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隋朝
僧邕隋至唐初 543 — 6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3—631 【介绍】: 隋至唐初僧。
太原介休人俗姓郭
年十三,于邺西云门寺出家,从僧稠授禅法。
寻往林虑山中修习。
北周毁佛时,避迹于白鹿山中。
隋初,出山与信行禅师同修禅业。
文帝开皇九年,被召入,住化度寺
卒后,塔铭由李百药撰,欧阳询书,为世所珍传。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郭氏
太原介休人也。
祖宪荆州刺史父韶博陵太守邕神识沈静。
幼齿上庠
年十有三。
违亲入道于邺西云门寺
依止稠公。
即授禅法。
才数日。
造诣殊深。
稠抚之。
谓诸门人曰。
五停四念。
尽在此子矣。
俄徙居林虑山周氏废教。
遁于白鹿山中。
开皇初定门载辟。
魏之信行禅师
稔闻名誉。
愿与流通。
遣人招之下山。
九年信行被诏入
偕戾止。
信行唱灭。
则引众承业
罔替轨范。
贞观五年十一月十六日
终于化度寺
春秋八十有九。
上赙帛追福。
以表崇敬之意。
其月二十二日
奉遗命。
阇毗于终南山
弟子收舍利起塔于信行塔左。
其碑则左庶子李百药文。
率吏令欧阳询书。
僧邕
姓郭氏
太原介休人
祖宪荆州刺史
父韶博陵太守
神识沈静冥符上德。
世传儒业齿胄上庠
年有十三违亲入道。
于邺西云门寺依止僧稠而出家焉。
稠公禅慧通灵戒行标异。
即授禅法。
数日便诣。
谓诸门人曰。
五停四念将尽此生矣。
仍往林虑山中。
栖托定门游逸心计属武平齐像法隳坏。
又入白鹿山深林之下。
避时削迹饵饭朮。
三径斯绝百卉为群。
麇麚伏其前。
山禽集其手。
初未之异也。
后乃梵音展礼焚香读诵。
辄有奇鸟异兽。
攒聚庭宇。
貌如慕敬心疑听受。
自非行感所及。
何以致斯。
自尔屡降幽灵。
胜言叵载。
开皇之始弘阐释门。
重叙玄宗更联荣问。
魏州信行禅师
深明佛法。
命世异人。
以道隐之晨。
习当根之业。
遁世幽居。
遣人告曰。
修道立行。
宜以济度为先。
独善其身非所闻也。
宜尽弘益之方照示流俗。
乃出山与行相遇同修正节。
开皇九年被召入
乃与同来至止帝城。
道俗莫匪遵奉。
及行之殁。
世纲总徒众。
甚有住持之功。
贞观五年十一月十六日
终于化度寺院。
春秋八十有九。
主上崇敬情深赠帛。
为其追福。
其月二十二日
奉灵魄于终南山
遵邕之遗令也。
门徒收其舍利。
起塔于行之塔左。
风范凝正业精严。
卑辞屈己体道藏用。
及委质寒林悲缠朝野。
佥以身死名灭世有斯人。
敢树玄石用陈令范。
左庶子李百药制文。
率更令欧阳询书。
文笔新华多增传本。
故累诵野外矣。
虞世南隋末唐初 558 — 6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8—638 【介绍】: 越州馀姚人字伯施
虞世基弟。
受学顾野王十余年,精思不懈。
文章婉缛,得徐陵之意。
又从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羲之书法,妙得其体,由是声名籍甚,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起居舍人
太宗时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对掌文翰。
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
太宗重其博识,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世南必存规讽,多所补益。
太宗尝称世南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
卒谥文懿
有《北堂书钞》及文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58—638 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
排行七
文章婉缛类徐陵
建安王法曹参军
,任秘书郎起居舍人等职。
入唐,历官秦府参军弘文馆学士太子中舍人著作郎秘书监等职。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尝学书于浮屠智永,得其法,与欧阳询齐名,并称“欧虞”。
曾劝太宗毋为宫体诗,而其诗除《咏蝉》等少量有兴寄、边塞诗较刚健外,其余多为应制、奉和、侍宴之作,文辞典丽,内容则比较空泛。
原集早佚,《全唐诗》存虞世南诗1卷。
褚遂良隋末唐初 596 — 6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6—658,或597—659 【介绍】: 杭州钱塘人,一作阳翟人字登善
褚亮子。
太宗时起居郎谏议大夫,奏章数十上,多被采纳,累官至中书令
贞观二十三年,受遗诏辅政。
高宗即位封河南郡公,任尚书右仆射,世称“褚河南”。
因反对高宗武则天为后,屡贬爱州刺史,以忧卒。
工书法,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
有集及墨迹传世。
丁道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谯郡人
工正书,有北魏遗法,开欧阳询虞世南之先。
人称“不古不今,遒媚有法”。
有《启法寺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