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近现代
沈曾植清末民国初 1851 — 1922
寐叟乙卯稿·序
嘉兴沈乙盦先生,今之闳览博物君子也。
写定《寐叟乙卯》稿,授之削氏,杀青既竟,先生命之序。
序曰: 昔晚周东驾,政异俗殊,鲁史编年,独书王正,何则?
平王已降,周祚中微,列国之君,窥窃神器。
晋文请隧而罔顾礼义,楚庄问鼎而莫识重轻。
宣圣删述《春秋》,特揭尊王之旨,盖所以惧乱贼、严名分也。
陵夷至于战国,势益衰敝,七雄互相吞灭,纲纪湣然绝矣。
然秦臣避其恶名,人辩其非客,犹得端拱在此位,天下奉为共主者,斯亦《春秋》从周之效也。
然则先生诗开宗明义,首题七年元日者,知其志在《春秋》,见之行事,而深切著明矣。
夫古今诗人隐逸之宗,仲伟所称,厥惟靖节
观其东轩寄傲,南村独游,耕下噀之田,拒元嘉之聘。
夷、叔同其饥食,祖、谢勖其相从,延年所谓物尚孤生,人固介立者,贞风凌俗,良足钦焉。
所著文章,义熙以前,题晋年号,永初以后,止纪甲子,此则大节皦然,以示耻事异姓之志。
与夫胥馀演范,不署周年,陈咸,唯遵汉腊,岂非后先同揆,垂为世楷者乎?
先生辛亥后,遗世独善。
履霜之洁,后凋于岁寒;停云之思,靡从乎新好。
柴桑高逸,庶几有之。
惟是荆卿报嬴,挥剑而出;田畴高世,严驾而行。
陶公集中,往往托之歌咏者,忠怀耿耿,但恨所遇非时耳。
向使豫章逆取,有抗乎高门,山阳安荣,未归于下国,则元熙纪年,必将著之篇什矣。
兹者重华协帝,行否德之禅;乔木世臣,袭汉官之旧。
则当三元肇历,四序履端
蓼亭庆其重兴,桐官期其嗣建。
谨志岁月,复见天心。
《语》「告朔饩羊,我爱其礼」,斯之谓矣。
先生誉馥区中,道轶萌外。
诗为馀事,岂仅藉此而传?
是遍简册不多,声流悽惋。
虽其中苔岑恊好,半出唱酬;蒿里悲吟,或伤殂逝。
而悬高寒于北阙,录梦华东京
怀而慕思,溢乎辞表。
至若《春秋》之义,兴周为大,月正上日,犹存帝号。
岂惟司马拾遗,纂今上之纪;实乃公羊奉始,著大统之文。
先生通乎《春秋》之教,尤足为后世诗家易代随时、尚志不仕、循用甲子之例者,创立书法也。
呜呼!
子云寂寞,点世美新;嗣宗猖狂,罄辞劝进。
先生诗,其能无愧也乎?
丙辰春三月元和孙德谦谨序。
萧梦霞民国
易水诗集·序
记有之,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舞,舞成方,谓之音。
是故诗者,志之音也;诗之至者,在乎道性情。
本于声而后发,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
和顺积中,而华发外,性情所至,风格立焉,华采见焉,声调出焉。
无性情而矜风格,是鸷集艺圃也;无性情而炫华采,是雉窜文囿也。
无性情而夸声调,是鸦噪词坛也。
萧君梦霞持所著《易水诗集》徵序于余,余展而读之,虽非飒飒乎盛世之音,小雅之正,大抵感于物而动,本于心而发,皆得性情之正者也。
萧君曷为以易水名集,盖有风萧水寒,抑塞磊落之慨也夫。
盖情之郁积也深厚,则愈发而愈磅礴。
迨其积极而发,泻如江河,舒如行云,奔如卷潮,怒如惊雷,咽如淄滩,折如巴流,飞如骤雨,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
集中诸什,写身世、发幽怀,哀乐无端,咏叹淫佚,仿佛类此。
萧君身世,乃祖乃父,累叶经商,世有潜德,与余相知有素。
君性敏慧,通翰墨,口不言诗而诗意盎然眉宇间,寰阓中翘楚者也。
家非小康,劫后物资荡尽,靡所凭藉,或因境而移情,弥郁郁不得志。
凡幽谷大都,人物鸟鱼,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以遇之于诗,有若华岳嶙峋,鲸波汹涌,以发其沉郁悲凉之响。
间尝与俞松斋镜流暨余儿子秋湘辈,结诗社以攻业,往往咳唾珠玉,象外神韵,不肯一语落第二乘。
其勃然不可磨灭之气,殆与荆卿之慷慨激昂,同不朽者欤。
虽然诗道至今且大穷,作者未易传,传亦未易论也。
易水之诗,取境真,敷词畅,古不戾俗,华不掩质,未尝规规步趋一家之言。
而以古况今,别有会心,浩然自得于寻常笔墨涂境之外,吁其可传也已。
萧君之才思,取法日上,炼骨日遒,久而久之,积成卷轴,不特诗律之细有倍蓰于此者。
行见和顺积而英华发,和其声以鸣国家之盛,宁有既邪,余将拭目俟之。
中华民国三十有七年岁次戊子嘉平月上浣 友人叔荣林熙恩谨序