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禅师。名宝金。乾州永寿人也。号璧峰。其父石氏行善无子。有梵僧。目普门大士相授之曰。善事之。奇男至矣。期年果生金。金生时。红光盖室。牛马皆鸣。六岁亲殁。往受净业于温法师。从温既久。通性相之旨。乃代座演法。有禅者遇而惜之。因谓金曰。观君谈论。如望梅也。其能止渴乎。金大惊。挽之不可。遂游方。谒缙云真禅师。与一源宁。同入真室。金辄有省。一日拮蔬园中。定坐不还。适真公至。抚金背曰。汝定耶。金起对曰。动定不关。曰。谁是不关者(一本云。动定不关。是甚磨人)。金向前叉手而立。真公奋揕其胸曰。速道速道。金便喝。真曰。尘劳暂息。向上政未得在。金以拳筑真而趋去。已而隐峨嵋。日咽松柏。胁不沾席者三年。闻伐木声大彻。再参真公。真于地画一圆相。金以袖拂去之。真又画一圆相。金于中增一画。又拂去之。真再画如前。金又增一画成十字。又拂去之。真复画如前。金于十字。加四隅成卐字。又拂去之。真乃总变三十圆相。金一一俱答。真曰。汝今方知佛法宏胜如此。宜往朔方。大行吾道。金先于定中。见一山。重楼杰阁。金碧烂绚。诸佛五十二菩萨。行道其中。有谓金曰。此五台秘魔岩也。汝忘之乎。至是游五台。道逢蓬首女子。披五彩敝衣。赤足徐行。一黑獒随其后。金问曰。汝何之。曰。入山尔。曰。将何为。曰。一切不为。金喝之。女子眴金曰。将谓是狮子儿。言讫不见。金惊喜曰。吾于此山有宿缘乎。就中结灵鹫庵居之。声光日溢。无远近。负糇粮而献者。缤纷也。至正壬子。授师号寂照圆明。住燕京之海印寺。寻称病辞。还旧隐。明高帝。即真召金。之南京。于内殿。问佛法大意。遂设普济会。金莅其事。已而御制诗十二韵。赐金。是时开福之后。惟金与龙池宁。宁好行古规。时流讳之。金自代州寓金陵。英才辐辏。开福馀烈复振。尝问僧。须弥纳于芥子。且道。阿修罗王。向何处伸脚。僧应诺。金曰。恰是。僧呵呵大笑。金曰。剑峡徒劳放木鹅。又问僧。台山路。向甚么处去。曰。和尚是甚么心行。金曰。今日被驴子扑。僧作嘘声。金曰。消得龙王多少风。金年六十有五。召侍僧曰。三藏灵文。乃是故纸。汝知之乎。僧拟进语。金便脱去。阇维。得五色舍利。牙齿数珠。坚润宛然。
赞曰。宁金二禅师。以叔侄同时。建大旗鼓。于广漠之野。岂不三贤胆战。十地魂惊。或怪二公末后。一曰明明一场败缺。一曰三藏灵文。乃是故纸。何敛锋垂手。一至此哉。然历考版图。自大觉拈花之后。莫不皆然。无乃草满法堂。不容不尔耶。抑历数有归其册命之词乎。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范玉 | 永宁 | 1417年—1420年 |
维基
范玉,是安南属明时期的涂山寺僧,永乐十五年,称天降印剑,自称罗平王,在安老起兵反明,纪元永宁。范善、吴中、黎行、陶承等都投奔他,被任命为相国、司空、大将军,攻掠城邑。明朝丰城侯李彬东西征剿,日不暇给。最后,剿灭范玉,就剩下黎利依然坚持抗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2—1495
【介绍】:
明浙江嘉善人,字公绶,号谷庵,自号仙痴,晚号云东逸史。天顺八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成化初为永宁知州,解官归,筑室名丹丘,吟咏其间,人称丹丘先生。工诗画。有《云东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清江人,字性仁。成化十一年进士。历兵部员外郎。二十一年,帝因星变求直言,纲上言请诛李孜省、僧晓,被贬为永宁知州,改汝州,凿渠溉田数千亩。官至云南提学副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历城人,字殿卿。嘉靖二十二年解元。官永宁知州,迁德、周二王府长史。有才名,能诗。与李于麟相友善,有《海右倡和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殿卿,历城人。嘉靖癸夘乡试第一任永宁知州迁德府长史有海右梁园二集
全粤诗·卷三六六
谢元光,字愧吾。番禺人。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举人,官永宁知州、广西上石西州知州。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二○有传。
禅师。名正传。字幻有。应天溧阳吕氏子也。根器宏远。慧语惊人。年二十二。荆溪沙门乐庵度之。即示师心法。师辄感奋。闻灯花𤒺。有省。乐庵殁。师计阅晚近禅门。方死绳墨。乃北抵神京。谒笑岩宝禅师。倾心具述所以。宝阴异之。忽趯出只履。变色厉声曰。向者里速道一句。师愕然无对。宝公便起。师俛首而退。中夜徬徨。公晨出。见师犹立檐下。颜如稿木。蓦唤师。师回顾公。公翘足作修罗障日月势。师豁然。深达堂奥矣。久之辞去。公以一笠与师曰。覆之。勿露圭角。师径往五台。栖息秘魔岩。一十三载。会太常唐公鹤徵。问道台山。见师如夙契。且约师还南。师以乐庵未塔听之。至荆溪。徵以龙池延师。龙池。故一源禅师道场也。嘉隆以来。先德物故。东南法社。例如灰冷。师至。怆然念百丈大智之风。有徒数辈。一如万指临之。于是。志士咸集。槌拂下。多颖脱而去。仅六载谢事。复游燕都。居普炤寺。时缙绅辈。留神空宗。日夕从师质證。师尝举扇。示诸大夫曰。当时孔子。还知有者个么。皆曰。不知。师置扇曰。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众跃然称谢。其揭示多类此。以故。笑岩道化。复振于燕赵。虽南北异势。而冲寒冒暑之士。不绝足下。围绕皆大器也。师据坐顾众曰。是大尽。是小尽。有对曰。大尽。有曰。小尽。小师从傍进曰。敢保不在历本上论量。师哂而休去。其徵勘。又多类此。法师月川者与师同参宝公。川左袒清凉。以非肇公物不迁论。当世莫能抗其说。师乃反覆剖析累万言。川卒燬板以谢。其整顿纲宗。又能类此。京中有为妖书诋上者。诏捕弗获。当事人藉口桑门。时紫柏可公逮系矣。一时名德。引去驰师。师笑曰。学道期了生死。生死了顾反畏祸耶。高卧如故。事寝。乃赴唐公再住龙池之命。其处境安详。又多类此。师前后京都二十馀年。当是时。两宫奉我田服之徒。方藉以有为。师独无所事。生平如饥如渴。一以宗旨为己任。故终师之世。升堂入室无虚日。每以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话。问士大夫。般若无知。靡所不知。问。学者鲜有契其机者。师曰。今时人多有说得。尽是者恰像个脍子手何也。任他佛头来。魔头来狮子头来。象头来。牛头马头人头狗头羊头鹅鸭头。到汝案上。一一尽汝破除。打发一边去。只恐把个死猫头来。便茫然罔措。于此打发得开去。才是好脍子手。有僧进曰。请将死猫头来。师笑曰。果然不识。师处躬应物。严慈等之。故开遮如如。为不可测。卒以大机得人。而大振滹沱之宗。示寂之年。六十有六矣。先一日。有僧自台山来。师欣然与剧谈山中宿昔。抵暮索浴。浴出而示微疾。众惊疑环拥之。师举所著帽者三。众弗敢对。师乃拍膝宴然矣。盖明神宗万历甲寅年二月十二日子夜也。塔建本山之左。
赞曰。语云重雷发响。百里飞声。无事之者。愕然而惊。空闻其响。不见其形。吾滹沱一宗。自元明叔季盖冰霜之际矣。笑岩父子公孙。震匝地法雷。于严冷之首。下开万汇之蒙。上正千秋之统。猗欤休哉。至有觅形镜里。寻声谷中。亦独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