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释行因后周
释行因
不详姓氏。
雁门人也。
游方问道于江淮
庐山北有岩遥望如垂手焉。
手下则深邃可三五丈许。
独栖禅观于其中。
伪唐主元宗闻之三徵召不起。
岩中夜阑有异鹿一。
卧于因之石屋之侧又锦囊鸟一伏宿于石壁下。
二物都无惊怖。
不度弟子。
有邻庵僧为之供侍。
一日小疾谓侍僧曰。
卷上帘我去去。
帘方就钩。
下床三数步间立屹然而化。
春秋七十许元宗命画工写真。
而阇维收遗骨。
白塔在岩背焉。
传禅法于襄阳鹿门山
寻为元宗坚请。
栖贤寺开堂唱道。
不及期月潜归岩窟。
初岩如五指。
中指上有一株。
终之日此亦枯瘁。
有经籍之学有问则指擿先儒得失章句是非。
谈论不滞于方隅。
开喻必含于教化。
实得道之良士也。
系曰。
凡夫舍报尸必一同也。
佛则右胁果位坐亡。
首支地者现通。
身立中者彰异。
其惟欲行步而化者。
后僧会外则因公有焉。
钱塘慧日永明寺释道潜
俗姓武
蒲津人也。
生而强壮容姿端雅。
成立则身长七尺许。
胸前黑子七点若斗之纲魁焉。
中条山栖岩大通禅院
真寂禅师为亲教也。
戒检严明讷言敏行。
师亡之后誓入雁门五台山。
以精恪之故躬睹文殊圣容。
后诸方无定游处。
未到临川崇寿益禅师
顿明心决。
次栖衢州古寺览阅藏经。
尝宴坐中见文殊现形。
不觉起而作礼。
及诣杭礼阿育王塔
跪而顶戴泪下如雨。
问掌塔僧曰。
舍利人不目击还实有否。
僧曰。
按传记云。
藏在内角中。
望若悬钟焉。
疑未已。
遂苦到跪礼更无间然。
俄见舍利红色在悬钟之外蠢瞤而行。
悲喜交集。
光文大师汇征迥然肯重自为檀越。
请于山斋行三七日普贤忏忽见遍吉御象在塔寺三门亭下。
其象鼻直枕行忏所。
汉南国王钱氏命入王府受菩萨戒。
造大伽蓝号慧日永明
请以居之。
假号曰慈化定慧禅师
别给月俸以施之。
加优礼也。
建隆二年辛酉九月十八日示疾而终。
入棺之际。
有白光昼发字孛莹然。
时众皆睹。
至十月内于龙井山茶毗。
所收舍利夥多。
有屠者自惟恶业。
展襟就火聚乞求。
斯须获七颗。
屠家持于印氏塔中。
至开宝庚午岁天台韶禅师
石塔缄其真骨。
癸酉岁塔顶放白光焉。
释守芝北宋
禅师名守芝
太原王氏子也。
少弃家。
依(或作于)潞州承天寺
试法华经得度。
为大僧。
讲金刚般若经。
名满三河
学者追崇之。
昭禅师出世汾水。
疑之往观焉。
投诚入室。
特受印可。
南游住高安大愚
升座揭香合子曰。
明头来明头合。
暗头来暗头合。
若道得。
天下横行。
道不得。
且合却。
僧问。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真实事请师举
曰。
两叚不同。
向下文长
又问。
满身是眼。
口在什么处。
曰。
三跳。
进曰。
不会。
曰。
章底词秋罢。
歌韵向春生。
大众僧俗中。
皆有奇人。
且如本朝杨大年
偈曰。
八角磨盘空里走。
金毛师子变作狗。
拟欲藏身北斗中。
应须合掌南辰后。
要会么。
一偈播诸方。
塞断衲僧口。
又曰。
鲁祖见僧来。
便面壁。
南泉曰。
我寻常向师僧道。
未具胞胎已前会取。
尚不得一个半个。
大愚即不然。
未具胞胎前会得。
打折你腰。
密谏李公守南昌
请住西山翠岩。
开堂祝圣曰。
睿算增
法轮常转。
且道法轮如何转。
会么。
须弥顶上笑翻身。
却来堂中叠足坐。
阿呵呵。
是什么。
饭箩里坐却受饿。
和泥合水。
且与么过。
上士闻之熙熙。
下士闻之肯可。
思量却成口过。
要会么。
一六三四二。
直言曲七一。
桃李火中开。
黄昏后日出。
讥呵学者。
寡闻得少为足。
曰。
汾阳有十智同真法门。
锻佛祖钳锤。
今时禅者。
姿质不妙。
莫有成器者。
僧问。
如何是十智同真。
曰。
先师言。
夫说法者。
须具十智同真。
若不具十智同真。
邪正不辨。
缁素不分。
不能与人为眼目。
决断是非。
如鸟飞空而折翼。
如箭射的而断弦。
弦断故射的不中。
翼折故空不可飞。
弦壮翼牢。
空的俱彻。
作么生是十智同真。
如今一切点出。
一同一质。
大事。
三总参。
四同真智(或云志)。
遍普。
六同具足。
七同得失。
生杀。
九同音吼。
得入。
先师又曰。
与什么人得入。
与谁音吼。
作么生是生杀。
什么物同得失。
阿那个具足。
是什么遍普。
何人真志(或作智)。
孰能总参。
那个大事。
何物一质。
有点得出底么。
点得出者。
不吝慈悲。
点不出者。
未有参学眼在。
切须辩取。
要识是非。
面目见在。
曰。
先师曰。
要识是非。
面目见在。
也大省力。
后生晚学。
刺头向言句里。
贪着义味。
如驴舐尿处。
棒打不回。
盖为不广求知识。
遍历门风。
多是得一言半句。
便点头咽唾。
道已了办。
上座大有未稳当处在。
先师有十五家宗风歌。
号曰广智
其词曰。
大道不说有高低。
真空那肯涉离微。
大海吞流增减。
妙峰高耸总擎持。
万派千溪皆渤澥。
七金五岳尽须弥。
玉毫金色传灯后。
二三四七普闻知。
信衣息。
广开机。
诸方老宿任施为。
识心是本从头说。
迷心逐物却生疑。
曰。
此叙宗旨也。
或直指。
或巧施。
解道前纲出后机。
旨趣分明明似镜。
盲无慧目不能窥。
明眼士。
见精微。
不言胜负坠痴。
物物会同流智水。
门风逐便示宗枝。
即心佛。
非心佛。
历世明明无别物。
即此真心是我心。
犹是机权出。
曰。
此叙马祖宗派也。
或五位。
或三路。
施设随根巧回互。
不触当今是本宗。
展手通玄无佛祖。
曰。
此叙洞上宗派也。
或君臣。
或父子。
量器方圆无彼此。
士庶公侯一道平
智贤豪明渐次。
曰。
此叙石霜宗派也。
有时敲。
有时唱。
随根问答谈谛当。
应接何曾失礼仪。
浅解之流却生谤。
或双明。
或单说。
只要当锋利禅悦。
开权不为斗聪明。
舒光只要辩哲。
圆相
有默论。
千里持来目视瞬。
万般巧妙一圆空。
迦罗眼通的信。
曰。
此叙沩仰宗派也。
或全提。
或全用。
万象森罗实不共。
青山不碍白云飞。
隐隐当台透金凤。
曰。
此叙石头药山宗派也。
象骨镜。
地藏月。
玄沙崇寿照无阙。
因公致问指归源。
旨趣来人明皎洁。
曰。
此叙雪峰地藏宗派也。
或称提。
或拈掇。
本色衲僧长击发。
句里明人事最精。
好手还同楔出楔。
或抬荐。
或垂手。
切要心空易开口。
不识先人出大悲。
管烛之徒照街走。
曰。
此叙云门宗派也。
德山棒。
临济喝。
独出乾坤解横抺。
从头谁管乱区分。
多口阿师不能说。
临机纵。
临机夺。
迅速机锋如电掣。
乾坤只在掌中持。
竹木精灵脑劈裂。
或宾主。
或料拣。
大展禅宗辩正眼。
三玄三要用当机。
四句百非一齐铲。
袍。
莫强会。
少俊依前或窒碍。
知宗脉莫漫汗。
永劫长沈生死海。
难逢难遇又难闻。
猛烈身心快通泰。
曰。
此叙德山临济宗派也。
慈明善侍者
号称明眼悦。
之风。
石霜大愚入室。
趯出履一只。
善退身而立。
取履
善辄踏倒。
起面壁。
以手点津。
连画其壁三。
善瞠立其后。
旋转以履打。
至法堂。
善曰。
与么为人。
瞎却一城人眼在。
又有僧。
称讲金刚经。
问曰。
如是信解。
不生法相如何。
时有狗卧绳床前。
趯之。
狗起去。
问僧解么。
僧曰不解。
曰。
若解即成法相。
作偈曰。
沙里无油事可哀。
翠岩嚼饭喂婴孩。
一朝好恶知端的。
始觉从前满面灰。
嘉祐之初示寂。
塔于西山
赞曰。
大愚翠岩皆余故园。
少时往来两山之间。
老衲大父友也。
无恙时事曰。
众未尝登三十辈。
屋老常以木拄将倾处。
过者疑将压焉。
提笠日走。
城郭村落。
寺如传舍。
粥饭亦有不继时。
追绎其高韵。
作偈曰。
庐山殿阁如生成。
食堂处处禅床折。
我此三门如冷灰。
尽日长廊卷风叶。
释祖朗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释祖朗姓李氏蓟人也。
蚤岁出家,清操自矢。
金大定中,历主崇寿、香林诸寺。
真祐间,赐号“圆通大师”。
日诵弥陀几万声,年七十有四,将示寂,告其徒曰:“吾缘尽矣。
”其徒讶之。
踰七日,口占偈曰:“咄者皮袋,常为患害。
继祖无能,念佛何赖?
来亦无来,去亦无碍。
四大五阴,一时败坏。
且道犹有不败者乎?
”良久云:“浮云散尽月升空,极乐光中常自在。
”遂跏趺而卒。
僧善继元 1286 — 1357
释善继号绝宗
诸暨娄氏子也。
母王氏梦神僧授白芙蕖遂妊。
生即能言。
或见母举佛号便能合掌和之。
稍长从季父于山阴灵秘寺治春秋传。
因窃窥佛经乃喟然叹曰。
春秋固佳特世法耳。
莫若求出世法。
况吾身如泡聚。
官爵奚为哉。
元大德即请于父母师恭和尚祝发。
明年进满分戒。
寻从天竺大山恢法师天台教。
恢公见其慧解卓伦尝嘱曰。
吾轮下数百人。
而堪继大法者惟子耳。
当自爱勉之。
会大山迁云间延庆
即往南竺谒湛堂澄
一见便问曰。
不二门属何观法。
对曰。
三种观法对属三部
此文既与止观同成观体。
的是从行。
又问。
诸经之体为迷为悟。
曰。
体非迷悟。
迷悟由人。
亦顾所诠经旨何如耳。
澄公喜溢颜色谓众曰。
法轮转于他日将有望于斯子矣。
俾居第一座。
移上竺。
玉冈润补其席。
亦居第一座。
天历乙巳出住良渚
香嗣湛堂日讲金光明经。
夜梦四明法智谓曰。
尔所讲之经与吾若合符节。
自是益加精进。
至正壬午元臣高纳璘请主天台荐福。
无何迁能仁。
阐法华妙玄文句。
又释五章奥义。
尝示众曰。
吾祖有云。
止观一部即法华三昧之筌蹄。
一乘十观即法华三昧之正体。
汝等须解行并驰正助兼运。
则圆位可登。
而不负祖师命宗之意也。
元季会天下大乱。
遂东还华。
径专修净业系念弥陀昼夜不辍。
一日忽告众曰。
佛祖弘化贵乎时节因缘。
缘与时违化将焉托。
吾将归矣。
乃端坐而逝。
至正丁酉七月二十二日也。
世寿七十有二。
僧腊六十有三。
荼毗舌根不坏。
塔于灵秘之西。
得法弟子有灵寿怀古延庆自朋崇寿是乘广福大彰雷峰净昱演福如玘忠嗣车溪仁让香积昙胄若干人。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善继字绝宗诸暨娄氏子。
生时,母王氏梦人授白芙蕖
始学语,见母举佛号,合爪随声和之。
稍长,从季父于山阴灵秘寺,治春秋传,窃窥三藏,慨然感叹身如泡聚,官爵奚为?
大德乙巳,投其寺僧思恭祝发,明年进具戒,寻从天竺大山恢习天台教。
恢见其慧解卓伦,尝嘱曰:“吾轮下数百人,而堪继大法者惟子耳,当自爱勉之。
”会大山迁云间延庆,即往南竺谒湛堂澄
一见便问曰:“入不二门,属何观法?
对曰:“三种观法,对属三部,此文既与止观同成观体,的是从行。
又问:“诸经之体,为迷为悟?
曰:“体非迷悟,迷悟由人,亦顾所诠经旨何如耳?
澄公喜溢颜色,谓众曰:“法轮转于他日,将有望于斯子矣。
”俾居第一座。
移上竺,玉冈润补其席,亦居第一座。
天历乙巳,出住良渚大雄寺,日讲《金光明经》,夜梦四明法智谓曰:尔所讲之经,与吾若合符节。
自是益加精进,至正壬午,高公纳璘请主天台荐福,无何,迁能仁,弘阐《法华玄义》、《文句》,朝请暮诵,又释五章奥义,尝示众曰:“吾祖有云,止观一部即法华三昧之筌蹄,一乘十观即法华三昧之正体,须解行并驰,正体兼运,则圆位可登,而不负祖命宗之意。
”会元季天下大乱,遂东还华泾,专脩净业。
系念弥陀,昼夜不辍。
一日忽告众曰:“佛祖宏化,贵乎时节因缘,缘与时违,化将焉托,吾将归矣。
”乃端坐而逝。
至正丁酉七月二十二日也。
世寿七十有二,僧腊六十三。
荼毗舌根不坏,塔于灵秘之西。
得法弟子有灵寿怀古、延庆自朋、崇寿是乘、广福大影、雷峰净昱演福如玘、报忠嗣琎、车溪仁让、香积灵胄诸子。
赵汸元末明初 1319 — 1369
洪武二年冬休宁赵君子常,以史事召至京师,既竣事归,未逾月,以疾终。
明年春二月,葬于里之东岩,亲友毕来会葬。
其门人汪荫乃集其所为诗文若干卷,属予序之,已诺,多疾未遑也。
未几,以贤良召,而范生准乃续录之,旁搜靡遗,复申前请。
呜呼!
吾子常平生笃志古学,岂专在于诗与文哉!
初予年十有五,学于族祖古逸先生之门,子常先受业焉。
先生每称其苦学善思,有疑问,弗得弗措,且约今年再来。
因问其年,曰:长汝五岁。
跃然喜曰:果来,愿兄事之以求益。
迨至,而先生已捐馆。
予方耕稼为养,乘间读书,而子常乃游江西,学于九江黄楚望之门。
再客虞文靖公所。
比归,搆精舍于东山,期与同志共学焉。
予适与一二友生读书于邑崇寿观,相见甚欢,交勉厚规,志惟古人之求,凡所得于师若友者,各无隐。
自后别归则严守程期,会叙则通宵警饬,未久而风涛横溃,奔窜无所。
不相闻问者。
再越岁予不获已,寻授州牧,膺省檄,什伍其民,以禦寇攘。
子常亦辅赞郡镇帅,以宁乡里。
既而予以忧制,退处,荒僻。
子常亦避地吾里之阆山,时结屋携书,相期毕志。
庐室苟完,变故莫测。
遂有远役,六载方还。
疾疢衰惫,情况异昔。
子常复于东山,所著春秋传与属辞左氏补注,咸就厥绪,复留心于四圣人之易。
予则感激愧汗,尚愿养气毕力,旦夕叩击以卒业,而遽殁矣。
噫!
是果馀生之不幸,抑亦吾斯文之不幸耶?
人非不学,其堕于俗学之卑陋者不足论。
苟不溺于佛老,尚空寂,则必事权谋势利,况有文哗一世,而心尚虚玄,诚心乎圣人之训,以极天地之元,全天地之德,阐天地之用者,几何人哉?
吾夫子所以莫克立君道以正万方,故发吾已矣夫之叹。
其立师道以教万世,意尚隐昧而弗昭,为可慨也。
子常深潜本源,力探阃奥,体察涵涄,完养日固。
学于黄先生,凡诵圣人之经,必以积思自悟,得圣人之心为本,因诸儒训释,寻绎其所已言者,而融通以得其所未言者。
故于易之象,春秋之书法,礼之大纲小纪,节文度数之详,具有端绪。
惜乎年止于是,而未遂成书也。
文多因人推迫,或应酬问答,不得已而为之诗,因感发而形之咏歌,虽不专乎是,然长篇短哦,亦不一字苟为也。
子常名汸
学者称之曰东山先生
因汪、范二生之请,故推在昔交承之契,期待之深,以见其设施之有在。
呜呼!
观其文者,尚亦效于是也哉!
星源汪仲鲁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