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林绍年清末民国初 1845 — 1916
维基
林绍年(1845年—1916年)字赞虞福建闽县人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光绪十四年(1888年)浙江道监察御史,以极谏慈禧动用海军经费修颐和园,名噪四海。
二十六年(1900年)迁云南布政使,就擢巡抚,兼署云贵总督
三十年(1904年)上奏朝廷,呼吁实行立宪改革。
光绪三十一年九月十一,由代贵州巡抚调任广西巡抚
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1906年11月6日),解任以侍郎用。。
三十二年(1906年)内召,以侍郎军机大臣,兼署邮传部尚书,授度支部侍郎
支持改革。
三十三年(1907年)御史赵启霖段芝贵案,林绍年替言官赵启霖报不平,跟庆亲王奕劻闹翻,称病退出军机,外出任河南巡抚
1910年调回中央任学部侍郎,后改任弼德院顾问大臣,随即告病回乡1916年病逝于福州故里。
赵炳麟
维基
赵炳麟(1877年1月10日—1927年)原名浙杭又名长乐长荣字竺垣又字炳粤号柏岩别号养真子清空居士
室名潜并庐。
广西全州县绍水镇乐家源人。
赵炳麟出身官宦家庭。
13岁中秀才,15岁中举人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9岁时,到北京参加会试,其间参与公车上书,后中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1898年,列名保国会。
1900年庚子事变时,一度避居北京城附近的高丽营,后奉派赴西安迎驾。
1905年,因父丧丁忧回乡。
1906年30岁时任福建京畿道监察御史,期间,和御史赵启霖江春霖因积极揭发营私舞弊而被称为“三霖(麟)”,在北京城人称“三块布袍论政”。
他以《劾袁世凯疏》(1908年)以及弹劾内阁总理大臣奕劻十二罪状(1910年)而著称。
因弹劾奕劻宣统三年四月(1911年),以四品京堂候补,调回广西,任全铁路督办。
1911年11月16日,被任命为广西宣慰使,但未就任。
袁世凯任内阁总理大臣后,为逃避迫害而回到家乡。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8月国民党在北京湖广会馆成立,赵炳麟参议
他还两次当选为广西出席国会的议员。
1915年袁世凯称帝,1916年赵炳麟湖南广西,帮助陆荣廷讨袁。
袁世凯死后,1917年,为躲避广西新旧系争斗,任阎锡山山西省实业厅厅长。
后来又任大总统徐世昌的高等顾问,不久任河东盐运使
1927年赵炳麟北京病逝,享年51岁。
李渔叔现当代 1905 — 1973
简介
名明志字渔叔,以字行。
湖南湘潭人,从乡贤赵净园启霖先生学诗文。
李渔叔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生活在湘潭的少年时期至三十岁,可称之为早期中期为其军旅生涯,即从军后参加抗日战争至胜利后;晚一九四九年卜居台北后。
1932年湖南省政府参议1949年以后历任台湾省政府秘书、行政院秘书、总统府秘书,后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
著有《墨子今注今译》、《墨辩新注》、《墨子选注》等书,并有《花延年室诗》《三台诗传》存世。
李渔叔先生嘉惠学子匪浅,裁成甚众,许多著名古典诗研究者如黄永武、张梦机、罗尚皆出其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