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如会” 相关资源
人物库
释如馨明 1541 — 1615年十一月十四日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如馨字古心姓杨氏溧水人也。
年少家居,笃信释氏,及近不惑,乃厌尘俗,初投摄山栖霞寺,礼素庵法师从事薙染,遂受沙弥戒。
复欲近圆,本师示以须得清净十僧方能得戒,由是叩诸宗匠,辄究戒缘。
因读《华严》识菩萨住处,忻然有得。
谓“文殊所在常住清凉,抗心希踪,步礼五台,当见文殊为我授戒。
”因辞法侣,躬亲跋沙,三遭寒暑,方眺宝峰,渐至灵境,夙夜虔勤,恳求切至。
一日景值馀晖,客途阒寂,恍怫之间见一老妪形枯发白,捧敝伽黎出自林中,适前问曰:“汝来何求?
”曰:“求见文殊。
”媪曰:“此衣亡儿所遗,尔来求戒,便应尔赠。
”言讫竟去,衣遂著身。
顷复呼曰:“比丘比丘,文殊在兹。
方惊愕,已失所在,如㝱初觉。
顿悟五篇三聚心地法门,视大小乘律如胸中自在流注,欢辛之忱无可为喻。
尔后南旋,中兴法戒,专持梵律,皎若冰霜。
明万历间金陵幽栖寺洪恩雪琅敕修长干塔,诸务严备,唯顶屡举,举不能正,深用为忧。
蜀僧巨川求匠架木,倍工益力,终未能成。
唯日夜翘企,冀佛慈应
一夕㝱感神谕云:“优波离尊者至,始克如愿。
”翼日,露顶跣足,杖锡持钵,偏袒而入。
洪恩一见,乃悟夙因,召众抠迎,倾诚请助。
才举喝,翔然升去,塔顶便合。
乃以㝱警向众宣明,群情忻跃,大加敬礼,咸指为优波离再世。
由是法会云兴,遂开戒于栖霞、甘露、灵隐、天宁诸刹。
自元季以来,律学荒芜。
尝嘅然,谓“佛法住世,功在毗尼”,访求梵纲,遍参律法,至是坐道场三十馀所,徒众累万,声闻于天。
明神宗嘉兹誉问,延至五台赐紫衣、锡杖,为开皇坛说戒。
敷座之日,五色瑞云结盖盘空,亭午方散。
帝心悦豫,题额“万寿戒坛”,赐号“慧云律师”,缁素归依禀戒跻坛者,不可胜计。
三坛既毕,复锡千佛珠衣,拜表辞谢,而圣眷隆渥,宏奖未已。
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十一月十四日示寂,寿七十有五,腊二十又七,染道三十有四,瘗于天隆玉环山。
帝闻迁化,思慕清辉,乃诏燕都悯忠寺图其遗像,供于大内,濡染宸翰,为题赞曰:“瞻其貌,知其人。
入三昧,绝六尘。
昔波离,今古心
”其见钦崇如此。
风规简夷,神观凝肃,坐室中如在定者,虽左右近侍不敢妄启,至训诲提奖,机用妙密,迥超情臆。
故白四授具,三聚妙圆,皆弘于斯,世称“中兴律祖”
僧篆玉清 1705 — 1767年9月9日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五
释篆玉字让山号岭云
姓万氏仁和人也。
年十七,投净慈寺薙染,受戒昭庆,嗣雷岩,传临济第三十五世正宗。
贯通义疏,精研戒律。
清雍正十二年京师和硕庄亲王招住海淀法界观心佛堂。
十三年四月侍郎海望带领引见,奉旨偕永觉超盛,考察智觉法派,时已加封“妙圆正修”之号,帝心仪之也。
还住万峰,禅诵之馀,游情翰墨,雅善鼓琴,工行草书。
时复吟句,生峭自喜。
夫《佛本行经》言,太子方入学,即问师六十四种梵书。
大树王子弹琴对佛,香风萎花,为《首楞严》绝妙好词。
天亲、无著以造论之才,一转而为寒拾。
青萝吠犬,东坡追步,不及张无尽居士反附契嵩以传。
诗有别才,岂非性海中光明藏哉。
万峰地连,宗镜面对雷峰,旋螺而入,拾级而跻,浮岚暖翠,近挹几筵,与诗坛老宿,远瞻頫眺,别构数楹,结社其中,烹,荐伊蒲之馔,施龙天之食,清唫抱膝,韵播蓻林。
虽片席地,与五山十刹,庄严楼阁相耸峙,则诗禅两绝也。
乾隆十六年德清李芳延住栖水大善寺,当六飞初幸,江浙大府遴高僧十人,迎銮以备顾问,在其列,及回銮驭送至碧天桥,垂问謞謞,即遣内臣,赐银锭十,亦异数也。
寺故贫瘠,损衣缩食,为僧众粥饭,犹恐不继,然居寺十载,不萌退志。
二十五年桐乡陈虞盛请住秀溪之龙翔,亦犹大善也。
然乐其间,静若将终焉。
乾隆三十二年重九日,作偈曰:“来无一物,去无一物,快恬七九,逍遥自得。
”遂尔入灭,寿六十三,腊四十六。
所著《南屏续志》一卷,《》十卷,葬南屏杭世骏为之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