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近现代
潘伯鹰清末至现当代 1882 — 1967
词学图录
潘伯鹰(1882-1967) 原名式字伯鹰,后以字行,别署孤云号凫公有发翁等。
安徽怀宁人
习经史,16岁应县试名列榜首。
1899年赴上海学习英、法、拉丁文。
常撰文宣传西方进步思想。
后潜心考据、义理之学,研究古代哲学、佛学、文学等。
抗战兴,应竺可桢请任浙江大学教授,又去江西广西讲学。
1939年夏,在四川筹设复性书院任院长主讲
抗战胜利后回杭。
1953年浙江文史馆馆长。
1964年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
精诗词,书法多山林气,篆刻篆刻崇尚汉印。
著述宏富,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
有《太和会语》、《宜山会语》、《复性书院讲录》、《尔雅台答问》、《尔雅台答问继编》、《朱子读书法》、《老子道德经注》、《蠲戏斋佛学论著》、《马一浮篆刻》、《蠲戏斋诗集》等。
邵祖平现当代 1898 — 1969年2月5日
培风楼诗·自序四
《记》曰:「温柔敦厚,诗教也。
」《诗大序》曰:「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
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论诗之正变,千古尽此数语。
后世说诗不得其道,则有支离疑误漫衍而无所归心者矣。
宋人诗话云,诗有别才,非关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此支离之说也。
夫诗以理性情,性情者,人人所具,圣凡所齐同也。
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仁为五常之一,恻隐之心,犹言恻隐之情也。
人能扩而充之,则恻隐之情,可合于五常之仁。
舜得八元八恺以为相,虞书不言其才,所可知者,元为善之长,恺悌君子见于诗,必有仁德者也。
子产之当国,民不能欺,列国不敢加兵于,其才可知。
而传称为古之遗爱,亦可谓为仁之一族。
是才者,未尝不在仁之中,而亦未尝出于性情之外者也。
千古圣贤,教人为仁者也。
今之后生,学圣人为仁者也。
温柔敦厚,诗之教,亦仁之教也。
今曰诗有别才非关学,则是先王之泽可忽,礼义之懿德不可好乎?
孔子明言:「小子何莫学乎诗矣,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盖本有粲然之理矣。
至过武城而笑弦歌,与点而同乎风雩浴沂,此圣人天趣之洋溢,非不衷于理也。
孔子教人以兴观群怨之诗理,而亦同情于弦歌风浴之趣致,是趣者,未尝不在理之中,而同归于诗教者也。
而必曰诗有别趣非关理,是支离之说也。
宋自庆历以后,天下治韵语者皆宗杜甫,而有为之颂说者,曰老杜诗外,大有事在。
夫言事者,如志虑忠纯,殷忧黎元,奔走不忘行在,是可贵也。
而必曰在于诗外,是以诗与事为二本也。
周公,千古之诗人也。
尹吉甫,亦千古之诗人也。
有其诗发于中,自亦可有其事业验于外,特事业之见与不见,则有幸有不幸耳。
盖古之所谓诗人者,温柔敦厚,达于权变,根柢情性,感召人群,止乎礼义,怀其旧俗,岂有不能办天下之大事者乎?
今人见无诗传于后,以为以民饥溺为怀者,决不当作诗,遂谓杜甫自比为妄,而为之宽假者则曰老杜诗外大有事在,疑误后学,莫此为甚。
不知诗根于道而不根于艺,不害其无诗,周公尹吉甫不害其有诗,杜甫不害其自比
今必分事于诗外,是其志亦不广矣。
宋儒朱熹尝有「荒于诗」之戒,而惑者味道之深,遂曰,口中之诗不必有,胸中之诗不可无。
黠者张之,以为吾道矣,吾胸中有诗矣,三百首皆如吾诗之存于天壤间,阮陶李杜,特文人不知道而徒为诗者尔。
则予圣自居,以矇瞽之献箴诵诗者待人,温柔敦厚之道何存?
呜呼!
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则其人殆亦纵横诡辩之不入道者耳,其言亦漫衍而无所归心矣。
予治诗已二十馀年,诗无所进。
原知诗之所以为诗,自谓贤于昔者。
挽近说诗,更有援泰西诗篇以绳吾华韵语者。
故喻其体,必曰以旧瓶贮新酒,自序所诣,则但丁、莎士比亚、弥儿敦之名字满纸,其惑与上述之事正同。
盖中国自有中国之国民性,衷乎才性,发乎情理,自可发皇光大中国之国诗。
乌在学步邯郸,失其国能,断鹤续凫,自取其悲忧乎?
民国癸未十二月,商务印书馆初刊予《培风楼诗》,当重版,因益以近二年之作二百四十馀首埤附其后,属当自序其原委,因成诗说一首以代自序,庶海内知言之君子,共諟正其失焉。
民国乙酉五月邵祖平自识于成都国四川大学
李祁现当代 1902 — 1989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李祁(1902—1989)字稚愚湖南长沙人
肄业于金陵女子大学
1933年应庚款招考,首批留英,入牛津大学攻英国文学
1937年归国,先后任教于湖南大学、国立师范学院、江苏学院、浙江大学岭南大学
嗣应傅斯年邀请,讲学台湾
1951年由港赴美,在加州大学、密西根大学工作。
1964年赴加拿大温哥华,任教授
1971年退休,1972年申请得研究金,入密执安大学,专研朱熹
撰述、译著丰硕,有《李祁诗词全集》。
朱英诞现当代 1913年4月10日 — 1983年12月27日
简介
朱英诞(1913.4.10~1983.12.27)本名仁健字岂梦,笔名有朱石笺、庄损衣、杞人、琯朗、净子等,生于天津
他是朱熹的后裔,他的父亲朱绍谷擅长诗词,少时享有“神童”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