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近现代
海日楼诗·跋
先师沈乙盦先生曾植,为清同、光朝第一大师,章太炎、康长素、孙仲容、刘左庵、王静庵诸先生,未之或先也。其学术之广袤,略见于《学思文粹》王蘧常先生所著《嘉兴沈乙盦先生学案小识》及王静庵先生《沈乙盦尚书七十寿言》。以予浅学,不足以窥先生宫墙,兹不具论。耳食所闻,康长素初入京,意气飙发,目无馀子。因介得晤先生。时长素不能京语,乃以笔谈。首问先生:「在今之世,尚得为孔子、释迦、基督、穆罕默德否?」先生以片语折之,方爽然自失。又闻俄国哲学家克塞林伯爵东来访道,自矢心如白纸,不存纤毫成见。至沪,因介得见先生,反复问难,卒之衷心倾服,以为得未曾有。又闻杨仁山先生治唯识法相学,亦得先生启示,而欧阳竟无师作《杨仁山先生传》,竟无一语涉及先生,具见先生学泽沾被之广,有非后学所能尽知者。亦如先生精研我国律学,而今日谈清季研律学者但知溯源于沈家本尚书也。先生之学,海涵地负,近世罕匹,诗词藉以抒情,固其馀事耳。先生所著《曼陀罗寱词》,朱彊村丈已为之刊行。诗则以卷帙稍多,未付剞劂。先生于诗本不多作,诗柬唱酬,实由于客武昌帅幕时以应陈石遗先生之倡议,其颠末具详于《石遗室诗话》与石遗先生《海日楼诗》二序中。先生学问奥衍,精通汉、梵诸学,先生视为常识者,他人咸诧为生僻。其诗本清真,但以捃拾佛典颇多,遂为浅学所訾病。第其精粹及合于石遗室所标举之平易准则者,已为石遗先生选入《近代诗钞》及《石遗室诗录》至二百首,则已足供后人窥仰矣。读散原丈跋,知流寓沪渎后收拾散佚,录存近作,经哲嗣慈护重辑成四卷本。予此本则据临川李證刚先生翌灼所钞录者编次而成。读石遗先生序二,知慈护重辑本录诗九百馀首,證刚手录本则显不及此数。予虽忝列门墙,然除髫年应童子试时得数瞻风采外,先生迅即赴皖学使任,予又出国治草木之学,久不得奉手请教益。迨戊午执教南雍,始获间至沪寓拜谒,亦未得读全稿。證刚手录本次序颇多讹舛,證刚没后,予从其哲嗣假来,编次成今六卷本。他年如有学人参照慈护重辑稿,并网罗石遗先生所录存及其他佚稿,俾成全璧,梓以行世,亦盛世尚文之要政也。印度大诗哲泰戈尔,其国人备致敬仰,近方为之举行诞生一百五十周年纪念。而我国大哲如吾师,时人多不能举其姓名,第以书法尚为人所宝重。浮世遭遇之不同有如此者,悲夫!
庚子立夏,门下士胡先骕敬跋。
人物简介
曾廉(1856-1928),字伯隅,湖南宝庆邵阳县石牛山(今湖南邵东县汪塘乡境内)人。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人。翌年会试后,任国子监助教,参与编修《大清会典》,为大学士徐桐赏识。戊戌维新运动中,曾上书朝廷,指责康有为、梁启超为“舞文诬圣,聚众行邪,假权行教”之徒。时雀塘铺(今新邵县境内)人樊锥在邵阳组织“南学会”反旧教,倡新学。曾于邵阳学宫会集群儒斥樊“倡邪说,背圣教”,将其驱逐出邵阳。清末,列强入侵,日寇占琉球,蚀高丽(朝鲜),进而图犯辽边,“国将不国”。曾慷慨陈词,反对乞和,主张启用刚正忠义将帅,力拒外敌,以固边疆。八国联军侵华(1900),曾随李秉衡出兵抗击。兵败,李自杀,曾投江为部卒营救。后调任陕西候补道,继续支持义和团保卫北京、天津的反帝爱国斗争。光绪二十八年(1902)曾因支持义和团而获罪,遂隐居贵州锦屏县的梅屏山下,筑“掘阅园”从事教学与著述。1902年客居贵州后从事于改编元史,著成《元书》102卷,1911年刊行,另有《元史考证》4卷。他虽取同乡先贤魏源的《元史新编》为蓝本,而宗旨却与魏源以来诸家致力于广搜中外史料、考订史实以补正《元史》者全然不同,自称欲继孔子作《春秋》之志,申明纲常大义。宣统二年(1910),曾返故乡,长杨塘书院。其时已废科举,兴学堂,曾仍力倡旧学,尚孔孟之道,以“仁学”自勉。民国2年(1913)邀同仁筹募钱粮,建立“岩畔村积谷会”,解饥民之困。民国17年农历六月初三日逝世。著有《元书》等书传世。有《瓠庵集》、《瓠庵续集》。
二如阁诗集·黄纬序
墨娟者,我邑费担农广文先生之爱女也[1]。方七岁,攻书史,积十余年,经传皆通,尤长于诗,先生亦乐以诗授之。岁壬午,余就馆其家[2],乃兄寅生暨诸弟[3]皆及门[4],余亦藉承[5]先生教。娟年十五,有才名,闺中日事讽咏[6]。兄嫂绣云甫聘归[7],亦能诗。于是,二人嗜学一心。先生博物,拥书万卷,吴楚诸名公时过访[8]焉。至则无有不赠,赠则无有不和。数年诗既多,先生笑而汇之成一帙[9],曰:“吾锡汝名[10],署为《二如阁》。”从兄[11]湘臣、茂才、右达、明经素不轻许人诗者,于此稿则尽情击赏[12]。
[1]我邑:我县,即阳新县(旧时谓兴国县)。邑,旧时县的别称。费担农:费墨娟之父,名费光业,字敬之,号担农。广文先生:指费担农先生。“广文先生”是旧时对儒学教官或儒雅之士的泛称。宋敖陶孙《次韵翁伯绍教授》诗:“政思坐上觅佳客,广文先生秀眉宇。”费担农曾于同治九年例授县候选教谕,故云。以下凡言“先生”或“广文先生”皆指费担农。
[2]就馆:任教于私塾。馆,这里指私塾。
[3]乃兄:乃,代词;其,他的。乃兄,即谓其兄。《红楼梦》第四回:“令其读书,较之乃兄,竟高十倍。”暨:连词;与、及。诸弟:同宗之弟。《国语晋语四》:“而惠慈二蔡,刑于大姒,比于诸弟。”韦昭注:“诸弟,同宗之弟。”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诗:“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4]及门:受业于门下。语出《论语先进》“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孔子所谓“及门”,本谓在门下,后以“及门”指受业弟子。《元史许谦传》:“及门之士著录者千余人。”
[5]藉承:凭依,继承。
[6]讽咏:诵读吟咏。晋张华《博物志》卷十:“听诵诗书讽咏之音,不听淫声,不视邪色。”
[7]甫聘归:甫,才,刚刚。聘归:古代谓女子出嫁。宋陆游《雪后寻梅偶得》之一:“定知谪堕不容久,万斛玉尘来聘归。”
[8]过访:过访,探视访问。
[9]一帙:一本书稿。明高启《荆南唱和集后序》:“因以一帙示余,曰:‘此野人之词也。'”
[10]锡汝名:为你赐给书稿一个名字。锡,通“赐”。《诗经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署:题记。《汉书苏建传》:“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11]从兄:堂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
[12]击赏:击节赞赏。《旧唐书阎立本传》:“池中有异鸟随波容与,太宗击赏数四,诏座者为咏,召立本令写焉。”
娟年十八,归张外子坤轩[1],俊逸士也。琴瑟既调,逮事翁姑,欢心最得[2]。洎乎高堂已谢,家政独操,抚嗣息,课奴婢[3],内和伯叔之亲,外洁宾朋之馔,相夫子,摒挡一切,俾秩然而就绪[4]。人静更深,则仍手一卷吟讽,参稽[5]故学识,与年俱进。坤轩所与游多淹雅[6]著名之士,每因内子能诗欣欣然各有奉赠。昔昭仪操人伦之鉴,尚矣[7]。降若《随园》所纪,闺秀诗才极一时之盛,如叶方伯佩荪家前后两夫人、两女公子及儿妇皆诗坛飞将也[8]。娟殆可与媲美与?惜乎[9]!
[1]外子:丈夫。旧时夫称妻为内子,妻亦称夫为外子。费墨娟丈夫名张学譓,幼名翌珍,字昆言,号坤轩。
[2]琴瑟:《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后比喻夫妇间感情和谐。苏轼《答求亲启》:“许敦兄弟之好,永结琴瑟之欢。”逮事翁姑:逮事,侍奉。翁姑,公婆。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四:“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常逮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
[3]洎乎高堂已谢:等到公婆谢世。洎(jì)乎:等到,待及。嗣息:儿子。课奴婢:督促、训导奴婢。宋苏轼《仇池笔记二红饭》:“今年东坡收大麦二十余石,卖之价甚贱,而粳米适尽,故日夜课奴婢舂以为饭。”
[4]相夫子:相,辅助。夫子,指其丈夫张坤轩。俾秩然而就绪:俾(bǐ),使。秩然,秩序井然,整饬貌。明方孝孺《祭童伯礼》:“孰如吾子,祠庙是虔,岁时烝尝,其仪秩然。”
[5]参稽:参,领悟。稽,查考。《荀子解蔽》:“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
[6]淹雅:犹高雅。《宋书王微传》:“卿少陶玄风,淹雅修畅。”
[7]昭仪操人伦之鉴:昭仪,皇帝妃嫔封号之一。这里指唐代的武昭仪,即武则天。人伦之鉴,即人伦鉴识,指鉴别、评估人物的能力。《梁书丘仲孚列传》:“少好学,从祖灵鞠有人伦之鉴,常称为千里驹也。”清王永彬《围炉夜话》:“郭林宗为人伦之鉴,多在细微处留心。”武则天由昭仪而为皇后继而为皇帝,大行科考,选贤能,立女官,时人许以人伦之鉴。当时上官婉儿被配没掖廷,武则天闻其多才,即召见宫中,试其文才而后大悦,当即下令免除上官婉儿奴婢身分,使其掌管宫中诏命,后又命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终使这位才女功成名就。此句言下叹息墨娟女史生不逢时,没有那样的机遇。尚矣:那是很久远的事了。尚,通“上”,久远。《史记三代世表序》:“五帝三代之记,尚矣。”
[8]降:这里是说到了后来。降,表示从过去某时起往后算。唐韩愈《董公行状》:“所奏于上前者,皆二帝三王之道。由秦汉以降,未尝言。”《随园》:指清袁枚《随园诗话》。方伯:这里泛称显贵的官员。汉之刺史,唐之采访使、观察使,明清之布政使均称“方伯”。唐韩愈《送许使君刺郢州序》:“于公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飞将:清袁枚《随园诗话遗补》卷三:“吾乡多闺秀,而莫盛于叶方伯佩荪家。其前后两夫人、两女公子、一儿妇,皆诗坛飞将也。”并详引上述诸才女诗,如引叶佩荪先娶夫人周瑛清《甲戌闻捷》:“双眉欲展意犹惊,起听铜钲屋外声。不惜雕梁驱乳燕,泥金帖子挂题名。”又引其继娶夫人李含章《夏书》:“午楼风暖试轻纱,语燕声中日未斜。满地绿阴帘不卷,游丝飞上蜀葵花。”又引女儿《春阴》:“碧窗人起怯春寒,小立闲庭露未干。墙外杏花阶下草,引人长倚碧阑干。”又引长媳《春晓》:“翠幕沉沉不上钩,晓来怕看落花稠。纸窗一线横斜裂,又放春风入画楼。”
[9]殆可与媲美与:此句是说谓墨娟女史和《随园诗话》中提到的乾隆年间的闺秀诗才大概可以比美了吧,可惜出生得晚,她的诗无缘载入很有影响的《随园诗话》。
广文先生于癸巳年冬遽赴召玉楼矣,逾年,绣云复兰萎[1]。嗣是[2],诸作率多恼恨穷愁。且因乃兄暨弟科名未就[3],则于诗中寓箴劝之意,盖其孝义之情、敦厚之旨,天性然也。
余叨世好[4],今又授馆于兹,长君明珠甫成童[5],经训已通,他日必显,显则此稿必传。课徒之暇,尝请而读之[6],窃叹诗人之芳馨气泽大都不泯,而广文先生独得之爱女[7]。因为之叙,一以志东君之韵事[8],一以述才人之苦心。
光绪辛丑年[9]孟春月之上浣[10]癸巳,恩科[11]举人考授汉宗室觉罗教习知县黄纬题撰[12]。
[1]赴召玉楼: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后因以“玉楼赴召”为文士早死的典实。兰萎:比喻丧亡。宋王柏《陈卿内邵氏挽词》:“蕙槁兰萎兮弃钗钿,凄凄东坞兮藏风烟。”
[2]嗣是:从此以后。
[3]科名:科举功名。箴劝:告戒、规劝。
[4]叨世好:忝为世交。叨:犹辱。谦词,表示承受之意。唐陈子昂《为副大总管苏将军谢罪表》:“臣妄以庸才,谬叨重任。”
[5]长君明珠:长君:古代公子的泛称。这里指费墨娟女史之子明珠,明珠又名张羽尧。
[6]课徒:教育学生。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五:“萧山汤文端未第时,为人课徒。”请:敬辞。用以代替某些动词。表示恭敬、慎重,或使语气委婉。《红楼梦》第十四回:“只听一棒锣鸣,诸乐齐奏,早有人请过一张大圈椅来,放在灵前,凤姐坐下放声大哭。”在这里是说把费诗拿出来。
[7]之爱女:这样值得宠爱的女儿。之,指示代词,这样,这样的。
[8]东君:犹东家。对主人的尊称。清袁枚《新齐谐梁朝古冢》:“朱生匆匆出署,将觅船赴浙,忽差役寄东君札来,止之。”韵事:风雅之事。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文艺》:“听其自制自歌,则是名士佳人,合而为一,千古来韵事韵人,未有出于此者。”
[9]光绪辛丑年:即公元1901年。此时费墨娟女史已32岁。
[10]上浣:即上旬。俗以上浣、中浣、下浣为上旬、中旬、下旬,本唐制十日一休沐。浣:沐。
[11]恩科:此指清代于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称为“恩科”。
[12]考授汉宗室觉罗教习知县:指清代汉人通过考试后在皇族觉罗子弟的官办学堂任教,期满后以知县用的官衔。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吴虞(1872—1949),字又陵,四川新繁县人。一八九一年入成都尊经书院,从吴之英学习诗文。一九○五年赴日,入法政大学,一九0七年毕业归国,任成都县中学、嘉定府中学、官班法政教习。因家庭矛盾,被其父告到官府,被迫逃亡乡下,因此对孔孟儒学极为反感。五四运动前后,在《新青年》发表系列文章,大胆抨击封建礼教,被称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一九二一年赴北京,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方大学京校、中国大学、北京学院任教。一九二五年回成都,任成都大学、四川大学教授。一九三三年退隐,贫病以终。
人物简介
黄节(1873—1935),名晦闻,字玉昆,号纯熙,又号节。广东顺德人。近代著名诗人、学者。所著有《黄史》、《周秦诸子学》、《诗旨变雅》、《诗旨篹辞》、《诗学》、《诗律》、《蒹葭楼诗》、《汉魏乐府诗笺》、《谢康乐诗注》、《阮步兵咏怀诗注》、《中国文学史》、《粤东学术源流史》等。1905年,在上海和邓实(秋牧)、刘师培(申叔)、诸宗元(贞将)创办“国学保存会”,又办《国粹学报》,阐发吾国固有学术之传统,其云:“夫国学者,明吾国界以定吾学界者也。痛吾国之不国,痛吾学之不学。凡欲举东西诸国之学,以为客观,而吾为主观,以研究之,期光复吾巴克之族,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学而已。”其诗与人相称,以节气著于一代,为世人之所共景仰。诗格澹而奇,趣新而妙,郁勃悱恻,清壮幽俊,一洗万古凡马空。七律比类后山,五古效法汉魏,皆辙迹莫寻,自成孤诣。庄生称藐姑射之神人,肌肤若凝雪,绰约若处子,庶可及之。
培风楼诗·自序三
予自民国辛酉习为诗歌,甲子始稍稍存稿,辛未间实刊《培风楼诗》,存于杭州。当时自拟每历十稔,辄刻一稿以自娱。至辛巳年,果续刻《培风楼续存》于成都茹古书局,凡二册。合初存诗,逾七百首矣。东倭祸作,予挈室随国步西移,崎岖巴蜀间,忧世念乱,感慨万端。近诗又盈三百,固将续续为之,如骨鲠在喉之求吐,寒疾婴体之求汗也。然吾孔圣有言,良农善稼,不必善穑。刘协《文心雕龙》亦云,才覈者善删。则吾诗虽满千,其亦有泛应率作,呺然漮虚,徒为貌存者乎?壬午春,旅渝州,都讲大庠,有馀隙,因取而芟薙之,敛诸箧衍,得六百首,不分卷,将授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以贻同好。盖平居之所观感,遭乱之所发愤,亦庶足存其真于万一矣。来渝后,溢其兴为诗馀,得七十五阕,亦附卷后。至于自序所以为诗之旨,已分见辛未、辛巳两自序中,仍厕列卷端,不复赘陈。世之知言者,庶并匡教之焉。民国壬午三月邵祖平自序其诗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第六教授宿舍。
培风楼诗·自序四
《记》曰:「温柔敦厚,诗教也。」《诗大序》曰:「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论诗之正变,千古尽此数语。后世说诗不得其道,则有支离疑误漫衍而无所归心者矣。宋人诗话云,诗有别才,非关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此支离之说也。夫诗以理性情,性情者,人人所具,圣凡所齐同也。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仁为五常之一,恻隐之心,犹言恻隐之情也。人能扩而充之,则恻隐之情,可合于五常之仁。舜得八元八恺以为相,虞书不言其才,所可知者,元为善之长,恺悌君子见于诗,必有仁德者也。郑子产之当国,民不能欺,列国不敢加兵于郑,其才可知。而传称为古之遗爱,亦可谓为仁之一族。是才者,未尝不在仁之中,而亦未尝出于性情之外者也。千古圣贤,教人为仁者也。今之后生,学圣人为仁者也。温柔敦厚,诗之教,亦仁之教也。今曰诗有别才非关学,则是先王之泽可忽,礼义之懿德不可好乎?且孔子明言:「小子何莫学乎诗矣,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盖本有粲然之理矣。至过武城而笑弦歌,与点而同乎风雩浴沂,此圣人天趣之洋溢,非不衷于理也。孔子教人以兴观群怨之诗理,而亦同情于弦歌风浴之趣致,是趣者,未尝不在理之中,而同归于诗教者也。而必曰诗有别趣非关理,是支离之说也。宋自庆历以后,天下治韵语者皆宗杜甫,而有为之颂说者,曰老杜诗外,大有事在。夫言事者,如志虑忠纯,殷忧黎元,奔走不忘行在,是可贵也。而必曰在于诗外,是以诗与事为二本也。周公,千古之诗人也。尹吉甫,亦千古之诗人也。有其诗发于中,自亦可有其事业验于外,特事业之见与不见,则有幸有不幸耳。盖古之所谓诗人者,温柔敦厚,达于权变,根柢情性,感召人群,止乎礼义,怀其旧俗,岂有不能办天下之大事者乎?今人见稷契无诗传于后,以为以民饥溺为怀者,决不当作诗,遂谓杜甫自比稷契为妄,而为之宽假者则曰老杜诗外大有事在,疑误后学,莫此为甚。不知诗根于道而不根于艺,稷契不害其无诗,周公、尹吉甫不害其有诗,杜甫不害其自比稷契。今必分事于诗外,是其志亦不广矣。宋儒朱熹尝有「荒于诗」之戒,而惑者味道之深,遂曰,口中之诗不必有,胸中之诗不可无。黠者张之,以为吾道矣,吾胸中有诗矣,三百首皆如吾诗之存于天壤间,阮陶李杜,特文人不知道而徒为诗者尔。则予圣自居,以矇瞽之献箴诵诗者待人,温柔敦厚之道何存?呜呼!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则其人殆亦纵横诡辩之不入道者耳,其言亦漫衍而无所归心矣。予治诗已二十馀年,诗无所进。原知诗之所以为诗,自谓贤于昔者。挽近说诗,更有援泰西诗篇以绳吾华韵语者。故喻其体,必曰以旧瓶贮新酒,自序所诣,则但丁、莎士比亚、弥儿敦之名字满纸,其惑与上述之事正同。盖中国自有中国之国民性,衷乎才性,发乎情理,自可发皇光大中国之国诗。乌在学步邯郸,失其国能,断鹤续凫,自取其悲忧乎?民国癸未十二月,商务印书馆初刊予《培风楼诗》,今夏复当重版,因益以近二年之作二百四十馀首埤附其后,属当自序其原委,因成诗说一首以代自序,庶海内知言之君子,共諟正其失焉。民国乙酉年五月邵祖平自识于成都国立四川大学。
宜闲诗草·序
孔子之教弟子,有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其自道也,而文为犹人。而躬行君子,未之有得。以是知圣门以行谊为先。其于文芒之末,不汲汲也。
章生敬和,从余游有年。盖笃志力行人也,经史之暇,辄拈笔为诗,类皆抒写性灵,不作依傍语。既吸收中西新教育,抱负益宏。适值抗战时期,思以救国者为荣。于是决志出山,叹毛锥子不足为用矣。别后寄诗,余喜其道力之坚。虽枪林弹雨之中,而以整以暇若是,又以见生之以游为学,举凡山川之壮丽,人物之瑰奇,无一不激发其志气。故别不多时,已非复吴下阿蒙矣。然骇间询其近状,知其以病归。而家贫亲老,仍理旧业,从事舌耕,不复作漫游想矣。言次,出《宜闲诗草》示予。寻又驰一纸书索序。夫以一日之勤,得片时之闲,以诗消闲,闲乃不失之逸。以偶然之闲,留过去之迹,以闲吟诗,诗更不病其浮,于是以为诗,与吾夫子余力学文之训,不相背驰,而诗人为斯用大矣,生以为宜。
诚然,观生之遇虽穷,其气益壮,宁久作雌伏者?如生之年富力强,苟奋其大无畏之精神,出而为民除障害,策治安者,则所谓乘长风破万里浪者,岂异人任?于是知生之前程未易量,即诗之大观未遽止焉。
予江淹才尽之年,言不足重。感生情谊之笃,书以与之。未知有当于生,以为宜欤否也。(文纯甫 19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