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近现代
顾无咎近现代
人物简介
顾无咎(?一1929)字崧臣,号悼秋灵云退斋别署老服服媚、飞燕旧主、神州酒帝;室名灵云别馆、服媚室等。
吴江黎里夏家桥人
柳亚子表弟。
南社社友。
郑瑛近现代
人物简介
郑瑛字子佩号佩宜江苏吴江人
柳弃疾室。
洪炳文清末民国初 1848 — 1924
东瓯词徵
1848-1924字博卿号楝园别署花信楼主人
瑞安人
光绪十六年岁贡
二十三年列名发起瑞安务农支会,任试验部长、在上海《农学报》发表《瑞安农事述》、《瑞安土产述》、《温州茶述》等文。
宣统元年余姚县学教谕
学识通博,尤擅南北戏曲,曾和著名词人柳亚子等人组织南社。
所著《警黄钟》、《后南柯》、《芙蓉孽》、《挞秦鞭》、《悬吞猿》、《秋海棠》等剧作盛称于世。
又对现代科学饶有兴趣,写有《电球游》、《空中飞行原理》等。
著作除戏曲作品36种外,尚有《瑞安乡土史谭》、《瑞安乡土地理教科书》、《瑞安杂事编年录》、《花信楼诗文稿》、《花信楼词存》、《过眼录》及《东瓯采风小乐府》等。
温州市志》有传。
沈昌眉清末近现代初
人物简介
沈昌眉字眉若号长公芦墟镇人,少年丧父。
清宣统二年,他与兄弟昌直发起建立分湖文社,同年由柳亚子介绍加入南社,在《南社丛刻》上发表诗文。
陈子范近现代
人物简介
陈子范字勒生号祢生福建闽候人
青年时学习海军,曾参加柳亚子陈去病等组织的"南社",曾主编《皖江日报》。
1913年积极参与策划"二次革命",失败后继续进行反袁斗争。
不料在制造炸弹时引起爆炸,死于上海
陈去病清末至民国 1874 — 1933
词学图录
陈去病(1874-1933) 字佩忍号巢南垂虹亭长
江苏吴县人
宣统元年(1909)高旭柳亚子创建南社。
参加讨袁、北伐。
1933年苏州出家,旋病逝。
有《浩歌堂诗钞》。
人物简介
陈去病(一八七四—一九三三)字佩忍号巢南吴江人
早年积极主张变法,后参加同盟会,与柳亚子等组织南社。
辛亥革命后曾任江苏革命博物馆馆长。
工诗,其诗充溢悲愤国事之情。
编辑出版有《百尺楼丛书》。
人物简介
1874-1933.8吴江同里镇人
初名庆林字佩忍巢南伯儒别字病倩垂虹亭长、笔名有季子、南史氏、有伪血胤、勤补老人等。
柳亚子等先创南社,继而追随孙中山先生,曾任孙中山北伐大本营宣传主任,广东护法军政府参议院秘书长等职。
高旭清末民国初 1877年3月5日 — 1925年7月7日
人物简介
1877.3.5-1925.7.7字天梅号剑公别字慧云钝剑江苏松江府金山县张堰镇(今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人,中国近代诗人。
南社的三个创始人之一。
他早年倾向维新变法,后来转向支持革命,与柳亚子陈去病等创立南社。
卷入曹锟贿选事件使他晚年声名不保,诗文由其弟高基编为《天梅遗集》。
高燮清末至现当代 1878 — 1958
词学图录
高燮(1878-1958) 名燮字进若号吹万,以字行,别署老攘黄天慈石时若寒隐葩翁
江苏金山(今属上海市)人。
受业于同邑名儒顾莲芳
高天梅为叔侄。
常州钱名山昆山胡石亭合称"江南三名士"。
南社名家。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冬与天金山张堰镇出版《觉民》月刊,宣传民族主义思想。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又与柳亚子田桐等创办《复报》月刊。
曾主持国学商兑会与寒隐社,刊行《国学丛选》。
1909年发起组织"寒隐社",数月后南社成立,"寒隐社"成员多入南社,故高吹万有"南社三巨头"之目。
抗战中住宅焚于炮火,藏书被毁,仅运出《诗经》的各类版本数十箱,后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捐献国家,现藏复旦大学图书馆。
亦善书。
有《吹万楼论学书》、《吹万楼文集》、《吹万楼诗集》、《吹万楼词》、《谈诗国风札记》、《诗经目录》、《感旧漫录》、《金陵游记》、《思治集》、《国学丛选》等。
  有《风雨勘诗图》,方药雨、费龙丁蔡寒琼谈月色绘,马相伯、聂曾纪芬、伊立勋、童大年题首,唐文治、严昌育、崔龙等撰文黄寿慈、许观庞友兰、封文权、李洞庭谈月色昌楹、叶尔恺雪心、沈惟贤沈恩孚郑翼黄端履、王希曾吴丹、金其源、夏敬观、朱天梵、李国环、李笠、黄宾虹、温庭敬、金兆蕃金问洙陈柱胡朴安李宣龚詹安泰吴良、李家恒、瞿镜人、徐益藩等题诗,武进崔龙书后。
高燮集
1878-1958.7.23江苏省金山县张堰乡(今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人。
名燮字时若吹万又号寒隐葩叟志攘黄天等。
室名吹万楼。
常州钱名山昆山胡石亭合称“江南三名士”,又与南社台柱柳亚子交往深厚。
南社耆宿,主持商兑学会,任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
富藏书、嗜古砚。
新中国成立后,将所藏捐献给复旦大学图书馆。
著有《吹万楼诗集》、《吹万楼文集》、《吹万楼日记节钞》、《读诗札记》、《感旧漫录》、《望江南词》等20余种。
他于1958年7月23日上海逝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厥文挽曰:“南社早蜚声,金山代英,笔摇清帝鼎,梦绕岳王坟;革命心肠热,攘夷思想新,遗诗千百首,一读一酸辛。”
傅熊湘清末民国初 1882 — 1930
人物简介
1882-1930.12名敷字文渠一字君剑号钝安,又别署钝根后省为屯艮。
湖南醴陵北乡山人
幼随父就读。
继入渌江书院、岳麓书院,师事长沙王先谦、同邑德襄。
后留学日本弘文学院。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宁调元陈家鼎仇式匡等在上海创办《洞庭波》杂志,与胡适、丁洪海等编辑《兢业旬报》,鼓吹推翻帝制。
后与柳亚子诸人结“南社”,常与宁调元郑淑容陈豪生、黄梦邃诗文唱和。
萍、浏、醴起义失败后回醴陵,先后在渌江中学、萍乡中学、正本女校、长沙明德学堂任教五年。
宣统二年(1910)苏州张默君编辑江苏《大汉报》。
次年返湘,主编《长沙日报》。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政权,傅常在报刊著文反袁。
民国2年(1913),袁党汤芗铭督湘时被通缉,幸友人刘镜心掩护脱险归醴,重在王仙教学,并著有《环中集》。
5年,袁败汤遁,程潜督师
傅出主《长沙日报》,因抨击北洋军阀,报馆被毁。
7年,醴城遭北兵劫掠一空,傅赴上请赈,与湘绅聂其杰、彭兆璜、袁家普等创设湖南善后协会,为《湖南日报》、《天问周刊》撰稿,并参予编写《醴陵兵燹纪略》,声讨张敬尧祸湘罪行。
9年,张被逐出湖南,傅回醴陵,在县城创办醴泉小学,主编《醴陵旬报》、《通俗报》。
后历任湖南省参议员、省长秘书湖南通俗教育馆馆长、中山图书馆馆长、第三十五军参议沅江县县长、安微省民政厅秘书、省棉税局局长等职。
13年任醴陵模范窑业工场总经理,参与倡修渌江石拱桥,被推为主修。
19年12月病逝,葬于西山
余天遂清末民国初 1882 — 1930
人物简介
余天遂(1882-1930)原名寿颐字祝荫号荫阁别署三郎仇僧等,江苏昆山玉山镇人
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家学,故精医道。
后从师胡石予
柳亚子介绍参加南社,以诗文名于时,其文多慷慨激昂,爱国奋烈之词,为南社同人中所罕见。
胡汀鹭清末至民国 1884 — 1943
词学图录
胡汀鹭(1884—1943) 名振号闇公晚号大浊道人
无锡人
工画,钱松岩杨建侯陆俨少皆出其门下。
擅倚声,有自编题画诗词《汀鹭画缀》,柳亚子为之序。
殁后,其门人许瘦峰编其遗文诗词集《闹红精舍遗稿》传世。
精鉴古,富收藏,其藏有无锡清代词人顾贞观所书《金缕曲》墨迹扇面,即与吴汉槎两阕,1924年柳亚子曾作《题顾梁汾吴汉槎金缕曲,为胡汀鹭赋》,后胡汀鹭又托谢玉岑转请夏承焘题,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中有《胡汀鹭画家藏顾梁汾书寄吴汉槎金缕曲词,谢玉岑嘱题》。
毛泽东秘书家英亦藏有顾贞观书写的金缕曲扇面,顾贞观生前曾多次书写金缕曲,以赠友人。
  胡汀鹭与词人谢玉岑友善,二十年代同客沪上,多有唱和。
谢玉岑早逝,胡挽联云:"神伤易感,骨瘦难支,世上已无特健药;深巷斜阳,小楼重幕,我来正是落花时。
"抗战时,汀鹭蓄须明志。
病逝后谢玉岑岳丈钱名山挽联云:"小别遽千年,心性相孚,下走能无知己感;天才超一代,丹青余事,先生竟以画人传。"
苏曼殊清末民国初 1884 — 1918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苏曼殊(一八八四——一九一八)原名玄瑛字子谷,后为僧,号曼殊
广东香山(今中山)人,留学日本,漫游南洋各地。
能诗文,善绘画,通英、法、日、梵等文,曾任报刊编辑及学校教师
章炳麟柳亚子等人交游,参加南社。
诗悱恻芬芳,又以浅近文言作小说,有《断鸿零雁记》、《碎簪记》等,并翻译拜伦、雨果等人作品。
有《苏曼殊全集》。
胡怀琛清末至民国 1886 — 1938
人物简介
1886-1938年原名有忭字季仁;后名怀琛字寄尘
安徽泾县人
30年代寓亚尔培步高里(今陕西南路287弄)。
自幼习诗,厌科举。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游学上海,后任《神州日报》编辑。
清宣统二年(1910年),加入南社。
柳亚子共主《警报》、《太平洋报》笔政,并相交相知,义结金兰。
民国5年(1916年)辞京奉铁路科员职,执教沪上大学,兼卖文为生。
民国21年,被聘为上海市通志馆编纂
早晚伏案,十分勤苦。
其时,搜集整理一批上海地方史志珍贵资料并予初步研究,卓有贡献。
抗战爆发,通志馆暂时解散。
面对时局,忧国忧民,逝于胃疾。
其对新旧体诗歌和儿童诗歌均有成就,所评“宋诗如西洋油画,善刻划;唐诗如中国水墨山水,善写意”,被学术界视为公论。
著有《大江集》、《新诗概说》、《中国文学史概要》、《国学概论》、《南社始末》等。
俞锷清末至民国 1886 — 1936
词学图录
俞锷(1887-1938) 字剑华号一粟太仓人
南社社员、同盟会员。
留学日本,归国后与柳亚子等创立南社,为南社"四剑"之一。
曾任福建省立图书馆馆长。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一再拒绝南京政府的任命,隐居不出。
有《娄东俞剑华诗词选》、《翩鸿记传奇》等。
张克家近现代
如法受持馆诗余·小引
士至欲以文字传,其志亦大可哀已。
况复所志在吴歈,残山剩水南塘史。
自从亚子伶官协律诸郎散江涘。
人人握瑾家怀瑜,遂谓沱潜发正始。
词综词律皆南人,古音反陋中州士。
尤怪鬓眉莽莽尘,幽并豪客被吓死。
我本颓然自放身,得句即将书茧纸。
凄凉噍杀两失之,感时伤遇不由己。
若还黄钟定中声,此种自然销灭矣。
天津张克家题。
时己未夏四月一日
姚光清末至民国 1891 — 1945
人物简介
1891-1945,谱名后超,字凤石号石子又号复庐
上海金山张堰人,为高燮之甥。
7岁入私塾,11岁即能文,15岁入秦山实枚学堂,17岁(1907年)上海震旦学校,未数月即因大病辍学,遂乡居自学。
少年时不满清廷腐败和丧权辱国,自名曰“”,号“复庐”含光复汉土之意。
1932年重印正德金山卫志》,姚光作《跋》指明金山卫地理位置在战略上的重要,5年后,日军果从金山卫登陆,人们感佩其有先见之明。
家乡沦陷前,他任金山抗日组织委员会征募处救济股长,支持抗战。
家乡沦陷后,姚光蛰居上海,致力《金山艺文志》的编著,1919年始,历20余年终完成。
同时抢救国家重要文献典籍,免遭外劫。
1945年患腹膜炎卒于上海
宣统元年(1909年)11月13日近代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成立,姚光即首批入社,成为南社最年轻的社友。
继续在《南社丛刻》以诗文鼓吹革命。
民国七年(1918年),南社内部发生分歧,柳亚子愤而辞职,经社友推举姚光继任主任。
故论南社主政者有“前有柳亚子,后有姚石子”之称。
姚接任后,曾举行雅集于上海徐园,社中经费不足,他曾出资刊印《南社丛刻》第21、22两集。
胡先骕现当代 1894 — 1968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胡先骕(1894----1968)字步曾号忏庵江西新建人
早岁入京师大学堂预科。
1912年美国留学,入加利福尼亚大学
1915年与留美同学发起组织中国科学社。
1916年毕业回国,任江西庐山森林局副局长东南大学农科植物系教授,兼系主任。
1922年吴宓光迪等创办《学衡》杂志,提倡古文。
后再度赴美留学,入哈佛大学攻读植物分类学。
1925年获科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授
1928年北平创办静生生物调查所,任所长。
1934年创办庐山森林植物园。
1937年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所长。
1940年江西泰和中正大学校长
后任中国植物学会会长、北京博学会会长、中央研究院评议员。
1944年湖北利川县磨刀溪发现学界公认绝种的水杉。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早年加人南社,论诗宗宋,与柳亚子意见不合。
著有《忏庵诗稿》、《中国植物之分布》、《经济植物学》等。
卢弼评其诗云:“君周览名区,造诣深邃,又复苞孕近世之学海思潮。
蕴蓄者宏,吸纳者富,往往擅临川东坡之胜,而又兼有昌黎之苍莽、摩诘之隽永,山谷之奇突,合众长于一炉而冶之,宜乎其睥睨一时也。
陈三立论其诗云:“本学识以抒胸臆,高掌远蹠,磊坷不群。
其纪游诸作,牢宠万象,奥邃苍坚,尤近杜陵”。
钱钟书极推崇其所作贯通古今,堂宇恢弘,其《胡丈步曾远函论诗却寄》诗云:“汲古斟今妙寡双,袖携西海西江
中州无外皆同壤,旧命维新岂陋邦。
烽火远书金可抵,丹铅退笔鼎难扛。
不干扪有谈诗舌,挂壁年来气亦降。
”又评其诗稿云:“抱弓力大,琢玉功深。
登临游览之作,发山水之清音,寄风云之壮志,尤擅一时之胜场。”
周世钊现当代 1897年3.12月 — 1976年4.20月
百度百科
周世钊(1897年3月12日—1976年4月20日)字惇元又名敦元别号东园
湖南省宁乡市东湖塘镇朝阳村(清五都东湖塘石子冲)人。
著名教育家和爱国民主人士。
历任湖南第一师范校长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系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湖南省民盟主任委员。
在《毛泽东诗词集》中,留下毛泽东周世钊柳亚子郭沫若等人相互唱和的经典作品。
章衣萍民国 1900 — 1946
看月楼词草·小序
虽然不过是“而立”之年,自己总觉得颓唐得很,人老,心也老了。
但我得感谢海边的少女,她换却了我的衰老的心:“人老了,我到听见世有不老的灵药。
至于心 老了,我却没有听见有甚么医心的圣品,教我将甚么来告诉你呢?
哦,我想到了,我家里的弟妹们,他们都有幼嫩的心,我想剜下来装在你的胸中好不好?
只不过他 们都是木呆的蠢物,抵不过你的玲珑。
” 是的,我的心的确换过了,但换的不是她弟妹的心,而是她自己的心。
然而,这是悲惨的,拿旁人的眼泪,来换自己的欢笑,毕竟是不应该的事。
我的悲哀和烦恼,都只有寄托在我的伤感的词中,大多数的词,只在这样可怜而又浪漫的心情中写下的。
本来是不值得留稿的,写过也就丢了,但现在不知为了何故,却把剩下的集成一册,而且付刊了。
曙天的诗也附在卷末,表示我的抱歉与罪恶。
然而,天下的人尽可放心,我们俩,仍旧是相爱的。
感谢柳亚子先生,教正了我一些谬误。
衣萍
一九三二·四·二十于法租界
施蛰存现当代 1905 — 2003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余总角时、侍大人游寒山寺
见石刻枫桥夜泊诗、大人指授之、琅琅成诵、心窃好焉。
年十二、大人授以诗古文辞。
杜甫兵车行杜牧阿房宫赋始、遂渐进于文学
求书自习之、五六载间、尽玉溪昌谷李杜而至于汉魏六朝、皆若可解悟、会心不远。
独于当世名流、海藏散原石遗晚翠诸家、则往往不能逆其志。
自愧才下、学或未至。
乃取东坡山谷宛陵茶山诸集读之、固未尝不可解、因甚惑焉。
散原方以江西宗匠主坛坫、末生后学咻之嚾之、不可一世。
余三复其集、噤不敢言、所得者偶有句耳。
南社诸君子则以江西诗为遗老文学、不足以任革命鼓吹、乃举唐音以为帜。
然自柳亚子以下皆规模龚定庵、才或未济、徒见浮薄。
宋且不至、何有于于唐。
遂弃诗不观、转而事新文学、偶亦作旧诗、皆拟古也。
抗战军兴、流移滇、稍稍作韵语、寄情言志。
然平生讽诵、博涉多方、古来诗人、各有影响。
推敲之际、辄受绳约、终不能脱前人科臼。
知宗宁宗唐、徒费唇舌、邯郸学步、孰为是非。
于是放笔直书、惟求辞达。
或一年止数诗、或经年无一诗。
垂四十载、所作不逾三百。
删其十一、录而存之、以识平生踪迹、一时情感。
览之者当讥其凡庸总杂、不成家数。
余亦自知其体气不纯、无当大雅。
所自许者、无不可解之作耳。
然欲使老妪都解、则犹有愧于白傅也。
戊午人日北山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