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近现代
姚秋园清末至现当代 1871 — 1952
人物简介
姚秋园(1871~1952)名梓芳字君悫光绪三十二年京师师范学堂(即今北京大学)第一届毕业生,授以举人衔,任法部主事
民国历任汕头厘金局长、上海全国烟酒处督办等职。
文师桐城派,为林琴南弟子,林评其文“叙事明达,赞论雅有雄浑之气”。
著有《觉庵丛稿》《秋园文钞》等。
李宣龚清末至现当代 1876 — 1953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李宣龚(1876~1953)福建闽县人
字拔可号观槿又号墨巢
清光绪甲午举人,官至江苏候补知府
民国后供职上海商务印书馆多年。
人物简介
1876-1953(一作1952),福建闽县人
沈葆桢为其舅祖。
字拔可号观槿,室名硕果亭晚号墨巢
清光绪甲午(1894)举人,官至江苏候补知府
民国后供职上海商务印书馆多年,曾任商务印书馆经理,并兼发行所所长。
喜收藏有清一代和清末民初同辈人诗文,以及时人书法、绘画精品。
民国30年(1941年)任合众图书馆(即上海图书馆前身)董事。
所藏经史子集各类图籍千余册及师友简札、书画、卷轴等一并捐入该馆。
内中有翁方纲林旭曾慕韩、请贞壮等人之诗集稿本。
书画墨迹以伊墨卿秉绶)、林琴南、溥心畲三家为多。
合众图书馆为之编《闽县李氏硕果亭藏书目录》一册。
曾为诸贞壮林旭、林亮奇、杨钟羲冒广生王允晰等刊行诗文集。
其生平诗文词,生前有过几次刊刻, 如《硕果亭诗正续集》等;2009年10月,又经黄曙辉先生汇集校点,刊为《李宣龚诗文集》。
墨巢词·序
拔可同年将刊其《硕果亭诗》二卷,《墨巢词》一卷,持以示予,曰:生平作词少矣,仅此十余阕,知不足,不欲以示人,而朋曹纵臾之,以此区区者附于后,君视此为何如。
予曰:词者,诗之余也,词人或不能诗,诗人未有不能为词者也。
贤若六一、东坡、山谷,其词与诗并著,无论矣,即宛陵、半山,岂乏数篇传送人口耶。
君喜后山诗,致力尤深,后山固亦不废此也,顾为之有专不专耳。
君尝于广座间诵东坡词,琅琅然一唱三叹,予虽不谙闽语,而聆其音节甚美,故君出手为词,即似坡公
矧君幼承先人绪余,比之玉田得渊源于寄闲翁,正复相类,君亡妹又以工词名,观君校勘遗集,考宫订,无有舛误,予以是知君之好此不后于予也。
君为词晚,得词鲜,是不为,非不能也。
君诗得杨梓先生为文弁首,君又叙述朋辈评骘以自道甘苦,不待予言,窃叹君自壮至老,天厄其遇,不许以事功,徒昌其诗,使名于世,所遭际盖与予若,嗣是所作,益以倾泻肝肺所蓄,诗或不足以尽之,君之词且弥进,又何疑焉,奚少之云。
己卯冬新建夏敬观
姚鹓雏清末至现当代 1892 — 1954
词学图录
姚鹓雏(1892-1954) 名雄伯
松江人
入南社。
晚年任松江县县长
有《恬养怡诗》、《苍雪词》、《沈家园传奇》等。
苍雪词
1892-1954原名锡钧字雄伯,笔名龙公。
松江县人,家住西门外祭江亭西。
近代文学家
幼时迟钝,读书常不熟。
至十三、四岁开窍,下笔千言立就;应童子试,得第一名。
松江府中学堂,博闻强记,好学不倦。
毕业时,松江府知府戚扬亲临监考,于国文试场见其再取试卷,问其故,答以文章未完,须续写。
戚扬阅其卷,大为称赏。
毕业后,拟投考京师大学堂,其父不许,要他习商。
戚扬就以“父母在,不远游”为题以试。
鹓雏援笔即成,却于题外“游必有方”加以发挥。
戚扬认为才气横溢,宜予深造,力助其行。
在京师大学堂学习,师事林纾琴南),为文婉约风华。
又善诗词,与同学林庚白齐名,曾刊有《太学二子集》。
好杂览,常向图书馆借书。
生活放达不拘。
辛亥革命后,学堂解散,南归。
加入南社,为该社“四才子”之一,诗词誉满东南。
曾与社友陈匪石组织“七襄社”,编《七襄》刊物;还与高吹万姚石子等发起创建“国学商兑会”参加编辑《国学丛选》,该刊物被称为松江派刊物。
后得陈陶遗介绍,任上海《太平洋报》编辑。
后又改任《民国日报》编辑。
民国7年(1918年)春,应聘赴新加坡《国民日报》馆任职。
半年后,因纵酒得失眠症转剧,乃回国。
此后,历任上海《申报》及《江东》、《春声》等杂志编辑,经常发表小说、诗、词,蜚声当时。
才思敏捷,能日写数千言,各体无不工妙,被称为“松江才子”。
兼工书法,常乘兴挥毫,得者宝之。
民国14年,任江苏省陈陶遗秘书
嗣后,历任江苏省教育厅秘书南京市政府秘书长江苏省政府秘书等职,虽入官场,但不同流合污。
从政之余,先后在东南大学、河海工程学院、南京美专、江苏医政学院等校兼课,主讲国文
抗战爆发,挈眷内迁入,任监察院主任秘书
抗战胜利,递补为监察委员。
解放后,受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
旋由松江专区领导推荐,出任松江县县长,为桑梓服务,推心置腹,襄赞擘划,多所建树。
1954年,患胃溃疡,误断为胃癌,妄施手术;继又罹胆石症,不愿再开刀而卒。
著述甚多,有《榆眉室文存》(5卷)、《鹓雏杂著》、《止观室诗话》、《桐花萝月馆随笔》、《檐曝余闻录》、《大乘起信论参注》、《奁艳影》、《燕蹴筝弦录》、《沈家园传奇》、《鸿雪影》、《龙套人语》(即《江左十年目睹记》)、《恬养簃诗》(5卷)、《苍雪词》(3卷)等。
又与邑人朱鸳雏合著《二雏余墨》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