日正当太祖受九锡之辰。
或以天时人事。
万里符合
作齐山赞。
叙其事。
成都傅琰者。
闻诸州郡。
岁时存问。
能舒手出香。
掌中流水。
豫章王凝镇荆州
迎至城。
文惠太子又遣使。
迎归建邺灵根寺。
没年六十九。
永明二年冬葬独龙冈
释玄畅
姓赵氏
河西金城人
少时家门为胡虏所灭。
祸将及
虏师见而止之曰。
此儿目光外射非凡童也。
遂获免。
仍往凉州出家。
其后虐虏剪灭佛法害诸沙门
得走。
元嘉二十二年闰五月十七日发自平城
路由代郡上谷
东跨太行。
路经幽冀。
南转将至孟津
唯手把一束杨枝一扼葱叶
虏骑追逐将欲及之。
乃以杨枝击
沙起天闇人马不能前。
有顷沙息骑已复至。
于是投身河中。
唯以葱叶内鼻孔中通气度水。
八月一日达于扬州
洞晓经律深入禅要占记吉凶靡不诚验。
迄宋之季年乃飞舟远举。
成都止大石寺。
手画作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
升明三年又游西界观瞩岷岭。
乃于岷山郡北部广阳县界见齐后山。
遂有终焉之志。
仍倚岩傍谷结草为庵。
弟子法期见神人乘马著青单衣。
绕山一匝还示造塔之处。
齐建元元年四月二十三日
建刹立寺名曰齐兴
其后惠太子遣使徵迎。
敕命重叠辞不获免。
于是汎舟东下。
中途动疾带恙至
倾众阻望。
少时而卒。
春秋六十有九。
释玄畅
姓赵
河西金城人
少时家门为胡虏所灭。
祸将及
虏帅见而止之曰。
此儿目光外射非凡童也。
遂获免。
仍往凉州出家。
本名慧智
后遇玄高事为弟子。
每奇之。
事必共议。
改名玄畅
以表付嘱之旨。
其后虐虏剪灭佛法害诸沙门
得走。
元嘉二十二年闰五月十七日发自平城
路由岱郡上谷
东跨太行。
路经幽冀。
南转将至孟津
唯手把一束杨枝一扼葱叶
虏骑追逐将欲及之。
乃以杨枝击
沙起天闇。
人马不能得前。
有顷沙息骑已复至。
于是投身河中。
唯以葱叶内鼻孔中通气度水。
八月一日达于扬州
洞晓经律深入禅要。
占记吉凶靡不诚验。
坟典子氏多所该涉。
至于世伎杂能罕不必备。
初华严大部文旨浩博。
终古以来未有宣释。
乃竭思。
研寻提章比句传讲迄今。
其始也。
又善于三论。
为学者之宗。
宋文帝深加叹重。
请为太子师。
再三固让。
弟子谓之曰。
法师之欲弘道济物广宣名教。
主虚己相延。
皇储蓄礼思敬。
若道扬圣君则四海归德。
今矫然让将非声闻耶。
曰。
此可与智者说。
难与俗人言也。
及太初事故方知先觉自尔。
迁憩荆州长沙寺
沙门功德直出念佛三昧经等。
正文字辞旨婉切。
又舒手出香掌中流水。
莫之测也迄宋之季年乃飞舟远举。
西适成都
初止大石寺。
乃手画作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
至升明三年又游西界观瞩岷岭。
乃于岷山郡北部广阳县界见齐后山。
遂有终焉之志。
仍倚岩傍谷结草为庵。
弟子法期见神人乘马著青单衣。
绕山一匝还示造塔之处。
齐建元元年四月二十三日
建刹立寺名曰齐兴
正是齐太祖受锡命之辰。
天时人事万里悬合。
傅琰西镇成都
风轨待以师敬。
立寺之后。
乃致书于曰。
贫道栖荆累稔年衰。
疹积厌毒人諠。
所以远托岷界卜居斯阜。
广阳之东去城千步。
逶迤长亘连叠。
岭关四涧亘列五峰。
抱郭怀邑回望三方。
负峦背岳远瞩九流。
去年四月二十三日创功覆篑。
冬至此访承尔日。
正是陛下龙飞之辰。
盖闻道配太极者。
嘉瑞自显。
德同二仪者。
神应必彰。
所以河洛炳有周之兆。
灵石表大晋之徵。
伏谓兹山之符验。
岂非齐灵应耶。
檀越奉国情深。
至使运属时徵不能忘心。
岂能遗事。
疏山赞一篇以露愚抱。
赞曰。
峨峨齐山
诞自幽冥。
潜瑞几昔帝号仍明。
岑载圣宇。
兆祚休名。
峦根云坦。
峰岳霞平。
规岩拟刹。
度岭缔经。
创工之日龙飞紫庭。
道侔二仪。
四海均清。
终天之祚。
岳德表灵。
即具以表闻。
敕蠲百户以充俸给。
齐骠骑豫章王嶷作镇荆峡遣使徵请。
河南吐谷浑主遥心敬慕乃驰骑数百迎于齐山
值已东赴遂不相及。
齐武升位。
司徒文宣王启自江陵旋于京师
文惠太子又遣徵迎。
既敕令重叠辞不获免。
于是泛舟东下。
中途动疾带患至
倾众阻望。
止住灵根少时而卒。
春秋六十有九。
是岁齐永明二年十一月十六日
即窆于钟阜龙山前。
临川献王立碑。
汝南周颙制文。
刘遐南朝宋 ? — 4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7 【介绍】: 南朝宋宗室,字彦道
刘秉弟。
员外散骑侍郎,才力庸凡而自讳,时当政,累求方伯,不许。
嫡母暴病卒,口鼻流血,疑加害,孝武帝徙之于始安郡
宋明帝时都官尚书吴郡太守
刘秉袁粲萧道成,事败死,株连及,亦被杀。
沈攸之南朝宋 ? — 4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8 【介绍】: 南朝宋吴兴武康人字仲达
沈庆之从侄。
少孤贫,随庆之征讨,屡有功,当加厚赏,为庆之所抑,为太子旅贲中郎,甚衔恨。
前废帝时,受命杀庆之,颇受宠用。
明帝时,为宁朔将军,大破建安王刘休仁军于赭圻,进号辅国将军封贞阳县公
后为荆州刺史
顺帝即位,进位开府仪同三司
萧道成专政,起兵反道成,兵败而死。
全宋文·卷四十一
攸之字仲达,庆之从父兄子。
元嘉末行南中郎长史参军,进行太尉参军封平洛县五等侯,随府转大司马参军
孝建中,迁员外散骑侍郎,又迁太子旅贲中郎
遭母忧,起为龙骧将军武康
前废帝即位,除豫章王子尚车骑中兵参军直阁封东兴县侯,迁右军将军
明帝即位,除东海太守,未拜,以为宁朔将军寻阳太守,寻假节,进辅国将军,迁使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竟陵诸军事冠军将军,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徙监郢州诸军事前将军郢州刺史,不拜。
迁中领军,封贞阳县免。
征为吴兴太守,不拜。
左卫将军,领太子中庶子,出为持节郢州诸军郢州刺史,又监西阳义阳二郡军事,进号镇军将军
后废帝即位,进安西将军,加散骑常侍,权行荆州事。
都督荆湘雍益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镇西将军荆州刺史
顺帝即位,进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升明二年,入讨萧道成,众溃,为封人所斩。
(案:《宋书·沈攸之》,攸之表檄文疏,皆宗俨之词也,今姑录为攸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