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近现代
吴庆坻清末民国初 1848 — 1924
吴庆坻字子修钱塘人
光绪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湖南提学使
有《补松庐诗录》。
简介
吴庆坻(1848—1924)字子修又字敬疆号补松老人
钱塘(今杭州)人,光绪十二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
历任四川学政湖南提学使政务处总办资政院硕学通儒议员
善诗文,工书法,近苏灵芝铁像碑。
参与《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的攒修。
著有《补松庐文录》八卷、《补松庐诗录》六卷、《悔余生诗》、《蕉廊脞录》、《益州书画录续编》等。
吴氏与八千卷楼主人、清季著名藏书家丁氏交好,曾参加铁花吟社,与丁丙相唱和;其女归于丁丙之孙。
维基
吴庆坻(1848年—1924年)字子脩敬彊子修浙江钱塘县人清朝进士
出生于官宦世家,祖父吴振棫官至云南巡抚,父亲做过山西雁平兵备道
早年随祖父宦游四方,师从俞樾光绪二年(1876年),乡试中举;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进士及第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十五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后升任国史馆协修
光绪十七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
光绪二十一年,任会典馆画图处纂修次年任会典馆画图处帮总纂。
光绪二十二年,任功臣馆纂修
光绪二十三年,任四川学政
任内创设新式学堂,采购西学图书。
光绪二十七年,任本衙门撰文
光绪二十八年任政务处帮总办次年云南乡试副考官湖南学政
光绪三十一年任政务处总办次年署理湖南提学使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东渡日本,考察学制。
光绪三十三年,署湖南布政使湖南提法使
宣统元年,任湖南提学使,创建田中学。
任内从牙厘、矿务等局拨款,创办省校;又定捐为三路师范之用,创办优级师范学堂。
宣统三年(1911年)夏,乞老告归。
辛亥革命后,在上海以遗老自居,1916年秋,返杭州,长时间隐居于杭州,与冯煦樊增祥等组“超社”、“逸社”。
1924年殁于杭州学官巷。
俞陛云清末至现当代 1868年3月17日 — 1950年10月12日
词学图录
俞陛云(1868-1950) 字阶青
浙江德清人
俞樾孙。
光绪二十四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有《小竹里馆吟草》、《乐静词》、《诗境浅说》、《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人物简介
1868.3.17-1950.10.12字阶青别号斐盦乐静乐静居士晚号乐静老人存影老人娱堪老人,室名乐静堂、绚华室。
浙江德清人光绪十年(1884年)应县试考取秀才第一名。
1885年9月浙江应乡试,俞陛云举人第二名,称亚元
1894年彭夫人病故。
1895年11月俞陛云的祖父为他续娶杭州名门之女许之仙为妻(即俞平伯之生母,也通诗文)。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中进士后参加殿试,与同龢、夏寿田同登戊戌进士前三名,俞陛云以一甲三名赐探花及第,授编修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钦命出任四川副主考
翌年江苏巡府以俞陛云长经史,不独以科贸见长,保举应经济特科复试,名列一等。
1912年(民国元年)浙江省图书馆监督(馆长)。
1914年被聘为清史馆协修编修清史,不久由此移居北京,与爱新觉罗·溥仪私交甚厚。
1932年3月,接溥仪邀佐政伪满洲国书,撕信逐使,终生不与往来。
1937年芦构桥事变后,他不愿出任敌伪工作,居京郊寓所,以卖字谋生,闭门以书、画自娱,保持民族气节。
1950年10月12日卒于北京
俞陛云是清末闻名中外的经学大师俞樾之孙,现代著名文学家俞平伯之父。
章炳麟清末 1869 — 19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9—1936 【介绍】: 清末浙江馀杭人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
光绪二十三年任《时务报》撰述,二十六年入“张园国会”,力倡革命排满。
二十八年日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会,图求推翻清政府
后与蔡元培共组中国教育会,设爱国学社于《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及《革命军序》等。
“苏报案”后被捕入狱。
出狱后至东京,入同盟会,任《民报》主编,抨击改良派。
辛亥革命后归国,任总统府枢密顾问。
后曾因策动讨袁遭软禁。
晚年寓苏州,立章氏国学讲习会,从事讲学。
对文字学、声韵学、经学、诸子学都有精深研究。
著《訄书》、《文始》、《国故论衡》等刊入《章氏丛书》、《续编》、《三编》。
全台诗
章炳麟(1869~1936)字枚叔号太炎浙江馀杭人
少从朴学大师俞樾学经史。
1897年任职《时务报》期间,因参与维新运动被清廷通缉。
光绪戊戌年(1898)十月来台,主持《台湾日日新报》,并参加日人在台创设的汉诗社「玉山吟社」,翌年离台。
1899年东渡日本,结识孙中山,同年返沪办报。
1902年再次赴日本,号召推翻清政府,与蔡元培等人组成中国教育会,设立爱国学社。
1903年发表著名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因此触怒清廷而被捕。
1906年出狱后赴日本,参加同盟会。
1909年陶成章等人重组「光复会」,出任会长。
辛亥革命后,曾先后担任南京临时大总统枢密顾问、中华民国合会会长、总统府高等顾问东三省筹边使等职。
袁世凯大总统时,应召前往北京宋教仁被害后,参与反袁活动。
1924年脱离国民党,在苏州以设会讲学为业,长期从事学术著述和教育工作。
1936年6月14日,病逝于苏州被公认为清末民初学贯中西的一代宗师。
〖参考欧修章太炎台湾〉,收于林庆彰编《中国知识分子在台湾》,台北万卷楼2002年10月
〗以下诗作,录自《台湾日日新报》、连横台湾诗荟》所收《太炎诗录》、吴德功编《瑞桃斋诗话》、赖子清台湾诗海》、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赖子清《台海诗珠》、钱仲联《清诗纪事》。
词学图录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
浙江馀杭人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著述甚丰。
所著《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上探语源,下明流变,颇多创获。
又有《儒术新论》、《订孔》等。
一生著作约有400余万字,除刊入《章氏丛书》、《续编》外,遗稿又刊入《章氏丛书三编》。
俞平伯现当代 1900 — 1990
词学图录
俞平伯(1900-1990) 原名僧保字铭衡直民,笔名一公、屈斋。
浙江德清人
俞樾曾孙。
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平大学、中国学院等院校教授
新文学运动初期重要诗人,白话诗创作先驱。
有《红楼梦研究》、《燕郊集》、《俞平伯诗全编》等。
人物简介
俞平伯(1900—1990)原名俞铭衡字平伯
清代学大师俞樾曾孙。
湖州德清东郊南埭村(今乾元镇金火村)人。
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
亦能词,叶恭绰一九五四年的序文中说:“德清俞君平伯,承先德曲园阶青先生家学,淹通博雅,有声于时。
欲昔纂《清诗钞》,曾从君索先德所为词,顾不知君之亦深于词学也。
故辑《广箧中词》,亦未及录君所作。
比复来京师,乃得读君词稿曰《古槐书屋词》者,则功力深至,迥异时流,始感昔者知君之未尽。
而君顾不自慊,且下笔矜慎,综数十年之作,仅存此二卷。
是不但足以窥君之词之工,抑君治学处世之不苟,概可知也。
”集中有和清真、梦窗、梅溪之作,此亦当时风尚所致,但总体以小令为主,走的是唐五代、北宋一路。
后主尤其喜欢,不仅有和作,一些词作甚至直接用其成句。
集中多写景、记游、忆旧之作,但也有人到中年,岁月不居的淡淡感伤。
风格上既有后主的自然,又不失二晏的优雅,清雅圆融,体现出文人词的特点。
其词《词综补遗》有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