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悟光” 相关资源
人物库
释思彻
全宋诗
释思彻,住明州光孝寺,称了堂思彻禅师
为青原下十四世,天童宏智正觉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
释宗杲宋 1089 — 1163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宗杲字大慧,因居妙喜庵,又称妙喜
宣州奚氏子,或云即云峰悦之后身也。
灵根夙具,慧性生知。
年方十二,即投慧云齐公受经论,五载涵泳,乃从薙染。
初游洞宗之门,洞宗耆宿因其锋锐,乃燃臂香,授厥心印。
殊不自肯,弃去,依湛堂准,久之不契。
湛堂因卧疾,俾见圆悟,悟居蜀昭觉,躇踌未进。
一日,闻诏迁悟住汴之天宁。
曰:“天赐此老与我也。
”遂先日至天宁迎悟,且自计曰:“当终九夏,若同诸方妄以我为是者,我著无禅论去也。
”值悟开堂,举“僧问云门:如何是诸佛出身处?
门曰:东山水上行。
曰:“天宁即不然,只向他道‘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闻,忽前后际断。
曰:“也不易,你到这田地,但可惜死了不能活,不疑言句是为大病,岂不见道‘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须要信有这些道理。
”于是,令居择木堂,为不釐务侍者,日同仕夫,不时入室。
一日,悟与客饭次,不觉举箸,饭皆不入口。
悟笑曰:“这汉参黄杨木禅,到缩了也。
曰:“如徇舐热油铛。
”后闻悟室中问僧有句无句如倚树话,遂问曰:“闻和尚当时在五祖曾问此话,不知五祖道甚么?
”悟笑而不答。
复曰:“当时既对众问,今说何妨?
”悟不得已,曰:“我问五祖:‘有句无句如倚树,意旨如何?
’祖曰:‘描也描不成,画也画不就。
’又问:‘树倒藤枯时如何?
’祖曰:‘相随来也。
’”当下释然曰:“我会也。
”悟历举数段因缘诘之,皆酬对无滞。
悟喜谓之曰:“始知吾不汝欺也。
”乃著《临济正宗记》付之,俾掌记室
未几,圆悟返蜀,因韬晦结庵以居,后度夏虎丘,阅《华严》至第七地菩萨得无生法忍处,忽洞明湛堂所示殃崛摩罗持钵救产妇因缘。
宋绍兴七年,诏住双径,一日圆悟讣音至,自撰文致祭
即晚小参,举“‘僧问长沙南泉迁化向甚么处去?
沙曰:东村作驴,西村作马。
僧曰:意旨如何?
沙曰:要骑便骑,要下便下。
’若是径山即不然,若有僧问:‘圆悟光师迁化向甚处去?
’向他道:‘堕大阿鼻地狱。
’‘意旨如何?
’曰:‘饥餐洋铜,渴饮铁汁。
还有人救得也无?
’曰:‘无人救得。
’曰:‘如何救不得?
’曰:‘是此老寻常茶饭。
’”十一年五月秦桧张九成党,毁其衣牒,窜衡州
二十六年十月,诏移阳,不久复其形服放还。
十一月,诏住阿育王
二十八年,令再住径山,大宏圆悟宗旨。
辛巳春,退居明月堂。
一夕,众见一星殒于寺西,流光赫然,寻示微疾。
八月九日,谓众曰:“吾翌日始行。
是夕五鼓,手书遗表,并瞩后事。
有僧了贤请偈,乃大书曰:“生也秪么,死也秪么,有偈无偈是甚么𤍠?
”委然而逝,世寿七十有五,坐五十八夏,谥曰“普觉”,塔名“宝光”。
释师范南宋 1177 — 1249
无准禅师者。
讳师范
蜀都雍氏子也。
九岁依阴平山沙门
试经。
目不遗炤绍。
熙五年。
具戒访道。
乃求坐禅诀于老宿尧公。
有信入。
即出峡。
谒佛炤光禅师
光曰。
生缘何处。
对曰。
剑州
曰。
带得剑来么。
师便喝。
光笑曰。
乌头子也乱做。
又过灵隐
密庵禅师
密庵不易见乃入破庵先首座之室。
与语。
阴奇之。
一日要师游石笋庵。
道者问。
胡狲子捉不住时如何。
答曰。
如风吹水自然成纹。
师恍然大彻。
失声曰。
诺。
大喜而归。
师遂事先公
赴穹窿。
以师深得玄要主宾之旨。
可倚重正宗也。
先公移居卧龙。
师辞。
天台
寻开法明州清凉。
以香酬破庵先公
于是吴越知名。
师初寓瑞岩
梦伟衣冠者持授。
师及至清凉。
见伽蓝像。
即向所梦者也。
乃神之姓焉。
三年迁焦山
次三年迁雪窦。
大名者皆归之。
乃示众曰。
面面相看。
眼眼厮觑。
衣外别传。
有甚凭据。
到却门前刹竿著。
凤栖不在梧桐树。
又曰。
[一/几][一/几]地思量。
无可得思量。
无可思量处。
真个好思量。
大庾岭头逢六祖
鳌山店上见曾郎。
又曰。
贼火相逢恰五更。
现成赃物不须争。
暗中多少都分了。
天晓依然各自行。
又曰。
日面月面突出难辨。
拟欲抬眸空中两片。
师居雪窦三年。
诏补育王。
又三年。
径山
居无何。
径山燬。
知事者惧。
师引咎自归。
一众咸安
师整顿荒基。
说法如故。
仍请希叟为副寺。
退耕为监院
别山智为化主。
雪岩钦为座元。
未久寺成。
朝旨召入慈明殿升座。
师举宾头卢尊者赴阿育王宫因缘。
乃曰。
君王一语出如纶。
尊者眉毛八字分四海风清烟浪静。
碧天无际水无垠。
上大悦。
赐金纹袈裟。
号佛鉴禅师
六年径山复燬燬之夕。
风雨暴作。
师端座别舍。
漠然不问。
且笑且吟曰。
雨散云收后。
崔嵬数百峰。
王维虽妙手。
难落笔头踪。
仍结茅安众
寺复成。
又去四十里。
别筑万年。
正续以憩。
云水不远。
复建精舍为归藏所。
藏前后所赐宸翰。
敝室左右奉祖师。
世香火。
或期诞讳。
必为饭僧佛事。
以赞冥福。
盖蜀乱。
师之祀绝矣。
故祠之上。
闻嘉叹赐。
名圆炤庵。
淳祐戊申
又小筑于明月池上。
为退休计。
师腊既高。
纶音次序。
存问不间。
师惟历书古德机缘。
谢对而已。
大宾过山。
师独揭心宗要领。
间咨南比国运。
师俯首一默而已。
己酉三月望
升座曰。
山僧既老且病。
无力得与诸人东语西话。
今日勉强出来。
从前所说。
不到底尽情向诸人。
面前抖擞了也。
乃起抖衣曰。
是多少。
遂区嘱后事。
复手书达上言别。
上遣中使慰问后事。
曰来时空索索。
去时赤条条。
更欲问端的。
天台有石桥。
移顷而寂。
塔于圆照庵。
嫡嗣有雪岩钦禅师
赞曰。
南堂谓。
师居五峰。
法席之盛。
不下妙喜时也。
众多粮少。
而重罹回禄。
不无奔走四方之劳。
想见其曲折。
苟非以荷负正宗为心。
则安能籧篨若此。
呜呼南堂其知言矣。
释智曤元 1275 — 1351年九月一日
智曤
更名疏石
字梦窗
姓源氏
势州人。
宇多天王九世孙。
九岁出家。
群书一览辄能记。
暨长。
绘死尸九变之相。
独坐观想。
慨然有求道志。
一夜梦。
游中国疏山石头二刹。
一庞眉僧。
持达磨像。
授之曰。
尔善事之。
寤而叹曰。
洞明吾本心者。
其唯禅观乎。
更名疏石
无隐范公
又见一山宁公
不甚契。
后求指决于高峰日公。
于言下有省。
因夕坐久。
偶作倚壁势。
身忽仆去。
豁然大悟。
平生碍膺之物。
冰解雪融。
心眼烂然如月。
佛祖玄机。
一时烁破。
高峰嘱其护持。
且出其然无学元公手书一通。
𢌿之以寓相传付授之意。
师志在烟霞。
出世非所愿。
聘致皆力辞之。
甲州之龙山庵
五台山之吸江庵。
与夫泊船庵。
退耕庵。
兜率内苑。
皆师避隐之所。
或慕迫之不已。
至逃入海屿以避之。
春秋五十一。
国主后醍醐天王
强起师主南禅。
入见引坐。
师言所志求退。
王曰。
吾心非有他。
欲朝夕问道耳。
王妃薨。
强师再入南禅。
请宣说大戒。
执弟予礼弥谨。
国师之号
王即世。
太仓天王
复从师受戒。
愿为弟子。
敷宣之际。
有二星降于庭。
光如白日。
两宫国母。
请师于仙洞受五戒。
廷议重师名德。
复强师入天龙。
锡师号正觉心宗普济
遗以手书。
其略曰。
道振三朝。
名飞四海。
主天龙席。
再转法轮。
秉佛祖权。
数摧魔垒。
国中以为荣。
后化于兜率内院。
世寿七十九。
僧腊六十。
弟子奉全身塔于院之后。
送者黑白二万馀人。
皆哀恸不胜。
分存日所剪爪发。
瘗于云居。
发中累累生舍利云。
师仪观高朗。
慧学渊深。
凡所莅止。
如见一佛出世
香花供养。
惟恐或后。
故管领源公赖之。
尝与人言曰。
我从先人。
国师剧谈佛法。
达真乘。
遂能死生如一。
临事不慑。
而先人竟死于忠。
吾亦知委身以事君者。
国师化导之力。
然则师之道。
非特究明心学。
实足增其世教之重。
且其抗志高明。
视荣名利养。
澹若无物。
唯欲栖身林泉。
虽屡典大刹。
皆迫于王命而起。
世称大善知识
非师孰能当之。
宋文宪曰。
宋南渡后。
传达磨氏之宗于日本者。
自千光禅师荣西始。
厥后无学元公。
佛鉴范公之子。
附海舶东游。
大振厥宗。
高峰纂而承之。
师为高峰之遗胤。
杨循吉明 1458 — 1546
循吉字君谦吴人
成化甲辰进士,授礼部主事,以病乞归。
有《筹堂集》十二卷、《都下赠僧诗》一卷、《菊花百咏》一卷、《斋中拙咏》一卷、《灯窗末艺》一卷、《攒眉集》一卷。
(《艺苑卮言》:杨君谦仪部主事,与郎中不相得,因谢病归。
久之,病良已,起复除原官。
君谦多病而好读书,最不喜人间酬应。
尝开卷至得意,因起踔掉不休,人遂相目呼「颠主事」云。
复官弥月,再乞病告,吏部以格不可,曰:「郎病已,复病耶?
安得告?
而可为者,致仕耳!
君谦恚曰:「吾难致仕何!
」即自劾罢,时仅三十馀。
既以归,益亡复问外事,而踪迹益诡怪寡合,出敝冠服赢舆马,故以起人易而更侮之。
又好缘文章语中伤人。
正德末君谦老且贫,尝识伶臧贤,为上所幸爱,上一日问:「谁为善词者,与偕来。
」贤顿首曰:「故主事杨循吉吴人也,善词。
」上趣为诏起。
郡邑守令心知故,强前为君谦治装,见君谦冠武人冠,韎韐戎锦,已怪之,又乘势语多侵守令。
已见上毕,上每有所幸燕,令君谦应制为新声,咸称旨受赏,亡异伶伍。
又不授君谦官与秩,间谓曰:「若娴乐,能为伶长乎?
君谦愧悔,汗洽背,谋于贤,乃以他语恳上放归。
益不自怿,诸后进少年非薄之,亡礼问者,而其文亦渐落,不复进。
卒穷老以死。
所著《奚囊杂纂》,未成书。
《续吴录》:家君尝云,杨君谦先生过,大父令题家君扇,语以当扩大其意,遂题云:「山人扪摸胸次笑,烟水万顷云千层。
」又题一画扇云:「一竿,一笠蓑,知是陆鲁望,知是张志和
醉醒张眼问人世,我是何人识得么?
」又题云:「蚕豆香生涧水深,溪边闲立听风吟。
有人识得寒山子,直到天台寺里寻。
」此皆过家君时顷刻书,故载之。
《笔精》:吴郡杨循吉初授官即致仕归。
读书支硎山南华寺,沈石田赋诗以美之云:「到手功名赋《子虚》,深山长谷觅安居。
读书已足功名事,更读人间未见书。
」「都门祖帐百花飞,多见龙钟赋《式微》。
较取柳条千万折,不曾送一少年归,」 谈迁《枣林杂俎》:武宗南巡,于北固山上见杨循吉留题,因召见行在,见上不能对,遂罢遣归。
忌者因以为伶人臧贤所荐,不知此际循吉贫不能糊口,其赴召也,典衣为装,恶从市伶人
王元美轻信,笔其事于《卮言》,因而传播天下,冤哉!
徐文贞云:世庙初年欲起君谦,闻其颠而止。
杨公实颠,不以伶人事也。
愚按:正德十六年癸未京师,是日即杖臧贤等于午门,戍边。
安得从南巡荐循吉也?
江宁徐子仁霖亦曰臧贤所荐。
是年十二月,上至南京,贤死久矣。
流闻之谬如此。
田按:君谦才力富赡,徒以不受古人检束,取易晓于里夫竖子,故体多近俳,然集中合作如《咏阳山云泉庵大石》、《永石假山》诸篇,未尝不叹为奇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