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近现代
裴景福清末民国初 1854 — 1924
睫闇诗钞续集·序
霍邱裴伯谦先生既逝之四年,金君子才为辑所未刊之诗以付剞劂,凡若干卷,督序于绰。
绰自少在粤,既得读先生之诗;厥后承赐所刊《睫闇诗钞》,益得窥其蕴蓄。
窃以为先生之诗,非犹夫并时之人之诗也。
盖诗之为物,自夫格律、声调、风韵、兴趣以迄骨干、采藻,古之作者,已莫不肆其力之所至,争奇斗胜,无幽不辟。
独其间有所不易窥之一境焉,则味是也。
今夫口之于味,人所能辨也。
然甘、辛、咸、淡,所嗜不同,其为人之所嗜,未必为味之独优。
故太牢之烹有时不如昌歜,而馁馊腐败之物无论矣。
太羹、元酒愈淡泊而味存焉,、稷,饵之终身而靡厌者,味真故也。
昔人论诗,谓有「惊四筵而不能适独坐」者,正谓其不禁咀嚼。
苏子瞻孟东野诗,譬之「食蟹持空螯」,亦正此意。
故诗之不厌百回读者,必有其真味,非九酝之良酒,即回甘之谏果也。
否则中泠之泉,三危之露也。
若水中着盐、舌端尝蜜,尚不免拘于迹象,非其至焉矣。
自来诗家,巨刃摩天,群鸿戏海,固各有其独到之境。
然一言及渊明摩诘,虽鲍、谢、李、杜有时不能不避席者,正以其味之深厚,挹之无尽;他人虽采耀双鸾,力逾九象,将恍然自失也。
有清一代之诗,未能度越前轨,第作者林立,固已各极其胜。
然一语夫沈吟反覆,可以百读而不厌者,盖罕其人。
盖士生晚近,诗之途径既隘,承学者第务逞其才力以相高,而不从性情酝酿以出,形枵意伪,虚有其表,犹之宾筵例席,徒眩耳目,何益口腹?
盖斯道之失传,而吾真之丧已久矣。
先生之诗,固已一洗町畦;然其佳处,尤在字字从性情涵泳而出,足以寻味无尽,此固非剽窃模拟者所能比附。
抑谓先生必仿效某家,及专工某体者,亦讆言也。
盖率性以写胸臆,本诗之正义。
先生平生,不为憍激之行、诞慢之言,襟怀洒落,夷险一致,深有萧然物外之概。
形中发外,称心而谈,宜乎感人之深,若刍豢之悦于口也。
先生往矣,读前、后诸集,犹可彷佛先生之为人。
因述先生之诗之特异处,为读先生诗者发其凡,亦冀论近代诗者有所取焉。
番禺叶恭绰
梁鼎芬清末民国初 1859年6月6日 — 1919
节庵先生遗诗续编·序
梁节庵丈遗诗,为余越园辑刊者,凡八百馀首,以丈诗无定稿,故不免遗漏,次序亦有淆乱。
然幸得此本以流传,固犹胜于散佚隐晦也。
然丈之著作,实不止此。
十馀年来,绰屡欲从事辑补,以人事万变,卒无所成,仅辑印丈《款红楼词》一卷,其他片段都不成编。
病废以还,虑此愿终乖,乃谋之丈之子思孝,取所存诗稿及在杨子远与绰所者,汇加订勘,始意综余氏辑本及新辑本,加以抉择编次,期合丈旨,且供读者知人论世之资。
以物价庸值日夕飞腾,朋侪散处四方,艰于商榷,时与力之所限,又恐稍纵即逝,后此益无把握,不得已,姑就新辑所得,稍去其不经意者诠序之,得诗三百首,付之剞劂。
其全功俟之他人或异日,其全稿之编印,亦俟之他人与异日。
衰年末劫,所得为者,仅此而已。
呜呼!
世变之烈,将百十倍于前,求如丈之冥行孤往,呻吟舒啸,以写其抑郁,且恐不可得,而徘徊景光,寄情于云霞山海,复几无其地,则丈之所受,固犹是昔人想象所及而有可以自慰者欤?
穷居病榻,寤寐若相应和,念少日追从之景,遂成隔世,斯又俯仰百罹,而不徒为死生契阔之感者矣。
印竟,因记颠末于首。
遐庵叶恭绰谨序。
节庵先生遗诗续编·识
寒家与丈累代挚交。
光绪庚辰入都,即寓先祖南雪公宅,继乃迁栖凤楼,即丈诗所称「独忆叶园三友事,诗成如虎酒如龙」者也。
(又见丈《题上元夜饮图》诗注。
)余辑丈诗卷二有《碧螺春盦夜宴》诗。
碧螺春盦,本生先考叔达公书斋名。
丈与先伯伯蘧公、先考仲鸾公、本生先考叔达公皆至契,《款红楼词》中屡有倡和。
时丈尊称南雪公为三伯,函札皆然,不称字与号也。
光绪之季,绰教授武昌,谒丈于武昌府廨。
旋以书来云:「违别廿年,相见悲喜。
闻太夫人葬日,文从即归,为之怆恻。
」嗣令讲学于两湖师范及西路小学,抚爱甚至。
会岁暮,绰题门曰:「永嘉学派,荆楚岁时。
」丈大赏之,逢人为之延誉,且以事功相勖。
乃蹉跎卅载,迄无所成,视息偷生,重惭期许矣。
叶恭绰谨识
节庵先生遗诗补辑
节庵先生诗集,世传三本。
清光绪间龙凤镳服斋刻《节庵集》五卷,少见,今通行者卢弼刻《节庵先生遗诗》六卷,叶恭绰刻《续编》一卷。
近年余欲合三本,增辑遗诗,依年编次,重为校定。
写录粗就,兹先以补辑一百二十馀首为卢、叶二本未收者付印。
吾知先生未刻诗尚不止此,倘海内人士藏有先生手迹,或别有录存,乞赐抄示,俾成定本,曷胜厚幸。
壬辰端午节番禺宗衍谨记。
节庵先生诗集·跋
梁节庵丈生平吟咏甚富,惜无手定诗稿。
清光绪丁酉间,龙丈伯鸾刻《知服斋丛书》,有《节盦集》五卷,旋抽出不复印行,故流传颇少。
今通行者为余君越园、卢君慎之辑刻遗诗六卷,叶君遐庵辑印续篇一卷。
君序云:卷一、卷二悉依龙氏《知服斋丛书》样本。
今校龙刻亦多互异。
如卷一第一首,卢本为《龙丈寿祺宴集家园赋呈》,龙刻为《书堂》。
卷一《寄康祖诒》,卷二《赠康长素布衣》,龙刻皆删之,殆怵于党祸欤?
而龙刻多于卢、叶两本之诗,凡十首,似两君皆未获见龙刻五卷本也。
顾卢、叶两本往住羼入沈寐叟王可庄二人之作。
卢本卷六《答寐叟用晞发集夜坐简韶卿》三首,其第一首为沈氏原作,(第三首题为《雨夜呈寐叟仍前韵》,卢本误并前题。
)叶本《赠可庄》一绝,乃王氏题画扇以赠丈者,见丈手写诗扇及王苏州遗书中。
其他编次亦多舛误,疏于校勘,读者多不之审。
而丈诗尚不祗此。
往予见丈诗稿于友人斋头,皆系散篇,每诗一叶,有纪香聪评语者,迄未装钉,故龙刻亦淆乱无次也。
比岁予客澳岸,寓寮无事,不揣谫陋,欲合卢、叶二本重为编次,增辑佚诗,写成定本,俾知人论世者有所参考。
爰博采丈手写诗扇,遇有年分异文,辄记于简端。
并取龙氏刻本、丈子思孝、杨师果庵廖师伯鲁、许君鹤俦叶君遐庵杨君子远抄本,参以近人诗文词集、日记诗话,钩稽考證,按年编次,管窥所及,并加按语以识之。
综龙、卢、叶三本及予新辑者,存诗一千三百七十馀首,诠次为六卷。
至丈诗屡有窜易,与行世刻本不同者,则皆以其晚年手迹为据,而列其异文为校记附后焉。
昔余君编诗时,距丈捐馆仅数载,犹感知其作诗年月者鲜,艰于商摧。
今又三十年,同时辈流日渐零落,犹幸遗稿日出,得以推寻,然莫为之前,予亦曷能成此也?
服官鄂渚而外,南北住还,踪迹靡定,其中编次,虽经极意考索,仍恐不能无误,则俟后有为丈编诗谱者订正之。
若夫丈之荦荦大节,具在《清史》本传,虽不籍诗以传,而其诗亦自足千秋,世有定评,无俟未学揄扬也。
乙酉之岁,余返抵里门,时伯师亦自樵山归,相约共辑丈佚诗,各出所获互示。
嗣余病疽,疗于海滨,犹时时以佚诗寄示相慰。
今此编告成,实赖其启发端绪,而伯师已一瞑不视矣。
悲夫!
番禺宗衍识。
林葆恒清末民国初 1872 — ?
词学图录
林葆恒(1872-?
字子有号讱庵
福建闽侯人
林则徐侄孙。
曾任驻小吕宋(今菲律宾)副领事、驻泗水领事
谙于书史,勤于词学。
天津组织词社,后至上海创建沤社。
被誉为八闽词坛后劲。
辑有《闽词徵》六卷,自宋徐昌图杨亿民国闽籍词人之作,靡不网罗。
叶恭绰编《全清词钞》,得其襄助者尤多。
有《讱庵词》。
诸宗元清末至民国 1875 — 1932
大至阁诗·序(叶恭绰)
余年十二,随先君至,先君为妙选师友,故一时贤俊,多得从之游。
厥后聚散不常,遭遇复各异,曩者晨夕谈艺之乐,一逝不可复得。
日月易迈,往昔盛年各随尘浪以俱去,三十年中,哭桂伯华刘玉珩、沈筱宜矣,继又哭陈师曾斐漪,最近复哭诸贞长刘未林文公达
余幸稍识生死无常之理,不至以此伤性,然情怀则可知也。
又念诸君以特异之姿,阅世数十寒暑,所得者惟忧苦疾患,此固人类所同,然第求稍获世间名利恭敬,以窃自慰其非虚生浪死,其事亦至复不易。
呜呼!
人生之多艰,文人之无命,殆不信耶?
殆不信耶?
贞长长于余数岁,少好为诗,屡相唱和,惊其骨格腾健,望之莫及。
中岁偶读所作,则益转为苍浑,骎骎与散原吷庵诸公并驰。
没后,觅所为诗,固裒然成集,梁子众异因独任剞劂之役,刊成此帙焉。
贞长平生知友甚黟,今独得此于众异,于死友可云不负。
贞长异时屡助节使幕府,嶷然将有以自见,固非欲以诗人终者。
顷岁胥疏无俚,买地西湖红桕山庄,葺屋数椽,期将隐居以老,复遇焚如,燬藏书,万数千卷都尽,意气乃顿衰。
谋食来海上,所为诗始率易。
及病以死,几无赀为殓。
综其身世,颇类子美樊川玉溪剑南,然敛华就实,能用于世,复似过之。
至于诗之与古人絜长较短,则未易以一二言尽也。
余往者曾属友人吴眉孙师曾遗诗;伯华以学佛弃其文字;玉珩早死,无遗稿;筱宜、斐漪所作散佚;余比搜辑公达之作,尚未成编;未林遗稿则贫不能刊。
呜呼!
当今之世,贞长之犹得流传此帙,得不谓之厚幸欤?
抑文字与世谛牵缠至固,贞长曾从伯华学佛,今兹摆脱落尘鞅,将舍其所执而企其所未至,区区一诗集之刊布,其未必为贞长之意乎?
第朋辈之所得而助于贞长者,则固止如是也。
噫!
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番禺叶恭绰
俞平伯现当代 1900 — 1990
人物简介
俞平伯(1900—1990)原名俞铭衡字平伯
清代学大师俞樾曾孙。
湖州德清东郊南埭村(今乾元镇金火村)人。
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
亦能词,叶恭绰一九五四年的序文中说:“德清俞君平伯,承先德曲园阶青先生家学,淹通博雅,有声于时。
欲昔纂《清诗钞》,曾从君索先德所为词,顾不知君之亦深于词学也。
故辑《广箧中词》,亦未及录君所作。
比复来京师,乃得读君词稿曰《古槐书屋词》者,则功力深至,迥异时流,始感昔者知君之未尽。
而君顾不自慊,且下笔矜慎,综数十年之作,仅存此二卷。
是不但足以窥君之词之工,抑君治学处世之不苟,概可知也。
”集中有和清真、梦窗、梅溪之作,此亦当时风尚所致,但总体以小令为主,走的是唐五代、北宋一路。
后主尤其喜欢,不仅有和作,一些词作甚至直接用其成句。
集中多写景、记游、忆旧之作,但也有人到中年,岁月不居的淡淡感伤。
风格上既有后主的自然,又不失二晏的优雅,清雅圆融,体现出文人词的特点。
其词《词综补遗》有收录。
田翠竹现当代 1913 — 1994
人物简介
1913-1994号寿翁湖南湘潭人
历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华诗词学会、湖南诗词学会、湖南楹联学会、湘潭市楹联学会顾问,湘潭白石诗社社长,民革湘潭市委员会顾问,湘潭市政协委员、常委,湖南省第七届政协委员。
少年时从师王伯良、许笃斋学诗,弱冠即为报人,曾任《湖南衡报》等报社编辑。
抗战期间,先后任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科员,桂林军官学校(黄埔后期)中校政治教官,国民党南京政府国防部上校秘书等职。
1949年,投身革命,加入湘潭地下民革组织,是湘潭民革创始人之一。
以诗、词、联著名,与诗坛名宿宗子威、叶恭绰杨云史赵朴初钱钟书李可染程千帆等就诗词创作均有过书信往还,与知名学者马璧拾风、肖艾、彭靖周士一、赵甄陶等结下深交。
1944年,客黔阳彭靖唱和,刻有《龙标酬唱集》传世,辑有《东游纪事诗》1卷,收入诗词100余首。
1983年,出版《翠竹诗稿》(湖南文艺出版社),1994年出版《晚晴楼名胜古迹楹联集锦》(天津人民出版社)。
其诗作曾收入《太平洋鼓吹集》、《五四以来诗词选》、《中国当代诗词选》等书。
美国白宫档案馆藏有其诗作,亦为美国纽约诗社名誉社长。
饶宗颐现当代 1917年8月9日 — 2018年2月6日
维基百科
饶宗颐,大紫荆勋贤(1917年8月9日—2018年2月6日)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生于中国广东省潮安县,是国学家,在中国研究、东方学及艺术文化多方面有成就。

生平

饶宗颐潮州知名学者、工商金融界名流饶锷之长子。
年少时候,禀承家学,常常在家中的天啸楼饱览群书。
天啸楼是当时粤东最大的藏书楼,藏书量数以万计,俨如小型图书馆。
饶自小被父亲训练写诗、填词,还有写骈文及散文。
1932年,续编父亲《潮州艺文志》,于《岭南报》刊登。
1938年中山大学因为日军南侵而迁往云南
饶在途中病倒,停留在香港时认识了王云五叶恭绰
从此他正式开始了国学研究。
当时他协助王云五编写《中山大辞典》,撰《古籍篇名·提要》稿,协助叶恭绰编写《全清词钞》。
1949年移居香港1952年1968年期间于香港大学任教。
饶曾任教于无锡国学专修(1943年)广东文理(1946年)香港大学(1952年—1968年)新加坡大学(1968年—1973年)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1970年—1971年)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2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系主任;1973年—1978年)、法国高等研究院宗教学部(1978年)日本京都大学(1980年)澳门东亚大学(1981年)温州师范(1991年)复旦大学(1992年)广东美术(1993年)中山大学1935年1993年)、北京广播(1994年)杭州大学(1994年)深圳大学(1995年)韩山师(1996年)厦门大学(1996年)台北华梵大学(1998年)南京大学(1999年)、首都师范大学(1999年)武汉大学(1999年)北京大学(2000年)
1962年获得号称西方汉学之诺贝尔奖的法国法兰西学院「汉儒莲奖」。
1965至1966年,他于法国国立科学中心,从事研究巴黎及伦敦所藏敦煌画稿,并把研究结果著成《敦煌白画》一书。
1978年退休后在法国日本新加坡、泰国、中国大陆、台湾澳门美国周游讲,举办书画展,并先后受聘为多位内地著名大学的名誉教授或其他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1993年12月,他获得法国索邦高等研究院颁予的人文科学博士衔和法国文化部颁授的文化艺术勋章。
1997年,他创办了大型术刊物——《华学》,并得到香港艺术发展局授予第一届视觉艺术奖。
1998年,获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当代学大师”的荣誉。
2000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授予大紫荆勋章,以表彰他在学术领域的杰出成就。
2001年,他获得俄罗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2005年,由饶宗颐教授书写《心经》,并由当代著名篆刻家唐积圣先生鑴刻,「心经简林」树立于大屿山昂平一址。
200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聘请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并得到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终身成就奖。
2011年,他入围亚洲电视举办的感动香港十大人物评选。
2011年,获澳洲塔斯曼尼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术成就

饶宗颐的研究领域甚广,时间跨度很宽,上至商下至明清,并且著作甚多,仅仅其中的《饶宗颐二十世纪术文集》便有十四卷二十巨册,超过一千二百万字,专著逾八十种;论文1000多篇。
除此之外,他精通甲骨文。

艺术成就

除了术的研究外,饶宗颐也擅长书法、书画、诗词、古琴,而且造诣极高,赢得甚高的评价。
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孝仪认为:「先生法书上追汉魏,下迈
山水人物,尤苍茫澹远,自辟蹊径。
而古文辞骈丽并擅,义正旨远,道德、文章、书画,辛亥以还,公其巨擎也。
」季羡林教授对他的诗词非常赞赏:「选堂先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世界五洲已历其四;华夏九州已历其七;神州五岳已登其四。
先生又为性情中人,有感于怀,必发之为诗词,以最纯正之古典形式,表最真挚之今人感情,水乳交融,天衣无缝,先生自谓欲为诗人开拓境界,一新天下耳目,能臻此境界者,并世实无第二人。
」而人们对他书画的评价:「选堂先生的书画,清狂跌宕不可一世,温文雅逸莫之与京。
当代,只有溥儒有此浓馥的书卷气。
但溥画失之枯硬瘠薄,其笔法过多『作家』气。
选堂先生笔墨丰润华滋,行笔自由放任;若无绳墨,却自有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